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岳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崇明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振侯,上海市恒遠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谷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閘北區(qū)。
被告:曹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址同上。
上列被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曾臻,上海市華誠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列被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唐盾,上海市華誠律師事務所律師。
第三人:秦某1,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寶山區(qū)吉浦路XXX弄XXX號XXX室。
第三人:秦2,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址同上。
第三人:盧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址同上。
原告岳某與被告谷某某、曹某某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于2018年5月25日作出判決。谷某某、曹某某判決后不服,并依法上訴,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于2018年8月14日撤銷原判,裁定將本案發(fā)回重審。本院重新立案后,另行組成合議庭,追加秦某1、秦2、盧某某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岳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振候,被告谷某某、曹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曾臻、唐盾到庭參加訴訟。第三人秦某1、秦2、盧某某經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岳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解除岳某與谷某某、曹某某就上海市寶山區(qū)菊盛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以下簡稱“1502室房屋”)簽訂的《上海市房地產買賣合同》;2、判令谷某某、曹某某歸還岳某購房款人民幣150萬元(以下幣種均為人民幣);3、判令谷某某、曹某某向岳某支付違約金30萬元;4、判令谷某某、曹某某賠償岳某個稅損失16,500元;5、判令谷某某、曹某某賠償岳某房屋中介費19,000元。事實和理由:2016年2月27日,岳某與谷某某、曹某某簽訂《上海市房地產買賣合同》,約定谷某某、曹某某將1502室房屋出售給岳某,轉讓價款165萬元。岳某共向谷某某、曹某某支付了房款150萬元并交納了契稅和中介費,但谷某某、曹某某未能按約辦理房屋過戶手續(xù)。此后,岳某得知谷某某、曹某某將該房屋向多人出售,法院已于2017年5月10日作出民事判決,判決谷某某、曹某某將1502室房屋過戶給案外人。岳某認為,谷某某、曹某某將同一套房屋向多人出售,構成違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及賠償責任。根據司法解釋規(guī)定,房屋出賣人故意隱瞞所售房屋已經出賣給第三人,導致合同無效或被撤銷解除的,買受人可以請求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賠償損失,故提出訴請如上。
被告谷某某、曹某某辯稱,不同意岳某的訴請,1502室房屋的實際出售人是案外人秦某1、秦2及盧某某,買賣合意在岳某和秦某1之間形成,岳某是按照秦某1的指示付款,谷某某、曹某某也是按照秦某1的指示向其轉賬,谷某某、曹某某共收到岳某房款150萬元,將其中120萬元轉付給了秦某1,因秦某1還欠谷某某、曹某某30萬元,故剩余30萬元房款未付給秦某1。岳某選擇基于合同的違約責任來主張權利,應當向秦某1等人提起訴訟。岳某主張的違約金過高,應該按照同期存款利率計算,個稅及契稅損失沒有事實依據,中介費也沒有事實依據。
第三人秦某1述稱,岳某是通過秦某1委托的中介公司介紹買房的,中介公司向岳某出示過秦某1與谷某某之間的房屋買賣合同,并向岳某說明了谷某某將1502室房屋出售給秦某1,秦某1再向岳某出售該房屋。買賣合同的具體內容都是由中介公司通過電話與秦某1和岳某溝通后確定,秦某1未和岳某面談過。岳某的房款均支付給谷某某、曹某某,但中介公司會將岳某的每次付款情況告知秦某1。岳某和谷某某、曹某某沒有簽訂過居間協(xié)議,直接在三泉路路口的農行大廳簽訂了《上海市房地產買賣合同》,岳某當場向谷某某、曹某某支付了房款50萬元,當時秦某1也在場。谷某某、曹某某共計向秦某1轉付房款120萬元,還有30萬元房款未交。秦某1收到的120萬元房款被人騙走了,現無力返還。
第三人秦2、盧某某未做述稱。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2013年3月2日,谷某某、曹某某經核準登記為系爭房屋權利人。2016年2月27日,谷某某、曹某某(甲方)與岳某(乙方)簽訂《上海市房地產買賣合同》,主要約定,甲乙雙方經上海申飛房產經紀事務所居間介紹,由甲方將1502室房屋以165萬元的價格出售給乙方,雙方于2016年3月15日前辦理轉讓過戶手續(xù);甲方未按合同約定將房屋交付(包括房地產交接及房地產權利轉移)乙方,逾期超過七日后,乙方有權單方解除合同,甲方承擔賠償責任,賠償金額為總價款的20%。附件三付款協(xié)議約定,乙方應于簽訂本合同當日支付甲方首期房價款30萬元,于辦理過戶當日支付房價款133萬元,于辦理房屋交接手續(xù)當日支付房價款2萬元。該合同落款處有特別提醒:該套房屋已存在交易合同備案信息,建議買賣雙方在原交易合同備案信息撤銷后再簽訂該買賣合同(測試版)。關于付款,岳某先后向谷某某支付150萬元,分別為:2016年2月27日支付30萬元,3月14日支付50萬元,3月21日支付30萬元,3月25日支付40萬元。2016年4月1日,岳某與谷某某、曹某某共同辦理1502室房屋的審稅手續(xù),岳某繳納契稅16,500元,代谷某某、曹某某繳納個人所得稅16,500元。
另查明,2016年4月28日,案外人紀某某、陸某某向本院起訴谷某某、曹某某要求繼續(xù)履行買賣合同,谷某某、曹某某辦理系爭房屋過戶手續(xù)【(2016)滬0113民初8123號】。該案審理過程中,秦2、盧某某以及岳某作為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均主張繼續(xù)履行買賣合同,由谷某某、曹某某將1502室房屋過戶至己方名下。該案經審理查明以下事實:2013年6月2日,谷某某、曹某某(甲方)與秦2、盧某某(乙方)簽訂《誠信協(xié)議》,約定,甲方將1502室房屋以85萬元的價格出售給乙方。2015年10月9日,秦2出具委托書,內容為,關于系爭房屋價格買賣事宜,全權委托秦某1處理。同年10月16日,谷某某、曹某某與秦某1簽訂《房屋買賣解除協(xié)議》,內容為,本人谷某某、曹某某為系爭房屋產權人,于2013年6月2日將房屋出售給秦2,現經雙方之間友好協(xié)商,同意解除買賣協(xié)議。2015年10月16日,谷某某、曹某某(甲方)與紀某某、陸某某(乙方)簽訂《上海市房地產買賣合同》,約定,甲方將1502室房屋出售給乙方,轉讓價款為124萬元。經審理,本院于2017年5月10日作出(2016)滬0113民初8123號民事判決書,認定秦2、盧某某與谷某某、曹某某之間的《誠信協(xié)議》已于2015年10月16日解除,紀某某、陸某某的買賣合同簽訂在岳某之前,應優(yōu)先履行,岳某可另辟法律途徑主張違約責任,并判決紀某某、陸某某的買賣合同繼續(xù)履行,谷某某、曹某某將1502室房屋過戶至紀某某、陸某某名下等。秦2、盧某某不服一審判決,于2017年7月3日提起上訴,二審法院于2018年1月8日作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的生效判決【(2017)滬02民終6276號】。
審理中,岳某向本院提供上海雅楠房地產經紀事務所出具的收據,載明購買1502室中介費19,000元,證明岳某支付了中介費19,000元。谷某某、曹某某表示,收據上的收款人與網簽合同上的中介公司不一致,收據日期是2016年4月1日,也與房屋買賣合同簽訂日期不一致。
谷某某、曹某某為證明己方主張,向本院提供以下證據:1、(2016)滬0113民初17136號、(2016)滬0113民初8123號、(2017)滬02民終6276號案件判決書及相關庭審筆錄、送達回證,證明1502室房屋實際出售人是秦某1,岳某對此亦知情;2、上海市房地產買賣合同(合同編號:XXXXXXX)及紀某某出具的情況說明,證明岳某曾陳述自己有一張秦某1出具的150萬元借條,岳某明確知曉1502室房屋的實際出賣人是秦某1,并由秦某1出具收到購房款的相關材料;3、轉賬憑證、秦某1出具的借條、收條若干及情況說明、谷某某與秦某1的微信聊天記錄,證明谷某某已將150萬房款支付給秦某1;4、秦某1于2016年2月27日出具的特別補充協(xié)議,主要內容為簽訂買賣合同當日,產證不在谷某某、曹某某身上,約定2016年3月3號房東把產證原件給客戶看,若交易期間產證出現任何遺失或變更所產生的違約責任由房東本人負責,證明合同的實際締約人是岳某和秦某1等三人。岳某針對上述證據發(fā)表質證意見如下:1、對于谷某某、曹某某提供的庭審筆錄、判決書等真實性無異議,但對谷某某、曹某某的主張不認可;2、情況說明真實性不認可,岳某沒有收到秦某1出具的150萬元購房款收條或借條;3、谷某某、曹某某是否將購房款全部轉交給秦某1,岳某不清楚;4、特別補充協(xié)議,形式上是秦某1的承諾書,是單方的,岳某收到過,協(xié)議的意思是房產證在家里,不在谷某某、曹某某身上,這里的房東指的是谷某某、曹某某。
本院詢問岳某是否要求向秦某1、秦2及盧某某主張房屋買賣合同的相關責任。岳某表示,房地產買賣合同的相對方是谷某某、曹某某,只向谷某某、曹某某主張合同責任,不向秦某1、秦2及盧某某主張責任。
本院認為,谷某某、曹某某陳述的事實及提供的證據皆意在證明谷某某、曹某某配合秦某1出售1502室房屋,該房屋實際出售人為秦某1,且岳某對此是明知的。即使谷某某、曹某某所述屬實,岳某選擇了與谷某某、曹某某簽訂合同,并支付房款,而未與秦某1簽訂任何協(xié)議,也未向秦某1支付任何款項,可以認為岳某確定了谷某某、曹某某作為其交易的相對方。岳某應對其選擇的結果承擔風險,同樣,谷某某、曹某某也應對其簽訂合同、收取房款的后果承擔相應責任。谷某某、曹某某主張岳某應向秦某1等主張合同責任,本院不予采納。
生效判決已經判令谷某某、曹某某將1502室房屋過戶給他人,岳某以谷某某、曹某某違約要求解除合同,并返還房款150萬元,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準許。合同約定,違約方應當承擔的解除合同違約金為總房價的20%。本院綜合考慮合同履行程度、違約方的過錯程度等因素,兼顧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確認岳某主張的違約金30萬元并不過高,可予支持。稅收繳款書記載的繳款人為谷某某、曹某某,谷某某、曹某某可在合同解除后辦理相關退費手續(xù),岳某要求谷某某、曹某某支付其墊付的其他個人所得稅16,500元,本院予以準許。岳某提供了1502室房屋的中介費收據原件,付款時間與辦理審稅時間一致,符合辦理過戶手續(xù)時付清中介費的一般交易習慣。雖然收款人并非網簽合同上的中介公司,但岳某關于因收款人無法打印出網簽合同,故以上海申飛房產經紀事務所的名義打印網簽合同的解釋也符合常理,可信度較高。岳某主張為本次交易支付中介費19,000元,本院予以采信。岳某要求谷某某、曹某某賠償該中介費,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準許。谷某某、曹某某主張已將房款支付給秦某1,此系谷某某、曹某某與秦某1之間的糾紛,可另行通過其他方式(包括訴訟)主張權利。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七條、第一百一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解除原告岳某與被告谷某某、曹某某就上海市寶山區(qū)菊盛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簽訂的《上海市房地產買賣合同》;
二、被告谷某某、曹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返還原告岳某購房款150萬元;
三、被告谷某某、曹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岳某違約金30萬元;
四、被告谷某某、曹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返還原告岳某墊付的其他個人所得稅16,500元;
五、被告谷某某、曹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原告岳某中介費19,000元。
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21,319.50元,由被告谷某某、曹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黃文颋
書記員:楊利民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