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宋某。
原告:史某。
委托代理人王志剛,河北冀北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仝某。
委托代理人政東霞,河北啟扉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宋某、史某與被告仝某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9月7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本案原告宋某、史某及委托代理人王志剛,被告仝某及委托代理人政東霞均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宋某、史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請求法院確認原、被告于2016年6月23日簽訂的房屋買賣協(xié)議無效;2.訴訟費由被告承擔。
事實和理由:2016年6月23日原、被告簽訂房屋買賣協(xié)議,約定原告將位于陽原縣西城鎮(zhèn)石宅園三正三南院落一處出賣給被告,房屋總價值14萬元。原告簽訂合同后了解到:原告訴出售的房屋屬于政府拆遷房范圍,作為被告在購房時明知原告所出售的房屋為拆遷房屋,被告利用原告不知情,對該買賣行為產生了重大誤解的情況下和原告進行交易,致使原告的合法利益受到重大損失,該交易明顯顯失公平。另外,原告認為,被告明知合同爭議標的屬于拆遷房屋,原告在重大誤解的情況下,被告利用欺騙的手段和原告進行交易,明顯顯失公平。涉案房屋建在屬于農村集體土地的宅基地之上,本案被告作為城鎮(zhèn)居民購買農村房屋的合同因侵犯了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應認定無效。因此,原告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
仝某辯稱:1、原、被告簽訂合同時,原告不存在重大誤解。本案中原告系二位成年人,早在半年前就要出售該房屋,登記在房屋中介,售價與當時同類房屋的市場價相當,不存在任何誤解。2、原告訴訟主體不適格。本案涉及的房屋院落所占用的土地是黃梁坡村集體組織所有的宅基地,非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無權取得或變相取得宅基地使用權。而原告不是黃梁坡村村民,對爭議的宅基地及其地上院落既沒有所有權,更沒有使用權,也就不享有法律上的訴權,從法律角度講原告引起該訴訟純屬惡意訴訟,故法院應駁回原告的起訴。3、本案所涉合同認定無效,過錯方是原告。在房屋中介人張志軍和帥世成的撮合下,按照當時該院落的市場價格成交了這次買賣,并且做到及時履行?,F(xiàn)原告因拆遷利益驅使,視誠信為兒戲,又想毀就毀,所以說本買賣合同認定無效,過錯方只能是原告。4、原告毀約,除了返還被告原交易款14萬元外,還應當賠償被告所遭受的損失375267元。原告違背了合理信賴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導致被告巨大損失,包括直接損失和預期可得利益損失。原告毀約,被告首先喪失的是當時以同等價格購買同類房屋的機會,造成被告的差價損失,即搬遷安置明確規(guī)定的補償標準下的補償測算表核定的515267元進而確定賠償金額為375267元。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jù)交換和質證。對原告提交的房屋買賣協(xié)議及被告仝某的身份證被告無異,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對本院依法調取的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內部收據(jù)原、被告均無異議。對本院依法調取的陽原縣棚戶區(qū)改造房屋征收與補償協(xié)議書原告認為被告作為被補償人主體不適格,被告對該證據(jù)無異議。
對下列事實雙方無爭議,本院認定如下:2016年6月23日,原、被告簽訂了房屋買賣協(xié)議,該協(xié)議約定:原告將陽原縣西城鎮(zhèn)石宅園三正三南院落一處賣給被告,收款收據(jù)名字為周力忠,房屋總價14萬元。購房款在雙方簽字后被告一次性付清,原告將房屋手續(xù)交于被告,從此房屋的使用權和所有權歸被告所有,與原告無關。從協(xié)議簽訂起,原告必須在十日內搬離該房屋。如原告在期限內沒有騰清房屋,原告將以房款的雙倍價格賠償被告損失。協(xié)議簽字后生效,雙方不得反悔,否則由違約方賠償對方雙倍損失。2016年9月27日,被告作為被征收人與陽原縣人民政府簽訂了陽原縣棚戶區(qū)改造房屋征收與補償協(xié)議書,確定坐落于西關村石宅園H-39的房屋征收補償款為515007元。被告仝某系城鎮(zhèn)戶口。兩原告的戶籍都在陽原縣馬圈堡鄉(xiāng)西地村。本案訴爭的房屋所占用的土地為陽原縣西城鎮(zhèn)黃梁坡村集體所有。
兩原告稱本案訴爭的房是和任強買的,房屋買賣協(xié)議找不到了。
本院認為,宅基地屬于農民集體所有,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于非農業(yè)建設。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的合同無效。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后,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本案中,二原告與被告簽訂的《房屋買賣協(xié)議》,其內容違反了我國法律關于農村宅基地不得轉讓給非同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強制性規(guī)定,該《房屋買賣協(xié)議》無效,故二原告要求確認該《房屋買賣協(xié)議》無效的訴訟請求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支持。鑒于本案訴爭的位于陽原縣西城鎮(zhèn)石宅園三正三南的院落已被征收,客觀上已經無法返還,故應就房屋拆遷取得的利益375007元(515007元-140000元)依據(jù)雙方的責任比例予以分割。二原告明知出售的房屋所占用的土地為集體所有不允許買賣而將房屋賣給被告,因征收利益驅使又要求確認房屋買賣協(xié)議無效,明顯違反誠實信用原則,故對協(xié)議無效應承擔70%的主要責任。被告應當知道自己系城鎮(zhèn)戶口,無權購買農村集體土地上的房屋,而在二原告出售房屋時予以購買,也存在一定的過錯,故對協(xié)議無效應承擔30%的次要責任。目前被告與陽原縣人民政府簽訂的房屋各項補償款為515007元,扣除購房款140000元后,為375007元。故被告應給付二原告375007元的30%為112502.10元。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十八條、第六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三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原告宋某、史某與被告仝某于2016年6月23日簽訂的房屋買賣協(xié)議無效。
二、被告仝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給付原告宋某、史某房屋補償款112502.10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之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案件受理費2550元、保全費2020元,共計4570元,由原告宋某、史某負擔3199元,由被告仝某負擔1371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張家口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閆潤芳 審判員 史俊英 審判員 杜 根
書記員:賈嬌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