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尹文華,女,1962年2月19日出生,漢族,住隨州市曾都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松,湖北季梁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許宗秀,女,1972年12月18日出生,漢族,住隨州市曾都區(q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馬細明,男,1972年11月13日出生,漢族,住隨州市曾都區(qū)。系許宗秀之夫。
二被上訴人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徐成,隨州市曾都區(qū)東城法律援助中心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馬曼莉,女,1993年10月15日出生,漢族,住隨州市曾都區(qū)。系許宗秀、馬細明之女。
上訴人尹文華因與被上訴人許宗秀、馬細明、馬曼莉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不服隨州市曾都區(qū)人民法院(2016)鄂1303民初2467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7年6月7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尹文華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劉松,被上訴人馬細明及馬細明和許宗秀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徐成到庭參加了訴訟,被上訴人馬曼莉經(jīng)本院依法傳喚未到庭。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尹文華上訴請求:撤銷一審判決,改判被上訴人償還我借款本金14622446元及利息,利息自2015年3月19日起按年利率24%計算至本金付清之日為止,案件受理費由被上訴人承擔。事實與理由:1、一審認定我們雙方借款本金為1043萬元錯誤,除了上述1043萬元外,馬細明夫婦還欠我方房屋款200萬元,雙方已協(xié)商達成一致即上述200萬元的購房款轉換成借條,故我們的實際借款本金應當認定為1243萬元;2、一審認定被上訴人向我支付利息435.24萬元錯誤。雖然我向被上訴人出具了635.24萬元的收據(jù),但是其中有200萬元是房屋款,馬細明未實際向我支付200萬元房屋款,而是轉化為借條;其中128.2萬元的借款收據(jù)也是馬細明向我重新出具借條,并未實際支付現(xiàn)金給我,所以其實際向我支付利息的金額應當是307.04萬元,在本案審理過程中,馬細明又向我支付本金5萬元,我予以認可,故至此馬細明共向我還款金額為312.04萬元;一審在借款本金和利息計算的錯誤,導致判決結果錯誤,故請求二審予以改判。
經(jīng)審理查明,馬細明共向尹文華支付利息為307.04萬元,另有128.2萬元的利息未實際向尹文華支付,而是采取由馬細明向尹文華出具借條,由尹文華向馬細明出具收據(jù)的方式予以結算。
另查明,2017年6月3日,馬細明向尹文華還款5萬元。
一審認定的其他事實均屬實。
本院認為,本案爭議的焦點為:1、本案的借款本金數(shù)額問題?2、馬細明夫婦償還利息數(shù)額問題?3、本案借款本金和利息計算方式?
關于焦點1:本案的借款本金數(shù)額。首先,關于房屋買賣款200萬元是否應當計入借款本金的問題。馬細明向尹文華購買房屋兩套價格共計200萬元,馬細明未實際支付購房款,而是將購房款轉為借款本金向尹文華出具了金額為200萬元的借條。上述事實有馬細明夫婦和尹文華的自認,馬細明、許宗秀于2014年7月5日向尹文華出具的借到330萬元的借條和二人于2014年11月6日向尹文華出具的借到100萬元借條相互印證。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十五條規(guī)定“原告以借據(jù)、收據(jù)、欠條等債權憑證為依據(jù)提起民間借貸訴訟,被告依據(jù)基礎法律關系提出抗辯或者反訴,并提供證據(jù)證明債權糾紛非民間借貸行為引起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據(jù)查明的案件事實,按照基礎法律關系審理。當事人通過調解、和解或者清算達成的債權債務協(xié)議,不適用前款規(guī)定”。本案中,雙方對房屋買賣的事實沒有爭議,且雙方已經(jīng)將購房款轉化為借款本金重新出具了借據(jù),上訴人據(jù)此要求被上訴人還款符合法律規(guī)定,故該200萬元應當計入本案借款本金。其次,被上訴人對本案中尹文華向其支付的30萬元的現(xiàn)金的中3萬元現(xiàn)金予以認可,但稱本案中尹文華主張2013年10月8日、2014年1月3日分別給付現(xiàn)金10萬元、17萬元與事實不符。本院認為,原一審認定雙方除去房屋買賣款200萬元外借款本金為1043萬元,已經(jīng)包括了上述27萬元的現(xiàn)金,被上訴人馬細明、許宗秀對上述事實未提出異議也未上訴,且上述27萬元的現(xiàn)金支付與尹文華在一審提供的2014年1月3日馬細明夫婦向尹文華出具借到40萬元的借條和2014年10月5日馬細明夫婦向尹文華出具借到60萬元的借條能夠相互印證。綜上,本案借款本金數(shù)額應當為1243萬元,一審遺漏了因房屋買賣款轉化為借款的200萬元,屬于事實認定錯誤,本院予以糾正。
關于焦點2:馬細明、許宗秀已經(jīng)償還的利息數(shù)額問題。雙方主要爭議的還利息數(shù)額主要在于上訴人提出其向馬細明出具的128.2萬元的收據(jù),馬細明并未實際支付現(xiàn)金,而是將所欠利息重新向尹文華出具借條,所以馬細明實際向尹文華支付利息的金額應當是307.04萬元。尹文華的上述主張有其在一審提交的馬細明夫婦于2014年7月18日、2014年8月8日分別向尹文華出具的借到100萬和28萬元的借條為證。被上訴人馬細明主張稱其已經(jīng)償還了上述128.2萬元,但未提供轉賬憑證等證據(jù)。故本院認定馬細明夫婦向尹文華支付的利息為307.04萬元。
關于焦點3:本案借款本金和利息計算方式問題。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八條第一款規(guī)定,“借貸雙方對前期借款本息結算后將利息計入后期借款本金并重新出具的債權憑證,如果前期利率沒有超過年利率24%,重新出具的債權憑證載明的金額可以認定為后期借款本金,超過部分的利息不能計入后期借款本金。約定的利息超過年利率24%,當事人主張超過部分的利息不能計入后期本金的,人民法院應予以支持”。根據(jù)該條規(guī)定,尹文華與許宗秀、馬細明根據(jù)原借款中約定的月利率4%和3.5%,經(jīng)計算后重新出具的借條不符合上述規(guī)定。故至雙方于2015年3月18日簽訂《借款協(xié)議》時為止,雙方借款本金應當以實際每次出借借款金額為本金,利息以每次出借借款時間為起點,按照年利率24%計算至2015年3月18日為止。根據(jù)上述計算方式得出,截止2015年3月18日,雙方借款本息數(shù)額應當為:
①2013年7月5日100萬元借款本息為100+100*24%/365*618=140.6萬
②2013年7月8日120萬元借款本息為120+120*24%/365*615=168.5萬
③2013年7月22日113萬元借款本息為113+113*24%/365*601=157.6萬
④2013年9月4日50萬元借款本息為50+50*24%/365*559=68.37萬
⑤2013年10月8日10萬元借款本息為10+10*24%/365*525=13.45萬
⑥2013年10月29日200萬元借款本息為200+200*24%/365*504=266.2萬
⑦2013年11月6日100萬元借款本息為100+100*24%/365*497=132.67萬
⑧2013年12月18日30萬元借款本息為30+30*24%/365*455=38.97萬
⑨2013年12月20日30萬元借款本息為30+30*24%/365*453=38.93萬
⑩2014年1月3日40萬元借款本息為40+40*24%/365*440=51.57萬
⑾2014年1月4日50萬元借款本息為50+50*24%/365*439=64.4萬
⑿2014年1月15日30萬元借款本息為30+30*24%/365*428=38.44萬
⒀2014年1月16日20萬元的借款本息為20+20*24%/365*427=25.61萬
⒁2014年2月28日100萬元借款本息為100+100*24%/365*385=125.3萬
⒂2014年3月7日150萬元借款本息為150+150*24%/365*378=187.2萬
⒃2014年3月18日100萬元借款本息為100+100*24%=124萬元。
綜上所述,截止2015年3月18日馬細明夫婦應當還給尹文華借款本息為1641.81萬元,其中借款本金為1243萬元,利息為398.81萬元,截止2015年3月18日馬細明實際還利息為306.68萬元。經(jīng)征詢上訴人尹文華意見,其同意就其與馬細明夫婦之間借款的利息均按照年利率24%統(tǒng)一予以計算,已還利息一次性扣減。此種計算方式也減輕了馬細明的還款責任。故截止2015年3月18日雙方結算后本金應當為1243萬元,欠利息為398.81-306.68=92.13萬元。因2017年6月3日馬細明還本金5萬元,故至此雙方結算本金為1238萬元。在此之后,馬細明又還利息0.36萬元,應從應支付利息中扣除。
綜上本院認為,上訴人尹文華的部分上訴請求成立,本院予以支持。一審判決認定部分事實不清,實體處理不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五條、第八十四條、第一百零八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十五條、第二十六條、第二十八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隨州市曾都區(qū)人民法院(2016)鄂1303民初2467號民事判決;
二、被上訴人馬細明、許宗秀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償還上訴人尹文華借款本金1238萬元及利息(2015年3月18日前下欠利息為92.13萬元,2015年3月19日至2017年6月3日之間的利息以1243萬元為本金基數(shù),按照年利率24%計算;2017年6月4日之后利息以1238萬元為本金自2017年6月4日起按照年利率24%計算至欠款還清為止,已經(jīng)支付的0.36萬元利息從中扣減)。
三、駁回尹文華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一審案件受理費129968元,二審案件受理43717元,共計173685元,由馬細明、許宗秀負擔151826元,尹文華負擔21859元。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王艷麗 審判員 汪 莉 審判員 姚仁友
書記員:夏飛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