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胡某某。
委托代理人曹寶振,河北銘暉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原審第三人)中國人民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滄州市分公司,住所地滄州市運河區(qū)北環(huán)中路運河橋西。
負責人邢運江,該公司經(jīng)理。
委托代理人王天軍、張琳,河北傲宇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孟某某。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趙某某。
二被上訴人委托代理人李博輝,河北明鑒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胡某某、中國人民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滄州市分公司因運輸合同糾紛一案,不服河北省滄縣人民法院(2015)滄民初字第145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審查明,2015年5月24日21時許,原告趙某某、孟某某乘坐被告胡某某駕駛的冀J×××××出租汽車回滄縣仵龍?zhí)绵l(xiāng)土塔村,沿滄樂線由西向東行駛至滄縣汪家鋪路段時發(fā)生交通事故,致使原告趙某某、孟某某受傷。原告趙某某于2015年5月25日-2015年6月5日在滄州市中西醫(yī)結(jié)合醫(yī)院住院治療,住院11天;原告孟某某于2015年5月25日-2015年6月16日在滄州市中西醫(yī)結(jié)合醫(yī)院住院治療,住院22天。
另查,2015年1月26日,投保人胡某某向中國人民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滄州市分公司投保道路客運承運人責任保險,投保車輛捷達冀J×××××,核定載客5人。每人(座)責任限額10萬元,保險期間自2015年1月27日起至2016年1月26日止。特別約定,每座責任限額10萬元,其中死亡傷殘8萬元,醫(yī)療費用2萬元,旅客財產(chǎn)不在保險內(nèi),超載車輛發(fā)生交通事故時按合法座位數(shù)與實際座位數(shù)的比例進行賠付。
原告趙某某主張的經(jīng)濟損失有:1、醫(yī)療費12502.33元;2、住院伙食補助費11天×100元=1100元;3、誤工費30天×89元=2670元;4、護理費11天×126.7元=1393.7元;5、交通費500元,共計18166.03元。
原告孟某某主張的經(jīng)濟損失有:1、醫(yī)療費22351.95元;
2、住院伙食補助費22天×100元=2200元;3、誤工費30天×100元=3000元;4、護理費22天×126.7元=2787.40元;5、交通費1000元,共計31339.35元。
本案在審理過程中,原告趙某某于2015年7月21日向本院申請對誤工期、護理期限、護理人數(shù)、營養(yǎng)期限進行鑒定。2015年10月30日,原告趙某某申請撤回鑒定申請。
被告胡某某對原告提交的交通事故認定書無異議;對原告提交的保險單、駕駛員信息的真實性無異議;對原告提交的車輛信息稱該車輛信息與被告的車輛信息不符;對原告提交的其他證據(jù)質(zhì)證意見與第三人的質(zhì)證意見一致。
第三人中國人民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滄州市分公司對原告提交的交通事故認定書、駕駛員信息無異議;對原告提交的保險單正面無異議,但是反面有相應特別約定,應由原告提供;對原告提交的車輛信息稱該車輛信息不符;對原告提交的醫(yī)療票據(jù)真實性無異議,但應扣除非醫(yī)保用藥;對原告提交的病歷及用藥清單真實性無異議;對原告提交的護理人員劉淑蘭、孟祥野身份證稱,無親屬關(guān)系證明;對原告主張護理費用稱標準過高,僅有村委會證明不足以說明原告從事居民服務業(yè);對原告的交通費稱過高,請求法院予以酌定;對原告主張的住院伙食補助費稱過高,應按照每天50元的標準計算;對原告主張的誤工費稱應按農(nóng)林牧副漁標準計算。
原告趙某某、孟某某對第三人提交的保單中的特別約定條款無異議。
上述事實,有原、被告及第三人的陳述及提交的滄縣公安交警大隊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道路客運承運人責任保險保險單、滄縣仵龍?zhí)绵l(xiāng)土塔村村民委員會證明及醫(yī)療票據(jù)、病歷、用藥清單、交通費票據(jù)等證據(jù)予以證實。
原審認為,原告趙某某、孟某某作為乘客乘坐被告胡某某的出租車,雙方即建立出租車運輸合同關(guān)系,被告胡某某作為承運人應履行的義務是將原告趙某某、孟某某安全、及時的送達目的地。本案中,被告胡某某駕駛車輛在行駛途中發(fā)生交通事故,致使原告趙某某、孟某某受傷,被告胡某某作為承運人沒有履行安全、及時送達的義務,構(gòu)成了違約行為,應承擔違約責任。被告胡某某于2015年1月26日在第三人中國人民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滄州市分公司投保道路客運承運人責任保險一份,投保車輛為捷達冀J×××××,保險期間自2015年1月27日起至2016年1月26日止,核定載客5人。每人(座)責任限額10萬元,并對該條款特別約定,每座責任限額10萬元,其中死亡傷殘8萬元,醫(yī)療費用2萬元,因此,第三人中國人民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滄州市分公司應在被告胡某某投保的道路客運承運人責任保險限額內(nèi)承擔賠償責任,不足部分由被告胡某某承擔。原告趙某某的經(jīng)濟損失有:1、醫(yī)療費12502.33元;2、住院伙食補助費,應按實際住院時間,每天100元的標準計算,計1100元(11天×100元);3、誤工費,應按照實際住院時間,參照2015年河北省農(nóng)林牧副漁業(yè)標準計算,計464.41元(15410元/年÷365天×11天);4、護理費,按照實際住院時間,每天100元,一人護理的標準計算,計1100元(100元/天×11天×1人);5、交通費,本院酌情支持300元;以上共計15466.74元。原告孟某某的經(jīng)濟損失有:1、醫(yī)療費經(jīng)查實為22594.95元,但原告主張醫(yī)療費22351.95元,故本院依法支持原告孟某某的主張;2、住院伙食補助費,應按實際住院時間,每天100元的標準計算,計2200元(22天×100元);3、誤工費,應按照實際住院時間,參照2015年河北省農(nóng)林牧副漁業(yè)標準計算,計928.82元(15410元/年÷365天×22天);4、護理費,按照實際住院時間,每天100元,一人護理的標準計算,計2200元(22天×100元)7;5、交通費,本院酌情支持400元;以上共計28080.77元。綜上,原告趙某某的損失15466.74元,由第三人中國人民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滄州市分公司在被告胡某某投保的道路客運承運人責任保險限額內(nèi)承擔賠償責任;原告孟某某的經(jīng)濟損失28080.77元,由第三人中國人民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滄州市分公司在被告胡某某投保的道路客運承運人責任保險限額內(nèi)承擔20000元賠償責任,剩余損失8080.77元(28080.77元-20000元)由被告胡某某承擔。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八、第二百九十條,《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第十九條、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之規(guī)定,遂判決:一、第三人中國人民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滄州市分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在被告胡某某投保的道路客運承運人責任保險限額內(nèi)賠償原告趙某某經(jīng)濟損失15466.74元;二、第三人中國人民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滄州市分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在被告胡某某投保的道路客運承運人責任保險限額內(nèi)賠償原告孟某某經(jīng)濟損失20000元;三、被告胡某某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賠償原告孟某某經(jīng)濟損失8080.77元。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1025元,由原告承擔123元,被告胡某某承擔902元。
二審經(jīng)審理查明的事實與原審一致。
本院認為,本案屬于運輸合同糾紛,被上訴人趙某某、孟某某作為乘客乘坐上訴人胡某某的出租車,雙方即建立出租車運輸合同關(guān)系,上訴人胡某某作為承運人應將被上訴人趙某某、孟某某安全、及時的送達目的地。本案中,上訴人胡某某駕駛車輛在行駛途中發(fā)生交通事故,致使被上訴人趙某某、孟某某受傷,上訴人胡某某作為承運人沒有履行安全、及時送達的義務,構(gòu)成了違約,應當依法承擔違約責任。上訴人胡某某在上訴人中國人民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滄州市分公司投保道路客運承運人責任保險一份,被上訴人因本次事故造成的損失,應當由上訴人在冀J×××××號車道路客運承運人責任險(座位險)限額內(nèi)承擔保險責任,不足部分由上訴人胡某某承擔。二上訴人主張因其承保車輛不承擔事故責任,故其不應承擔賠償責任,應當追加肇事方及其肇事車輛的保險公司參加訴訟,且道路客運承運人責任險約定每次事故每座絕對免賠200元應當扣除。本案系運輸合同糾紛,肇事方及其肇事車輛的保險公司不屬于合同一方當事人,無需追加其參加訴訟,且上訴人主張的絕對免賠合同并無明確約定。故上訴人的上訴主張理據(jù)不足,本院不予支持。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程序合法,本院予以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786元,由上訴人中國人民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滄州市分公司承擔686元,上訴人胡某某承擔100元。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位海珍 審 判 員 于長江 代理審判員 劉曉麗
書記員:蘇志越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