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安少康,男,漢族,1952年5月7日出生,住所地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qū),系武漢大學外國語學院退休教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生林,湖北欣安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正,湖北欣安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原審被告):海豚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住所地湖北省武漢市雄楚大街268號。
法定代表人:李兵,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斌,湖北豪邦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陳金珊,湖北豪邦律師事務所實習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靜安區(qū)長樂路672弄33號。
法定代表人:溫澤遠,該社社長。
上訴人安少康因與上訴人海豚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豚傳媒)、被上訴人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人美)侵害著作權糾紛一案,三方當事人均不服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2014)鄂武漢中知初字第0061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過程中,上海人美于2015年2月2日申請撤回上訴。本院經審查認為,上海人美撤回上訴的申請,不違反相關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準許。本案于2015年3月4日公開開庭審理。上訴人安少康及其委托代理人劉生林、劉正,上訴人海豚傳媒的委托代理人王斌、陳金珊到庭參加訴訟,被上訴人上海人美經本院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未到庭,本院依法缺席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安少康上訴請求:1、改判一審判決第三項,判決上海人美賠償安少康經濟損失386400元(人民幣,下同),海豚傳媒對此承擔連帶責任;2、本案一、二審的訴訟費用由上海人美、海豚傳媒承擔。事實和理由:1、一審法院依據(jù)訴前證據(jù)保全期間海豚傳媒出具的書面聲明認定上海人美于2008年1月上市被控侵權圖書2萬冊的事實,安少康無異議;2、一審法院認定被控侵權圖書2008年10月第2版第1次共印刷2萬冊,否認安少康主張存在三種版本的侵權圖書各2萬冊的事實,在證據(jù)認定上存在錯誤。(1)海豚傳媒提交的證據(jù)并不完整,只能據(jù)此認定侵權圖書印刷出版的最低冊數(shù),不能確定實際出版冊數(shù)。海豚傳媒提交的證據(jù)包括:①《巴黎圣母院》印數(shù)統(tǒng)計表;②《圖書、期刊印刷委托書》、《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圖書委托書清單》;③《印刷通知單》、《系列圖書印刷及裝訂價目合同》各三份。第一份證據(jù)只是單方出具的統(tǒng)計表,第二份證據(jù)《圖書、期刊印刷委托書》中的書號與本案無關,《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圖書委托書清單》上未顯示印數(shù),第三份證據(jù)中的《印刷通知單》(單號Y08-12-572)和《系列圖書印刷及裝訂價目合同》(注明對應單號為Y08-12-573)不對應,充分證明單號為Y08-12-573的《印刷通知單》是存在的,只是海豚傳媒沒有提供。一審法院采信海豚傳媒關于“筆誤”的辯解意見毫無根據(jù)。根據(jù)三份《印刷通知單》、《系列圖書印刷及裝訂價目合同》分別顯示的數(shù)據(jù),可以確定對應的圖書印數(shù)為10000、5000、5000、5000冊,共計25000冊,一審認定為2萬冊,與事實不符;(2)安少康提交的被控侵權圖書及公證書的版權頁顯示“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文字后的信息內容不一:有的顯示“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0812572)”,有的顯示“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0904240)”,有的只顯示“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其后無編號信息。這三個版本的圖書能夠明確區(qū)分為三個版本,分三次印刷,每個版本都表明“印數(shù)/1-20000冊”,共計6萬冊;(3)根據(jù)前述分析,侵權圖書的出版發(fā)行冊數(shù)至少可以確定為8萬冊(2008年1月出版發(fā)行2萬冊,2008年10月第2版分3次印刷6萬冊),侵權損失為:23元(圖書定價)×80000冊(圖書印數(shù))×7%(版稅率)×3(倍數(shù))=386400元。并且,安少康提供的公證書和相關網頁顯示,本案圖書從2008年1月至今在各地的各大官網銷售。如果只有4萬冊,能在全國各大網站和賣家銷售長達6年半時間,而且持續(xù)至今仍然熱賣?可見本案侵權圖書至少被發(fā)行印刷8萬冊。請求二審法院依法糾正一審判決存在的部分錯誤。
海豚傳媒上訴請求:1、撤銷一審判決,依法改判海豚傳媒和上海人美按每千字55元向安少康支付翻譯稿酬計16940元,并駁回安少康的其他訴訟請求;2、本案一、二審訴訟費用全部由安少康承擔。事實和理由:1、涉案《巴黎圣母院》的印數(shù)為2萬冊,一審法院認定印數(shù)為4萬冊與事實不符。(1)一審法院對海豚傳媒提交的證據(jù)存在誤讀,認證意見錯誤。一審判決第5頁載明“海豚傳媒證據(jù)2中的《圖書、期刊印刷委托書》所記載的國際標準書號為ISBN978-7-5322-3847-7,上述書號與被控《巴黎圣母院》書號ISBN978-7-5322-3977-1系不同書號,所對應的圖書也是不相同的圖書,因此上述《圖書、期刊印刷委托書》與海豚傳媒欲證明的被控《巴黎圣母院》印刷數(shù)量的事實無關聯(lián)性,不具有證據(jù)效力。”海豚傳媒認為,一審中其提交的《圖書、期刊印刷委托書》由三頁組成,第一頁為《圖書、期刊印刷委托書》,后兩頁為附表《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圖書委托書清單》,該證據(jù)證明包括本案安少康譯《巴黎圣母院》在內的22本語文新課標系列書,于2008年11月3日在上海市新聞出版局辦理了備案手續(xù)。為簡化手續(xù),該22本書只辦理了一份《圖書、期刊印刷委托書》,委托書“書(刊)名”注明的書名為“語文新課標”,出版單位為上海人美,印刷企業(yè)為恒美印務(廣州)有限公司,印張數(shù)和定價為22本圖書印張欄和定價欄的合計數(shù)。該證據(jù)充分證明2008年10月被控侵權圖書只印刷2萬冊;(2)不存在2008年1月出版《巴黎圣母院》的事實,海豚傳媒在證據(jù)保全時提交的印數(shù)證明在時間上存在筆誤。實際上,本案所涉上海人美出版的安少康譯《巴黎圣母院》于2008年10月第2版第1次印刷,印數(shù)為20000冊,該版本于2008年9月、12月和2009年4月由海豚傳媒分三次委托恒美印務(廣州)有限公司印刷。經查找《巴黎圣母院》第1版于2004年5月出版,該書譯者系王淮海,書號為ISBN7-5322-3977-2/I.104。根據(jù)中國標準書號分配規(guī)則,該書與安少康譯的《巴黎圣母院》第2版為同一本書,一審判決認定海豚傳媒在2008年10月出版第2版前于2008年1月印刷2萬冊安少康譯《巴黎圣母院》的事實并不存在;2、安少康要求按照其實際損失賠償,未同意法院依職權在法定限額內酌定賠償金額,一審法院主動依職權確定賠償數(shù)額屬判非所請,違反了“不告不理”的訴訟原則;3、一審法院按《巴黎圣母院》碼洋以國家版權局版稅標準上限的三倍計算確定安少康經濟損失無事實和法律依據(jù)。安少康翻譯的《巴黎圣母院》系翻譯作品,并非安少康原創(chuàng),基本上沒有創(chuàng)作和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大陸出版行業(yè)均與譯者按照字數(shù)稿酬方式約定付酬,不采用版稅方式付酬,譯者的收入與印數(shù)沒有關系;雨果原著的《巴黎圣母院》一書譯者眾多,安少康翻譯的《巴黎圣母院》之所以印數(shù)較多,是因為《巴黎圣母院》系世界名著,有穩(wěn)定的市場需求,再加上海豚傳媒強大的銷售網絡,與安少康翻譯的水平并無關系;并且,安少康在翻譯界的知名度有限,即使是翻譯大家,也僅是按照字數(shù)稿酬領取報酬。7%的版稅標準的三倍,也就是碼洋金額的21%,與出版行業(yè)利潤率低下的公知狀況不符;4、一審判決認定的安少康為制止侵權支付的合理開支與其實際損失不相適應,應予調減。
安少康辯稱,1、一審法院認定涉案圖書印數(shù)為4萬冊是錯誤的,實際應為8萬冊;2、海豚傳媒認為一審違反“不告不理”的訴訟原則是對法律的曲解。一審法院是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四條的規(guī)定,按照安少康的實際損失計算賠償數(shù)額的;3、一審法院按照翻譯作品的標準計算賠償金,與翻譯作品獨創(chuàng)性高低沒有關系?!白g者的收入多少與印數(shù)沒有關系”一說只適用于合同約定范圍以內,本案是侵害著作權糾紛,采用版稅方式計算損失賠償金符合法律規(guī)定。安少康翻譯的《巴黎圣母院》質量和專業(yè)水平都堪稱一流,該書的原責任主編羅公元先生曾在知名刊物“法國研究”上專門撰文,對安少康的譯本予以高度贊揚。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確定著作權侵權損害賠償責任的指導意見》(京高法發(fā)(2005)12號)第二十五條也規(guī)定,被告以報刊、圖書出版或類似方式侵權的,可參照國家有關稿酬的規(guī)定,在國家有關稿酬規(guī)定的2至5倍內確定賠償數(shù)額。一審法院按安少康的要求判決三倍賠償,僅選擇中間水平,并非上限。并且,上海人美、海豚傳媒未因訴訟而停止侵權行為,一審判決前涉案圖書仍在很多實體店和網上書店瘋狂銷售。上海人美、海豚傳媒毫無悔改之意,理應從重處罰;4、安少康為制止侵權所支付的29360元包含調查取證產生的合理費用和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律師費,于法有據(jù),應予以支持。
海豚傳媒辯稱,安少康的上訴請求和理由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應當不予支持,其答辯理由同上訴意見。
上海人美未提交答辯意見。
安少康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一、確認由上海人美出版發(fā)行、海豚傳媒參與策劃和銷售的署名為安少康翻譯的《巴黎圣母院》一書侵犯其著作權;二、判令上海人美、海豚傳媒停止侵害,并在《新聞出版報》上公開刊登經法院核準的道歉聲明,向其賠禮道歉、消除影響;三、判令上海人美、海豚傳媒共同向其賠償經濟損失400000元;四、判令上海人美、海豚傳媒共同向其賠償因制止侵權所支付的必要費用共計29360元(其中證據(jù)保全費500元、保全網頁公證費2760元、企業(yè)信息查詢費100元、證據(jù)保全代理費3000元、律師費23000元);五、一審訴訟費由上海人美、海豚傳媒共同承擔。一審庭審中,安少康明確,本案的被訴侵權行為系上海人美、海豚傳媒侵害其對翻譯作品《巴黎圣母院》享有保護作品完整權、復制權、發(fā)行權的行為。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1999年7月13日,安少康與案外人長江文藝出版社(后更名為長江文藝出版社有限公司,下同)就法國文學作品《巴黎圣母院》的中文譯本簽訂圖書約稿合同。2000年6月14日,安少康(合同甲方)和長江文藝出版社(合同乙方)就授權出版由安少康翻譯的文學作品《巴黎圣母院》中文譯本事宜,簽訂圖書出版合同。2000年10月,《巴黎圣母院》一書的中文譯本(ISBN7-5354-2117-2)由長江文藝出版社首次出版。該版圖書署名信息包括“【法】雨果著”、“安少康譯”。
安少康提交的被控侵權圖書顯示,圖書《巴黎圣母院》的封面有“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全新版”等信息,版權頁中顯示有“(法)維克多·雨果著”、“安少康譯”、“版次/2008年10月第2版第1次印刷”、“印數(shù)/1—20000冊”、“ISBN978-7-5322-3977-1”、“出版發(fā)行/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策劃/海豚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印刷:恒美印務(廣州)有限公司”、“定價:23.00元”等信息。與2000年10月由長江文藝出版社首次出版的圖書《巴黎圣母院》相比,被控侵權圖書增加了由其他案外人撰寫的“序言”、“導讀”和若干插圖,刪除了原序的譯文,其它文字內容基本相同。安少康提交的公證書證據(jù)顯示,當當網、京東商城、海豚傳媒等網站上有展示、銷售上述圖書的信息。
海豚傳媒提交的證據(jù)顯示:1、上海人美曾對外委托印刷過《語文新課標:巴黎圣母院》,定價23元,書號:ISBN978-7-5322-3977-1。2、2008年9月、12月和2009年4月,海豚傳媒分三次委托恒美印務(廣州)有限公司印刷《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巴黎圣母院》10000冊、5000冊、5000冊。2014年1月26日,一審法院根據(jù)安少康的申請采取訴前證據(jù)保全措施期間,海豚傳媒向一審法院出具了書面說明,聲明上海人美出版的《巴黎圣母院》一書2008年1月上市,印數(shù)20000冊,定價23元。
一審另查明:安少康為本案的調查取證及委托代理人參加訴訟事宜,支出了證據(jù)保全費500元、保全網頁公證費2760元、企業(yè)信息查詢費100元、證據(jù)保全代理費3000元、律師費23000元等共計29360元。在2003年8月至2008年6月以及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期間,安少康因公長期在國外工作、生活。上海人美成立于1990年11月16日,曾用名稱為“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海豚傳媒成立于2005年12月31日,曾使用“湖北海豚傳媒有限責任公司”的名稱,2008年4月18日變更為目前的公司名稱。
一審法院認為,安少康將法國文學作品《巴黎圣母院》翻譯成漢語,其本人對該翻譯作品享有著作權。上海人美未經安少康許可,出版安少康翻譯的圖書《巴黎圣母院》的行為,侵害了安少康對其翻譯作品的復制權、發(fā)行權,應承擔停止侵害、賠償損失等法律責任。海豚傳媒雖僅署名“策劃”,但其提交的印刷通知單、印刷合同等證據(jù)表明,其與上海人美共同參與了上述圖書的復制、發(fā)行,應對上述侵權行為承擔連帶責任。
安少康主張被控侵權圖書的印數(shù)為8萬冊,其依據(jù)是:一、海豚傳媒于2014年1月26日提交書面說明認可印制了2萬冊;二、安少康提交的數(shù)冊被控侵權圖書及公證書中的版權頁顯示,“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文字后的信息內容不一:有的圖書顯示“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0812572),有的圖書顯示“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0904240),有的圖書只顯示“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其后無編號信息。安少康主張上述三種情形的圖書印數(shù)各2萬冊。海豚傳媒則辯稱,被控侵權圖書的印數(shù)為2萬冊,其依據(jù)是:一、其于2014年1月26日出具的書面說明內容存在筆誤;二、其提交的證據(jù)能夠證明被控侵權圖書分三次印制,印數(shù)共計2萬冊。一審法院認為,海豚傳媒提交的證據(jù)《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圖書印刷委托書清單》雖記載了上海人美曾對外委托印刷過圖書《巴黎圣母院》的事實,但上述證據(jù)并未顯示具體印數(shù)。海豚傳媒提交的證據(jù)《印刷通知單》、《系列圖書印刷及裝訂價目合同》各三份記載了2008年9月、12月和2009年4月委托恒美印務(廣州)有限公司印刷圖書《巴黎圣母院》的事實。其中,《印刷通知單》(單號:Y08-12-572)的下單時間為2008年12月11日,《系列圖書印刷及裝訂價目合同》(注明對應的單號為:Y08-12-573)的簽訂時間為2008年12月24日。海豚傳媒辯稱《系列圖書印刷及裝訂價目合同》(注明對應的單號為:Y08-12-573)中有筆誤,《系列圖書印刷及裝訂價目合同》(注明對應的單號為:Y08-12-573)實際對應的正是《印刷通知單》(單號:Y08-12-572)。由于上述兩單據(jù)出具時間接近,且對應的圖書內容相同,客觀上存在筆誤的可能,一審法院對海豚傳媒的證據(jù)《印刷通知單》、《系列圖書印刷及裝訂價目合同》各三份所對應的圖書印數(shù)為10000冊、5000冊、5000冊,三次印刷共計圖書20000冊的事實予以采信。但海豚傳媒的上述證據(jù)與其在一審法院采取訴前保全措施期間向一審法院出具的書面說明的內容并不矛盾,因為該書面說明表明的是上海人美的《巴黎圣母院》一書2008年1月上市的相關事實,即在被控侵權圖書版權頁中記載的“2008年10月第2版第1次印刷”版本時間之前的事實。因此,綜合全案證據(jù),一審法院認定被控侵權圖書的印數(shù)為40000冊(即該圖書2008年10月第2版第1次印刷的20000冊,及在此之前的印數(shù)20000冊)。安少康雖以數(shù)冊被控侵權圖書及公證書中的版權頁關于“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后的編號信息存在三種差異為由,主張存在三種版本圖書各印20000冊的事實,但由于上述差異并非判斷圖書版次、印次的主要標志和標準,并且海豚傳媒已舉證證明其從2008年10月后對于同一版次的圖書有分批多次委托印制的事實及印制數(shù)量,因此安少康僅以上述差異的存在主張侵權圖書的數(shù)量為8萬冊,證據(jù)不足,一審法院不予支持。
考慮到涉案翻譯作品的知名度、印刷數(shù)量以及上海人美、海豚傳媒的過錯程度等因素,以國家版權局《出版文字作品報酬規(guī)定》(1999年)規(guī)定的版稅計算標準為基礎,上海人美、海豚傳媒的侵權行為導致安少康所受損失可按照23元(圖書定價)×40000冊(圖書印數(shù))×7%(版稅率)×3(倍數(shù))的方式計算。通過上述方式計算,上海人美、海豚傳媒的侵權行為導致安少康所受損失為193200元。安少康為制止侵權支付的合理開支29360元,應由上海人美、海豚傳媒共同承擔?!吨腥A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十條第一款第(四)項規(guī)定:“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安少康提交的被控侵權圖書與2000年10月由長江文藝出版社首次出版的圖書《巴黎圣母院》相比,增加了由其他案外人撰寫的“序言”、“導讀”和若干插圖,刪除了原序的譯文,其它文字內容基本相同。從增刪內容的篇幅及對原著的影響程度分析,安少康的翻譯作品并未因上述改動受到明顯的歪曲和篡改。安少康指控上海人美、海豚傳媒侵害保護作品完整權沒有事實和法律根據(jù),一審法院不予支持。此外,安少康指控被侵害的復制權、發(fā)行權屬于著作財產權,安少康也未舉證證明其人身權利遭受到實際損害或有不良影響,因此對于安少康提起的賠禮道歉、消除影響等民事責任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一審法院不予支持。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十條第一款第(四)項、第(五)項、第(六)項、第十二條、第二十四條、第四十八條第(一)項、第四十九條第一款、第五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的規(guī)定,判決:一、確認由上海人美出版發(fā)行、海豚傳媒參與策劃和銷售的署名為安少康翻譯的圖書《巴黎圣母院》(中國標準書號:ISBN978-7-5322-3977-1)侵犯安少康的復制權、發(fā)行權;二、上海人美、海豚傳媒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停止復制、發(fā)行署名為安少康翻譯的圖書《巴黎圣母院》(中國標準書號:ISBN978-7-5322-3977-1);三、上海人美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安少康經濟損失193200元;四、上海人美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安少康因制止侵權所支付的合理開支29360元;五、海豚傳媒對判決第三項、第四項確定的上海人美的民事責任承擔連帶責任;六、駁回安少康的其它訴訟請求。如果未按照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7740元,由安少康負擔3728元,由上海人美、海豚傳媒共同負擔4012元。
本院二審期間,安少康依法提交了一份新證據(jù),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聘請安少康為2002年-2006年教育部高等學校外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的聘書;海豚傳媒依法提交兩份新證據(jù):第一份證據(jù)系恒美印務(廣州)有限公司的《情況說明》,《情況說明》的內容為“其公司2008年12月11日承接海豚傳媒下單的上海人美版《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巴黎圣母院》,由于其公司做合同的疏忽,將Y08-12-572對應的合同上印刷單號寫成了Y08-12-573,另外一個同樣寫反了。其公司承印的這款書共下單印刷三次,總共印刷20000冊……”,證明涉案被控侵權圖書第2版印數(shù)為2萬冊,分三次印刷;第二份證據(jù)系譯者為王淮海的《巴黎圣母院》一書,證明涉案被控侵權圖書的第1版于2004年5月出版,譯者為王淮海,不是安少康。
本院依法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jù)交換和質證。本院經審查認為,安少康提交的證據(jù)真實合法,但與本案不具有關聯(lián)性,安少康被教育部聘請為高等學校外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并不能證明其在翻譯作品方面的知名度與翻譯水平,對該證據(jù)本院不予采信。海豚傳媒提交的證據(jù)一恒美印務(廣州)有限公司的《情況說明》和證據(jù)二譯者為王淮海的《巴黎圣母院》一書,安少康對其真實性、合法性不持異議,且本院認為該兩份證據(jù)與確定上海人美和海豚傳媒出版發(fā)行涉案被控侵權圖書的冊數(shù)有關,該兩份證據(jù)與本案有關聯(lián)性,本院予以采信。
對當事人二審爭議的事實,本院認定如下:關于恒美印務(廣州)有限公司的《情況說明》,恒美印務(廣州)有限公司已說明一審中海豚傳媒提交的《印刷通知單》(單號Y08-12-572)和《系列圖書印刷及裝訂價目合同》(注明對應單號為Y08-12-573)相對應,一審法院采信海豚傳媒關于“筆誤”的意見成立。安少康認為兩者不相對應、不應采信“筆誤”的意見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關于海豚傳媒一審中提交的《圖書、期刊印刷委托書》、《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圖書委托書清單》,本院認為,雖然海豚傳媒主張《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圖書委托書清單》系《圖書、期刊印刷委托書》的附表,包括本案安少康譯《巴黎圣母院》在內的22本語文新課標系列書,2008年11月在上海市新聞出版局辦理備案手續(xù)時,為簡化手續(xù),22本書只辦理了一份《圖書、期刊印刷委托書》,但海豚傳媒未能提交其他證明佐證該主張。《圖書、期刊印刷委托書》中載明的書號與本案無關,《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圖書委托書清單》上也未顯示印數(shù),一審未依據(jù)這兩份證據(jù)認定涉案被控侵權圖書2008年10月的印數(shù)并無不當。一審查明的事實屬實,本院依法予以確認。
二審另查明,上海人美2004年5月出版《巴黎圣母院》一書,該書版權頁載明:“(法)維克多?雨果著”、“王淮海譯”、“----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4”、“(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ISBN7-5322-3977-2”、“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shù)據(jù)核字(2004)第028234號”、“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發(fā)行”、“2004年5月第1版第1次印刷”、“印數(shù):1—20000冊”、“定價:14.80元”、“海豚卡通策劃制作”等信息。
本院認為,安少康將法國文學作品《巴黎圣母院》翻譯成漢語,其對該翻譯作品享有著作權。根據(jù)當事人雙方的訴辯理由,本案爭議的焦點問題有兩個:1、上海人美和海豚傳媒未經安少康許可,出版發(fā)行涉案被控侵權圖書的冊數(shù)是多少;2、如果上海人美和海豚傳媒侵害安少康享有的著作權,一審法院確定的賠償標準是否合理。
關于爭議焦點一,安少康認為,被控侵權圖書的出版發(fā)行冊數(shù)至少可以確定為8萬冊,即2008年1月出版發(fā)行2萬冊,2008年10月第2版分3次印刷,每次2萬冊,共計6萬冊;海豚傳媒認為,上海人美出版的《巴黎圣母院》第1版由王淮海翻譯,于2004年5月出版;第2版《巴黎圣母院》由安少康翻譯,于2008年10月出版,分別于2008年9月、12月和2009年4月分三次委托恒美印務(廣州)有限公司印刷,印數(shù)共計2萬冊,不存在2008年1月出版2萬冊的事實。
本院認為,首先,關于上海人美出版的《巴黎圣母院》第1版和第2版的問題。上海人美2004年5月出版的《巴黎圣母院》一書的書號和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shù)據(jù)分別為“ISBN7-5322-3977-2”、“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shù)據(jù)核字(2004)第028234號”。安少康提交的被控侵權《巴黎圣母院》圖書,系2008年10月出版,書號為“ISBN978-7-5322-3977-1”、“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shù)據(jù)核字(2004)第028234號”。關于標準書號,我國自2007年1月1日起要求出版社將流通使用的ISBN-10書號,轉換為ISBN-13格式。根據(jù)《中國標準書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5795—2006)第4.1“中國標準書號的構成”規(guī)定:“中國標準書號由標識符‘ISBN’和13位數(shù)字組成。其中13位數(shù)字分為以下五部分:1)EAN?UCC前綴;2)組區(qū)號;3)出版者號;4)出版序號;5)校驗碼?!渲?,中國標準書號數(shù)字的第三部分出版者號,標識具體的出版者,由中國ISBN管理機構設置和分配;中國標準書號數(shù)字的第四部分出版序號,由出版者按出版物的出版次序管理和編制;中國標準書號數(shù)字的第五部分,也是其最后一位,為校驗碼,采用模數(shù)10加權算法計算得出。”由此可見,上海人美2004年5月出版的《巴黎圣母院》一書與安少康提交的2008年10月出版的圖書,出版者號均為“5322”,出版序號均為“3977”,兩本書的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shù)據(jù)也完全相同,二者為同一書號的不同版本圖書。并且,兩本圖書的版權頁上均載明“(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2008年10月出版的圖書版權頁上還記載“2004.4(2008.10第2版)”,故可以認定,上海人美2004年5月出版的《巴黎圣母院》為第1版,2008年10月出版的《巴黎圣母院》為第2版。由于第1版《巴黎圣母院》系王淮海翻譯,安少康也認可該版《巴黎圣母院》的內容與其主張著作權的作品不一致,故上海人美2004年5月出版發(fā)行的第1版《巴黎圣母院》未侵犯安少康翻譯作品的著作權。
其次,關于上海人美和海豚傳媒是否在2008年1月出版侵害安少康著作權的圖書2萬冊的問題。雖然海豚傳媒在一審法院保全時出具說明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巴黎圣母院》一書2008年1月上市,印數(shù)20000冊”,但并無其他證據(jù)證實2008年1月該書出版過。并且,基于前述分析,上海人美在2004年出版發(fā)行第1版《巴黎圣母院》,該書2004年5月第1次印刷,上海人美在2008年出版發(fā)行第2版《巴黎圣母院》,該書于2008年10月第2版第1次印刷。從版次和印刷的次數(shù)而言,第2版《巴黎圣母院》,也就是安少康翻譯的《巴黎圣母院》,第1次印刷是在2008年10月,上海人美不可能在2008年1月出版發(fā)行第2版《巴黎圣母院》,也就是說,即使上海人美2008年1月出版發(fā)行過《巴黎圣母院》,出版和發(fā)行的圖書也不可能是第2版《巴黎圣母院》。因此,本院認定上海人美未在2008年1月出版發(fā)行安少康翻譯的涉案被控侵權圖書2萬冊。一審法院認定上海人美在2008年1月出版發(fā)行2萬冊涉案被控侵權圖書錯誤,本院依法予以糾正。
最后,關于上海人美2008年10月出版發(fā)行第2版《巴黎圣母院》,是分三次印刷共計2萬冊,還是每次印刷2萬冊共計6萬冊的問題。的確,安少康提交的被控侵權圖書的版權頁上顯示的信息內容有三種:一種顯示“(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0812572)”,一種顯示“(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0904240)”,第三種只顯示“(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其后無編號信息,但是海豚傳媒提交的三份《印刷通知單》、《系列圖書印刷及裝訂價目合同》的時間及編號分別為:時間2008年9月,印刷通知單號Y08-09-389;時間2008年12月,印刷通知單號Y08-12-572;時間2009年4月,印刷通知單號Y09-04-240。被控侵權圖書“(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后的編號信息(0812572)、(0904240),分別與Y08-12-572、Y09-04-240兩張印刷通知單號相吻合,雖然印刷通知單號Y08-09-389無編號信息相對應,但從民事訴訟證據(jù)的高度蓋然性證明標準而言,在無其他相反證據(jù)的情況下,應認定三份《印刷通知單》、《系列圖書印刷及裝訂價目合同》與三種版權頁信息內容不同的被控侵權圖書相對應。三份《印刷通知單》、《系列圖書印刷及裝訂價目合同》顯示對應的圖書印數(shù)為10000、5000、5000冊,共計20000冊,故上海人美與海豚傳媒2008年10月出版第2版《巴黎圣母院》分三次印刷共計2萬冊。
綜上,上海人美和海豚傳媒未經安少康許可,共同出版發(fā)行安少康翻譯的《巴黎圣母院》被控侵權圖書2萬冊,一審認定為4萬冊有誤,本院依法予以糾正。海豚傳媒該條上訴理由成立,本院予以支持。安少康的該條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關于爭議焦點二,《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八條規(guī)定:“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吨腥A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四十八條第(一)項規(guī)定,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fā)行其作品的,應當根據(jù)情況,承擔停止侵害、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上海人美、海豚傳媒未經著作權人安少康許可,共同出版、發(fā)行涉案被控侵權圖書,侵害了安少康對其翻譯作品的復制權、發(fā)行權,上海人美、海豚傳媒應連帶承擔停止侵害、賠償損失等法律責任。
關于賠償標準,海豚傳媒上訴認為應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一審確定的版稅7%的三倍賠償標準不符合相關規(guī)定。安少康認為,一審判決確定的賠償標準符合法律規(guī)定與本案實際。本院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四十九條規(guī)定:“侵犯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侵權人應當按照權利人的實際損失給予賠償;實際損失難以計算的,可以按照侵權人的違法所得給予賠償。賠償數(shù)額還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權利人的實際損失或者侵權人的違法所得不能確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據(jù)侵權的情節(jié),判決給予五十萬元以下的賠償?!北景钢校采倏抵鲝埌凑掌鋵嶋H損失即稿酬給予賠償。國家版權局《出版文字作品報酬規(guī)定》(1999年)第四條第一款、第三款分別規(guī)定:“支付報酬可以選擇基本稿酬加印數(shù)稿酬,或版稅,或一次性付酬的方式”、“版稅,指出版者以圖書定價×發(fā)行數(shù)×版稅率的方式向作者付酬。”第九條第一款還規(guī)定:“版稅標準和計算方法版稅率:(一)原創(chuàng)作品:3%-10%(二)演繹作品:1%-7%?!币粚彿ㄔ焊鶕?jù)涉案翻譯作品的知名度、印刷數(shù)量以及上海人美、海豚傳媒的過錯程度等因素,以演繹作品版稅標準的上限7%,確定三倍的賠償標準,雖未超出上述規(guī)定,但標準偏高,本院將付酬的版稅率從一審確定的7%調整為4%,再確定三倍的賠償標準。
關于海豚傳媒認為對于翻譯作品不應采用版稅方式付酬的上訴主張,本院認為,國家版權局《出版文字作品報酬規(guī)定》(1999年)第四條第五款規(guī)定:“通過行政手段大量印刷發(fā)行的九年義務教育教材、國家規(guī)劃教材、法律法規(guī)匯編、學習或考試指定用書等作品,不適用版稅付酬方式。”本案所涉圖書《巴黎圣母院》并非通過行政手段印刷發(fā)行的義務教育教材等,一審法院按照版稅的方式確定賠償標準未違反上述規(guī)定。海豚傳媒主張對于翻譯作品,大陸出版行業(yè)均與譯者按照字數(shù)稿酬方式約定付酬,不采用版稅方式付酬,對此,其并未舉證證明,本院不予支持。關于海豚傳媒還上訴認為安少康要求按照其實際損失賠償,一審法院主動依職權確定賠償數(shù)額屬判非所請的問題。本院認為,一審法院在安少康因侵權所造成復制品發(fā)行減少量難以確定的情況下,按照侵權復制品市場銷售量來確定權利人的實際損失,即稿酬損失,并非主動依職權確定賠償數(shù)額。海豚傳媒的該項上訴理由也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關于合理開支,安少康為本案的調查取證及委托代理人參加訴訟事宜,支出了包括證據(jù)保全費、企業(yè)信息查詢費、律師費在內的費用共計29360元,這些費用未違反國家有關部門的規(guī)定并已實際發(fā)生,安少康也提交了相應的證據(jù)證明,一審法院予以支持,符合法律規(guī)定。海豚傳媒認為該合理開支與安少康實際損失不相適應,應予調減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上海人美和海豚傳媒的侵權行為導致安少康所受損失可按照23元(圖書定價)×20000冊(圖書印數(shù))×4%(版稅率)×3(倍數(shù))的方式計算,即為55200元。海豚傳媒的上訴理由部分成立,本院予以支持。安少康的上訴理由不成立,本院不予支持。一審判決認定部分事實錯誤,實體處理有誤,本院依法予以糾正。經合議庭評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第(六)項、第十二條、第四十八條第(一)項、第四十九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維持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2014)鄂武漢中知初字第00614號民事判決第一、二、四項;
二、撤銷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2014)鄂武漢中知初字第00614號民事判決第三、五、六項;
三、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安少康經濟損失55200元;
四、海豚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對本判決確定的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有限公司應賠償安少康的經濟損失55200元及合理開支29360元的民事責任承擔連帶責任;
五、駁回安少康的其它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照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一審案件受理費7740元,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有限公司、海豚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負擔。二審案件受理費7740元,由安少康負擔6192元,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有限公司、海豚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負擔1548元。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徐 翠 審判員 童海超 審判員 毛向榮
書記員:汪月琴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