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季某某。
原告季某生。
原告季某生。
原告季某紅。
原告季某某、季某生、季某生、季某紅委托代理人李增秀。
原告王某某。
被告李文成。
委托代理人馮慧媛。
原告季某某、季某生、季某生、季某紅、王某某與被告李文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原告季某某于2009年12月21日起訴到綏芬河市人民法院,該院開庭審理后以對該案無管轄權(quán)為由移送到本院,本院于2010年5月24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0年6月29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庭審后,依原告季某某的申請,通知原告季某生、季某生、季某紅及王某某作為共同原告參加訴訟,于2010年8月18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于2010年10月22日作出了(2010)穆民商初字第90號民事判決書。原告季某某、季某生、季某生、季某紅不服提起上訴,牡丹江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1年1月4日作出(2011)牡商終字第16號民事判決書,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原告季某某不服二審判決,向中院申請再審,牡丹市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3年5月24日作出(2013)牡申商復字第3號民事裁定書,裁定本案由本院另行組成合議庭再審,再審期間,中止原判決的執(zhí)行。牡丹江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3年10月14日作出(2013)牡監(jiān)商再終字第7號民事裁定書,裁定撤銷本院(2011)牡商終字第16號民事判決及(2010)穆民商初字第90號民事判決,本案發(fā)回穆棱市人民法院重審。穆棱市人民法院于2013年12月16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4年1月17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季某某、王某某及原告季某某、季某生、季某生、季某紅的委托代理人李增秀,被告李文成的委托代理人馮慧媛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本院認為,該證據(jù)系原件,被告李文成對證據(jù)的真實性無異議,結(jié)合原告提供的其他證據(jù)及原告王某某所述,能證明被告李文成向原告季某某及胡鳳英借款190萬元的事實,因原告自認在胡鳳英生前被告抵償了20萬元債務,故本院對原告證明“被告仍欠原告170萬元”的證明目的予以采信。
2.2010年綏芬河法院對宮兆臣調(diào)查筆錄,證明:2006年9月宮兆臣購買了季某某所有的陶粒廠,當時約定交易價100萬元,宮兆臣當即給付10萬元,中間人是李文成,李文成與宮兆臣是親屬關(guān)系,李文成與宮兆臣約定將購買的陶粒廠改造為水泥廠,生產(chǎn)的水泥用于李文成工程中使用,李文成承諾由其償還余下的90萬元欠款,并給季某某出具了90萬元的借據(jù)。2009年宮兆臣就以水泥抵償了李文成全部款項,所以說李文成是本案90萬元的適格債務人,當時是交易關(guān)系,但債務轉(zhuǎn)讓后,李文成變成了債務償還的適格主體。
原告王某某對此份證據(jù)沒有異議。
被告李文成質(zhì)證意見:對證據(jù)的真實性有異議。首先是由一個法院工作者所作的,對其公正性有懷疑,從形式上看,應為證人證言,宮兆臣本人應出庭作證。從內(nèi)容上看,應為買賣合同關(guān)系,應為欠據(jù),已過訴訟時效,并且與本案不是一個法律關(guān)系。
本院認為,此證據(jù)系綏芬河市人民法院做的調(diào)查筆錄,能夠證明90萬債務的形成原因,且有被告出具的借據(jù)予以證實,故本院對原告的證明目的予以采信。
3.⑴黑龍江省延壽縣民政局分別于2009年10月10日、2010年4月2日出具的證明;⑵原告季某某與其妻子胡鳳英的戶口;⑶黑龍江省公安廳交通警察總隊高速公路交警支隊哈牡大隊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⑷2009年10月9日牡丹江市第二殯儀館出具的火化證明;⑸綏芬河市綏芬河鎮(zhèn)北海社區(qū)證明;⑹(2010)牡民初字第4號民事調(diào)解書,證明:1.原告季某某與胡鳳英于1989年11月10日在延壽縣玉河鄉(xiāng)民政辦辦理了結(jié)婚登記,原告季某某與胡鳳英是法定夫妻;2.戶口證明了原告季某某是戶主,胡鳳英是原告季某某的妻子;3.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證明了原告妻子胡鳳英于2009年10月7日因道路交通事故當場死亡,因突發(fā)死亡的客觀事實致使被告給其出具的兩份借據(jù)的原件下落不明;4.火化證明證明胡鳳英死亡的客觀事實;5.胡鳳英生前有婚生子王某某、原告季某某有婚生子女季某生、季某生、季某紅;6.胡鳳英與原告季某某系合法的夫妻關(guān)系,與季某生、季某生、季某紅、王某某系母子、母女關(guān)系。
原告王某某對此組證據(jù)沒有異議。
被告李文成質(zhì)證意見:對證據(jù)的形式要件沒有異議。但被告認為90萬元借據(jù)應按誰持有的原則單獨審理。
本院認為,原告王某某、被告李文成對該組證據(jù)形式要件沒有異議,該組證據(jù)具有關(guān)聯(lián)性能夠互相佐證原告的舉證目的,本院予以采信。
4.2009年11月27日原告季某某與被告李文成的電話錄音CD碟、文字記錄,證明:被告李文成承認自己欠原告季某某90萬元和胡鳳英100萬元的事實,被告李文成向原告季某某承諾不會將此款還給別人,只還給原告季某某。
原告王某某對此份證據(jù)沒有異議。
被告李文成質(zhì)證意見:對證據(jù)的真實性及證明目的均有異議。1.對錄音是否是被告李文成所說的有異議,有些聲音像是被告李文成說的,有些聽不清楚,就從能聽清楚的話里,也聽不出來被告李文成承認欠季某某90萬元,欠胡鳳英100萬元,被告李文成的意思是很含糊的,也沒有說只要原告季某某拿復印件來,就認同該借據(jù),錄音中提到的兩張借據(jù)也不能證實就是原告向法庭提供的這兩份借據(jù);2.在起訴狀中,原告季某某承認2009年9月份被告李文成償還原告季某某20萬元,而錄音時間是原告季某某所說的11月27日,就是說這段錄音是被告李文成在原告季某某所說的償還20萬元以后的這個時間,這錄音要是真實的,錄音里就應該提170萬了,不應該是錄音里所說的190萬。
5.綏芬河市人民法院于2010年4月7日由法官對楊守文的詢問筆錄,證明:楊守文親身感知了原告季某某在被告李文成家中向被告李文成索要借款的事實與經(jīng)過,李文成對兩份借據(jù)復印件予以承認。
原告王某某對此份證據(jù)無異議。
被告李文成質(zhì)證意見:1.筆錄本身是一個法官來做的,按照規(guī)定應該是由兩名法官進行調(diào)查;2.在筆錄里楊守文也明確說借款過程他不清楚,而且原告季某某既然先找到楊守文后又一起到被告李文成家,就證明原告季某某和楊守文的關(guān)系很密切,所以楊守文的證明肯定有失實的地方;3.筆錄里有兩行字被勾掉了,應該不是寫錯了,而是楊守文認為這么說不合適,是法官自行寫上去的,所以又勾掉的;4.一個證人的證言,不能夠證明這件事的事實;5.在綏芬河法院的時候,被告曾經(jīng)提出過要看季某某申請證人楊守文出庭作證的申請,而當時法院并沒有給被告看出庭作證的申請。
本院認為,原告提供的證據(jù)4、5作為原告提供的證據(jù)1的佐證,足以證明原告的證明目的,故本院予以采信。
6.⑴(2010年)穆民商初字第90號民事判決書;⑵(2011)牡商終字第16號民事判決書;⑶(2013)牡申商復字第3號民事裁定書;⑷(2013)牡監(jiān)商再終字第7號民事裁定書,證明:本案的審理經(jīng)過及本案不超過訴訟時效。
原告王某某此組證據(jù)沒有異議。
被告李文成質(zhì)證意見:對證據(jù)的真實性沒有異議,對證明目的有異議。再審超過6個月的訴訟時效。
本院認為,此組證據(jù)均系法院出具的法律文書,能夠證明本院的審理經(jīng)過,故本院予以采信。
原告王某某未向法庭提交證據(jù)。
被告李文成未向法庭提交證據(jù)。
根據(jù)當事人舉證、質(zhì)證、法庭調(diào)查及本院對上述證據(jù)的認證意見,本院確認本案事實如下:
原告季某某與胡鳳英于1989年11月10日登記結(jié)婚。原告季某某與原告季某生、季某生、季某紅系父子女關(guān)系。胡鳳英與原告季某生、季某生、季某紅系繼母子女關(guān)系。胡鳳英與王某某系母子關(guān)系。原告季某某與原告王某某系繼父子關(guān)系。胡鳳英于2009年10月7日,因交通事故死亡,其有法定繼承人原告季某某、季某生、季某生、季某紅、王某某。現(xiàn)原告季某某、季某生、季某生、季某紅、王某某持2006年5月17日李文成給胡鳳英出具的100萬元借據(jù)、2006年9月5日李文成出具的90萬元借據(jù)要求被告償還借款,因原告自認2009年被告李文成以水泥抵償了20萬元的債務,所以要求被告償還原告本金170萬元,按銀行同期貸款年利率5.76%,從2009年12月21日向綏芬河市人民法院起訴催繳借款起至2014年1月21日止,計算利息為39.98萬元,本息合計209.98萬元。
本院認為:本案爭議的債權(quán)是原告季某某與胡鳳英夫妻關(guān)系存續(xù)期間發(fā)生的債權(quán),系夫妻共同財產(chǎn)。雖然胡鳳英已死亡,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三條第一款第(七)項“遺產(chǎn)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chǎn),包括:(一)公民的收入;(二)公民的房屋、儲蓄和生活用品;(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四)公民的文物、圖書資料;(五)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chǎn)資料;(六)公民的著作權(quán)、專利權(quán)中的財產(chǎn)權(quán)利;(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財產(chǎn)?!钡囊?guī)定,本案爭議債權(quán)中屬于胡鳳英個人的部分屬于遺產(chǎn),胡鳳英的遺產(chǎn)應由其法定繼承人繼承取得?,F(xiàn)在原告季某某作為債權(quán)人之一,并以胡鳳英的繼承人之一的身份與胡鳳英的其他繼承人原告季某生、季某生、季某紅、王某某共同作為權(quán)利人向債務人被告李文成主張債權(quán),符合法律規(guī)定。原告季某某、季某生、季某生、季某紅、王某某持有被告李文成出具的借據(jù)主張債權(quán),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八十四條第二款“債權(quán)人有權(quán)要求債務人按照合同的約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履行義務。”、第一百零八條“債務應當清償。暫時無力償還的,經(jīng)債權(quán)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裁決,可以由債務人分期償還。有能力償還拒不償還的,由人民法院判決強制償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對借款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guī)定仍不能確定的,借款人可以隨時返還;貸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內(nèi)返還?!?、《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九條“公民之間的定期無息借貸,出借人要求借款人償付逾期利息,或者不定期無息貸款經(jīng)催告不還,出借人要求償付催告后利息的,可參照銀行同類貸款的利率計息?!钡囊?guī)定,被告李文成應當積極償還債務。原告要求被告“償還本金170萬元,按銀行同期貸款年利率5.76%、從2009年12月21日向綏芬河市人民法院起訴催繳借款起至2014年1月21日止,計算利息為39.98萬元,本息合計209.98萬元”的要求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支持。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題的規(guī)定》第六條“未約定履行期限的合同,依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條、第六十二條的規(guī)定,可以確定履行期限的,訴訟時效期間從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不能確定履行期限的,訴訟時效期間從債權(quán)人要求債務人履行義務的寬限期屆滿之日起計算,但債務人在債權(quán)人第一次向其主張權(quán)利之時明確表示不履行義務的,訴訟時效期間從債務人明確表示不履行義務之日起計算?!钡囊?guī)定,被告李文成提出的已過訴訟時效的抗辯理由不能成立。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三條第一款第(七)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八十四條第二款、第一百零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9條、《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題的規(guī)定》第六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李文成于本判決生效后三十日內(nèi)償還原告季某某、季某生、季某生、季某紅、王某某借款本金170萬元、利息39.98萬元,合計209.98萬元(利息按銀行同期貸款年利率5.76%,從2009年12月21日向綏芬河市人民法院起訴催繳借款起計算至2014年1月21日止)。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23599元,由被告李文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提交上訴狀,并按照對方當事人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張 梅 審 判 員 吳軍一 人民陪審員 韓立國
書記員:劉爽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