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孟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當陽市。委托訴訟代理人:馮晨泉,湖北君任律師事務所律師,特別授權(quán)。被告: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當陽市支公司,住所地當陽市長坂路203號。負責人:沈紅強,該公司經(jīng)理。委托訴訟代理人:譚建軍,男,系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當陽市支公司員工,特別授權(quán)。
原告孟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確認原、被告之間人身養(yǎng)老保險合同成立;2、本案訴訟費由被告承擔。事實與理由:原告為響應被告的養(yǎng)老保險政策【當辦發(fā)(1991)5號、當政辦法(1991)44號文件】,于1996年9月3日分兩筆向被告繳納了養(yǎng)老保險金款項,并由被告下屬的當陽市河溶鎮(zhèn)營業(yè)網(wǎng)點當日為其開具長期性人身保險費收據(jù)。被告收取保險費后以內(nèi)部人員管理問題為由未向原告出具保單憑證,以致成訟。被告人壽保險當陽支公司辯稱,本案所涉及到的保險系當時保險的經(jīng)辦人閔主任個人行為,沒有在公司申報,閔主任因此被法院判刑,原告是知道這個事情的。本公司認為合同不能成立。經(jīng)審查本院認定事實如下:1996年9月3日,孟某某作為村級干部響應政府實行養(yǎng)老金保險的號召,在人壽保險當陽支公司投保了長期性人身保險,并交納了保險費用,人壽保險當陽支公司向其出具了“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當陽市支公司長期性人身保險費收據(jù)”,但未給付孟某某保險單等保險憑證。
原告孟某某與被告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當陽市支公司(以下簡稱人壽保險當陽支公司)人身保險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3月7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孟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馮晨泉,被告人壽保險當陽支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譚建軍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本院認為,原告與被告之間的人身保險合同關系,雖無書面的保險單、保險合同等保險憑證,但原告提交的《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當陽市支公司長期性人身保險費收據(jù)》能夠證明原、被告已就投保事宜達成了合意,保險合同成立。被告抗辯本案所涉及到的保險系當時的經(jīng)辦人閔主任個人行為,沒有在公司申報,閔主任因此被法院判刑,故本案保險合同不成立,對其涉及的問題保險公司不承擔責任,但被告并未提交相關證據(jù)予以證明,故對該抗辯意見本院不予采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十三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
原告孟某某與被告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當陽市支公司1996年達成的人身保險合同成立。案件受理費200元,減半收取計100元(原告已預交),由被告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當陽市支公司負擔。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或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交副本,上訴于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余天云
書記員:宋敏敏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