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某某
丁承先(河北一力律師事務所)
宋某某
原告尚某某,農民。
委托代理人丁承先,河北一力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宋某某,農民。
原告尚某某訴被告宋某某合伙協(xié)議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尚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丁承先、被告宋某某均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被告宋某某辯稱,被告已經給付原告18700元補貼款及100元的車費,不應再給付其所訴的補貼款。
原告為證實自己的主張,原告向法庭提供如下證據:
1、原、被告于2015年4月28日簽訂的土地承包分家協(xié)議一份,來證實在該協(xié)議中,雙方對合伙期間的債權債務及合伙財產均做了分割,其中上級補貼款由二人平分。
2、專項資金撥款單一份,來證實河間市財政局經濟建設科向原、被告合伙經營的河間市金田農作物種植專業(yè)合作社撥付補貼款37400元,并撥款到以原告名義開立的河間市建設銀行的賬戶上。
被告對原告的兩份證據均無異議。
合議庭認為,被告對原告提供的兩份證據均未有異議,故對原告的兩份證據均予以采信。
被告宋某某未向法庭提供證據。
通過原、被告的陳述、原告的舉證、被告的質證及本庭對原告證據的評議意見,查明以下事實:
原、被告于2014年3月18日合伙經營河間市金田農作物種植專業(yè)合作社,法定代表人為原告尚某某,住所地為河間市米各莊鎮(zhèn)前榆杭村。因經營不善,該合作社于2015年4月28日散伙,原、被告在散伙時就合伙財產、債權及債務進行了分割。其中就河間市財政局經濟建設科尚未補發(fā)給該社的花生補貼款37400元,約定待補發(fā)后每人分得1/2。2015年6月1日,河間市財政局經濟建設科將該補貼款轉到原告建設銀行的賬戶上。當天,被告從該賬戶上支取37500元。
本院認為,合伙的財產應按散伙時的約定進行分配。河間市財政局建設科補貼給合作社的花生補貼款系原、被告的合伙財產,被告支取后理應按散伙時的約定給付原告相應的補貼款,不應自己占有。被告現拒不返還原告補貼款,應當承擔返還責任。被告辯稱其支取該筆補貼款后分給原告18800元(包括原告取支票時的100元的租車費),但未提供證據證實,原告對此予以否認,故對被告的抗辯不予采信。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55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宋某某給付原告尚某某補貼款18750元。自本判決發(fā)生法律效力之日起五日內履行完畢。
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的義務,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應當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訴訟費269元,保全費30元,由被告宋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院認為,合伙的財產應按散伙時的約定進行分配。河間市財政局建設科補貼給合作社的花生補貼款系原、被告的合伙財產,被告支取后理應按散伙時的約定給付原告相應的補貼款,不應自己占有。被告現拒不返還原告補貼款,應當承擔返還責任。被告辯稱其支取該筆補貼款后分給原告18800元(包括原告取支票時的100元的租車費),但未提供證據證實,原告對此予以否認,故對被告的抗辯不予采信。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55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宋某某給付原告尚某某補貼款18750元。自本判決發(fā)生法律效力之日起五日內履行完畢。
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的義務,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應當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訴訟費269元,保全費30元,由被告宋某某負擔。
審判長:薛連海
審判員:王偉
審判員:李增產
書記員:唐云勇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