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封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中國人壽保險公司佳木斯分公司職員,戶籍所在地佳木斯市東風區(qū),現(xiàn)住佳木斯市前進區(qū)。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李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浙江省寧波市第三方現(xiàn)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職員,戶籍所在地黑龍江省尚志市,現(xiàn)住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qū)。
封某某上訴請求:撤銷一審判決,依法改判上訴人不承擔還款責任;上訴費用由被上訴人承擔。事實與理由:原審認定,2014年7月29日,上訴人向被上訴人借款6萬元,約定還款期限3個月,2014年10月9日,上訴人再次向被上訴人借款6萬元,約定借款期限2個月,案外人劉偉為擔保人。該兩次借款雙方口頭約定借款月息三分。因上訴人在借款期限內(nèi)未歸還借款,故于2015年6月7日重新出具了借據(jù)一張,載明借被上訴人12萬元,利息三分,每三個月付一次利息,現(xiàn)已歸還利息2.4萬,系事實認定不清,上訴人雖然給被上訴人出具了借據(jù),但該幾筆款項被上訴人并沒有實際出借給上訴人,償還給被上訴人的款項也不是上訴人所償還,以上幾筆借款均是案外人劉偉所借款,且劉偉的關系與被上訴人特殊,被上訴人并沒有將借款直接交付給上訴人。被上訴人不能證明借款合同已經(jīng)生效。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條的規(guī)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自貸款人提供借款時生效。由此可見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為實踐合同,只有貸款人實際履行了提供借款的義務時,借款合同才能生效。本案中被上訴人雖然提供了借款協(xié)議,但是只能證明借款合同的成立。而被上訴人是否實際提供了借款無從考證,也就無法證明該借款協(xié)議是否生效。雖然被上訴人提供了其銀行流水,但是,銀行流水中與借據(jù)的金額及時間均不一致,而且僅依靠取款的銀行流水并不能說明取款的用途為支付給上訴人。被上訴人沒有任何證據(jù)可以證實其已將出借的款項交付給上訴人。依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六條的規(guī)定,被上訴人主張已將款項出借給上訴人,被上訴人應提供款項交付、被上訴人的經(jīng)濟能力,當?shù)鼗虍斒氯酥g的交易方式,交易習慣、當事人財產(chǎn)變動情況及證人證言等事實和因素,綜合判斷借貸事實是否發(fā)生。在原審時,原審法院已經(jīng)進行了核實,被上訴人系剛剛畢業(yè)的大學生,出借如此大的款項且其并沒有提供出借款項的來源,靠打工每月2000多元的工資來維持生活,是沒有經(jīng)濟能力來出借此筆款項的且被上訴人也沒有證據(jù)證實如何將出借款項交付給被上訴人。因此,原審法院僅憑借據(jù)便認定上訴人向被上訴人借款,顯然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上訴人雖然為被上訴人出具了收條及會見內(nèi)容,但此兩份證據(jù)并不是上訴人真實意思表示,是在被上訴人威逼的情況下上訴人不得已才出具的,且上訴人已經(jīng)報案,因此,此兩份證據(jù)的來源是不合法的,不應予以采信。請求二審法院查清本案事實,依法做出公正裁決,以維護上訴人的合法權益。李某辯稱: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上訴人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請求二審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李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請求判令被告給付借款12萬元及利息;2.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一審法院認定事實:2014年7月29日,被告封某某向原告李某借款6萬元,約定借款期限3個月;2014年10月9日,封某某再次向李某借款6萬元,約定借款期限2個月,案外人劉偉為擔保人。該兩次借款雙方口頭約定借款利息月息3分。因封某某在借款期限內(nèi)未歸還借款,故于2015年6月7日重新給李某出具借據(jù)一張,載明借李某人民幣12萬元,利息3分,每三個月付一次利息。現(xiàn)已歸還利息2.4萬元。李某索要欠款無果,訴至法院。一審法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為原告李某是否向被告封某某交付了借款,封某某應否承擔還款責任。針對是否交付了借款,李某舉出了銀行取款明細及封某某書寫的收據(jù)、會見內(nèi)容等證據(jù),結合雙方的陳述可以形成完整的證據(jù)鏈條表明李某交付了借款,封某某實際受領了借款,且封某某未受領借款的陳述也與其于2015年6月7日重新出具12萬元借據(jù)的行為相矛盾。故本院對李某向封某某交付了借款的事實予以確認。封某某除抗辯未實際受領借款外,另一項抗辯為實際借款人是案外人劉偉,應該由劉偉承擔還款的責任。自然人之間的民間借貸合同具有相對性即借款人有向出借人借款的意思表示,出借人有向借款人出借的意思表示,雙方意思表達一致借款合同成立,借款人支付借款合同生效。合同生效后的履行也具有相對性,即除出借人準許第三人代為還款的情況外,借款人應該承擔還款的義務。本案中封某某與李某出于真實的意思表示達成了民間借貸合同的合意,李某支付了12萬元的借款,封某某受領了借款,出具了借條,封某某就應該按照合同的約定承擔還款12萬元及利息的責任。如其陳述屬實,將款項出借給案外人劉偉,也是封某某與劉偉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與李某沒有關聯(lián)性。封某某不能以此抗辯不承擔還款的責任。李某要求自2015年6月7日起至實際給付之日止、按照月利2分計算利息,符合法律規(guī)定。綜上,對于李某要求封某某歸還借款本金12萬元及利息的訴請,本院予以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二百零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條、第二十六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被告封某某償還原告李某借款12萬元及利息(本金12萬元,自2015年6月7日起至實際給付之日止,按月利2分計算),此款于本判決生效后15日內(nèi)給付;案件受理費3756元由被告封某某負擔。二審期間,雙方當事人均未向本院提交新證據(jù)。本院經(jīng)審理,對原審判決認定的事實予以確認。
上訴人封某某與被上訴人李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不服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東風區(qū)人民法院(2018)黑0805民初7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8年6月30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上訴人封某某向被上訴人李某借款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李某支付全部借款,封某某受領了全部借款,出具了借據(jù),雙方借貸合同關系成立,封某某應按合同約定承擔還款義務。關于封某某提出為李某出具的收條和會見內(nèi)容,不是其真實意思表示,是在被迫情況下才出具的,且其已經(jīng)報案,該兩份證據(jù)來源不合法的上訴意見,因封某某沒有提供證據(jù)證實,不予支持。關于封某某提出其沒有實際取得借款,償還給李某的錢款也不是其所償還,借款均是案外人劉偉所借,李某不能證明借款合同生效的意見,結合李某所舉銀行取款明細及封某某出具的收據(jù)和會見內(nèi)容,以及雙方的陳述和劉偉的證言能夠證實李某向封某某交付全部借款的事實,對該上訴意見亦不予支持。一審法院根據(jù)查明的事實和經(jīng)庭審質(zhì)證、認證的證據(jù)作出的判決并無不當。綜上所述,封某某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二審案件受理費人民幣37562元,由上訴人封某某負擔。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郭建峰
審判員 賈文華
審判員 姜 良
書記員:劉天陽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