原告:崔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蒙古族,農(nóng)民,住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海濤,河北泓鵬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丁海龍,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滿族,個體戶,住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好恩,河北匯恩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樹賢丁海龍妻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蒙古族,個體戶,住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
原告崔某某與被告丁海龍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10月16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崔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海濤,被告丁海龍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李好恩、劉樹賢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崔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依法判令被告給付原告起收胡蘿卜費用及工人食宿費用共計100000.00元;2、由被告負擔本案訴訟費用。事實與理由:2017年8月16日,原告與張海龍及被告丁海龍簽訂了起地承包合同,甲方是張海龍和丁海龍,乙方是原告崔某某,張海龍和被告丁海龍將約720畝胡蘿ト地以每畝850元的價格承包給原告,由原告負責起收并負責包裝上車。簽訂合同后,原告組織人員開始起地。價款及起地費是3天支付一次,每天達到120-140噸位標準,還約定甲方可以壓三天工資。合同簽訂后原告帶人在張家口市××長梁子鄉(xiāng)起收胡蘿卜地,被告沒有按照合同約定三天給付工資。張海龍部分全部起完,工資支付完畢。原告給被告完成的是230畝,被告應該給付原告195500.00元,工人的生活費2000元也未給付原告。本案被告方僅支付原告8.2萬元的費用,下欠11萬和工人生活費。原告支取的8.2萬元,有3.4萬元付給朗顯龍的裝車費,4.8萬元給工人開工資了。現(xiàn)在還欠著工人工資,其中白景玲7493元、鄒立輝7967元、張家灣小青79**元、朱艷華6486元、楊金平3200元、孫麗輝4889元,還有割費355畝×50元=17750元。另有市場工人起地的生活費2000元應由被告給付,合計57641元。原告方認為,本案事實已經(jīng)清楚,原、被告之間簽定合同以850元承攬起地,在履行中,起貨的畝數(shù)是230畝,其中剩125畝是經(jīng)過雙方協(xié)商由本案被告雇請的人員搶收,是沒有按著合同繼續(xù)履行的。對于被告自行組織人員進行搶收,原告沒有主張這部分費用。王慶的人員一共起收17.76畝,蔡鐵帥的起收2.1畝,被告自行起收77.6畝,市場工人起收16.6畝,合計120.25畝,剩余的是本案原告進行的起收裝卸。本案中對于支款的問題有相關(guān)的憑條。230畝的裝卸費應該在本案原告的總承包費里,是重合的。本案原告單獨組織工人起收的畝數(shù)是230畝,因此所應獲得的費用是20萬元,扣除已經(jīng)支付的8.2萬元,應支付原告下欠費用12萬元。原告完成張海龍胡蘿卜地起收工作掙的3萬余元錢也用在了給被告起收地雇工支付工人工資,另外還欠上述六人工資未付。原告以自己的陳述,提供起地承包合同,顧曉華、白景玲、鄒立輝的證人證言,郎顯龍支取裝車費支條來證實自己的主張。
被告丁海龍辨稱,原告崔某某在2017年8月16日與被告丁海龍及案外人張海龍簽訂了“起地承包合同”,合同約定:甲方(被告)蘿ト地720畝(其中有丁海龍355畝),以850元每畝的價格包給原告,原告負責起收并將蘿卜包裝后裝上車,并以每天100-120噸的標準完成起地任務,至起收完工后人走賬清。合同簽訂后,因原告不能按時完成起收任務,人手不夠,經(jīng)雙方口頭協(xié)商并同意多上人起收,否則在當時的季節(jié)不能完成起收任務,蘿卜將凍在地里。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多方尋找起地人員,才將蘿ト地起完。依據(jù)雙方合同約定,為丁海龍起地的費用為:355畝X850元每畝=301750.00元,此款為起收完胡蘿卜地應得的款項。因在履行合同中出現(xiàn)人員不夠,經(jīng)雙方協(xié)商另行找人加人起地,起地人員的報酬由原告支付或由原告開工票被告支付。被告經(jīng)手支付的款項如下:雇當?shù)厝祟欓L明等起收地工資12103.00元,被告付裝車費11455.00元,原告預支82000.00元,有原告崔某某開工票被告支付的共計77531.00元,支付市場工人劉英、蔡鐵帥、王慶東北小張四人工資141752.00元。被告一共支付起地費用324841.00元,超出按合同約定的起地費用301750.00元,多支付23091元。被告不存在拖欠起地人員勞務報酬的情形。依據(jù)合同約定,起完地后人走賬清。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因起地人員未領(lǐng)取報酬而向被告主張權(quán)利的。從合同的相對性來講,地起完后被告應付的報酬和己經(jīng)支付的數(shù)額遠遠超出約定的數(shù)額。原告所訴欠付的費用,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且所主張的數(shù)額前后矛盾,明顯沒有準確依據(jù),且在濫用訴權(quán)。請求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被告以自己的陳述,提供光盤,原告開具的工票,工人從被告處支工資支條、記賬單來證實自己的主張。
經(jīng)審理查明,2017年8月16日,原告與張海龍及被告丁海龍簽訂了起地承包合同,甲方是張海龍和丁海龍,乙方是原告崔某某,張海龍和被告丁海龍將約720畝胡蘿ト地以每畝850元的價格承包給原告,由原告負責起收并負責包裝上車。價款及起地費約定3天支付一次,每天達到120-140噸位標準,還約定甲方可以壓三天工資。合同簽訂后,原告組織人員在張家口市××長梁子鄉(xiāng)起收胡蘿卜地。張海龍部分胡蘿卜地全部起收完,工資支付完畢。在完成部分被告的胡蘿卜地時,因原告人手不夠,有不能按時完成起收任務的可能。經(jīng)雙方口頭協(xié)商同意多上人起收,防止蘿卜將凍在地里。經(jīng)多方尋找起收人員,才將蘿ト地起完。被告丁海龍的地共計為355畝,原告給被告完成的是230畝,被告找當?shù)厝撕褪袌龉と斯灿嬈鹗?25畝。按雙方簽訂起收合同的標準,被告應該共計給付原告195500.00元,市場工人的生活費2000元也未給付原告。原告崔某某曾在被告丁海龍?zhí)庮A支82000.00元;由原告崔某某開具工票被告丁海龍經(jīng)手支付給工人的工資為77531.00元。
以上事實有原、被告訴辯陳述,雙方提供的起地承包合同;原告提供的顧曉華、白景玲、鄒立輝的證人證言;被告提供的原告開具的工票,工人從被告處支工資支條等所證實。
本院認為,原、被告簽訂了起地承包合同后,雙方履行了大部分合同約定的內(nèi)容即原告組織工人為被告起收部分胡蘿卜。在天氣轉(zhuǎn)冷,可能出現(xiàn)在上凍前不能起收完胡蘿卜的情況下,原、被告協(xié)商同意多上人起收,經(jīng)多方尋找起收人員,將蘿ト地起完。在此過程中,出現(xiàn)了由原告從預支款中支付部分工人工資,被告經(jīng)手支付工人工資的情形。從被告陳述的事實分析,完成125畝起收工作,被告就花費工資15萬余元。原告方完成230畝,只從被告手預支8.2萬元,由原告開工票被告付款部分為77531元,原告主張尚欠部分工人工資的事實客觀真實。雙方訂立合同實際履行后,原告有賠錢和掙錢的可能,被告只按合同約定和自己計算總支出,認為已經(jīng)給付完原告合同標的價款的主張不能成立。雙方的實際行為改變了原合同的內(nèi)容,應按公序良俗和公平原則處理本案。原告完成的230畝起收工作折合195500.00元,減除原告支取的82000.00元和原告開工票被告經(jīng)手支付的77531.00元,所差的35969.00元和2000元市場工人生活費應由被告支付給原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一十八條、第一百一十九條、第一百二十條、第一百七十六條、第一百七十九條(四)項、(八)項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丁海龍給付原告崔某某承包費等人民幣37969.00元。此項限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給付;
二、原、被告其他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
如果未按判決書指定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2300.00元,由原告崔某某負擔700.00元,由被告丁海龍負擔1600.0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承德市中級人民法院。(同時交納二審案件受理費)
審判長 付崇剛
人民陪審員 王志文
人民陪審員 李艷華
書記員: 宋曉燕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