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孟某1,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獻縣。
原告:韓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獻縣。
二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孟繁增(系原告孟某1的哥哥),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獻縣。
被告:石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獻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姜海英,河北林風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孟某1、韓某與被告石某婚姻家庭、繼承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9月6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孟某1及委托訴訟代理人孟繁增、被告石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姜海英到庭參加訴訟?,F(xiàn)本案已審理終結。
孟某1、韓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用孟靈靈的遺產、家庭財產償還原告70000元債務;2.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原、被告系岳父、岳母與女婿關系,原告之女孟靈靈與被告于××××年××月××日登記結婚。孟靈靈生前想做生意,于2012年7月9日借父母款30000元,當時未約定還款時間。孟靈靈2013年4月與被告去包頭市做生意,于6月1日突發(fā)疾病,于6月2日死亡。原告為處理孟靈靈的后事墊付本應由被告承擔的尸檢、尸運等費用40000元。以上兩筆款項合計70000元。當原告追要此款時,被告不予承認,無奈訴至法院,依法解決。
石某辯稱,第一,原告不是孟靈靈的父母,與被告也非岳父母關系,這個事實已由獻縣人民法院作出的(2014)獻民初字第02589號判決書和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的(2015)滄民終字第389號判決書確認;第二,本案訴訟請求原告雖然要求償還70000元債務,但在陳述事實時,均以繼承為由,本案如是繼承糾紛根據一案不再審原則應駁回起訴;第三,被告不欠原告任何債務,請法庭依法核實。
原告孟某1、韓某為了證實自己的主張,向本院提交證據如下:1.河城街鎮(zhèn)后沿村委會、河城街派出所、獻縣公安局分別于2014年10月26日、2014年10月27日、2015年10月21日蓋章的“證明”一份,載有:“茲我村村民孟靈靈(曾用名孟紅麗),女,現(xiàn)年28歲,xxxx年xx月xx日出生,本人系我村村民孟某1之女。因其伯母臧福敏對本侄女較為喜愛,經村委會同意,孟靈靈的戶口上在了其伯母臧福敏名下?!睌M證明孟靈靈系孟某1之女。2.孟某1、韓某、石某三人簽名捺印的“證明”一份,第一段:“石某、孟靈靈夫婦帶著一歲多的女兒于2013年約4月份由獻縣去內蒙古自治區(qū)包頭市做生意,并租一處房屋居住,于2013年6月1日得了病,立即與丈夫通話:‘頭痛厲害,快回來’,未回。”第二段:“2013年6月2日又打電話,乘車去醫(yī)院死亡后,死者父親不自愿墊付尸剖、尸檢、尸運、四人十天誤工、食宿、機票等費用累計肆萬元,加之借父母款共計柒萬元,是孟靈靈個人或家庭債務。以上內容依雙方簽字按手印確認?!辈⒏较嚓P明細。擬證明原、被告之間存在70000元債務,被告應當償還。
對于原告孟某1、韓某提交的上述證據,被告石某發(fā)表質證意見稱,對于證據1,原告提交的證明中后加蓋了獻縣公安局的印章,但是從形式上看在印章處僅寫明“情況屬實”,是對該證明上印章的真實性的認可,根據民訴法解釋第一百一十五條規(guī)定:單位出具的證明材料應當由單位負責人或出具證明材料的人簽名或蓋章,原告提交的證據中,獻縣公安局加蓋印章處沒有負責人的簽名,依法不應采信。同時,我方有相反證據提供。對于證據2,對該證明上石某的簽字的真實性予以認可,但石某簽字時只有該證明的第一段內容,沒有第二段的內容,我方對第二段的內容不予認可,從常理來看,若雙方存在債務關系,不會出具所謂“證明”,而會簡單寫一個欠條,更不會長篇大論在開始處寫很多與債務無關的內容,而在結尾處綴上債務內容,并且該證明的出具日期也非常草率,僅有年月而沒有日,顯然是原告在倉促之下添加的相關內容。而且該證明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內容不銜接,內容上的“以上內容依雙方簽字按手印確認”這幾個字也是在證明人簽字的側面,以正常情況所有人的簽字應在該處之下,更加說明是后來添加的內容過多,導致預留的空間不允許完全記載導致,并且如果確認債務,不會出現(xiàn)所謂的“證明人”字樣,應會有“欠款人”和“出借人”的字樣,且該內容中70000元債務的陳述也沒有任何事實依據,上面也記載“共計70000元是孟靈靈個人或家庭債務”顯然是自相矛盾的一種陳述,所以根據原、被告的陳述,原告出具的證明是不能證明雙方存在債務的情況。對于原告提交的處理孟靈靈后事所發(fā)生的費用明細,被告質證意見為:對運尸、停尸等收款收據(7000元)真實性不予認可,不是正規(guī)的稅票并且該收據上寫到的是“今收到孟靈靈交來”不能證實交款人是誰;對尸體檢驗費5000元的收據真實性也不予以認可,同樣不是正規(guī)發(fā)票,交款單位為孟靈靈家屬,不能證實是原告發(fā)生的費用;交通費票據真實性與關聯(lián)性請法庭依法核定,被告認為如果確系孟靈靈的娘家人,因孟靈靈突發(fā)疾病而前往,是孟靈靈的親屬因處理孟靈靈喪葬等發(fā)生的必然費用,不能因此轉化為孟靈靈的另一親屬即石某的債務,顯然無法律依據;對孟剛、韓二港、孟祥衛(wèi)、賈貴江出具的運尸費1.1萬元的證明真實性不予認可,無法證明該內容;對證人孟某2、韓某出具的誤工費13361元的證明真實性不予認可,韓某作為原告不能作為證明人。說明一下尸檢的情況:因為孟靈靈的娘家人懷疑孟靈靈之死涉嫌刑事犯罪,向當地警方報案,從而發(fā)生驗尸費,對此石某強烈反對,不希望自己的妻子受到解剖,但是在警方的參與下,確實實際發(fā)生了尸檢費,實際費用是我方給付的,確實我方沒有其他證據,但是這個費用是依據孟靈靈的娘家人報警自行發(fā)生的費用,我方后來因喪葬事宜也給付了孟靈靈的娘家人諸多費用,那么根據以上事實,發(fā)生的尸檢等相關費用,是孟靈靈的親屬,包括孟靈靈的娘家人與被告基于與孟靈靈的親屬關系而發(fā)生的費用,同時與警方查明案件事實相關,所以該費用同樣也不能轉化為石某應該發(fā)生的費用而認定債務。
被告石某為證明自己的主張,提交證據:1.獻縣公安局河城街派出所2014年12月10日出具的證明一份,載明:“依現(xiàn)有情況,據有關規(guī)定在沒有相反證據的前提下,應以戶籍登記為準即孟靈靈為臧福敏之女”。2.(2014)獻民初字第02589號判決書、(2015)滄民終字第389號判決書復印件各一份。以上兩組證據擬證明孟靈靈不是原告孟某1、韓某之女,被告不欠原告任何債務。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依公安部門戶籍登記信息,孟靈靈為臧福敏之女,事實上孟靈靈為孟某1、韓某之女。孟靈靈與被告石某于××××年××月××日登記結婚。孟靈靈于2012年7月9日向孟某1、韓某借款30000元。孟靈靈在與石某去內蒙古包頭市做生意期間,于2013年6月1日突發(fā)疾病,6月2日死亡。原告孟某1與親屬前往包頭市處理孟靈靈的后事,發(fā)生相關費用經雙方確認為40000元。以上兩筆款項合計70000元。
以上事實有原告孟某1、韓某和被告石某共同簽名捺印的“證明”,原告提交的河城街鎮(zhèn)后沿村委會、河城街派出所、獻縣公安局分別于2014年10月26日、2014年10月27日、2015年10月21日蓋章的“證明”,被告提交的獻縣公安局河城街派出所2014年12月10日出具的證明,(2014)獻民初字第02589號判決書、(2015)滄民終字第389號判決書,以及開庭筆錄可供認定。
本院認為,孟靈靈在與石某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向孟某1、韓某借款30000元,應認定為孟靈靈的家庭債務,孟靈靈去世后,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第二十六條“夫或妻一方死亡的,生存一方應當對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的共同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之規(guī)定,該30000元借款應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由被告石某負責清償。孟某1帶領親屬處理孟靈靈后事所發(fā)生的費用,如報刑事案件發(fā)生的尸剖、尸檢費,因未按規(guī)定火化產生的長途運尸費,己方親屬往返產生的誤工費、交通費等費用,原告孟某1、韓某亦有負擔義務,本院酌定以承擔40000元的50%,即20000元為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八十四條第二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第二十六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石某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給付孟某1、韓某50000元;
二、駁回孟某1、韓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775元,由孟某1、韓某負擔221元,由石某負擔554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宋永亮
書記員: 楊建青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