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反訴被告)寧淑芝。
委托代理人何飛,湖北新天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反訴原告)荊門市恒鑫飼料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黃某某,執(zhí)行董事。
委托代理人石磊,湖北京中金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第三人黃某某。
上訴人寧淑芝因與被上訴人荊門市恒鑫飼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鑫公司)、原審第三人黃某某股東資格確認糾紛一案,不服荊門市掇刀區(qū)人民法院(2015)鄂掇刀民初字第00758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6年3月2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6年3月23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寧淑芝及其委托代理人何飛,被上訴人恒鑫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原審第三人黃某某,被上訴人恒鑫公司的委托代理人石磊到庭參加了訴訟。經合議庭評議,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寧淑芝于一審訴辯稱,2001年2月,原荊門市飼料廠整體改制為民營企業(yè),寧淑芝等38人入股成為新的民營公司--恒鑫公司股東。2004年3月5日,恒鑫公司炮制虛假的股東會決議,剝奪了寧淑芝等20人的股東資格。2009年10月26日,恒鑫公司以公司其他股東向黃某某轉讓股權為由,通過《原股東大會決議》和《荊門市恒鑫飼料有限公司股東決定》,借此將恒鑫公司變更為黃某某為股東的一人獨資公司。2010年6月,寧淑芝等人經過投訴,荊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撤銷了恒鑫公司2004年3月5日的變更登記,但寧淑芝的股東資格并未自然恢復。故請求人民法院依法確認寧淑芝為恒鑫公司的股東,恒鑫公司于2009年10月26日所作的《原股東大會決議》及《荊門市恒鑫飼料有限公司股東決定》無效,訴訟費用由恒鑫公司承擔。關于反訴,寧淑芝作為恒鑫公司的原始股東已經履行了出資義務,且已經會計師事務所驗資并記載于公司股東名冊;寧淑芝在飼料廠改制后,成為公司股東在先,被糧食局返聘在后,并不能改變寧淑芝的股東資格;恒鑫公司違反法律規(guī)定,剝奪了寧淑芝的股東資格,寧淑芝的訴訟請求依法應得到法院支持,恒鑫公司的訴訟請求依法應予駁回。
恒鑫公司辯訴稱,寧淑芝在恒鑫公司沒有出資,其要求股東資格沒有任何基礎,應予駁回;2009年10月26日所作的《原股東大會決議》及《荊門市恒鑫飼料有限公司股東決議》的內容不違反法律、法規(guī)強制性和禁止性規(guī)定,不存在公司法第22條第1款無效的情形。關于反訴,寧淑芝沒有脫離改制的國有企業(yè),不具備新建公司股東資格;寧淑芝沒有出資,沒有股東權利和股東權能;寧淑芝退出名義股之后,恒鑫公司已依法履行了減資程序;工商登記不是確定股東資格和股東權利的唯一依據(jù)。股權發(fā)生變動,股東和公司均有限期辦理變更登記的法定義務。故請求判決確認寧淑芝喪失恒鑫公司的股東權利和股東資格,并判決寧淑芝依據(jù)公司法的規(guī)定履行股東變更登記義務,本案的訴訟費用由其承擔。
原審第三人黃某某述稱,所有意見均與恒鑫公司相同。
原判認定,恒鑫公司現(xiàn)為黃某某擁有全資的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由改制企業(yè)原恒鑫公司變更而來。原恒鑫公司系原荊門市飼料廠根據(jù)荊門市企業(yè)改革與發(fā)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荊企改辦字(2000)29號文件《市企政辦關于荊門市飼料廠剝離改制方案的批復》改制而設立的民營企業(yè)(改制后荊門市飼料廠和恒鑫公司并存)。它以原國有企業(yè)荊門市飼料廠的包括寧淑芝在內的38名在職職工改制后的安置補償費和38名職工以上崗費名義交納的部分現(xiàn)金作為注冊資本。公司形式為有限責任公司,股東38人,注冊資本88萬。公司章程載明,公司首期股金募集范圍限于原荊門市飼料廠解除勞動合同且未領取一次性安置費的在冊職工。符合上述條件、自愿認購股金、遵守公司章程并被本公司錄用者即為本公司股東。公司股東認繳的股金不退股,不流通。寧淑芝參與制定了公司章程并簽名。該公司于2001年3月22日依法設立,寧淑芝成為公司的原始股東。其后,寧淑芝等六人又回到了荊門市飼料廠,受荊門市糧食局委托從事留守工作。同年12月1日,恒鑫公司與荊門市飼料廠在主管部門荊門市糧食局的協(xié)調下,形成了《關于新老企業(yè)有關遺留問題協(xié)商的會議紀要》,與本案有關的內容為:關于老廠六個人(注:即本案原告等六人)原來上交的5.7萬元的上崗費問題,恒鑫公司承諾,分兩批退付給老廠,第一批在二〇〇二年二月底以前,第二批在二〇〇二年五月底用現(xiàn)金支付。另關于老廠六個人的買斷工齡的安置費問題,按市局改制安置費處理的意見辦,與恒鑫公司無關。荊門市糧食局重新安排了寧淑芝等六人的工作,5.7萬元上崗費也已由恒鑫公司予以退還。2001年5月至2003年8月間,恒鑫公司經營一直處于虧損狀態(tài),另有14名股東先后將入股的安置補償費和個人所交的上崗費從公司領回。因公司38名股東已有20名股東抽回了出資,公司全體股東實繳的出資額已低于了當時公司法規(guī)定的以生產經營為主的公司不得低于50萬元的最低限額,恒鑫公司遂于2004年3月1日召開股東會,除上述20人外,其余18名股東到會通過了《荊門市恒鑫飼料有限公司股東大會決議》,與本案有關的內容為:會議通過了董事會提出的公司章程修改決議和修改條款,會議同意包括寧淑芝在內的20名股東退股;現(xiàn)有18名股東在原有股本的基礎上增資25%,公司注冊資本由88萬元減少為56萬元。修改后的公司章程有關股東姓名、出資方式、出資額等事項已沒有有關寧淑芝的記載。公司章程中記載的股東只有18人,將寧淑芝的股東身份予以了解除。公司另外還編造了1份2004年2月16日由所謂20名申請退股的股東簽名的股東大會決議(注:股東簽名不真實)。同年3月8日,恒鑫公司在《荊門晚報》發(fā)布《減資公告》。同年3月23日,工商部門為恒鑫公司辦理了變更登記,公司的股東由38人變更為18人,注冊資本由88萬元變更為56萬元。2009年10月26日,恒鑫公司召開臨時股東大會,會議決議公司下余18名股東中的17名股東將股權全部轉讓給黃某某,由黃某某持有公司100%的股權,公司為此再次修改了公司章程。同年11月17日,公司再次變更登記為一人有限責任公司。2011年9月5日,荊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以恒鑫公司2004年3月23日申請變更登記時,提交虛假材料取得公司變更登記為由,以荊工商撤字(2011)第02號《撤銷行政許可決定書》撤銷了2004年3月23日所作的變更登記,但未撤銷2009年11月17日的變更登記。
原判認為,本案爭議的焦點有三:一是認定股東資格喪失與否的判斷標準是什么?二是2009年10月26日荊門市恒鑫飼料有限責任公司所作的兩個股東會議決議的內容有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三是公司辦理變更登記,股東有無法定或者約定的協(xié)助義務?
股東資格,又稱股東身份,是投資人取得和行使股東權利、承擔股東義務的基礎。原恒鑫公司初始設立時,寧淑芝參與制定了公司章程并簽名,故公司成立之后,寧淑芝已原始取得該公司的股東資格。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1999年修正)的相關規(guī)定,公司注冊資本實行法定資本制,公司股東作為出資者按投入公司的資本額享有所有者的資產受益、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寧淑芝在公司成立之后抽回全部出資,則喪失了對公司的資產受益、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股東權利,即喪失了股權權能。而股權權能的喪失,卻并不意味著股權權屬的必然消滅。換言之,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不是因為先履行了出資義務后才享有股東資格,而是因為先享有股東資格后才有出資義務,寧淑芝成為恒鑫公司股東在先,被糧食局返聘回荊門市飼料廠工作在后;股東瑕疵出資喪失上述股東權利也并不意味其必然喪失股東資格,股東瑕疵出資可以通過補繳出資并向守約的股東承擔違約責任予以補正。一個股東只有既喪失了股權權能,又消滅了其股權權屬,不再對公司享有股權,才是認定其喪失股東資格的充要條件。故對恒鑫公司提出的寧淑芝回到荊門市飼料廠工作就不具備公司的入股條件、沒有出資就沒有股東資格、寧淑芝自2001年抽回出資即自然喪失股東資格的抗辯意見,均不予采納。
寧淑芝退回股金、抽回全部出資之后,一直未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恒鑫公司中已履行了出資義務的其他股東于2004年3月1日通過召開股東會修改了公司章程,變更了公司的股權,解除了寧淑芝的股東資格,至此其股權權屬才隨之消滅。雖然本次股東會議,恒鑫公司未通知寧淑芝參加,但股東會決議并未被人民法院依法撤銷,因此并不影響其股東會決議的效力,也不影響依據(jù)股東會決議而修改的公司章程的效力。寧淑芝提出自己是原始股東,其股東身份已記載于公司初始設立時的公司股東名冊之中,并已辦理了工商登記,恒鑫公司2004年解除寧淑芝股東資格的變更登記已被工商登記部門撤銷,自己就理當繼續(xù)享有恒鑫公司股東資格的訴訟理由,因工商登記性質上不屬于設權登記,僅具有對抗未登記的人的宣示功能和證權效力,工商登記是對股東、股權取得、喪失與變更結果的事后確認,而不是事先許可和審批。工商登記部門撤銷本次變更登記,僅僅因為公司提交的個別資料存在虛假;工商登記部門撤銷的也不是全部登記,僅僅是確認2004年2月16日的股東會決議是虛假的,對其他工商登記材料沒有做任何否定判斷,也并未撤銷恒鑫公司2004年3月1日修改公司章程的決議,寧淑芝不能僅憑此證明自己尚有股東資格。寧淑芝的該訴訟理由不充分,恒鑫公司的抗辯成立。對寧淑芝的該訴訟理由不予采納。
有限責任公司的工商登記具有對外的宣示功能和證權效力,而有限責任公司的公司章程是公司股東一致的意思表示,載明了公司組織和活動的基本準則,是公司的憲章。公司章程具有法定性、真實性、自治性和公開性等基本特征。故在股東與第三人之間發(fā)生的股東資格爭議中,應以工商登記作為認定股東資格的依據(jù);而在公司內部有關股東資格的爭議中,應以公司章程、股東名冊的記載以及股東的出資情況等實質證據(jù)作為判斷的依據(jù)。其中,有限責任公司章程中有關股東的姓名、出資方式和出資額的記載在判斷公司內部股東資格爭議中,更應具有優(yōu)先的證明效力。恒鑫公司2004年、2009年兩次修改后的公司章程中均無寧淑芝股東身份的記載,寧淑芝主張自己繼續(xù)享有股東資格證據(jù)不足。故認定寧淑芝在2004年3月1日公司章程修改之前享有股東資格,在公司章程修改之后寧淑芝喪失股東資格。對寧淑芝請求確認其為恒鑫公司股東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對恒鑫公司請求確認寧淑芝喪失股東資格與股東權利的訴訟請求,予以支持。
關于寧淑芝請求確認恒鑫公司于2009年10月26日所作的《原股東大會決議》及《荊門市恒鑫飼料有限公司股東決議》無效的訴訟請求,其訴訟理由是恒鑫公司未通知寧淑芝參加股東會議,非法剝奪了其享有的表決權和購買股權的選擇權。因寧淑芝已喪失股東資格,故不再是該請求權的適格原告;即使寧淑芝主體適格,依據(jù)公司法的規(guī)定,股東會的會議召集程序,表決方式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或公司章程或決議的內容違反公司章程的,股東只能在法定期限內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只有股東會決議內容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股東才可以主張無效。寧淑芝并無證據(jù)證明該股東會決議內容違法,故對其該訴訟請求亦不予支持。
關于恒鑫公司提出的請求判令寧淑芝依據(jù)公司法的規(guī)定履行股東變更登記義務的訴訟請求,因辦理變更登記屬公司的法定義務,公司法、公司登記條例及公司章程均未為退出公司的股東設立該義務,故對該訴訟請求不予支持。因我國公司法已經過數(shù)次修正,恒鑫公司初始設立與變更發(fā)生在公司法修改的不同時期,故應按法律事實發(fā)生的時間確定適用的法律。關于股東資格的取得、喪失與變更的認定應適用1999年修正后的公司法;而關于2009年兩個股東會決議效力的判斷應適用2005年修訂后的公司法,對1999年修正后的公司法未作規(guī)定的可參照適用2005年修訂后的公司法。
綜上,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1999年修正)第四條第一款、第二十二條、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2005年修訂)第二十二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一)》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判決:一、駁回寧淑芝的訴訟請求;二、確認寧淑芝喪失對荊門市恒鑫飼料有限公司的股東資格與股東權利;三、駁回荊門市恒鑫飼料有限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100元,由寧淑芝負擔,反訴案件受理費100元,減半收取50元,由荊門市恒鑫飼料有限公司負擔。
二審審理查明的事實與原判認定的事實相同。
本院認為,本案爭議的法律問題為2004年3月1日的股東會決議及2009年10月26日的《原股東大會決議》、《荊門市恒鑫飼料有限公司股東決議》的效力問題。
寧淑芝等人認為2004年3月1日的股東會決議內容違法,主要理由為,1、該決議第二條同意寧淑芝等人退股,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1999年修訂)第三十四條規(guī)定,股東在公司登記后,不得抽回出資。該項決議違反了上述禁止性規(guī)定。2、該決議第四項決定減少注冊資本,《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1999年修訂)第三十九條第二款規(guī)定,股東會對公司減少注冊資本作出決議,須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的股東通過。而該次股東會僅18人參加,表決權達不到三分之二以上,因此該次股東會形成的決議無效。
恒鑫公司與黃某某均認為,寧淑芝等人在恒鑫公司成立后,無論是以安置費還是以上崗費繳納的投資款,都已經退回或與恒鑫公司無關,寧淑芝等人不再享有股東資格。2004年3月1日的股東會,恒鑫公司剩余18名股東均出席并表決同意寧淑芝等人退股及減少公司注冊資本,出席人數(shù)及代表的表決權均符合法律規(guī)定,決議并不違法。
本院認為,針對寧淑芝等人提出的決議無效的第一項理由,審查的關鍵在于股東會決議恒鑫公司將寧淑芝等人的上崗費等向寧淑芝等人退回是否構成抽逃出資。抽逃出資是指公司成立后,股東非經法定程序,通常是在秘密狀態(tài)下,從公司抽回相當于已繳納出資數(shù)額的財產,同時繼續(xù)持有公司股份。前面事實爭議部分已經論述,本案中,恒鑫公司在2004年3月1日召開股東會時,寧淑芝等人在恒鑫公司實際已經沒有投資。在此情形下,恒鑫公司召開股東會,決定減資,同意寧淑芝等人退股,并辦理了相關的手續(xù),該行為并不是在秘密狀態(tài)下由股東單方實施的。恒鑫公司按照公司法的規(guī)定,在向寧淑芝等人退回上崗費等導致公司實收資本減少的情況下,恒鑫公司實施了減資變更程序,寧淑芝等人在減資變更登記后,未登記為股東。故以上行為并不符合抽逃出資的行為特征。結合荊門市飼料廠與恒鑫公司之間達成的會議紀要內容以及后來寧淑芝等人領回上崗費的事實,可認定寧淑芝等人與恒鑫公司之間達成了股份回購協(xié)議。因該行為導致公司實收資本減少后,恒鑫公司按照法定程序履行了減資變更手續(xù),該回購行為也未損害其他人的利益,應認定為有效。故2004年3月1日的股東會決議同意寧淑芝等20名股東退股,內容并不違法。寧淑芝等人認為其行為構成抽逃出資,股東會決議同意其抽逃出資,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1999年修訂)第三十四條的規(guī)定從而無效的理由,不能成立。
關于2004年3月1日的股東會決議是否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1999年修訂)第三十九條的規(guī)定的問題。該條規(guī)定,股東會的議事方式和表決程序,除本法有規(guī)定的以外,由公司章程規(guī)定。股東會對公司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分立、合并、解散或者變更公司形式作出決議,必須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的股東通過。該法就公司股東會違反以上規(guī)定后,股東如對股東會決議存在異議,如何尋求救濟未作規(guī)定。為適用2005年10月27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最高人民法院出臺了《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一)》,該解釋第二條規(guī)定,因公司法實施前有關民事行為或者事件發(fā)生糾紛起訴到人民法院的,如當時的法律法規(guī)和司法解釋沒有明確規(guī)定時,可參照適用公司法的有關規(guī)定。據(jù)此,對寧淑芝等人提出的恒鑫公司在2004年3月1日作出的股東會決議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1999年修訂)第三十九條的規(guī)定的問題,人民法院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2005年修訂)第二十二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處理。因《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2005年修訂)第二十二條第二款規(guī)定,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的會議召集程序、表決方式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或者公司章程,或者決議內容違反公司章程的,股東可以自決議作出之日起六十日內,請求人民法院撤銷。根據(jù)以上規(guī)定,寧淑芝等認為恒鑫公司在2004年3月1日作出的股東會決議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1999年修訂)第三十九條的規(guī)定導致無效,無法律依據(jù);退而言之,即使恒鑫公司在2004年3月1日的股東會存在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1999年修訂)第三十九條的情形,也不屬于無效的情形,而屬于可撤銷的事由,但因寧淑芝等人申請撤銷的時效已經超過了法定60日,也不應支持。
綜上兩點,本院認為,恒鑫公司在2004年3月1日作出的股東會決議系有效決定。恒鑫公司已將上崗費退回寧淑芝等人,安置費則與恒鑫公司無關,寧淑芝等人對恒鑫公司即無投資。恒鑫公司召開股東會,已表決同意寧淑芝等二十名股東退股,并按照程序在工商部門辦理了減資變更登記,故寧淑芝等人不再具有恒鑫公司的股東身份。在此情形下,恒鑫公司于2009年10月26日作出的《原股東大會決議》及《荊門市恒鑫飼料有限公司股東決議》并無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內容,當屬有效。
原判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經合議庭評議,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00元,由寧淑芝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王寬軍 審 判 員 王小云 代理審判員 熊 蓓
書記員:陳婷婷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