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居某,女,于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住湯原縣。
原告:李某某,女,漢族,于xxxx年xx月xx日出生,無職業(yè),住佳木斯市向陽區(qū)。
原告:李婉情,女,漢族,于xxxx年xx月xx日出生,學生,住湯原縣。
法定代理人:居某(系原告李婉情之母),女,于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住湯原縣。
原告:李殿榮,男,于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無業(yè),住鶴崗市。
原告:張艷,女,于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無業(yè),住鶴崗市。
上述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黃智剛,男,系黑龍江樺南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居某某,女,于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住湯原縣。
被告:居艷紅,女,于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工人,住哈爾濱市南崗區(qū)。
被告:居艷凡,女,于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無業(yè),住佳木斯市前進區(qū)。
被告:居延春,女,于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住湯原縣。
被告:居延梅,女,于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教師,住哈爾濱市香坊區(qū)。
被告:居延海,男,于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住湯原縣。
被告訴訟代表人:居艷凡。
委托訴訟代理人:于仁海,系黑龍江于仁海律師事務所律師。
第三人:湯原縣吉祥鄉(xiāng)互助村民委員會,住所地:湯原縣吉祥鄉(xiāng)互助村。
法定代表人:陳有,職務:村委會主任。
原告居某、李某某、李婉情、李殿榮、張艷與被告居某某、居艷紅、居艷凡、居延春、居延梅、居延海、第三人湯原縣吉祥鄉(xiāng)互助村民委員會確認合同效力糾紛一案,經佳木斯市中級人民法院發(fā)回重審后,本院于2018年7月6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由審判長吳越、審判員盧林、人民陪審員鄭朋程組成合議庭,于2018年9月28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居某、委托訴訟代理人黃智剛及六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于仁海到庭參加了訴訟,第三人湯原縣吉祥鄉(xiāng)互助村民委員會經本院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居某、李某某、李婉情、李殿榮、張艷向本院提出如下訴訟請求:1、要求依法確認1996年3月10日李廣臣與居振富簽訂的林地經營權轉讓合同有效,并判決爭議林地中的林木歸原告所有;2、要求被告共同承擔訴訟費。事實與理由:原告居某與案外人李廣臣于1991年登記結婚,婚后生有二女,李某某和李婉情。1996年1月8日,居某父親居振富與第三人湯原縣吉祥鄉(xiāng)互助村民委員會簽訂了林地承包合同書,約定第三人將村北1.7公頃、村南1.3公頃林地以51000元的價格轉讓給居振富經營,管理期限為15年(1996年1月10日至2010年12月末),1996年3月10日,原告居某丈夫李廣臣與原告父親居振富協(xié)商,將村北側約2公頃左右的林地轉讓給李廣臣經營,李廣臣支付價款40000元。合同簽訂后,李廣臣對該林地進行了管理。2011年2月18日,居振富去世,原告的丈夫于2012年3月23日死亡。2016年原告申請辦理林權證時,被告向有關部門提出異議,認為其對該林地享有經營權。綜上所述,原告認為,李廣臣與居振富簽訂的合同系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guī)定,應屬合法有效。被告對該林地主張的經營權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故請求人民法院確認李廣臣與居振富簽訂的合同有效,以維護原告的合法權益。
被告居某某、居艷紅、居艷凡、居延春、居延梅、居延海辯稱,原告起訴超過了法律保護的訴訟時效期間。本案訴爭林權系居振富與湯原縣吉祥鄉(xiāng)互助村通過承包方式建立合同后轉讓給李廣臣的,李廣臣未在互助村處受讓此林地經營權,李廣臣即使和居振富簽訂了所謂的買賣合同也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屬無效合同。李廣臣與居振富簽訂的買賣合同有效期間為1996年至2010年,該合同履行期已經屆滿,相關權利義務關系終止。綜上,請依法駁回原告的訴求。
第三人湯原縣吉祥鄉(xiāng)互助村民委員會未到庭,亦未提交書面答辯意見。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交換和質證,對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本院予以確認并在案佐證。對有爭議的證據和事實,本院認定如下:
1、原告提交的1996年3月10日原告居某丈夫李廣臣與其岳父居振富簽訂的買賣合同原件1份,證明李廣臣支出40000元在居振富處購買了互助村西北約2坰地的林地經營權,同時證明雙方執(zhí)行的合同條款按村里合同辦。
被告質證認為,對該證據的真實性沒有異議,對合同的內容有異議,首先被告認為在此合同中所加蓋的居振富名章并非居振富本人日常生活中所經常使用的名章。其二,合同簽訂后未履行,該林地一直由被告及居振富本人進行管理和使用。第三,原告應提供購買林權的費用票據以及實際取得的經營權的相關證據,單憑此合同無法證實原告獲得了此林地的經營權。第四,此合同注明各項條款按村買賣合同辦,根據居振富與互助村的期限為1996年1月10日至2010年12月末,也就是說原告所舉的此份合同如果有效的話相應的期限也應在2010年12月末權利終止,所以該合同不能證明本案原告對爭議的土地具有承包經營權。
本院經審查認后對真實性予以確認。
2、原告提交的湯原縣吉祥鄉(xiāng)互助村民委員會出具的證明一份,證實了互助村西北松樹林地2坰由李廣臣購買,所有權歸李廣臣所有。
被告質證認為,對該證據的真實性沒有異議,對證據的合法性以及證明的問題有異議。首先村委會為本案的第三人,與本案的審理有利害關系,其有意見可以向法庭當面陳述,不屬于證據的范圍。第二、證據所證明的問題不真實,被告有證據證明原告所出示的此份證明中內容不屬實。第三、經被告了解,當時出具此證據的情況是原告到村長、書記家鬧,是在不情愿的情況下簽訂的。
本院經審查認為,該證據在原審開庭時第三人互助村委會已經說明證據來源情況,即村委會出具的是一張空白紙,是為了證明面積,其主體內容為當事人自己所寫,故對該證據不予采信。
3、原告提交的不動產測量報告書及照片2張,證明原告享有經營權林地的范圍及面積是3.3657公頃,當時居某委托的是湯原縣弘遠測繪有限公司不動產測量報告,照片證明村長和書記于測量后在林地照的照片,說明村長和書記對這個地塊是非常了解的,是居某的,不存在爭議。
被告質證認為,對該證據的真實性沒有異議。對合法性及與本案的關聯(lián)性有異議。在測量報告中有《指界協(xié)議》這一單獨要求的內容,原告提供的此份證據中村委會公章處空白,委托人處空白,所以證據不合法,另外此份測量報告是原告單方委托,不具有證據效力。照片無法反應案件的相關信息,不具有證據性。
本院經審查認為,因該測繪系個人委托,且無相對方及第三人到場參與,故對測繪結論不予采信。
4、原告提交的律師王鳳斌與村會計鄧學禮的談話錄音,證明被告方和村委會所簽訂的合同是后簽的,是居振富死后補簽的。
被告質證認為,對證據的合法性及關聯(lián)性提出異議,首先該談話內容屬證言的一種,律師王鳳斌在與會計鄧學禮談話時沒有明確告知進行了錄音征求鄧學禮的意見屬侵犯他人的權利獲得的證據,其次,本案被告將要法庭舉證的和村委會后簽的合同是居振富生前與村委會簽訂的,該錄音所涉及的內容不屬實,所以請法庭對錄音的證明材料不予采信。
本院經審查認為,該錄音中未明確原告的主張,故對該證據本院不予采信。
5、原告提交的2008年8月12日居振富、居艷凡與村委會簽的林地承包協(xié)議書,證明合同期限是70年,繳費是6000元,合同是造假的,不是居振富所簽,是后補的。
被告質證認為,對該證據的真實是性沒有異議,對證明的問題有異議,此份合同是居振富在2008年與村委會續(xù)簽合同后續(xù)簽合同丟失,居艷凡找到時任的村領導提供了繳費票據和見證書,經村委會領導到經管站查賬確認繳費屬實與被告補簽的合同。
本院經審查認為,該證據無法證明原告的主張,對該證據本院不予采信。
李春福、韓井本、鄒吉明書面證言一份,證實了本案訴爭林地一直由居某、李廣臣管理。
被告質證認為,訴爭林地在居振富生前,一直由其管理,去世后由居艷凡管理。三名證人在同一個預先打印好的證言下簽字,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另外,證人未到庭,沒有證明力。
本院經審查認為,證人應當出庭證明所要證實的內容,未提出合理理由未到庭的證人證言,本院不予采信。
宗義蘋視頻資料一份,用以證明1996年李廣臣購買居振富林地時在宗義蘋處借款。
被告質證認為,視聽資料屬證人證言的一種,應當由證人出庭接受法庭質詢,該視聽資料中無法證實其是如何知道借款過程的以及與本案的關聯(lián)性。根據原告提供的買賣合同可以證實在該合同簽訂后,李廣臣未向居振富支付購買林地的款項?,F(xiàn)證人在視頻中說李廣臣和居某借款40000元用于購買林木與原告的主張不符,證人證言不具備真實性。
本院經審查認為,原告提交的證據能夠證實借款過程,但無法證實錢款是否實際交付給居振富,故對證明的問題不予采信。
8、被告提交的1996年1月8日合同書復印件1份、1996年3月6日繳費票據1張,證明1996年春,居振富在互助村承包了爭議地繳納了相關費用獲得了承包經營權,期限到2010年12月末止。
原告質證認為,對證據的真實性沒有異議,對經營權到2010年12月有異議,1996年3月10日北側的林地已經轉給了居某的丈夫李廣臣。
本院經審查認為,該證據與原告提供的證據一相同,本院予以確認。
9、被告提交的2008年林地轉讓合同書復印件1份,證明,居振富在2008年8月13日與互助村委會重新簽訂了林地經營權合同,互助村將本案爭議的林地在原合同期滿后重新承包給原告50年,到2058年為止。爭議的林地在居振富生前由其管理,續(xù)簽合同也是由居振富完成的。
原告質證認為,對該證據的真實性有異議,首先這份合同不是原件是復印件,不符合舉證的規(guī)則,不能作為證據使用,被告應該提供原件。第二、原告有證據證明被告所舉的證據是不真實的。
本院經審查認為,因該合同復印件是復印于湯原縣司法局檔案,對該證據本院予以確認。
10、被告提交的調查筆錄1份,黑龍江省基層法律服務質量監(jiān)督卡存根1份,見證書(2008)見字第9號復印件1份(與原件核對無異議),證明本案被告所舉的證據二是經湯原縣司法局吉祥鄉(xiāng)基層司法所見證的,司法所對涉及的見證的事項進行了調查,對相關的人員進行了詢問并出具了見證書,進一步證明被告所舉的證據二是居振富本人與村委會簽訂的,同時也證明了原告所舉的錄音材料證明的內容是虛假的。被告所舉的證據二、三原件均存檔在吉祥鄉(xiāng)司法所。
原告質證認為,被告所提供的復印件不符合證據規(guī)則,法庭不能作為證據使用,對合法性提出質疑,因為合同本身就是復印件就不能作為證據使用。對見證書被告提供的原件我們認為不是原件是復印后蓋的章。
本院經審查認為,該證據能夠證明被告的主張,對該證據本院予以采信。
11、被告提交的繳費票據一張,證明被告在與村委會就林地經營權與互助村協(xié)商過程中向互助村委會繳納的6000元的林地承包費,進一步證明林地經營權歸被告所有。
原告質證認為,對該證據的真實性無異議,對證明的問題有異議,這個同2008年與村委會簽訂的合同是5000元的承包費,現(xiàn)在舉出的票據是6000元,因為我們到經管站已經查了此票據,經管站的票據是好幾個章,此票據是一個章。
本院經審查認為,該證據能夠證明被告的主張,對該證據本院予以采信。
12、被告提交的湯原××吉祥鄉(xiāng)司法所2008第8號見證書及林木轉讓合同書各1份,證實了居振富在2008年8月13日與互助村達成的另一份林權承包合同繳納了承包費1000元,所以兩份合同合計6000元承包費,在證據四中一并交給村委會。
原告質證認為,對真實性有異議,合同均是復印件不符合證據規(guī)則,不能作為證據使用。在合同中吳愛生簽字和見證人處不是本人書寫。
本院經審查認為,原告對居振富未提出鑒定申請,且在本院對互助村調查時,吳愛生本人承認簽名系本人書寫,故對原告提出的異議本院不予認可。
根據當事人陳述和經審查確認的證據,本院認定事實如下:
1996年1月8日,原告居某父親居振富與湯原縣吉祥鄉(xiāng)互助村民委員會簽訂了合同書一份,內容為:經村委會研究決定,將互助村北1.7響地樹林及互助村南1.3響地樹林,以51000元價格賣給居振富,此林地期限為15年,(自1996年1月10日起至2010年12月未),在該期限內居振富可任意經營樹木或改做耕地,不再交納任何費用及公糧、任務糧等。15年后,將土地歸還互助村,從協(xié)議之日起此款一次性付清,如有單方反悔賠償對方一切經濟損失。1996年3月6日,居振富向互助村繳納了購買林地款51000元。1996年3月10日李廣臣與居振富簽訂了買賣合同,內容為:互助村,村西北松樹約2響地,由李廣臣在宗義蘋家抬款4萬元整,所屬權李廣臣抬款本金利息由李廣臣承擔,樹林管理各項條款,按村買賣合同辦。1996年3月10日,居振富將村西北約2公頃林權轉讓給李廣臣,轉讓費4萬元,雙方之間簽訂了買賣合同。2008年8月13日,居振富與互助村簽訂了爭議林地的續(xù)包合同,合同期至2058年止。
另查明:本院依職權在湯原縣吉祥鄉(xiāng)互助村民委員會調取證據時對時任村長的李春福(在職期間為:1986年至2001年)進行了詢問,李春福陳述,李廣臣購買林地一事其本人不知情,互助村也不知情,買賣行為從未在村里備案或經村里同意。對2008年期間擔任村長的吳愛生詢問時,其陳述其本人至今不知道李廣臣購買林地一事,且自認2008年8月13日居振富與互助村簽訂的續(xù)包合同均系本人書寫。
本院認為,1、關于本案案由,因原告的訴求為“依法確認1996年3月10日李廣臣與居振富簽訂的林地經營權轉讓合同有效”,故此,本案案由應確定為確認合同效力糾紛。2、關于李廣臣與居振富簽訂的“買賣合同”性質,本院認為,因法律禁止村集體以轉讓形式流轉土地,故1996年1月8日,居振富與湯原縣吉祥鄉(xiāng)互助村民委員會簽訂的“合同書”性質應為承包合同。1996年3月10日李廣臣與居振富簽訂的合同,雖然合同名稱書寫為“買賣合同”,但承包人居振富的承包權利并未在發(fā)包人處替除,并于2008年與互助村續(xù)簽了承包合同,故此,李廣臣與居振富于1996年簽訂的合同雖名為買賣合同但實為轉包合同。3、關于訴爭的合同效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七條之規(guī)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當事人雙方應當簽訂書面合同。采取轉讓方式流轉的,應當經發(fā)包方同意;采取轉包、出租、互換或者其他方式流轉的,應當報發(fā)包方備案。根據1988年4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
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九十五條之規(guī)定,公民和集體依法對集體所有的或者國家所有的由集體使用的森林、土地、山嶺、草原、荒地、灘涂、水面等承包經營的權利和義務。按承包合同的規(guī)定處理,承包人未經發(fā)包人同意擅自轉包或者轉讓的無效。本案中,轉包方居振富及承包方李廣臣均未向發(fā)包方備案,故轉包行為違反了強制性法律規(guī)定,且轉包期限已過。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之規(guī)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簽訂的合同應認定合同無效。綜上,李廣臣與居振富于1996年3月10日簽訂的“買賣合同”本院依法認定無效。4、關于訴訟時效,因被告無法證實被告權利被侵害之日,故對被告反駁的訴訟時效期間以過本院不予認定。
綜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條、第三十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
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九十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居某、李某某、李婉情、李殿榮、張艷的全部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100元由原告承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佳木斯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文書履行期最后一日起,兩年內為申請執(zhí)行有效期。
審判長 吳越
審判員 盧林
人民陪審員 鄭朋程
書記員: 李菲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