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反訴被告):尼西諾曼(上海)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注冊地上海市閔行區(qū)。
法定代表人:金勝榮,該公司總經(jīng)理。
被告(反訴原告):陳某某,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戶籍地上海市閔行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陳崖峰,上海百林司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尼西諾曼(上海)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與被告陳某某聯(lián)營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9月19日立案受理后,被告陳某某于舉證期限內提出反訴,本院依法由審判員沈增適用簡易程序進行了公開合并審理。原告(反訴被告)的法定代表人金勝榮、被告(反訴原告)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陳崖峰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被告向原告支付剩余違約金人民幣(下同)600,000元;2、被告支付原告損害賠償金1,000,000元。事實與理由:2017年10月,原、被告開始談合作,一起開辦咖啡館。雙方于2017年12月簽訂了聯(lián)營合同,約定原告以技術和設計、品牌作為出資占30%股權,被告出資1,000,000元占70%的股權。雙方約定,被告純投資,由原告負責具體經(jīng)營,被告參與經(jīng)營必須原告審核通過才能在店中擔任店長。被告按約定時間支付了第一筆投資款300,000元,并由被告尋找經(jīng)營的店面,由原告進行評估是否適合經(jīng)營。第二筆投資款400,000元約定由被告在店面確定后支付。之后,被告沒有積極尋找經(jīng)營場地,雙方經(jīng)過交涉后,于2018年4月11日簽訂了附加條款,約定第二筆投資款到位時間為2018年5月31日。如被告違約,應當向原告支付1,000,000元。被告于2018年5月31日支付了第二筆400,000元。雙方口頭及微信協(xié)商,被告承諾最后一筆投資款300,000元在2018年6月支付。但是被告以父母的名義反悔,未支付剩余款項。經(jīng)協(xié)商,雙方對賠償金額和后續(xù)經(jīng)營都沒有談妥。由于被告的違約行為,導致原告對朋友、商業(yè)伙伴、教會的教友都有失信的行為,造成的隱形損失。故原告提起本案訴訟。
被告辯稱,1、關于第一項訴訟請求,原告不是適格的主體,應該由金勝榮進行主張,且與聯(lián)營合同沒有關系。2、關于第二項訴訟請求,沒有合同依據(jù)。原告也沒有提出商譽受損的直接依據(jù)和因果關系。若原告以附加條款第七條作為支付依據(jù),所謂奉獻按國家贈與的規(guī)定,贈與人有撤銷權,故原告無權主張違約損害賠償。
被告向本院提出反訴請求:1、原、被告簽訂的聯(lián)營合同及附加條款于原告起訴之日解除;2、原告向被告返還投資款700,000元。事實理由:2017年12月,原、被告簽訂聯(lián)營合同,約定原告通過管理指導、產(chǎn)品技術研發(fā)、知識產(chǎn)權的方式出資,占公司(門店)30%的技術股份比例,被告以現(xiàn)金出資1,000,000元,占門店70%股份比例。雙方對其他事項也予以了約定。此后,被告按約于2017年12月21日出資300,000元、2018年5月24日出資330,000元、5月26日出資70,000元,合計700,000元。但原告怠于履行合同約定的前期設計、籌建、經(jīng)營等事宜,甚至擅自將部分義務強加給被告,導致最終門店選址沒有定論,雙方合作擱淺。因此,原告怠于履行合同義務是導致合同目的無法實現(xiàn)的真正原因,原告是實際的違約方。原告以各種形式誘導、迫使被告簽訂補充條款,增加顧問費,從而達到侵占投資款的目的,并強行索取明顯高于合理范圍的違約金,嚴重違背一般商業(yè)邏輯。原告是一家成立于2012年1月的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150,000美元,應在成立后兩年內全部到位。但原告實繳出資金104,191.81美元,被告嚴重懷疑原告“規(guī)劃設計7年咖啡連鎖外賣店項目”及“項目失敗損失巨大”的真實性。雙方已經(jīng)涉訴,聯(lián)營合同缺乏繼續(xù)履行基礎,故被告要求原告返還700,000元投資款。
原告辯稱:1、同意原告的第一項訴訟請求,不再與被告繼續(xù)合作經(jīng)營;2,不同意返還700,000元。其中400,000元被告已經(jīng)在微信中確認作為違約金,另外300,000元已經(jīng)實際全部支出。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jù)交換和質證。被告對原告提交的所有證據(jù)真實性均無異議。原告對被告提交的證據(jù),認為:1、證人證言與本案無關;2、對被告律師與被告母親的微信聊天記錄真實性不予認可;3、被告?zhèn)€人所得稅打印件、被告超聲心動圖報告與本案無關。對被告的其余證據(jù)真實性均無異議。
當事人對真實性無異議的證據(jù),本院均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對于當事人有爭議的證據(jù),本院認證如下:
1、關于被告提供的證人證言,證人曹某某出庭為證明被告已經(jīng)出資700,000元,向其借款剩余300,000元。其認為合同條款和賠償均不合理,沒有向其出借款項。對于該證言,因被告出資700,000元的事實得到了原告的確認,故對該節(jié)證言本院予以采納。至于其對雙方合同條款的主觀評價,不符合證據(jù)的客觀性特征,本院不予采納。關于證人翁某某的證言,系證明被告支付的款項是否屬于宗教意義上的奉獻。該內容也是證人的主觀評價,不符合證據(jù)的客觀性特征,本院不予采納。
2、關于被告提交的律師與被告母親微信聊天記錄,該組證據(jù)即使真實,內容也是雙方糾紛發(fā)生后,被告母親咨詢被告律師的聊天內容,無法證明本案爭議事實,與本案無關,本院不予采納。
3、關于被告提交的個人所得稅打印件、超聲心動圖報告,與雙方的履約情況無關,與本案爭議事實也無關,本院不予采納。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2017年12月,原告(甲方)與被告(乙方)簽訂一份“尼西諾曼(上海)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分公司(門店)聯(lián)營合同”,約定雙方組建合作分公司(門店),分公司(門店)名稱“尼西諾曼Café%26amp;Tea”,分公司(門店)注冊地址詳見后期商鋪租賃合同。分公司(門店)名義上為甲方分公司(門店)。經(jīng)營范圍為餐飲服務。分公司(門店)按照甲方確定的設計風格進行裝潢。共同經(jīng)營時間為2017年12月20日至2020年12月19日。其中,四、投資額、出資比例、方式及期限約定:1、甲方:分公司(門店)的籌辦設立、運營管理的指導、產(chǎn)品技術研發(fā)、知識產(chǎn)權(包括商標使用)投入等,上述籌辦設立、管理、技術、知識產(chǎn)權(包括商標使用權等)投入分公司(門店)占30%的技術股份比例。2、乙方:現(xiàn)金出資1,000,000元,乙方出資額占分店70%股份比例。各方同意,乙方出資包括了開分公司(門店)成本及因開分公司(門店)產(chǎn)生辦證及其他費用、資金周轉等。3、雙方同意,設立單獨的賬戶作為分公司(門店)日?,F(xiàn)金收支賬戶,并交由甲乙雙方負責人管理。營業(yè)額只可用于支付與分公司(門店)運營相關費用,不得用于他處?!?、雙方的權利義務約定:1、甲方的權利義務:(1)甲方有自主經(jīng)營,根據(jù)經(jīng)營需要決定分公司(門店)的各項經(jīng)營決策及人事任免;(2)甲方負責分公司(門店)的前期設計、籌建、經(jīng)營事項……。2、乙方的權利義務:(1)乙方應按照約定履行出資的義務,出資適用的內容包括分公司(門店)籌建費、證件辦理、轉讓費、房租、首批進貨款……等;(2)乙方有權檢查分公司(門店)的財務狀況、經(jīng)營狀況,但不得影響分公司(門店)的正常經(jīng)營,日常的現(xiàn)金管理由甲方負責,但該營業(yè)款的使用需征得甲乙雙方同意方可使用;(3)經(jīng)過甲方同意,乙方有權參與分公司(門店)的經(jīng)營;(4)甲方有義務無條件協(xié)助乙方前期分公司(門店)證件辦理,籌備和運營該項目所遇到的困難。六、分公司(門店)回收攤提及利潤分配約定:(1)甲乙雙方按30%:70%的比例分配利潤;……(4)分公司(門店)開辦費用雙方同意按3年進行攤提……。十、資金到位時間:1、本合同簽訂日起(三日內)將首筆啟動資金匯入,即總投資額1,000,000元的30%(30萬元人民幣);2、分公司(門店)地點確立簽約前匯入第二筆資金,即總投資額1,000,000元的40%(400,000元);3、分公司(門店)裝修完成開始營業(yè)前匯入最后一筆資金,即總投資額1,000,000元的30%(300,000元);4、分期匯入的資金由甲方所指定賬戶:XXXXXXXXXXXXXXXXXXX暫管……十一、其他約定:4、本合同若將來簽訂任何附件或補充合同的,附件或補充合同同本合同效力相同,若附件或補充條款和本合同發(fā)生沖突和矛盾的,以最新簽訂的附件或補充合同為準。該合同對其他事項亦予以了約定。
合同簽訂后,被告于2017年12月向合同指定賬戶支付了300,000元。
2018年4月11日,被告以“尼散(上海)企業(yè)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尼散公司”)(乙方)名義與上海棕柳酒店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甲方)簽訂一份房屋租賃合同,約定由甲方出租給乙方坐落于上海市閔行區(qū)虹梅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用于辦公使用。房屋租賃期自2018年4月21日至2021年4月20日止。房屋月租金為14,925元(2019年4月21日至2021年4月20日為15,372.75元/月)。乙方應于每月20日前向甲方支付租金,逾期支付的,每逾期一日,則乙方需按日租金的10%支付違約金。乙方租金支付方式為押二付一。乙方應向甲方支付房屋租賃保證金,保證金為兩個月租金27,600元。甲方收取保證金后應向乙方開具收款憑證。租賃關系終止時,甲方收取的房屋租賃保證金除用以抵充屆時合同約定應由乙方承擔的費用外,剩余部分無息歸還乙方。租賃期內不得抵充租金。合同對其他事項亦予以了約定。
同日,原、被告簽訂“附加條款一”一份,載明:1、被告不再與金勝榮以父母名義為由反悔所決定的事或者以父母名義為由提出再商討等要求。被告若違反此規(guī)定,賠償金勝榮1,000,000元;2、原告將圣倫蘭大樓7D借給被告所設立的新公司“尼散公司”作為注冊地址(7D內所有設施設備所有權、使用權歸屬于原告),“尼散公司”負擔租押金,與大樓葉總簽約3年,簽約期2018年4月21日至2021年4月20日?!澳嵘⒐尽币沿摀?017年12月21日至2018年4月20日的房租金,共計63,734.72元;3、“尼散公司”聘請金勝榮為顧問,顧問費2萬元/月,從2018年4月份起算;4、被告在未辭職以先盡全力完成金勝榮所交代的所有事務;5、第二筆資金到位時間為5月31日之前,在此期間原告負責三次店面評估工作,超過次數(shù)每次車馬補助費為2,000元;6、“尼散公司”資金運用單筆超過1萬元的花銷需經(jīng)甲乙雙方共同協(xié)商決定才可使用。雙方并在“尼西諾曼(上海)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分公司(門店)聯(lián)營合同”最后備注:“2018年4月11日增加附加條款一,經(jīng)雙方同意”。
2018年5月19日,被告在上述“附加條款一”下手寫增加一項條款“7、被告愿意將投資的1,000,000元全然奉獻給神,原告開設咖啡禱告店使用,不占任何股份”。
此后,2018年5月底前,被告又向合同指定賬戶支付了合計400,000元。
2018年6月22日,原告法定代表人金勝榮與被告就聯(lián)營事宜進行溝通,被告陳述“Norman,對不起,我是以父母的名義毀約了,我會賠給你1,000,000元,但是能不能我打工還你”,金勝榮對被告提出的打工還款的方案并未同意。被告提出“如果我按照原先6月底把尾款300,000元匯過來的要求,是不是可以不用這樣”,金勝榮回復“沒有用了”。次日,被告表示“或者這樣,400,000元是賠償金沒錯,我想辦法先去借300,000元,再剩下的我仍然按照周六義工、每月2,000,可以不可以?!苯饎贅s回復“你還在為自己狡辯,實在是沒有誠意,也沒有悔改之意,陳某某,法院見了”。
另查明,被告共計向合同約定的??钯~戶(金勝榮交通銀行賬戶XXXXXXXXXXXXXXXXXXX)支付的700,000元,已經(jīng)從該??钯~戶中支出了如下款項:
一、被告予以確認的款項:
1、2017年12月23日支出加盟費45,095.99元;2、2017年12月24日支出加盟費25,000元;3、2018年1月22日支出富申咖啡機定金6,840元;4、2018年8月10日富申咖啡機尾款15,960元。四項合計92,895.99元。
二、被告不予認可的款項:
(一)7D室房租(含水電費)
1、2018年1月22日支出1月房租15,747.08元;2、同年2月26日支出2月房租16,081.32元;3、3月24日支出3月房租16,149元;4、4月22日支出4月房租15,757.32元;5、4月25日支付5月房租15,810.44元;6、5月22日支付6月房租15,641.96元;7、7月14日支付7月房租15,830.60元。以上合計111,017.72元。其中,第1、2、3、4、7筆款項均由上海棕柳酒店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向原告開具了相應金額的增值稅專用發(fā)票,均載明為“現(xiàn)代服務、房費”,備注欄記載了費用對應的租期。其中,7月房租發(fā)票備注欄記載6月21日至7月20日。第5、6筆款項均通過手機銀行轉賬支付給了被告,摘要分別記載“7D5月房租”、“7D6月房租”。被告認為2018年4月21日前租賃關系未發(fā)生,不應發(fā)生租費;2018年7月雙方已經(jīng)不合作,且截至6月30日的房租其已經(jīng)結清,故不確認費用。
(二)7D室房租押金
2018年4月13日支付房租押金27,600元。轉賬憑證反映,該筆款項系自??钯~戶轉入金勝榮個人工商銀行賬戶。原告認為其轉入個人賬戶后用于繳納了租房押金。被告對原告支付押金的事實不予確認。
(三)顧問費
2018年4月22日、同年5月15日、6月14日分別支付金勝榮顧問費20,000元,合計60,000元。被告陳述,顧問費包含了運營和培訓,因員工已經(jīng)于6月6日至6月13日陸續(xù)離職,原告沒有履行顧問義務,導致咖啡廳不能開,故不同意支付顧問費。
(四)“尼散公司”企業(yè)代辦費
2018年5月9日向上海中企人力事務服務有限公司支付經(jīng)濟代理服務、咨詢服務費1,590元。被告認為其委托原告去辦理尼散公司,原告也委托了上海中企人力事務服務有限公司辦理。但是最后尼散公司并未成功設立,且金勝榮稱會將款項退還給被告,故對該筆費用不予認可。
(五)員工工資支出
1、2018年5月15日、6月9日、6月15日、7月14日分別向魯兵支付4月試用工資2,268元、5月試用工資預支款2,000元、5月試用工資2,688.25元、6月試用工資913.50元;2、2018年6月15日、7月14日分別向譚智元支付5月試用工資2,268元、6月試用工資1,512元;3、2018年6月15日、6月26日、7月14日分別向周恩賜支付5月試用工資3,202元、6月試用工資預支款1,000元、6月試用工資1,194.50元。以上合計17,046.25元。被告認為,對上述員工工資的實際支出予以確認,但上述員工都離職了,而且也是在為原告公司工作,而不是為咖啡店工作,故不愿意負擔上述費用。
又查明,被告(乙方)與上海棕柳酒店管理咨詢有限公司于2018年7月8日簽訂“提前解除《房屋租賃合同》的協(xié)議書”約定雙方簽訂的房屋租賃合同于當日解除。同日,被告向“圣倫蘭物業(yè)經(jīng)理”轉賬6,666元,款項系支付截止2018年6月30日的租金和水電費。
訴訟中,原告確認:7D室房屋現(xiàn)在仍由原告續(xù)租作其他用途,房東未退還押金。被告確認:“尼散公司”本系為開咖啡店而設立,注冊成立后與原告合資開咖啡店;雙方確認:咖啡機由原告取得,原告向被告補償相應折價款。
本院認為,原、被告簽訂的聯(lián)營合同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于法不悖,為有效合同。雙方簽訂的“附加條款一”系聯(lián)營合同的補充,亦應作為處理雙方聯(lián)營法律關系的依據(jù)?,F(xiàn)雙方因發(fā)生爭議導致聯(lián)營合同未能繼續(xù)履行,被告要求確認聯(lián)營合同及“附加條款一”于起訴之日解除,原告對該項訴求也予以認可。故本院確認雙方聯(lián)營合同及“附加條款一”已經(jīng)解除。本案雙方的本訴及反訴請求,所涉的是合同解除后的法律后果。
就本訴部分,關于原告要求被告支付剩余違約金600,000元的訴求,“附加條款一”中明確約定被告以父母名義反悔,則應賠償給金勝榮1,000,000元?,F(xiàn)被告在聊天記錄中已明確承認其“以父母名義毀約”,故已符合雙方約定的違約金支付條件。雖然雙方約定了款項支付對象為金勝榮,但原告作出解釋,寫賠付給金勝榮系因其為原告法定代表人,實際賠付對象應為原告。對此,金勝榮也予以確認。鑒于“附加條款一”系原、被告之間聯(lián)營合同的補充,故本院采納原告及金勝榮的解釋。關于違約金的金額,被告聊天記錄中陳述“我會賠給你1,000,000元,但是能不能我打工還你”……“或者這樣,400,000元是賠償金沒錯,我想辦法先去借300,000元,再剩下的我仍然按照周六義工、每月2,000……”。上述內容可以反映,被告提出的400,000元作為賠償,此后打工分期支付針對的是1,000,000元違約金的支付方案,且該方案原告當時并未同意。無論是1,000,000元還是400,000元,其本質都是違約金的性質。根據(jù)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的規(guī)定,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予以適當減少。另根據(jù)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九條的規(guī)定,當事人主張約定的違約金過高請求予以適當減少的,人民法院應當以實際損失為基礎,兼顧合同的履行情況、當事人的過錯程度以及預期利益等綜合因素,根據(jù)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予以衡量。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30%的,一般可以認定為“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現(xiàn)被告認為違約金約定過高。關于損失,原告認為其為履行合同每周都耗費大量的時間,其當時運營的所有精力都放在履行合同上,耽誤了原告其他業(yè)務的開展,原告的運營成本也是原告的損失,但原告未能明確其實際損失的大致金額和具體構成。此外,原告還認為被告的違約行為導致其對朋友、商業(yè)伙伴、教會教友等均有失信行為,對其將來開展其他業(yè)務造成困擾,這是隱形損失。本院認為,違約金具有懲罰性和補償性的特征。從法律規(guī)定和司法實踐來看,基本上對于違約金性質的認定已達成共識,即以補償損失為主,以懲罰性為輔,縱容過高的違約金容易造成實質不公,這也是對過高違約金進行調整的依據(jù)。但從雙方違約條款簽訂的背景來看,1,000,000元的高額違約金還有促使被告繼續(xù)履行合同的擔保性質,通過約定具有一定震懾力的違約金,敦促被告遵守合同約定。因此,過分降低約定的違約金,也無異于降低了當事人的違約成本,鼓勵違約,破壞誠信。就本案而言,原告訴訟中同意了解除合同,也不要求被告繼續(xù)履行。從被告的履行程度來看,被告已經(jīng)履行了約定出資的70%,完成了大部分的出資義務,違約比例不高。但被告在簽訂“附加條款一”時,其作為一個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理應對自身的履行能力及責任承擔能力有充分預判。況且,約定高額違約金本身也體現(xiàn)了加重懲罰違約行為的本意。本院綜合考慮上述因素,既要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也要考慮過高的違約金會導致實質不公和利益失衡,并結合法律關于違約金調整幅度的相關規(guī)定,亦考慮到被告違約實際也給原告造成了時間精力的耗費及信譽等負面影響,故在原告無法明確其大致?lián)p失金額和構成,且原告庭審中明確表示也不要求被告繼續(xù)履行合同、同意解除合同的情況下,本院酌情將違約金調整為被告違約未出資金額的50%,即150,000元。該金額未超過被告締約時可以預見的范圍,既能反映雙方嚴懲違約行為的真實意思表示,也在充分彌補原告設立“尼散公司”過程中分攤的成本損失(后文中會進行闡述)的基礎上,對原告另作出了一定的補償。至于原告的第二項請求,沒有合同依據(jù),也沒有明確其存在其他實際損失的事實和大致金額,且違約金本身已對原告進行了補償,故原告的該項訴求本院不予支持。
關于被告要求返還投資款的反訴請求,因被告投資款系支付至原告指定的賬戶,且雙方已同意解除合同,故對雙方合作期間的收支進行結算分攤后,原告應向被告退還剩余投資款?,F(xiàn)原告提出,被告打入專款賬戶的投資款已經(jīng)支出了三十余萬元用于履行聯(lián)營合同。雙方對支出費用的爭議,本院認定如下:
一、關于7D室房屋的房租費用爭議:1、被告認為,根據(jù)“附加條款一”的約定,“尼散公司”起租時間自2018年4月21日起,在此之前的房租不應由被告分攤。對此,“附加條款一”第2條明確載明了“尼散公司已負擔了2017年12月21日至2018年4月20日的房租金,共計63,734.72元”,故雙方對于2018年4月20日前的7D室房租由“尼散公司”支出已有明確約定。故被告的該項抗辯意見本院不予采納;2、被告還認為,2018年6月雙方已經(jīng)不再繼續(xù)合作,7月的房租不應發(fā)生,且被告已經(jīng)向房東結清了截止2018年6月30日的房租。對此,雙方都確認2018年6月21日被告提出不再與原告合作,但雙方當時并未達成一致意見。在庭審中,雙方均確認聯(lián)營合同于起訴之日起解除,故聯(lián)營合同解除前的費用應由“尼散公司”支出?,F(xiàn)從原告提供的房租發(fā)票來看,支付的是2018年6月21日至7月20日的房租,該期間聯(lián)營合同尚未解除,故原告從專款賬戶中支出7月房租符合合同約定,本院予以確認。若被告確實重復向房東支付了截止2018年6月30日的房租,被告可另行向房東主張返還。
二、關于7D室的房租押金爭議,原告僅提供了房屋租賃合同,并未提交押金支付憑證。原告對此解釋,因被告與房東簽訂租賃合同之前,原告就已經(jīng)租用了該房屋并繳納了押金。故“尼散公司”重新租用該房屋后沒有另行支付押金。該事實在“附加條款一”的第二條也能印證?,F(xiàn)雙方均確認房東未對押金進行過結算,且原告庭審中確認該房屋在“尼散公司”與房東解除租賃關系后仍由原告繼續(xù)租作他用。故原告在其租期屆滿后,有權要求房東退還相應押金。因此,該筆押金不應由“尼散公司”的資金負擔。
三、關于員工工資及顧問費支出爭議,被告庭審中確認了用工事實及工資的支出,但認為員工并非是在咖啡店工作,而是在為原告工作,并且原告沒有履行顧問義務。對此,被告在審理中確認了三名員工系當時雇傭,并陳述“當時我也都在,支付工資的時間就是員工任職的時間”。雖然當時咖啡店并未正式開張,但提前招募員工試用培訓、進行開業(yè)準備活動亦合情合理。被告認為員工是為原告工作并無任何事實依據(jù)。關于顧問費,系雙方在“附加條款一”中明確約定的費用,且支出的三個月顧問費和員工工資支出的時間一致,對于員工的管理和試用由原告進行,故理應按“附加條款一”的約定產(chǎn)生顧問費。因此,本院對員工工資及顧問費的支出均予以確認。
四、關于“尼散公司”企業(yè)代辦費的支出爭議,雙方均確認曾委托上海中企人力事務服務有限公司代辦“尼散公司”注冊,但因上海中企人力事務服務有限公司拖延,之后并未完成“尼散公司”的注冊。該費用系為開辦“尼散公司”而支出的成本,理應由??钯~戶款項開支。況且,“尼散公司”代辦過程中的違約和責任尚未確定,若上海中企人力事務服務有限公司確有違約行為,當事人可以依據(jù)合同關系向上海中企人力事務服務有限公司進行主張,待與上海中企人力事務服務有限公司結清合同款后,由原、被告根據(jù)結算結果另行分配。在結清之前,該支出仍應作為設立“尼散公司”的成本由原、被告分攤。
五、關于咖啡機的費用結算
雖然雙方對咖啡機支出的款項并無異議,訴訟中雙方也同意由原告取得系爭咖啡機。關于咖啡機的狀態(tài),原告確認咖啡機為全新,且咖啡機出賣方尚未完成安裝工作。從“尼散公司”資產(chǎn)的角度而言,專款賬戶中支出購買咖啡機的款項并未實際消耗,其換回了同樣價值的咖啡機設備。僅是從金錢的形式變化為設備形式,總資產(chǎn)本身并未減少,即咖啡機的購買并未導致“尼散公司”資產(chǎn)的消耗。因此,現(xiàn)原告取得了作為“尼散公司”資產(chǎn)的咖啡機,故咖啡機的購置款不應作為“尼散公司”設立支出由原、被告分攤。
綜上,因設立“尼散公司”而從??钯~戶中支出的款項應包括:1、7D室房租111,017.72元;2、員工工資17,046.25元;3、顧問費60,000元;4、企業(yè)代辦費1,590元;5、加盟費45,095.99元及25,000元,以上合計259,749.96元。上述費用在合同解除后應在原、被告之間分攤。關于分攤的比例,雖然雙方聯(lián)營合同約定被告投入資金,原告投入管理、技術、知識產(chǎn)權等。但聯(lián)營合同的特征是共同投資、共同經(jīng)營、共負盈虧、共擔風險。就本案而言,被告已經(jīng)在“尼散公司”設立過程中投入了700,000元,而約定由原告投入的“管理、技術、知識產(chǎn)權”也因聯(lián)營合同未能繼續(xù)履行而未投入到位。因此,在“尼散公司”設立不成的情況下,前期投入支出的風險承擔,本院參照雙方約定的利潤分配的比例予以分攤。雙方聯(lián)營合同約定原、被告按3:7的比例分配利潤,故上述259,749.96元支出應按3:7的比例由原告分攤77,924.99元、被告分攤181,824.97元。雙方合同解除后,根據(jù)合同法第九十七條的規(guī)定,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jīng)履行的,根據(jù)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因此,被告向原告投入的700,000元,扣除被告應分攤的181,824.97元支出后,由原告返還余款518,175.03元。
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三條、第九十七條、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九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陳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原告尼西諾曼(上海)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支付違約金150,000元;
二、駁回原告尼西諾曼(上海)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其余本訴訴訟請求;
三、確認反訴原告陳某某與反訴被告尼西諾曼(上海)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簽訂的《尼西諾曼(上海)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分公司(門店)聯(lián)營合同》、《附加條款一》于2018年9月19日解除;
四、反訴被告尼西諾曼(上海)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反訴原告陳某某返還投資款518,175.03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的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訴案件受理費已減半收取計9,600元,由原告尼西諾曼(上海)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負擔9,060元,被告陳某某負擔540元;反訴案件受理費已減半收取計5,400元,由反訴原告陳某某負擔1,402.65元、反訴被告尼西諾曼(上海)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負擔3,997.35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或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沈??增
書記員:顧臻霞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