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安康市永興勞務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徐義勇,職務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美玲,河北凱宣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徐某,住遼寧省昌圖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沈洪森,廣西勝濤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安康市永興勞務有限公司因與被上訴人徐某勞動爭議糾紛一案,不服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人民法院(2016)冀0826民初2737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7年2月24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安康市永興勞務有限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張美玲,被上訴人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沈洪森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安康市永興勞務有限公司上訴請求:請求撤銷一審民事判決,改判雙方不存在勞動關系;一、二審訴訟費用由被上訴人承擔。事實和理由:被上訴人一審提供證據(jù)不能證明其工資由上訴人發(fā)放,被上訴人是由包選康雇傭為包選康工作,而包選康與上訴人是承攬關系,被上訴人和上訴人不具備構成勞動關系的要件;一審適用法律錯誤,雙方?jīng)]有形成勞動合同的合意,也沒有人身隸屬關系,不應簡單依據(jù)《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認定雙方具有事實勞動關系。
徐某辯稱,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上訴人的上訴請求沒有事實依據(jù),請求予以維持。上訴人實際是用人單位,為被上訴人支付過工資,事后上訴人對死亡者及傷者提供了部分的醫(yī)療費用。上訴人的上訴狀中引用的法條不適合本案,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存在事實勞動關系。
安康市永興勞務有限公司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判決被告與原告之間不存在事實勞動關系;2、本案訴訟費由被告承擔。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2015年3月9日,原告與中鐵十七局集團有限公司張?zhí)畦F路項目經(jīng)理部三分部簽訂了勞務分包合同,由原告分包五道梁隧道出口至永福山隧道出口的輕車線焊軌、豐寧及塔黃旗東及楊木柵子站線鋪設的勞務作業(yè)。被告徐某自2015年6月開始受包選康雇傭到該工區(qū)從事鋪路工作,工資由包選康發(fā)放,工作期間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2015年6月21日,由包選康租用的冀H36602號小型面包車載著包括申請人徐某在內(nèi)的十人發(fā)生交通事故。2015年7月10日,經(jīng)豐寧滿族自治縣大閣鎮(zhèn)人民調(diào)解委員會調(diào)解出具了(2015)豐大調(diào)字第18號人民調(diào)解協(xié)議,安康市永興勞務有限公司與事故中死者農(nóng)耀新家屬達成了賠償協(xié)議。經(jīng)被告徐某申請仲裁,豐寧滿族自治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于2016年8月11日做出豐勞人仲案字(2016)第438號仲裁裁決書,裁決原被告間存在事實勞動關系。原告不服該仲裁裁決,于2016年9月12日向本院提起訴訟,要求確認原被告間不存在事實勞動關系。
一審法院認為,原告訴稱與包選康系承攬關系,其不應承擔用工主體責任,但是其與包選康并非平等主體,包選康是沒有用工資質(zhì)的自然人,僅享有有限的用工自主權,勞動爭議的主體仍舊為原告安康市永興勞務有限公司與被告徐某。而在2015年6月21日的交通事故中,原告安康市永興勞務有限公司作為賠償主體參與調(diào)解并與死者家屬達成賠償協(xié)議,且原告的委托代理人為包選康,能夠證明原告在當時已認可與包選康的關系及作為勞動關系一方的責任。而原告提交的相關證據(jù)不足以證明原被告間不存在勞動關系,故原告訴請于法無據(jù),本院依法不予支持。據(jù)此,依照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一款之規(guī)定,判決:一、原告安康市永興勞務有限公司與被告徐某存在勞動關系。二、駁回原告安康市永興勞務有限公司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10.00元,減半收取5.00元,由原告安康市永興勞務有限公司負擔。
本院二審經(jīng)審理認定的事實和一審查明的事實一致。
本院認為,被上訴人為上訴人承包的工程提供勞動,接受上訴人管理,雙方應構成事實勞動關系;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由包選康雇傭,而其與包選康是承攬關系,但在2015年6月21日的交通事故中,上訴人作為賠償主體參與調(diào)解并與死者家屬達成賠償協(xié)議,其委托代理人為包選康,這與上訴人認為其與包選康是承攬關系的主張相悖,上訴人主張與被上訴人不具有事實勞動關系的訴訟請求的證據(jù)不足,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所述,上訴人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審判長 冉雪芳代理審判員 張喜艷代理審判員 于一
書記員: 耿建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