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第三人)安某義,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無職業(yè),住所地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愛民區(qū)。
委托代理人安偉(系上訴人女兒),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個體,住所地黑龍江省牡丹江市西安區(q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那勇奇,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黑龍江牡安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退休職工,住所地黑龍江省牡丹江市西安區(qū)。
委托代理人李艷萍(系被上訴人妻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無職業(yè),住所地黑龍江省牡丹江市西安區(q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黑龍江牡安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住所地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愛民區(qū)。
法定代表人張秋,男,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王君超,黑龍江牡大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安某義因與被上訴人那勇奇、黑龍江牡安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牡安公司)共有人優(yōu)先購買權糾紛一案,不服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愛民區(qū)人民法院(2015)愛民初字第181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6年3月22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6年4月20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安某義的委托代理人安偉,被上訴人那勇奇的委托代理人李艷萍,被上訴人牡安公司的委托代理人王君超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那勇奇原審訴稱:原告系牡市安裝總公司職員,牡市安裝總公司是被告牡安公司以前的名稱。1982年,牡市安裝總公司自籌資金建成570.96平方米的職工福利房,分別分給了15個職工,其中將位于牡丹江市愛民區(qū)向陽辦事處擁軍委31組2單元501室中一間10.77平方米的房屋分給原告。原告在此房屋居住多年,后因結婚生子、工作變動等原因搬出該屋,并將該屋上鎖,但原告經(jīng)?;卦撐荽驋咝l(wèi)生。原告于2013年5月得知可根據(jù)工齡將該屋產(chǎn)權轉為私產(chǎn),即到被告處辦理購買該屋的相關手續(xù)。2014年9月20日,原、被告到牡丹江市房產(chǎn)交易大廳辦理房屋過戶手續(xù)時,得知因該屋已由第三人安某義以增加面積的方式購買,致使原告無法辦理過戶手續(xù)。原告認為該屋是職工享有的一種福利待遇,在原告沒有明確表示放棄購買該房屋時,任何人都無權購買。故原告訴至法院,要求確認原告對位于愛民區(qū)向陽辦事處擁軍委31組2單元501室中一間10.77平方米房屋享有優(yōu)先購買權,訴訟費由被告承擔。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牡安公司原審辯稱:涉案房屋是被告自籌資金建設的公有住房并分配給原告居住,原告向單位繳納租金,原告那勇奇作為被告單位職工對涉案房屋享有優(yōu)先購買權;被告未將涉案房屋出售給第三人安某義,涉案房屋的面積在被告單位的公有房照中沒有扣減,且安某義不是被告單位職工,沒有資格購買涉案房屋;安某義以增加面積為名,在被告不知情的情況下,采用欺詐手段惡意騙取涉案房屋產(chǎn)權的行為是無效的。第三人已經(jīng)涉嫌刑事犯罪,被告保留主張對第三人安某義追究刑事責任的權利。
上訴人(原審第三人)安某義未陳述。
原審認定:原告那勇奇系被告單位退休職工。牡丹江市安裝工程有限公司的原名稱為牡市安裝總公司,牡丹江市安裝工程有限公司于2013年8月28日更名為黑龍江牡安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牡市安裝總公司于1981年自建570.96平方米職工福利房屋(位于愛民區(qū)斜文街、現(xiàn)為愛民區(qū)向陽辦事處擁軍委),于1993年10月15日取得該房屋產(chǎn)權證。被告于1985年7月將位于愛民區(qū)斜文街的職工福利房屋出租給原告一小屋(房號11)、案外人楊克儉一大屋(房號10)。原告稱被告單位1996年后不再向職工收取租金,原告向單位繳納租金至1996年,原、被告對原告租住的房屋未簽訂租賃合同,被告未向原告發(fā)過承租公有住房使用憑證,被告亦認可。1993年,被告與其單位職工楊克儉簽訂牡丹江市公有舊住房向個人出售協(xié)議書,將位于愛民區(qū)擁軍委31組、房屋編號020501室房屋中的大屋(建筑面積41.15平方米),即楊克儉承租的大屋出售給楊克儉,楊克儉于1993年10月4日取得該大屋的產(chǎn)權證照;2002年4月,楊克儉購買取得的大屋經(jīng)實際測量增補4.52平方米,其補交房屋面積差價款后,與案外人金春子簽訂房地產(chǎn)買賣契約,將該大屋賣給金春子,金春子于2002年4月27日取得該大屋的產(chǎn)權證照(建筑面積45.67平方米);2002年7月,金春子又與第三人安某義簽訂房地產(chǎn)買賣契約,將該大屋賣給安某義,安某義于2002年7月取得該大屋的產(chǎn)權證照;2014年2月,第三人安某義購買了10.77平方米的房屋(涉案房屋)產(chǎn)權,牡丹江市安裝工程有限公司及牡丹江市住房制度改革辦公室在安某義購買此部分產(chǎn)權的《購買共有住房剩余產(chǎn)權申請審批表》上蓋章,安某義于2014年3月辦理了產(chǎn)權登記(位于愛民區(qū)擁軍委31組、房屋編號020501室、建筑面積為56.44平方米,包含涉案房屋面積)。被告稱安某義不是被告單位職工。
原告稱其租住涉案房屋至2003年左右,因原告結婚,該房屋面積小,原告另有地方居住,即搬出該房屋,并將該小屋上鎖。被告稱未將涉案房屋收回,被告單位的公產(chǎn)房照中沒有扣減涉案房屋(10.77平方米)的面積,被告未與安某義簽訂《牡丹江市公有舊住房向個人出售協(xié)議書》,也從未將涉案房屋出售給安某義,安某義假借增加面積之名,騙取公有住房產(chǎn)權,但被告未舉示相關證據(jù)證實。原、被告均稱原、被告于2014年9月20日到房產(chǎn)部門辦理手續(xù)時得知涉案房屋被第三人安某義占有。經(jīng)本院釋明,原告不要求在本案中主張被告賠償原告相關損失事宜。
原審認為:本案立案案由為共有人優(yōu)先購買權糾紛,綜合本案中第三人購買涉案房屋及原告稱第三人的購買行為侵害了其對涉案房屋的優(yōu)先購買權,并要求確認其對涉案房屋享有優(yōu)先購買權的訴訟請求,根據(jù)《民事案件案由規(guī)定》,本案案由應為侵權責任糾紛。本案中,原告那勇奇作為牡安公司的職工,被告牡安公司將其擁有產(chǎn)權的職工福利房出租給原告居住,雖原、被告未簽訂書面房屋租賃合同,但原告向被告單位繳納租金長達十年之久,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五條的規(guī)定,雙方形成不定期房屋租賃關系。從牡安公司及牡丹江市住房制度改革辦公室在安某義購買涉案房屋產(chǎn)權的《購買公有住房剩余產(chǎn)權申請審批表》上蓋章的事實,可以認定牡安公司將涉案房屋(10.77平方米)出售給第三人安某義。原告雖于1996年起不再向被告單位繳納租金,但被告仍允許原告在涉案房屋內居住,被告單位亦未告知原告將該房屋收回,原告對涉案房屋仍享有承租使用權,但牡安公司出售涉案房屋時,并未通知原告那勇奇。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三十條的規(guī)定,原告作為涉案房屋的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yōu)先購買的權利。因此,被告在明知原告承租涉案房屋的情況下將涉案房屋出售給第三人安某義,侵犯了原告那勇奇對涉案房屋的優(yōu)先購買權,故本院對原告要求確認原告對位于愛民區(qū)向陽辦事處擁軍委31組2單元501室中一間房屋(10.77平方米)享有優(yōu)先購買權的訴訟請求予以支持。對被告辯稱其未將涉案房屋出售給安某義的主張,因無證據(jù)證實,本院不予支持。綜上事實及理由,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五條、第二百三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第六十五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第二百三十六條之規(guī)定,原審法院判決:原告那勇奇對位于牡丹江市愛民區(qū)向陽辦事處擁軍委31組2單元501室中一間房屋(10.77平方米)享有優(yōu)先購買權。案件受理費608元,由被告黑龍江牡安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負擔。
本院認為,依據(jù)證據(jù)規(guī)則規(guī)定,證人應出庭作證,且二位被上訴人對錄音中證人的證言不認可,而上訴人對該證據(jù)未有其他證據(jù)佐證,故不予確認。
證據(jù)二,房產(chǎn)證、審批表、建安公司增補面積收據(jù)各一份,測繪圖紙(復印件)一份。證明:上訴人是合法領取的房產(chǎn)證,不是非法的。建安公司是知情的,并且有建安公司蓋章。房照是個人所有,不是公有,是私有財產(chǎn),與其他人無關。
被上訴人那勇奇對以上證據(jù)意見為:對測繪表有異議,取得不合法,因為沒有經(jīng)過實地測量。審批表不符合程序,是在我們不知情的情況下獲得蓋章,我們認為不合法。
被上訴人牡安公司質證意見為:該組證據(jù)與一審被上訴人那勇奇出示的第四組證據(jù)是一樣的,不是新證據(jù),不能證明上訴人要證明的問題。房產(chǎn)證的取得不合法,與我單位公有產(chǎn)權房照相沖突。對于審批表,因我單位對于初次購買公有住房產(chǎn)權及購買后經(jīng)實際測量增加面積時,所填寫的申請表是一樣的,都是購買公有住房剩余產(chǎn)權申請審批表,唯一的區(qū)別就是在該表中調劑因素一欄后續(xù)增加面積時,會特別注明“增加面積”的字樣,上訴人當時以增加面積為由拿著審批表到我單位蓋章時,單位以為其是在已購買的房屋上補差面積才加蓋的公章。
本院認為,房產(chǎn)證、審批表、建安公司增補面積收據(jù),為客觀事實的證明,對證據(jù)形式要件確認,但不能據(jù)此認定為合法取得訴爭產(chǎn)權。測繪圖紙為復印件,無原件核對,不予確認。
根據(jù)當事人陳述、舉證、質證、法庭調查及本院對證據(jù)的認證意見,并結合一審對證據(jù)的認證意見,本院二審采納原審法院認定的證據(jù),并認定原審法院查明事實。
本院認為:10.77平方米訴爭房屋是被上訴人牡安公司所有并分配給其職工被上訴人那勇奇居住使用的,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相關規(guī)定,雙方形成不定期房屋租賃關系。被上訴人那勇奇雖有居住使用后未居住的情況,但并未向所有人牡安公司聲明放棄該租賃使用權,所有人牡安公司亦未收回該使用權,故那勇奇仍具有使用權,在公房出售時具有優(yōu)先購買權。而上訴人安某義自案外人金春子手中購買房屋,辦理房屋產(chǎn)權登記時,并未取得10.77平方米訴爭房屋的產(chǎn)權,且并非被上訴人牡安公司職工。上訴人安某義到被上訴人牡安公司處以“增補面積”為由購買10.77平方米房屋,不構成善意取得。故原審判決認定被上訴人牡安公司在未告知那勇奇的情況下,將訴爭10.77平方米房屋出售給非單位職工的上訴人安某義,侵犯了被上訴人那勇奇對10.77平方米房屋的優(yōu)先購買權是正確的。綜上,上訴人安某義的上訴理由不成立,對其上訴請求本院不予支持。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一百七十五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608元,由上訴人安某義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鄭春梅 審 判 員 曲新穎 代理審判員 高玉林
書記員:李維嘉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