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山河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住所地湖北省團風縣團方大道,現(xiàn)主要營業(yè)地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qū)徐東大街岳家嘴山河企業(yè)大廈30F。法定代表人:程理財,公司董事長。委托訴訟代理人:胡奇、汪慧,均系湖北浩澤律師事務所律師。被上訴人(原審原告):襄陽樸某建筑材料有限責任公司,住所地湖北省襄陽市高新區(qū)七里河路113號。法定代表人:李超輝,公司總經(jīng)理。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坤,湖北聯(lián)幫律師事務所律師。
山河集團公司上訴請求:撤銷一審判決,改判駁回襄陽樸某公司的訴訟請求。事實和理由:1、一審判決認定其拖欠襄陽樸某公司工程款6.3萬元錯誤。其已付清全部工程款,有襄陽樸某公司于2015年6月2日出具的收據(jù)證明。其提交的付款憑證及明細表亦可證明其已向襄陽樸某公司支付工程款總額為324.24224萬元,與雙方確認的工程款總額以及收款收據(jù)載明的金額相一致;2、一審判決認定其向文革支付的5.5萬元不能視為其向襄陽樸某公司支付工程款錯誤。文革是襄陽樸某公司的工作人員,與其之間不存在借貸關系。其是基于與襄陽樸某公司之間的工程發(fā)包關系才向文革支付相關款項,向文革支付該款也經(jīng)過了襄陽樸某公司同意。從襄陽樸某公司提交的請款單看,該請款單負責人一欄系文革簽名,請款內容為付給陳杰50萬元工程款,由此可見文革具有項目工程審批權,職務高于劉銀,一審判決認定其向劉銀支付的款項系支付襄陽樸某公司工程款,卻否認其向文革支付的款項為工程款,顯然自相矛盾;3、由于外墻涂裝工程原定由其他單位承包,其他單位也花費了0.8萬元制作了外墻樣板,因此,在襄陽樸某公司承包外墻工程后,雙方協(xié)商,該0.8萬元費用由襄陽樸某公司承擔,從其應付工程款中扣除。襄陽樸某公司辯稱:1、僅憑其2015年6月2日出具的收據(jù)不能證明山河集團公司付清了工程款。該收據(jù)系其多次要求與山河集團公司結算并要求付清工程款無果后,經(jīng)雙方協(xié)商,應山河集團公司要求出具,目的是為了讓山河集團公司便于記賬和支付工程余款。為了避免其出具收據(jù)后山河集團公司否認欠款,其還特意在收據(jù)上備注以轉帳憑證為準。其在出具該收據(jù)之后,也收到開發(fā)商黃石海泰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代山河集團公司轉賬支付的25.31674萬元,印證了該收據(jù)并非工程款已結清的憑證;2、山河集團公司主張向文革支付的5.5萬元以及前期外墻樣板費用0.8萬元,系向其支付的工程價款,無事實和法律依據(jù)。文革出具內容為“今借到陳應樂現(xiàn)金壹萬伍仟元整(15000.00元)委托山河集團黃石項目部代付”的《借條》系文革個人行為,沒有經(jīng)其授權、追認或出具借支單、領款單確認,且文革并非其項目部負責人,其從未指定文革個人賬戶為案涉工程收款或結算賬戶,雙方亦無此交易習慣,故根據(jù)合同相對性原則,不能認定山河集團公司的該筆支付系向其支付工程款;3、山河集團公司主張其他單位花費的0.8萬元外墻樣板費應在工程價款中予以扣減,但并未提供雙方協(xié)商一致同意抵扣該0.8萬元費用的證據(jù),故依法不應予以抵扣。綜上,請求二審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襄陽樸某公司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判令山河集團公司向其支付拖欠的工程款共21.955萬元及占用該資金期間的利息損失(按本金21.955萬元,年利率6%,自2015年6月3日起計算至實際付清之日止)。一審法院認定事實:2012年10月18日,襄陽樸某公司與山河集團公司簽訂《外墻涂料涂裝承包合同》,約定由襄陽樸某公司承包東風路二期D1、D2、D3、D4、D5共五棟樓房外墻涂裝工程。對工程量的計算、價款等承包事宜,雙方均作出了相應的約定。合同簽訂后,襄陽樸某公司組織人員進行了施工。2015年6月2日,經(jīng)結算,山河集團公司應付襄陽樸某公司工程總價款共324.24224萬元。除山河集團公司已支付部分工程款外,襄陽樸某公司認為山河集團公司尚欠工程款21.955萬元。山河集團公司則認為已結清全部工程款,為此,提供了收條借支單據(jù)共20張,銀行轉帳記錄3張,證明共付款324.24224萬元。襄陽樸某公司對其中三筆還款提出異議:1、向文革支付5.5萬元;2、前期外墻樣板費用0.8萬元;3、向張向波等人支付15.655萬元;共計21.955萬元。一審法院認為:本案爭議焦點為:山河集團公司向文革支付的5.5萬元、向張向波等人支付15.655萬元、前期外墻樣板費用0.8萬元是否應當計入其已向襄陽樸某公司支付工程款范圍?一、關于向文革支付5.5萬元的問題。由于2013年7月25日的借條明確載明該1.5萬元為文革個人借款,而山河集團公司又沒有提供證據(jù)證明代付該款的性質為向襄陽樸某公司支付工程款或用于工程費用,因此,山河集團公司主張該款系支付襄陽樸某公司工程款證據(jù)不足。2013年8月4日、2014年7月2日,山河集團公司雖分別向文革帳戶轉帳支付1萬元、3萬元,但由于其沒有提供襄陽樸某公司出具的收款憑證,也沒有提供證據(jù)證明上述轉帳帳戶屬于襄陽樸某公司經(jīng)營使用,或確有理由相信文革具有代理襄陽樸某公司收取上述4萬元工程款的資格等事實,故山河集團公司主張該轉帳付款為支付襄陽樸某公司工程款證據(jù)不足。綜上,山河集團公司向文革支付的5.5萬元,不應當認定為向襄陽樸某公司支付的工程款。山河集團公司支付的上述款項,可另行向文革主張權利。二、關于向張向波等人支付15.655萬元的問題。2013年8月28日,因工人采取過激行動,襄陽樸某公司沒有到現(xiàn)場參加處理,經(jīng)公安機關協(xié)調,由山河集團公司向陳林、張向波等人支付勞務費13.826萬元、15.655萬元的事實,有陳杰的證言、陳林、張向波等人的收條、銀行轉帳記錄等證據(jù)證明,應予認定。由于襄陽樸某公司沒有舉證證明山河集團公司與張向波等人存在惡意串通的事實,或明知張向波等人主張并領取的勞務費與襄陽樸某公司分包給陳杰施工的D4、D5棟外墻施工工程無關,或山河集團公司有證據(jù)證明襄陽樸某公司不差欠陳杰、特別是不差欠張向波等人工程款或勞務費,鑒于襄陽樸某公司沒有到達工人鬧事現(xiàn)場參加協(xié)調,應當推定在公安機關調處過程中,山河集團公司有理由相信襄陽樸某公司差欠張向波等人部分勞務費用,作為發(fā)包方,山河集團公司向張向波等人支付15.655萬元,應當認定為替襄陽樸某公司墊付了相關工程(勞務)費用。因此,對山河集團公司主張其墊付的15.655萬元應扣減應付工程款的辯解予以支持。如果襄陽樸某公司因此遭受損失,可另行向陳杰或張向波等人主張權利。三、關于前期外墻樣板費用0.8萬元的問題。由于山河集團公司沒有提供證據(jù)證明存在0.8萬元費用且約定由襄陽樸某公司承擔等事實,襄陽樸某公司對此主張亦不認可,因此,不應當認定存在前期外墻樣板費用0.8萬元且由襄陽樸某公司承擔的約定,不以此扣減山河集團公司應支付的工程款。綜上所述,對襄陽樸某公司要求山河集團公司支付拖欠工程款6.3萬元部分及該款資金占用期間利息損失的訴訟請求予以支持。對其他訴訟請求,因證據(jù)不足,不予支持。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第六十條、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零九條、第一百一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二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的規(guī)定,判決:一、山河集團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支付襄陽樸某公司工程款6.3萬元及逾期付款利息損失(按本金6.3萬元,年利率6%,自2015年6月3日起計算至實際付清之日止);二、駁回襄陽樸某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二審中,當事人未提供新證據(jù)。經(jīng)二審審理查明:一審法院認定的基本事實屬實,本院予以確認。另查明:2015年6月2日,襄陽樸某公司向山河集團公司出具收款收據(jù),主要內容為:收到山河集團公司工程款324.24224萬元,“以轉賬憑證為準,此工程款已全部付清”。
上訴人山河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河集團公司)因與被上訴人襄陽樸某建筑材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襄陽樸某公司)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一案,不服黃石市西塞山區(qū)人民法院(2017)鄂0203民初337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8年1月5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為山河集團公司是否已向襄陽樸某公司付清了工程款。根據(jù)民事證據(jù)規(guī)則,對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提供的證據(jù),人民法院經(jīng)審查并結合相關事實,確信待證事實的存在具有高度可能性的,應當認定該事實存在。本案中,山河集團公司為證明其已向襄陽樸某公司付清了工程款,提交了由襄陽樸某公司出具的收款收據(jù),該收據(jù)載明襄陽樸某公司已收到山河集團公司工程款324.24224萬元,案涉工程款已全部付清。根據(jù)日常經(jīng)驗,通常載明款項已全部付清的收款憑證,即表明債務已清償完畢。若案涉收款收據(jù)只是記賬憑證,僅起方便山河集團公司付款的作用,則無需特別載明工程款已全部付清。該收據(jù)雖載有“以轉賬憑證為準”的內容,但結合山河集團公司提交的收條、借支單據(jù)、銀行轉帳記錄等付款憑證(含襄陽樸某公司工作人員劉銀、文革出具的收款憑證),以及山河集團公司主張抵扣0.8萬元樣板費的事實,山河集團公司已支付款額正好與工程價款總額一致,足以確信雙方已就案涉工程款的支付進行了對賬,襄陽樸某公司已確認山河集團公司付清了全部工程款。雖然在襄陽樸某公司出具收款收據(jù)后,案涉工程開發(fā)商黃石海泰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代山河集團公司向襄陽樸某公司轉賬支付了25.31674萬元,但該代付行為有較大可能系雙方在對賬時約定由第三方支付情形,尚不足以證明該收款收據(jù)僅為記賬憑證。故一審判決認定山河集團公司仍下欠襄陽樸某公司工程款6.3萬元不當,本院予以糾正。綜上所述,山河集團公司的上訴請求成立,本院予以支持。一審判決認定部分事實錯誤,應予更正。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黃石市西塞山區(qū)人民法院(2017)鄂0203民初337號民事判決;二、駁回襄陽樸某公司的訴訟請求。一審案件受理費4741元,二審案件受理費1375元,均由襄陽樸某公司負擔。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