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安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贊皇縣農民,住本村。
委托代理人:趙勝杰、張鵬杰,河北冀華(贊皇)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谷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贊皇縣。
委托代理人:劉君英、李珊,河北晟舜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被告:侯振國,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贊皇縣農民,住本村。
原審被告:安保民,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贊皇縣農民,住本村。
原審被告:王占良,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贊皇縣農民,住本村。
上訴人安某某因與谷某某合同糾紛一案,不服河北省贊皇縣人民法院(2016)冀0129民初725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7年3月3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安某某的上訴請求:撤銷一審判決,改判駁回被上訴人的訴訟請求。
事實與理由:1、贊皇縣人民法院在未查明事實的基礎上判決上訴人給付被上訴人種子款,系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
該案發(fā)生糾紛的主要原因為在玉米制種期間,所制玉米種子質量不合格,上訴人拒絕收購不合格玉米種,因此應當在查明種子不合格的原因基礎上劃分責任。造成玉米種子不合格的原因系玉米種子在收貨后因為天氣原因,被上訴人在種子晾曬過程中,晾曬不合理造成的種子不合格。玉米種子不合格的原因是被上訴人的過錯。被上訴人應當承擔該責任。
原審認定按照雙方往年制種交易習慣,已過磅裝包的玉米種子即視為收購與事實不符,上訴人在黃北坪××××三次,前兩次制種均是以過磅出具制式過磅單視為收購。因北京公司開會對收購種子作出安排要求抽樣化驗,因此,此次收購中,上訴人在過磅后并未給被上訴人出具過磅單,而是由原審三被告給其出具白條,只是證實收到被上訴人的玉米種子的證明,并非收購證明,而是待北京公司檢驗合格后再出具過磅單,作為支款證明。
原審在一審判決中即認定上訴人與北京公司系委托關系又判決受托人承擔責任,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一審法院適用《合同法》403條第二款判決上訴人承擔責任,適用法律錯誤,上訴人并未以自己名義與第三人訂立合同,當時制種時,北京公司技術員全程現(xiàn)場監(jiān)督、指導,因此,上訴人的行為不適用該條款。根據《合同法》《民法通則》的有關規(guī)定,被委托人基于委托關系所從事的行為效力及后果應歸于委托人,因此,即使上訴人承擔違約責任也應由北京公司承擔該責任。
一審判決認定上訴人以每斤2.7元的價格收購被上訴人玉米種子,無事實依據。
對于被上訴人所謂的損失應扣除上訴人一方提供的玉米父本和母本的價值及每斤4%的雜質。
谷某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判令安某某、侯振國、安保民、王占良履行協(xié)議,支付谷某某的種子款6731.1元。
一審法院認定的事實:原告谷某某及被告侯振國、安保民、王占良均系贊皇縣黃北坪鄉(xiāng)黃北坪村人,被告安某某系贊皇縣土門鄉(xiāng)千根村人,曾在贊皇縣種子公司工作;2015年夏,被告安某某找到被告侯振國、安保民、王占良協(xié)商在黃北坪村進行制種事宜,被告侯振國、安保民、王占良通過村廣播制種事宜,號召村民進行玉米種制種,制種農戶達到95%以上,后各農民開始進行制種種植。本次制種的母本、父本均系由被告安某某提供,種植后在玉米生長期間直至收獲,被告安某某、案外北京新實泓豐種業(yè)有限公司技術員及被告侯振國、安保民、王占良共同進行技術管理、指導。玉米收獲后直至2016年3月11號,四被告開始組織收購所制的玉米種,原告系2016年4月1日后進行收購。四被告指示各制種戶將玉米種運至收購地點,并將玉米種散倒在地面上,由案外北京新實泓豐種業(yè)有限公司人員用儀器進行水分檢查,再由被告安某某目測種子的純度,后發(fā)給包裝袋,抽樣后、由被告侯振國、安保民、王占良過磅并裝包。后統(tǒng)一將玉米種存放于露天操場上,由安某某雇傭一人看管,被告侯振國、安保民、王占良也一起協(xié)助共同看管。以上事實原、被告陳述一致,并有原告提交玉米種過磅條、被告制作的收購玉米種登記表予以證實。
另查明,被告安某某、侯振國、安保民、王占良均不具備制種資質,被告安某某陳述系受案外北京新實泓豐種業(yè)有限公司委托制種,案外北京新實泓豐種業(yè)有限公司也派工作人員參與制種及收購過程;被告安某某自述雇傭被告侯振國、安保民、王占良組織在黃北坪村進行制種,每斤種子給三被告提取0.1元差價,此與三被告侯振國、安保民、王占良陳述系給安某某打工說法一致;被告安某某與其所述案外北京新實泓豐種業(yè)有限公司之間未簽訂委托制種協(xié)議,但案外北京新實泓豐種業(yè)有限公司銷售部經理賈某出庭陳述雙方之間確系委托制種關系;本案四被告與原告間也未簽訂書面制種協(xié)議;本次,被告安某某在黃北坪村制種系第三次,第一次制種為2011年,第二次為2013年,以上兩次制種及收種均未發(fā)生爭議,且這兩次制種在同年秋天即完成收購,收購過程為在農戶家進行抽樣送檢,后通知村民將所制種子拉到收購點,經目測沒有發(fā)霉和變色的種子后就收購拉走了,農歷年前已將收購款付清。以上事實原、被告陳述一致,并有證人北京新實泓豐種業(yè)有限公司銷售部經理賈某證言予以證實。
庭審中,原告稱,四被告通知各戶收種前已到農戶家進行過抽樣送檢,但未告知農戶是否合格,按照往年的交易習慣裝包過磅后就視為已收購,本次收購后,四被告指示將過磅裝包的玉米種統(tǒng)一存放于露天操場,幾個月之后下雨了,種子下面都灌水了才讓拉回。被告安某某稱,關于裝包前又進行抽樣是北京新實泓豐種業(yè)有限公司進行的,我告知過其他三被告檢測合格后才予以收購,也告知過農戶,因原告的種子不合格所以沒有收購;提交本次制種農戶的芽率檢測不合格及合格名單、張憲國和張燕娜的種子檢驗人員證、北京新實泓豐種業(yè)有限公司營業(yè)執(zhí)照及農作物種子經營許可證。三被告稱,我們是給安某某干活,安某某和我們說過檢測合格的才予以收購,但是種子的質量問題我們管不了,也未告知農戶,裝包存放的種子安某某雇傭一個人在學??垂?,也讓我們三個看管著,后來原告起訴后我們就不管看了。
原審法院認為,本案中,被告安某某及被告侯振國、安保民、王占良均不具有制種相關資質,被告安某某稱系受案外北京新實泓豐種業(yè)有限公司委托進行玉米制種,該公司在本次制種過程中也全程派員參與,并參與制種收購,其公司銷售經理賈某出庭證實與被告安某某間存在委托制種關系,故可認定被告安某某此次制種活動系接受該公司的委托,被告安某某又雇傭被告侯振國、安保民、王占良共同組織本次制種事宜。被告安某某未向原告披露委托人北京新實泓豐種業(yè)有限公司信息,經庭審釋明后原告仍選擇向四被告主張相關權利。原告按照往年交易習慣與四被告達成口頭制種協(xié)議,被告安某某向原告提供了本次制種的父本、母本,原告在四被告及北京新實泓豐種業(yè)有限公司技術人員制種指導下,進行玉米制種種植直至收獲,此過程中未產生爭議,且各方陳述一致,本院依法予以確認。收購過程中,原告聽從四被告指示將所制玉米種拉致收購點,并散倒在地上,經被告安某某目測、北京新實泓豐種業(yè)有限公司工作人員用儀器檢測水分后,由被告侯振國、安保民、王占良過磅(2493斤)、裝包、抽樣(未封存樣本),并將裝包后的玉米種堆放在被告安某某指定地點(露天操場),此后一直由安某某雇傭一人及被告侯振國、安保民、王占良看管。以上事實原、被告雙方陳述一致,本院依法予以確認。審理中,被告安某某提交贊皇生產種子二次抽檢芽率不合格名單,后補充提交贊皇生產種子二次抽檢芽率合格名單、張憲國和張燕娜的種子檢驗人員證、北京新實泓豐種業(yè)有限公司營業(yè)執(zhí)照及農作物種子經營許可證,其抗辯稱因原告所制玉米種質量不合格,不予收購,對此原告不予認可,質證認為被告未出具北京新實泓豐種業(yè)有限公司營業(yè)執(zhí)照和檢驗資質,且未提交檢驗人郭換粉的檢驗資質證明,對其補充提交的張憲國和張燕娜的種子檢驗人員證與其提交檢測不合格檢名單記載檢驗人不一致,檢驗合格名單上檢驗人未署名,且系其單方所作檢驗結果;本院認為,被告安某某提交的以上證據不能相互印證證實其抗辯主張,故對被告安某某提交的贊皇生產種子二次抽檢芽率不合格名單不予采納。按照原、被告往年制種交易習慣,已過磅裝包的玉米種即視為收購,且收購后原告所制玉米種已轉移為被告安某某管控,現(xiàn)被告安某某未能提交有效證據證實原告所制玉米種質量不合格,被告安某某應按照約定單價支付原告對價,雙方對原告過磅種子數(shù)量2493斤均無異議,故被告安某某應給付原告種子款6731.1元。被告侯振國、安保民、王占良與被告安某某間系雇傭關系,由雇主對外承擔民事責任。被告安某某系受案外北京新實泓豐種業(yè)有限公司委托制種,其在履行給付原告種子款義務后,可另行向案外北京新實泓豐種業(yè)有限公司主張相關權利。本案經調解無效,經合議庭評議,審判委員會研究決定,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第六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下:一、限被告安某某于本判決生效后十五日內給付原告谷某某種子款6731.1元;二、駁回原告谷某某對被告侯振國、安保民、王占良的訴訟請求。
經審理查明,二審中,上訴人認可收種子的價格為每斤2.7元。
對一審查明的事實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原判認定安某某此次制種活動系接受北京新實泓豐種業(yè)有限公司的委托,安某某又雇傭侯振國、安保民、王占良共同組織本次制種事宜,認定事實正確,原判據此讓上訴人承擔責任,適用法律正確。上訴人安某某未向被上訴人王朝陽披露委托人信息,經向被上訴人釋明后其仍選擇向安某某、侯振國、安保民、王占良主張相關權利,上訴人在履行給付種子款義務后,可另行向委托人北京新實鴻豐種業(yè)有限公司主張相關權利。
上訴人稱因被上訴人的原因致使種子不合格,證據不足,對其所稱不能認定。
上訴人對被上訴人交售的種子已經過磅,出具了收到條,并將玉米種子轉移至上訴人安某某管控。按照雙方往年制種交易習慣,原判認定已過磅裝包的玉米種子即視為收購,認定事實正確。
上訴人認可收購種子的價格為每斤2.7元,原判依照該價格計算確定給付種子價款,無不當。
綜上,原判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50元,由上訴人安某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孟志剛 審判員 周玉杰 審判員 李榮水
書記員:郭智芳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