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宋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無職業(yè),住黑龍江省肇源縣。委托訴訟代理人:李加力,黑龍江司洋律師事務所律師。委托訴訟代理人:高雙,黑龍江司洋律師事務所律師。被告:大慶泓洋機械設備有限公司,住所地大慶市龍鳳區(qū)光明產(chǎn)業(yè)新城,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xxxx。法定代表人:許曉峰,總經(jīng)理。委托訴訟代理人:李泉,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大慶泓洋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生產(chǎn)副總助理,住安達市。委托訴訟代理人:李倩,黑龍江四維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被告向原告支付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因不續(xù)訂書面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差額44379元;2、案件受理費由被告承擔。事實與理由:原告在被告企業(yè)中從事車工工作,2015年5月1日雙方簽訂了固定期限勞務合同。在2015年12月31日合同截止的第二日至今,被告未與原告訂立新的勞動合同,但原告仍在被告的企業(yè)從事工作至今。被告的行為違反了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guī)定,為維護原告的合法權益,特訴至貴院,依法判令原告所請。被告答辯稱,大慶市龍鳳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的慶龍勞人仲字[2016]第122號裁決書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應依法維持。一、未簽訂合同的二倍工資已過仲裁時效。1、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應適用一年的仲裁時效。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需支付的額外一倍工資的性質,不屬于勞動報酬,而是未簽訂勞動合同派生出的賠償金性質的法律責任,申請人主張該“工資”,受一年仲裁時效限制。應從一年期限屆滿次日計算一年。根據(jù)《黑龍江省關于審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處理意見(一)》第七條規(guī)定:勞動者以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為由,要求用人單位支付二倍工資的,應當自發(fā)生下列情形之日起的一年內(nèi)提出,逾期提出的,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一)用人單位在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但未滿一年期間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2、原告入職時間是2012年3月17日,二倍工資的一年仲裁時效期間的起算點為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之日,即2012年4月18日,又因二倍工資是每月給付,因此每月應給付的二倍工資差額都單獨適用一年的時效期間?,F(xiàn)在主張二倍工資余額的仲裁時效已超過。二、原、被告之間應視為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不應支付二倍工資余額?!秳趧雍贤▽嵤l例》第七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個月的次日至滿一年的前一日應當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的規(guī)定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的工資,并視為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的當日已經(jīng)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應當立即與勞動者補訂書面勞動合同。”在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一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時,二倍工資余額的給付最長期限為用工之日起滿一個月的次日至滿一年的前一日即11個月,在用工之日起滿一年的當日視為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時,條例只規(guī)定了用人單位應立即與勞動者補訂書面勞動合同,未再設定二倍工資的懲罰。因此,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后期間的二倍工資的理由缺乏法律根據(jù),綜上,請駁回原告的全部訴訟請求。原告為證實其主張向法院提交以下證據(jù):證據(jù)一,勞動合同復印件1份(復印于龍鳳區(qū)社保局),欲證明原告在2015年5月1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止與被告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以及雙方的勞動爭議未過仲裁時效的事實。經(jīng)質證,被告稱,真實性無異議,對證明問題有異議,該勞動合同是被告為原告辦理社會保險,在龍鳳區(qū)社保局備案的一份合同,乙方處的簽字是被告工作人員代簽,而且該勞動合同的內(nèi)容與實際情況不符,不是被告的真實意思表示,不能證明仲裁時效問題。證據(jù)二,慶龍勞人仲字[2016]第100號-1仲裁裁決書復印件一份、原告2016年銀行卡工資流水復印件一份,欲證明原告與被告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期間工資的數(shù)額。經(jīng)質證,被告稱,真實性無異議,明細上體現(xiàn)9筆工資實際上是2015年12月到2016年8月的工資,2016年9月開始原告離崗就沒有計件了,仲裁裁決體現(xiàn)的工資是2016年7、8月份的工資。證據(jù)三,慶龍勞人仲字[2016]第122號仲裁裁決書復印件一份,欲證明原告在被告處工作至今未解除勞動關系的事實。經(jīng)質證,被告稱,該份仲裁裁決書沒有生效,不能作為證據(jù)使用。被告為證實其答辯主張依法向法院提交以下證據(jù):證據(jù)一,原告入職登記表復印件一份(與原件核對無異,原件退回),欲證明原告于2012年3月17日在被告處入職。經(jīng)質證,原告稱,對真實性無異議,對證明問題有異議,登記表上登記的入職時間是2009年。證據(jù)二,員工信息登記表復印件一份(與原件核對無異,原件退回),欲證明原告在2009年的時候是在力達公司工作。經(jīng)質證,原告稱,對真實性無異議,對證明問題有異議,登記表中所登記的力達公司就是被告的前身,后來變更企業(yè)名稱了。證據(jù)三,證明復印件一份,欲證明龍鳳區(qū)社保局備案的有宋某某簽字的社保合同中乙方簽字宋某某是張楊所簽。經(jīng)質證,原告稱,真實性無異議,對證明問題有異議,即使該份合同中乙方簽字宋某某是張楊所簽,也予以追認,況且通過法院組織的鑒定已經(jīng)確認該份合同中的乙方簽字確實是宋某某本人所簽。本院對原、被告所舉上述證據(jù)的真實性予以確認,對證明問題,本院將結合證據(jù)的關聯(lián)性、合法性,結合原、被告陳述,在本院認為部分予以綜合闡述。本院依被告申請,依法委托鑒定機構對勞動合同中“宋某某”是否為宋某某本人書寫進行司法鑒定。原告對鑒定意見書發(fā)表質證意見稱,真實性無異議。被告對鑒定意見書發(fā)表質證意見稱,該鑒定結論不客觀,鑒定時應有筆跡形成同期樣本比對,鑒定樣本是作為檢材相對照比較用的,應能反映受鑒定客體的基本特色,樣本太少,往往難以得出準確的結論,樣本的形成條件應當與檢材形成的條件相近或相同,該鑒定結論沒有同期樣本比對,結論不夠客觀準確,被告申請重新鑒定并提供與備案合同同期原告簽字的工序產(chǎn)品派工單作為樣本。本院對該證據(jù)予以采信。經(jīng)審理查明,原告自2009年起在被告處從事機械加工工作。2015年5月7日,原、被告簽訂有固定期限書面勞動合同一份,合同期限為2015年5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止。合同約定原告從事車工工作,工作地點為大慶市龍鳳區(qū)光明產(chǎn)業(yè)新城,執(zhí)行標準工時制度,月工資2000元。在實際履行合同過程中,原、被告系執(zhí)行計件工資制。
原告宋某某與被告大慶泓洋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勞動爭議糾紛一案,本院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分別于2017年2月22日、2017年5月23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宋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李加力、高雙,被告大慶泓洋機械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泓洋公司”)委托訴訟代理人李泉、李倩到庭參加訴訟。因案情復雜,本院依法轉為普通程序后于2018年2月12日公開開庭再次進行了審理,原告宋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李加力,被告泓洋公司委托訴訟代理人李倩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原告持續(xù)在被告單位從事被告安排的有償勞動,受被告單位的管理,原、被告勞動關系成立。雙方應訂立書面勞動合同。2015年5月7日的勞動合同到期后,被告未再與原告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規(guī)定,被告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2015年5月7日勞動合同的合同期限截止日為2015年12月31日,被告自2016年1月1日起至今未與原告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故被告應支付原告2016年2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止期間的雙倍工資。原告自認自2016年10月未再去被告處工作,9月份的計件計入了8月份的工資中,故2016年2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止期間的工資共計26951.71元(2月2600.84元、3月5655.04元、4月5430.16元、5月3701.6元、6月1582.84元、7月是3501.78元、8月4479.45元)。被告依法應向原告支付因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賠償金26951.71元。關于被告提出的原告主張超過仲裁時效,否認2015年5月7日勞動合同的答辯意見,本院認為,勞動合同中加蓋被告公章,經(jīng)鑒定,合同落款乙方簽字處為原告本人簽字,故該勞動合同合法有效。實際履行內(nèi)容與書面合同約定不一致,應視為合同內(nèi)容的變更,而不應否認整個合同的效力。被告雖再次申請鑒定,但未按鑒定機構要求提供鑒材導致鑒定被退回,故本院不予組織再次鑒定,而其提交的證據(jù)三不足以推翻遠大司法鑒定中心的鑒定結論。綜上,本院對被告的答辯意見不予支持。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十條、第八十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大慶泓洋機械設備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nèi)支付原告宋某某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賠償金26951.71元;二、駁回原告宋某某其他訴訟請求。如果被告大慶泓洋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10元,由被告大慶泓洋機械設備有限公司負擔。如不服本判決,可在收到本判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大慶市中級人民法院。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