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封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住任丘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陳揚,河北衡泰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任丘市辛中驛鎮(zhèn)培里村村民委員會。住所地:任丘市辛中驛鎮(zhèn)培里村。
法定代表人:劉國華,該村村主任。
委托訴訟代理人:于鳳,河北東方偉業(yè)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封某某因與被上訴人任丘市辛中驛鎮(zhèn)培里村村民委員會返還原物糾紛一案,不服河北省任丘市人民法院(2016)冀0982民初260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7年5月10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封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陳楊、被上訴人任丘市辛中驛鎮(zhèn)培里村村民委員會法定代表人劉國華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于鳳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封某某上訴請求:撤銷原審判決,依法改判駁回被上訴人起訴或訴訟請求,一、二審訴訟費用由被上訴人負擔。事實和理由:1、原審三次開庭,前兩次為獨任審判,第三次為合議庭審判,獨任審判轉合議庭審判未依法通知當事人;第一次庭審法庭辯論終結允許原告變更訴訟請求,違反《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34條;被上訴人訴訟不是培里村村民委員會的意思表示,且涉案土地系生產一隊的土地,被上訴人不具備訴訟主體資格;涉案內容不屬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圍,人民法院沒有管轄權;被上訴人訴求為返還土地,原審判決除判令返還土地外,還判令停止侵權,超出了被上訴人訴訟請求,綜上,原審判決程序嚴重違法。2、其在另案中出具證明稱封某某占用的為劉振英土地,庭審中也陳述上訴人侵占了第三人的土地,故被上訴人的主張與其當庭陳述和另案中的證明相矛盾;上訴人1997年取得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證,距今20年之久,地貌發(fā)生了變化,故使用證與現今地貌不符并不矛盾,上訴人房屋完全建在使用證范圍內,沒有侵犯任何人的權利,原判認定內容沒有事實依據。
任丘市辛中驛鎮(zhèn)培里村村民委員會辯稱,1、本案爭議地塊位于任丘市辛中驛鎮(zhèn)培里村,該地塊屬于培里村村民所有,培里村委會作為村民自治組織,在村集體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情況下,有權作為訴訟主體提起訴訟,故在本案中被上訴人具有合法的訴訟主體資格。2、本案爭議地塊不存在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上訴人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私自侵占村集體的土地,是一種侵權行為。3、原判決認定事實正確,上訴人所持宅基證上的四至與其建房的四至不符,侵占了村集體的土地。綜上,上訴人的上訴請求無事實和法律依據,請求二審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任丘市辛中驛鎮(zhèn)培里村村民委員會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請求法院判令被告返還自被告樓房東側至東側院墻東西5米、南北30米,被告南側院墻向北5米、西側院墻向東15米的土地兩塊。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被告系原告村村民,被告在本村建有南北長30米、東西寬20米的房屋及院落一處。被告所持有的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證中四至為:東至坑、西至王順義、南至坑、北至道。經一審法院現場勘查測量,現被告該房屋及院落的四至為:東至地、西至伙巷(東西寬10米)、南至地、北至道(中間有5米之余空地)。以上事實有原、被告的當庭陳述及原告提供的村委會證明、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證等證據證實。
一審法院認為,經現場勘查測量,被告在任丘市辛中驛鎮(zhèn)培里村建造的房屋及院落,與其持有的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證上標明的四至不符,侵占了原告自被告樓房東側至東側院墻東西5米、南北30米,被告南側院墻向北5米、西側院墻向東15米的土地兩塊,其占有的土地屬于培里村村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原告依法享有對本案上述爭議土地的所有權。該集體財產受法律保護,被告侵占,原告基于所有權,依法有權要求返還。被告辯稱對爭議地塊享有使用權,但其提交的證據不能證實其主張,一審法院不予支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三十四條、第六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封某某停止侵權,返還原告任丘市辛中驛鎮(zhèn)培里村村民委員會自被告封某某樓房東側至東側院墻東西5米、南北30米,被告封某某南側院墻向北5米、西側院墻向東15米的土地兩塊,于本判決生效后三十日內履行完畢。
案件受理費80元,由被告封某某承擔。
本院二審期間,當事人圍繞上訴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交換和質證,對當事人二審爭議的事實,本院認定如下:上訴人提交了現場照片5張,用以證明封某某與閆順義之間預留了十米寬街道,且其房屋不存在南侵五米的事實。被上訴人對照片的真實性無異議,對關聯性有異議,該照片不能證實上訴人的主張。被上訴人提交村委會的證明兩份、村委會與婁重崗的協議書一份,上訴人質證稱,村委會的兩份證明均為2017年6月1日出具,不屬于新證據,不能作為證據使用,且兩份證明均由被上訴人自己一方出具,不具有證明力;村委會與婁重崗的協議書系復印件,真實性無法核實,且該所謂協議書同樣由被上訴人單方出具,不具有證明效力。上訴人提交的照片,被上訴人對其真實性沒有異議,本院依法予以認定。被上訴人提交的證明兩份,因村委會系本案當事人,不能同時以證人身份出具證據,村委會與婁重崗的協議書因系復印件,上訴人對其真實性不予認可,故對被上訴人提交的上述證據的真實性,本院不予認定。
本院認為,上訴人提交的照片,證明其與閆順義之間伙巷寬為十米,與原審法院實地測量情況相符,但其提交的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證上標明西至閆順義,并未預留伙巷。故上訴人實際占用位置既不符合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證,也與村委會同意預留的伙巷寬度不同。上訴人提交的照片,無法證實其所建房屋北墻與道路的實際距離,應以原審法院實際測量數據為準。因此,上訴人主張其房屋完全建在使用證范圍內,沒有事實依據,本院不予支持。
原審前兩次為獨任審判,第三次為合議庭審判,獨任審判轉為合議庭審判時已經告知當事人,雙方對此均未提出異議;原審法院在第一次庭審法庭辯論終結后允許原審原告變更訴訟請求,但該變更是對部分訴訟請求的放棄,是其對自己訴訟權利的合法處分;本案爭議地塊屬于培里村村民所有,培里村委會作為村民自治組織,是村民集體財產的合法管理人,在村集體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情況下,有權作為訴訟主體提起訴訟,故在本案中被上訴人具有合法的訴訟主體資格;《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規(guī)定的是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人民政府處理,而本案被上訴人對上訴人的集體土地使用證之內的土地使用權并無爭議,而是對被上訴人集體土地建設使用證之外的土地提出訴求,故人民法院具有管轄權;被上訴人訴求為返還土地,必然以對方停止侵權為前提,原審判決并未超出被上訴人訴訟請求。綜上所述,原審程序并無違法之處。
被上訴人雖然在另案中出具證明稱封某某占用的為劉振英的土地,但對證據的認定應以實際情況為準,現并無證據證實劉振英對爭議土地具有使用權,故對該證據的真實性,本院不予采信。綜上,上訴人的上訴主張,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所述,封某某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00元由上訴人封某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張友僧 審判員 穆慶偉 審判員 余志剛
書記員:苗園園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