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某某
孫躍雄
趙月芹(黑龍江法大律師事務所)
琿春弘某制衣有限公司
陳躍華(黑龍江學府律師事務所牡丹江分所)
王軍營
原告孫某某,女,1966年5月出生,漢族。
法定代理人馮俊英(原告母親),女,1938年11月出生,漢族。
委托代理人孫躍雄(原告姐姐),女,1964年2月出生,漢族。
委托代理人趙月芹,黑龍江法大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琿春弘某制衣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楊日錄,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陳躍華,黑龍江學府律師事務所牡丹江分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王軍營,男,1980年10月出生,漢族,琿春弘某制衣有限公司副經理。
原告孫某某與被告琿春弘某制衣有限公司牡丹江分公司(以下簡稱弘某分公司)勞動爭議糾紛一案,本院于2014年7月18日立案受理后,因雙方當事人爭議較大,本案轉為普通程序審理。2014年8月15日,本院依原告孫某某申請追加琿春弘某制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弘某公司)為本案共同被告。2014年9月1日,被告弘某公司向本院提出管轄權異議,本院于2014年12月5日作出(2014)愛民初字第372-2號民事裁定,駁回被告弘某公司對本案管轄權提出的異議。被告弘某公司不服,提起上訴,牡丹江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5年1月30日作出(2015)牡民管終字第1號民事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裁定。2014年9月29日,牡丹江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決定準予對弘某分公司注銷登記。本案轉為普通程序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5年4月9日、5月20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孫某某的委托代理人孫躍雄、趙月琴,被告弘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陳躍華、王軍營,證人趙某某、翟某某、常某某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經本院院長批準延長審限6個月,現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證人證言與原告變更后的訴請沒有關聯性,故本院不予采信。
證據2.證人翟某某出庭證實,證人原系弘某分公司工人,與孫某某系工友,證人與弘某分公司簽訂勞動合同時,沒有看合同的內容,簽訂合同后,弘某分公司也沒有將勞動合同交給證人留存。2007年6、7月份,證人曾與孫某某等7名工友到仲裁委申請仲裁,但證人并不清楚2007年10月份之后,孫某某是否曾向仲裁委申請仲裁。
被告弘某分公司認為該證人證言不能支持原告的訴訟主張,該證人證言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
本院認為,該證人證言關于弘某分公司與證人簽訂勞動合同的問題與原告變更后的訴請沒有關聯性;該證人證實關于原告未超過仲裁時效的問題,在法庭詢問證人2007年10月之后原告是否向仲裁委申請仲裁時,該證人回答:“不清楚”,故該證人證言無法證實原告申請仲裁是否超過仲裁時效。綜上,本院對該證人證言不予采信。
證據3.證人常某某出庭證實,證人原系弘某分公司工人,與孫某某系工友,證人與弘某分公司簽訂勞動合同時,沒有看合同的內容,簽訂合同后,弘某分公司也沒有將勞動合同交給證人留存。2014年6、7月份,證人曾與原告孫某某到仲裁委主張權利,2007年10月份之后,證人也曾與原告孫某某到仲裁委主張權利,也向弘某分公司主張過權利,但具體時間記不清了。
被告弘某分公司認為該證人證言不能支持原告的訴訟主張,該證人證言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
本院認為,該證人證實關于弘某分公司與證人簽訂勞動合同的問題與原告變更后的訴請沒有關聯性;該證人證實關于原告未超過仲裁時效的問題,在法庭詢問2007年10月之后,原告是否向仲裁委或弘某分公司主張權利,該證人回答去過,但具體時間不清楚,僅依據該證人證言無法認定原告孫某某是否在2007年10月5日(弘某分公司給原告送達解除勞動關系通知書的時間)至2008年8月13日(仲裁委不予受理通知書中記載的原告向仲裁委申請仲裁的時間)向弘某分公司或仲裁委主張過權利,故該證人證言無法證實原告申請仲裁是否超過仲裁時效。綜上,本院對該證人證言不予采信。
證據4.牡丹江市輕工紡織行業(yè)協會牡輕紡辦函(2007)第8號調查報告復印件1份、牡丹江市消防裝備有限公司工商檔案復印件95頁、琿春風華制衣有限公司牡丹江分公司檔案復印件(加蓋工商行政管理局檔案專用章)1冊、弘某分公司工商檔案復印件(加蓋工商行政管理局檔案專用章)3冊。證明原告所在的單位即被告單位的演變過程,證實原告已在被告處工作10年以上,雙方所形成的應為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關系。
被告弘某公司認為,調查報告是紡織協會單方面對原告作出的承諾,并沒有與弘某公司進行協商,琿春風華制衣有限公司牡丹江分公司于2000年與原告簽訂了勞動合同,原告系該企業(yè)新錄用的員工。該調查報告用的文件對弘某公司不適用。因此該份證據證明不了原告向相關部門主張權利的事實;對其他幾份工商檔案的形式要件沒有異議,對原告證明的問題有異議。牡丹江市消防裝備有限公司與琿春風華制衣有限公司及弘某公司分屬不同的企業(yè),被告設立企業(yè)時間是在2000年6月6日,與消防裝備有限公司沒有任何關系,該份證據中的工商檔案也證明了被告的答辯主張。
本院認為,本院依原告申請到牡丹江市檔案館調取牡輕紡辦函(2007)8號文件,與原告提交的該組文件一致,故本院對該文件的形式要件予以采信;該組證據中的工商檔案均系從工商局調取,故本院對該組證據中工商檔案的形式要件予以采信。
證據5.解除終止勞動合同通知書復印件1份。證明被告于2007年10月5日通知原告解除雙方的勞動關系,該解除行為是違法的。
被告弘某公司對該份證據的形式要件沒有異議,對證明的問題有異議,依據勞動法的規(guī)定,合同到期后原、被告之間解除勞動合同是符合規(guī)定的。
本院認為,該份證據僅能證實2007年10月5日被告書面通知原告解除勞動關系的事實,本院對此予以確認。被告對原告舉示該份證據的形式要件沒有異議,本院予以采信。
證據6.牡丹江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牡勞仲不字(2008)第27號不予受理通知書復印件(與原件核對無異)1份。證明2008年8月13日原告不服被告解除勞動合同向仲裁委申請仲裁,牡市勞動仲裁委員會于2008年8月19日作出了不予受理的通知。
被告弘某公司對該份證據的形式要件沒有異議,該證據可以證明原告申請仲裁時已超過了法律規(guī)定的仲裁時效,法院應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本院認為,被告對該份證據沒有異議,本院予以采信。
證據7.起訴狀復印件(與原件核對無異)1份。證明原告不服勞動仲裁的結果,依法于2008年8月20日向愛民區(qū)法院提起訴訟。
被告弘某公司對該份證據有異議,原告欲證明其在規(guī)定期限內向法院起訴,應提供受理通知書和訴訟費用票據作為立案依據,該證據不能證明原告在2008年8月20日向法院起訴,也不能證明法院收到了該起訴狀,故原告主張權利已超過訴訟時效。
本院認為,原告舉示的該份證據與原告舉示的證據5相互佐證能夠證實原告曾于2008年8月20日向本院提起訴訟,故對該份證據本院予以采信。
證據8.關于孫躍雄、孫某某上訪問題處理意見復印件、關于不予受理孫躍雄、孫某某復查事項的答復復印件(與原件核對無異)、介紹信復印件、訴訟當事人登記表復印件各1份。證明原告曾到牡丹江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牡丹江市人民政府信訪事項復查復核辦公室、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等部門進行信訪,進一步證實原告不間斷的主張權利,不存在超過時效的問題。
被告弘某公司對關于不予受理孫躍雄、孫某某復查事項的答復形式要件沒有異議,對其他的證據有異議。該組證據不能證明原告提起訴訟未超過時效的問題。復查意見也證明了被告不拖欠其任何費用,原告的訴請不合理,所以信訪辦公室作出該答復意見。
本院認為,原告舉示的該組證據與原告舉示的證據4相互佐證,能夠證實在仲裁委對原告申請仲裁的請求不予受理后,原告曾向牡丹江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信訪辦、牡丹江市人民政府信訪辦公室、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信訪辦公室反映情況的事實,本院對該組證據予以采信。
證據9.證人證言復印件1份。證明被告提供的勞動合同在原告簽字時,被告沒有讓原告看合同內容,雙方沒有對合同的內容進行協商及被告強迫原告解除勞動合同的問題。
被告弘某公司對該份證據的形式要件有異議,該證據是復印件,根據法律規(guī)定,法院已經給了充分的舉證時間,證人應出庭作證,證言內容也不是事實。
本院認為,出示該份證言的證人已出庭接受質詢,本院已對該證人證言進行認證,故在此不再贅述。
證據10.證人證言復印件1份。證明被告解除了與原告的勞動關系后,原告及時到勞動仲裁部門申請仲裁,是勞動仲裁部門審查期限過長,故意拖延時間,超過了法定期限給原告出具了不予受理通知書。
被告弘某公司認為該份證據系復印件,形式要件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原告在仲裁期間的相關問題與本案沒有關系,該證據不能作為定案依據。
本院認為,出示該份證言的證人已出庭接受質詢,本院已對該證人證言進行認證,故在此不再贅述。
證據11.檔案22頁。證明原告孫某某于1984年7月20日到牡丹江市童裝廠工作,1994年10月10日到牡丹江市電腦裝飾用品廠工作,1996年8月31日到牡丹江市消防裝備有限公司工作。
被告弘某公司對該份證據的形式要件沒有異議,對證明的問題有異議。這份證據證明了原告與原勞動企業(yè)的勞動關系,與被告開辦的企業(yè)沒有任何直接關系,如涉及原告在被告單位因工齡享受相關待遇問題,被告認可原告的工齡應自原、被告簽訂勞動合同時起計算。
本院認為,原告舉示的該份證據系原告的檔案材料,客觀的反映了原告進入被告單位的工作情況,本院對該份證據予以采信。
被告弘某公司為支持其主張,向法庭舉證、原告質證、本院認證如下:
證據1.企業(yè)工商營業(yè)執(zhí)照復印件及工商登記檔案復印件(加蓋工商局檔案查詢章)、外來投資企業(yè)登記證書復印件(與原件核對無異)、被告弘某公司與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簽訂不動產轉讓合同復印件(加蓋牡丹江市房產局檔案查詢章)各1份。證明被告企業(yè)自2000年成立,屬于外來投資企業(yè)性質,其固定資產是通過轉讓取得。
原告孫某某對弘某分公司的營業(yè)執(zhí)照有異議,該營業(yè)執(zhí)照為復印件,而且年度檢驗情況截止日期為2011年,因而該證據無法證明其真實性和有效性。對琿春風華制衣有限公司的章程有異議,該證據為復印件,無法證明其真實有效性。對其他證據的形式要件沒有異議,對證明的問題有異議。其他證據均證明琿春風華制衣有限公司牡丹江分公司的相關情況,而不是證明本案被告弘某制衣有限公司的主體及相關情況,與本案原告所訴主體不相符,與本案沒有關聯性,請法院對被告所舉的該組證據不予采信。
本院認為,被告弘某分公司的營業(yè)執(zhí)照、琿春風華制衣有限公司的章程雖系復印件,但上述兩份證據與原告舉示證據1中弘某分公司、琿春風華制衣有限公司工商檔案的營業(yè)執(zhí)照、章程一致,故對上述兩份證據的形式要件本院予以采信;原告對該組證據中其他證據的形式要件沒有異議,本院予以采信;被告舉示的該組證據能夠證實,2000年6月16日,琿春風華制衣有限公司牡丹江分公司注冊成立,2002年11月7日,該企業(yè)被牡丹江市招商引資辦公室確定為外來投資企業(yè)。2006年8月,琿春風華制衣有限公司牡丹江分公司辦理了注銷登記。2006年8月16日,弘某分公司注冊成立,對上述事實本院予以采信。
證據2.被告與原告簽訂的勞動合同復印件(與原件核對無異)2份、終止勞動合同復印件(與原件核對無異)1份、終止勞動關系通知書復印件(與原件核對無異)1份、失業(yè)勞動保險證復印件(與原件核對無異)1份。證明在工商登記檔案中可以看出,風華制衣有限公司在2006年8月份變更為弘某制衣有限公司,弘某制衣公司牡丹江分公司于2014年注銷。證明原、被告勞動合同到期,被告按勞動法的相關規(guī)定辦理了終止勞動關系的相關手續(xù)。
原告孫某某對該組證據有異議:一、失業(yè)保險證上加蓋的公章不清楚,無法證明該證件的真實性,該證據登記的單位為被告,登記的時間為2007年12月,與被告所提供的終止勞動合同通知書時間不相符,該證據如果是真實的應由原告持有,而不應由被告持有,如果原告失業(yè),應享受失業(yè)保險金,但原告至今沒有享受到該待遇,因而不存在失業(yè)保險的事實;二、終止勞動合同通知的字頭“解除”二字已打叉,與原告提供的解除終止勞動合同通知書不相符,存在被告篡改該通知的可能,該通知落款時間為2007年10月5日,而被告提供的2份勞動合同書中用工單位均是琿春風華制衣有限公司牡丹江分公司,而不是被告所提供的琿春弘某分公司的終止勞動合同通知書的用工單位,因此該通知書與被告所提供的勞動合同書相互矛盾,該份證據恰恰能夠證實被告違法與原告解除勞動關系,被告沒有提供該通知書中原告與弘某制衣有限公司的勞動合同書,無法證明原、被告勞動合同期限屆滿的事實,所以該通知書不能證實被告欲證明的問題;三、2007年11月22日的終止解除勞動合同關系書中“解除”二字也打了叉,被告也可能對該文書進行了篡改,該文書當中體現的勞動合同時間為2001年10月30日至2007年11月1日,而被告并沒有提交該期限雙方的勞動合同,無法證明勞動合同的具體期限和勞動關系的具體內容。該文書中稱2007年11月2日終止解除雙方的勞動關系,而通知書所體現的卻是2007年10月5日終止勞動關系,兩份終止合同的時間不一致,通知書中體現的是原告與被告于2005年11月1日簽訂的勞動合同,也與該文書體現的2001年10月30日簽訂勞動合同的時間相互矛盾,因此被告提供的通知書與終止勞動合同關系書相矛盾,進一步證實被告造假的事實;四、對兩份勞動合同有異議,2001年10月30日至2003年10月30日的合同,該合同的最后一頁合同雙方鑒證處“孫月娣”,并不是原告本人的簽字,勞動合同續(xù)訂表上是原告本人簽的,簽的時候是空白的,該合同內容及文本,原告并沒有看過,也沒有收到過。對2005年11月1日的勞動合同,合同終止時間為2007,7是由6更改的,這份合同無法證明其真實性,在合同末尾處簽訂日期為2005年11月1日,而簽字日期是2006年4月4日,故該合同也不是客觀真實的勞動合同。在簽訂合同時,被告的管理人員不讓原告看內容,只讓原告簽字,并且簽字后被告的管理人員就將合同拿走了,原告及其他工人手里都沒有合同。該兩份合同的甲方均為琿春風華制衣有限公司牡丹江分公司,不是被告,與本案沒有直接的關聯性,也不存在勞動部門簽證的事實,故該兩份合同不能支持被告欲證明的問題。
本院認為,被告舉示的該份證據能夠證實2002年9月28日,原告與琿春風華制衣有限公司牡丹江分公司簽訂了《牡丹江市企業(yè)全員勞動合同制職工勞動合同書》,該合同的期限為2001年10月30日起至2003年10月30日止,合同期限為2年,2003年10月30日,原告與琿春風華制衣有限公司牡丹江分公司續(xù)簽了勞動合同,合同期限為2年。2005年11月1日,原告與琿春風華制衣有限公司牡丹江分公司續(xù)簽了勞動合同。合同期限為2年,合同終止日期2007年11月1月。上述勞動合同均在牡丹江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備案。2007年10月5日,弘某分公司向原告孫某某送達了《解除(終止)勞動合同通知書》,2007年11月22日,弘某分公司制發(fā)了終止勞動合同(關系)書,以勞動合同期限屆滿為由終止了原告與弘某分公司的勞動關系。其后,弘某分公司為原告孫某某辦理了失業(yè)勞動保險證,但該失業(yè)勞動保險證現由弘某公司持有。對上述事實本院予以確認。
證據3.琿春弘某制衣有限公司通知復印件1份(原件已郵寄給原告)。證明原告在工作期間無故曠工超過30天以上,依據勞動法和企業(yè)管理制度,本應予以除名,但考慮原告的實際情況,還是按合同到期后辦理了終止勞動關系的手續(xù)。
原告孫某某認為該份證據系復印件,無法證實其真實性。原告從來沒有收到該通知,被告也沒有證據證明將該通知送達給了原告,因而該通知對原告沒有任何法律效力。該通知書中“孫月雄、孫月娣”名字都不是本案原告的名字。該通知中所稱的內容根本就不是事實,被告也沒有證據證明原告曠工,因而該通知無論是從形式上還是從內容上都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證據。
本院認為,被告舉示的該份證據系復印件,且被告未舉示其他證據與該份證據相互佐證,故對該份證據本院不予采信。
根據當事人舉證、質證、法庭調查及本院對上述證據的認證意見,本院確認本案事實如下:
原告孫某某于1984年7月20日到牡丹江市童裝廠工作,1994年10月10日到牡丹江市電腦裝飾用品廠工作,1996年8月31日到牡丹江市消防裝備有限公司工作,上述三家企業(yè)的主管部門均為牡丹江市紡織工業(yè)局。1995年11月25日,牡丹江市紡織工業(yè)局同意牡丹江市童裝廠與牡丹江市新盛織布廠共同組建牡丹江市消防裝備有限公司,并批示“從業(yè)人員120人,內部調劑解決?!?996年4月5日,牡丹江市童裝廠與牡丹江市新盛織布廠共同投資成立牡丹江市消防裝備有限公司。牡丹江市童裝廠提供613.8平方米的廠房,作為牡丹江市消防裝備有限公司的經營場所。1999年6月8日,牡丹江市童裝廠將其在牡丹江市消防裝備有限公司持有的股權全部轉讓給牡丹江市襯衣廠。牡丹江市輕工紡織行業(yè)協會作出的牡輕紡辦函(2007)8號《關于琿春弘某制衣有限公司牡丹江分公司職工上訪問題的調查報告》記載:“據原牡丹江市紡織總會副會長趙萬昌介紹,1998年7月份市領導沈玉成在聽取紡織總會匯報時,建議將紡織總會所屬的服裝企業(yè)進行資源整合,建立服裝生產基地。這樣,在原紡織總會的主持下,以市消防裝備有限公司為主體,將市襯衣廠、服裝一廠、民族服裝廠、勞保服裝廠、童裝一廠等6戶企業(yè)的縫紉及專業(yè)設備進行集中,并將一部分職工進行集中,利用原國有破產企業(yè)牡丹江針織內衣廠閑置廠房,組建了牡丹江市紡織服裝生產基地,主要生產消防服裝及來料加工縫紉制品?;氐纳a經營活動由牡丹江市消防裝備有限公司負責?;亟洜I期間(1998年7月—1999年10月),與琿春風華制衣有限公司建立了來料加工的合作關系;2000年3月,實行委托經營,后又改為租賃關系。2000年4月1日琿春風華制衣有限公司牡丹江分公司在牡丹江市紡織服裝生產基地的基礎上正式掛牌成立?!?000年6月16日,琿春風華制衣有限公司牡丹江分公司注冊成立,2001年2月25日,牡丹江市紡織總會召開會長辦公會,并形成會議紀要。會議議題為“關于暉(琿)春風華制衣有限公司租賃各有關服裝企業(yè)現有資產及職工安置問題”,會議紀要記載:“暉(琿)春風華制衣有限公司負責安置接收現已上崗的各有關服裝企業(yè)的職工并辦理轉移勞動關系,簽訂勞動合同?!薄帮L華制衣有限公司已承租的各有關服裝企業(yè)的設備做(作)為安置職工的條件,同意租賃使用三年并免收租金。”2002年11月7日,該企業(yè)被牡丹江市招商引資辦公室確定為外來投資企業(yè)。2006年8月,琿春風華制衣有限公司牡丹江分公司更名弘某分公司。2014年9月29日,在本案審理過程中,弘某分公司在牡丹江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辦理了注銷登記。弘某公司稱弘某分公司的權利、義務由弘某公司承受。
2002年9月28日,原告與琿春風華制衣有限公司牡丹江分公司簽訂了《牡丹江市企業(yè)全員勞動合同制職工勞動合同書》,該合同的期限為2001年10月30日起至2003年10月30日止,合同期限為2年。2003年10月30日,原告與琿春風華制衣有限公司牡丹江分公司續(xù)簽了勞動合同,合同期限為2年。2005年11月1日,原告與琿春風華制衣有限公司牡丹江分公司續(xù)簽了勞動合同,合同期限為2年,合同終止日期2007年11月1月。上述勞動合同均在牡丹江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備案。2007月10月5日,弘某分公司向原告孫某某送達了《解除(終止)勞動合同通知書》,2007年11月22日,弘某分公司制發(fā)了終止勞動合同(關系)書,以勞動合同期限屆滿為由終止了原告與弘某分公司的勞動關系。其后,弘某分公司為原告孫某某辦理了失業(yè)勞動保險證,但該失業(yè)勞動保險證現由弘某公司持有。在弘某分公司解除與原告勞動關系前12個月,原告的平均工資為700元(庭審時,原、被告對此均表示認可)。
2008年8月19日,仲裁委作出牡勞仲不字(2008)第27號不予受理案件通知書,該通知書記載:孫某某于2008年8月13日向仲裁委遞交了申訴書,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八十二條 ?的規(guī)定,孫某某的申訴已超過仲裁時效期,故仲裁委對孫某某的申請不予受理。孫某某收到仲裁委作出的不予受理通知書后,向本院提起訴訟,并先后向牡丹江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信訪辦、牡丹江市人民政府信訪辦公室、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信訪辦公室反映情況。
本院認為:解決勞動爭議,應當根據合法、公正、及時處理的原則,依法維護勞動爭議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關于本案責任主體應如何確定的問題。弘某分公司在本案審理過程中辦理了注銷登記,但弘某公司認可弘某分公司相關的權利義務由弘某公司承受,故本案的責任主體應確定為弘某公司。
關于原告是否超過仲裁申請期限的問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八十二條 ?的規(guī)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應當自勞動爭議發(fā)生之日起60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仲裁裁決一般應在收到仲裁申請的60日內作出。對仲裁裁決無異議的,當事人必須履行?!吨腥A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 ?第一款 ?規(guī)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 ?的規(guī)定,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根據《勞動法》第八十二條之規(guī)定,以當事人的仲裁申請超過六十日期限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書面裁決、決定或者通知,當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對確已超過仲裁申請期限,又無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的,依法駁回其訴訟請求?!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二條 ?規(guī)定,當事人能夠證明在申請仲裁期間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客觀原因無法申請仲裁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申請仲裁期間中止,從中止的原因消滅次日起,申請仲裁期間連續(xù)計算。第十三條 ?第一款 ?規(guī)定當事人能夠證明在申請仲裁期間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申請仲裁期間中斷:(一)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二)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三)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
弘某分公司向原告孫某某送達《解除(終止)勞動合同通知書》的時間為2007年10月5日,此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并未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實施的時間為2008年5月1日),故應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關于申請仲裁期間的規(guī)定,即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應當自勞動爭議發(fā)生之日起60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牡勞仲不字(2008)第27號不予受理案件通知書記載孫某某于2008年8月13日向仲裁委遞交了申訴書。本案在審理過程中,原告申請證人翟某某、常某某出庭欲證實原告申請仲裁未超過仲裁申請期限,但在法庭詢問證人翟某某2007年10月之后,原告是否向仲裁委申請仲裁時,該證人回答不清楚。在法庭詢問常汝成2007年10月之后原告是否向仲裁委或弘某分公司主張權利,該證人回答,去過,但具體時間不清楚。故上述證人證言無法認定原告孫某某在2007年10月5日弘某分公司給原告送達解除勞動關系通知書后60日內即在2007年12月5日前向弘某分公司或仲裁委主張過權利。且原告孫某某稱其在仲裁申請期限內已向仲裁委申請仲裁,其不存在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客觀原因無法申請仲裁的情形。但原告孫某某舉示的證據不足以證實其在仲裁申請期限內向仲裁委申請仲裁。本院認為原告孫某某確已超過仲裁申請期限,又無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故依法駁回其訴訟請求。
綜上事實及理由,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八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七條 ?第三款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二條 ?、第十三條 ?第一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 ?第一款 ?、第六十五條 ?第一款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 ?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孫某某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10元,由原告孫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院認為,證人證言與原告變更后的訴請沒有關聯性,故本院不予采信。
證據2.證人翟某某出庭證實,證人原系弘某分公司工人,與孫某某系工友,證人與弘某分公司簽訂勞動合同時,沒有看合同的內容,簽訂合同后,弘某分公司也沒有將勞動合同交給證人留存。2007年6、7月份,證人曾與孫某某等7名工友到仲裁委申請仲裁,但證人并不清楚2007年10月份之后,孫某某是否曾向仲裁委申請仲裁。
被告弘某分公司認為該證人證言不能支持原告的訴訟主張,該證人證言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
本院認為,該證人證言關于弘某分公司與證人簽訂勞動合同的問題與原告變更后的訴請沒有關聯性;該證人證實關于原告未超過仲裁時效的問題,在法庭詢問證人2007年10月之后原告是否向仲裁委申請仲裁時,該證人回答:“不清楚”,故該證人證言無法證實原告申請仲裁是否超過仲裁時效。綜上,本院對該證人證言不予采信。
證據3.證人常某某出庭證實,證人原系弘某分公司工人,與孫某某系工友,證人與弘某分公司簽訂勞動合同時,沒有看合同的內容,簽訂合同后,弘某分公司也沒有將勞動合同交給證人留存。2014年6、7月份,證人曾與原告孫某某到仲裁委主張權利,2007年10月份之后,證人也曾與原告孫某某到仲裁委主張權利,也向弘某分公司主張過權利,但具體時間記不清了。
被告弘某分公司認為該證人證言不能支持原告的訴訟主張,該證人證言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
本院認為,該證人證實關于弘某分公司與證人簽訂勞動合同的問題與原告變更后的訴請沒有關聯性;該證人證實關于原告未超過仲裁時效的問題,在法庭詢問2007年10月之后,原告是否向仲裁委或弘某分公司主張權利,該證人回答去過,但具體時間不清楚,僅依據該證人證言無法認定原告孫某某是否在2007年10月5日(弘某分公司給原告送達解除勞動關系通知書的時間)至2008年8月13日(仲裁委不予受理通知書中記載的原告向仲裁委申請仲裁的時間)向弘某分公司或仲裁委主張過權利,故該證人證言無法證實原告申請仲裁是否超過仲裁時效。綜上,本院對該證人證言不予采信。
證據4.牡丹江市輕工紡織行業(yè)協會牡輕紡辦函(2007)第8號調查報告復印件1份、牡丹江市消防裝備有限公司工商檔案復印件95頁、琿春風華制衣有限公司牡丹江分公司檔案復印件(加蓋工商行政管理局檔案專用章)1冊、弘某分公司工商檔案復印件(加蓋工商行政管理局檔案專用章)3冊。證明原告所在的單位即被告單位的演變過程,證實原告已在被告處工作10年以上,雙方所形成的應為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關系。
被告弘某公司認為,調查報告是紡織協會單方面對原告作出的承諾,并沒有與弘某公司進行協商,琿春風華制衣有限公司牡丹江分公司于2000年與原告簽訂了勞動合同,原告系該企業(yè)新錄用的員工。該調查報告用的文件對弘某公司不適用。因此該份證據證明不了原告向相關部門主張權利的事實;對其他幾份工商檔案的形式要件沒有異議,對原告證明的問題有異議。牡丹江市消防裝備有限公司與琿春風華制衣有限公司及弘某公司分屬不同的企業(yè),被告設立企業(yè)時間是在2000年6月6日,與消防裝備有限公司沒有任何關系,該份證據中的工商檔案也證明了被告的答辯主張。
本院認為,本院依原告申請到牡丹江市檔案館調取牡輕紡辦函(2007)8號文件,與原告提交的該組文件一致,故本院對該文件的形式要件予以采信;該組證據中的工商檔案均系從工商局調取,故本院對該組證據中工商檔案的形式要件予以采信。
證據5.解除終止勞動合同通知書復印件1份。證明被告于2007年10月5日通知原告解除雙方的勞動關系,該解除行為是違法的。
被告弘某公司對該份證據的形式要件沒有異議,對證明的問題有異議,依據勞動法的規(guī)定,合同到期后原、被告之間解除勞動合同是符合規(guī)定的。
本院認為,該份證據僅能證實2007年10月5日被告書面通知原告解除勞動關系的事實,本院對此予以確認。被告對原告舉示該份證據的形式要件沒有異議,本院予以采信。
證據6.牡丹江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牡勞仲不字(2008)第27號不予受理通知書復印件(與原件核對無異)1份。證明2008年8月13日原告不服被告解除勞動合同向仲裁委申請仲裁,牡市勞動仲裁委員會于2008年8月19日作出了不予受理的通知。
被告弘某公司對該份證據的形式要件沒有異議,該證據可以證明原告申請仲裁時已超過了法律規(guī)定的仲裁時效,法院應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本院認為,被告對該份證據沒有異議,本院予以采信。
證據7.起訴狀復印件(與原件核對無異)1份。證明原告不服勞動仲裁的結果,依法于2008年8月20日向愛民區(qū)法院提起訴訟。
被告弘某公司對該份證據有異議,原告欲證明其在規(guī)定期限內向法院起訴,應提供受理通知書和訴訟費用票據作為立案依據,該證據不能證明原告在2008年8月20日向法院起訴,也不能證明法院收到了該起訴狀,故原告主張權利已超過訴訟時效。
本院認為,原告舉示的該份證據與原告舉示的證據5相互佐證能夠證實原告曾于2008年8月20日向本院提起訴訟,故對該份證據本院予以采信。
證據8.關于孫躍雄、孫某某上訪問題處理意見復印件、關于不予受理孫躍雄、孫某某復查事項的答復復印件(與原件核對無異)、介紹信復印件、訴訟當事人登記表復印件各1份。證明原告曾到牡丹江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牡丹江市人民政府信訪事項復查復核辦公室、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等部門進行信訪,進一步證實原告不間斷的主張權利,不存在超過時效的問題。
被告弘某公司對關于不予受理孫躍雄、孫某某復查事項的答復形式要件沒有異議,對其他的證據有異議。該組證據不能證明原告提起訴訟未超過時效的問題。復查意見也證明了被告不拖欠其任何費用,原告的訴請不合理,所以信訪辦公室作出該答復意見。
本院認為,原告舉示的該組證據與原告舉示的證據4相互佐證,能夠證實在仲裁委對原告申請仲裁的請求不予受理后,原告曾向牡丹江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信訪辦、牡丹江市人民政府信訪辦公室、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信訪辦公室反映情況的事實,本院對該組證據予以采信。
證據9.證人證言復印件1份。證明被告提供的勞動合同在原告簽字時,被告沒有讓原告看合同內容,雙方沒有對合同的內容進行協商及被告強迫原告解除勞動合同的問題。
被告弘某公司對該份證據的形式要件有異議,該證據是復印件,根據法律規(guī)定,法院已經給了充分的舉證時間,證人應出庭作證,證言內容也不是事實。
本院認為,出示該份證言的證人已出庭接受質詢,本院已對該證人證言進行認證,故在此不再贅述。
證據10.證人證言復印件1份。證明被告解除了與原告的勞動關系后,原告及時到勞動仲裁部門申請仲裁,是勞動仲裁部門審查期限過長,故意拖延時間,超過了法定期限給原告出具了不予受理通知書。
被告弘某公司認為該份證據系復印件,形式要件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原告在仲裁期間的相關問題與本案沒有關系,該證據不能作為定案依據。
本院認為,出示該份證言的證人已出庭接受質詢,本院已對該證人證言進行認證,故在此不再贅述。
證據11.檔案22頁。證明原告孫某某于1984年7月20日到牡丹江市童裝廠工作,1994年10月10日到牡丹江市電腦裝飾用品廠工作,1996年8月31日到牡丹江市消防裝備有限公司工作。
被告弘某公司對該份證據的形式要件沒有異議,對證明的問題有異議。這份證據證明了原告與原勞動企業(yè)的勞動關系,與被告開辦的企業(yè)沒有任何直接關系,如涉及原告在被告單位因工齡享受相關待遇問題,被告認可原告的工齡應自原、被告簽訂勞動合同時起計算。
本院認為,原告舉示的該份證據系原告的檔案材料,客觀的反映了原告進入被告單位的工作情況,本院對該份證據予以采信。
被告弘某公司為支持其主張,向法庭舉證、原告質證、本院認證如下:
證據1.企業(yè)工商營業(yè)執(zhí)照復印件及工商登記檔案復印件(加蓋工商局檔案查詢章)、外來投資企業(yè)登記證書復印件(與原件核對無異)、被告弘某公司與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簽訂不動產轉讓合同復印件(加蓋牡丹江市房產局檔案查詢章)各1份。證明被告企業(yè)自2000年成立,屬于外來投資企業(yè)性質,其固定資產是通過轉讓取得。
原告孫某某對弘某分公司的營業(yè)執(zhí)照有異議,該營業(yè)執(zhí)照為復印件,而且年度檢驗情況截止日期為2011年,因而該證據無法證明其真實性和有效性。對琿春風華制衣有限公司的章程有異議,該證據為復印件,無法證明其真實有效性。對其他證據的形式要件沒有異議,對證明的問題有異議。其他證據均證明琿春風華制衣有限公司牡丹江分公司的相關情況,而不是證明本案被告弘某制衣有限公司的主體及相關情況,與本案原告所訴主體不相符,與本案沒有關聯性,請法院對被告所舉的該組證據不予采信。
本院認為,被告弘某分公司的營業(yè)執(zhí)照、琿春風華制衣有限公司的章程雖系復印件,但上述兩份證據與原告舉示證據1中弘某分公司、琿春風華制衣有限公司工商檔案的營業(yè)執(zhí)照、章程一致,故對上述兩份證據的形式要件本院予以采信;原告對該組證據中其他證據的形式要件沒有異議,本院予以采信;被告舉示的該組證據能夠證實,2000年6月16日,琿春風華制衣有限公司牡丹江分公司注冊成立,2002年11月7日,該企業(yè)被牡丹江市招商引資辦公室確定為外來投資企業(yè)。2006年8月,琿春風華制衣有限公司牡丹江分公司辦理了注銷登記。2006年8月16日,弘某分公司注冊成立,對上述事實本院予以采信。
證據2.被告與原告簽訂的勞動合同復印件(與原件核對無異)2份、終止勞動合同復印件(與原件核對無異)1份、終止勞動關系通知書復印件(與原件核對無異)1份、失業(yè)勞動保險證復印件(與原件核對無異)1份。證明在工商登記檔案中可以看出,風華制衣有限公司在2006年8月份變更為弘某制衣有限公司,弘某制衣公司牡丹江分公司于2014年注銷。證明原、被告勞動合同到期,被告按勞動法的相關規(guī)定辦理了終止勞動關系的相關手續(xù)。
原告孫某某對該組證據有異議:一、失業(yè)保險證上加蓋的公章不清楚,無法證明該證件的真實性,該證據登記的單位為被告,登記的時間為2007年12月,與被告所提供的終止勞動合同通知書時間不相符,該證據如果是真實的應由原告持有,而不應由被告持有,如果原告失業(yè),應享受失業(yè)保險金,但原告至今沒有享受到該待遇,因而不存在失業(yè)保險的事實;二、終止勞動合同通知的字頭“解除”二字已打叉,與原告提供的解除終止勞動合同通知書不相符,存在被告篡改該通知的可能,該通知落款時間為2007年10月5日,而被告提供的2份勞動合同書中用工單位均是琿春風華制衣有限公司牡丹江分公司,而不是被告所提供的琿春弘某分公司的終止勞動合同通知書的用工單位,因此該通知書與被告所提供的勞動合同書相互矛盾,該份證據恰恰能夠證實被告違法與原告解除勞動關系,被告沒有提供該通知書中原告與弘某制衣有限公司的勞動合同書,無法證明原、被告勞動合同期限屆滿的事實,所以該通知書不能證實被告欲證明的問題;三、2007年11月22日的終止解除勞動合同關系書中“解除”二字也打了叉,被告也可能對該文書進行了篡改,該文書當中體現的勞動合同時間為2001年10月30日至2007年11月1日,而被告并沒有提交該期限雙方的勞動合同,無法證明勞動合同的具體期限和勞動關系的具體內容。該文書中稱2007年11月2日終止解除雙方的勞動關系,而通知書所體現的卻是2007年10月5日終止勞動關系,兩份終止合同的時間不一致,通知書中體現的是原告與被告于2005年11月1日簽訂的勞動合同,也與該文書體現的2001年10月30日簽訂勞動合同的時間相互矛盾,因此被告提供的通知書與終止勞動合同關系書相矛盾,進一步證實被告造假的事實;四、對兩份勞動合同有異議,2001年10月30日至2003年10月30日的合同,該合同的最后一頁合同雙方鑒證處“孫月娣”,并不是原告本人的簽字,勞動合同續(xù)訂表上是原告本人簽的,簽的時候是空白的,該合同內容及文本,原告并沒有看過,也沒有收到過。對2005年11月1日的勞動合同,合同終止時間為2007,7是由6更改的,這份合同無法證明其真實性,在合同末尾處簽訂日期為2005年11月1日,而簽字日期是2006年4月4日,故該合同也不是客觀真實的勞動合同。在簽訂合同時,被告的管理人員不讓原告看內容,只讓原告簽字,并且簽字后被告的管理人員就將合同拿走了,原告及其他工人手里都沒有合同。該兩份合同的甲方均為琿春風華制衣有限公司牡丹江分公司,不是被告,與本案沒有直接的關聯性,也不存在勞動部門簽證的事實,故該兩份合同不能支持被告欲證明的問題。
本院認為,被告舉示的該份證據能夠證實2002年9月28日,原告與琿春風華制衣有限公司牡丹江分公司簽訂了《牡丹江市企業(yè)全員勞動合同制職工勞動合同書》,該合同的期限為2001年10月30日起至2003年10月30日止,合同期限為2年,2003年10月30日,原告與琿春風華制衣有限公司牡丹江分公司續(xù)簽了勞動合同,合同期限為2年。2005年11月1日,原告與琿春風華制衣有限公司牡丹江分公司續(xù)簽了勞動合同。合同期限為2年,合同終止日期2007年11月1月。上述勞動合同均在牡丹江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備案。2007年10月5日,弘某分公司向原告孫某某送達了《解除(終止)勞動合同通知書》,2007年11月22日,弘某分公司制發(fā)了終止勞動合同(關系)書,以勞動合同期限屆滿為由終止了原告與弘某分公司的勞動關系。其后,弘某分公司為原告孫某某辦理了失業(yè)勞動保險證,但該失業(yè)勞動保險證現由弘某公司持有。對上述事實本院予以確認。
證據3.琿春弘某制衣有限公司通知復印件1份(原件已郵寄給原告)。證明原告在工作期間無故曠工超過30天以上,依據勞動法和企業(yè)管理制度,本應予以除名,但考慮原告的實際情況,還是按合同到期后辦理了終止勞動關系的手續(xù)。
原告孫某某認為該份證據系復印件,無法證實其真實性。原告從來沒有收到該通知,被告也沒有證據證明將該通知送達給了原告,因而該通知對原告沒有任何法律效力。該通知書中“孫月雄、孫月娣”名字都不是本案原告的名字。該通知中所稱的內容根本就不是事實,被告也沒有證據證明原告曠工,因而該通知無論是從形式上還是從內容上都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證據。
本院認為,被告舉示的該份證據系復印件,且被告未舉示其他證據與該份證據相互佐證,故對該份證據本院不予采信。
根據當事人舉證、質證、法庭調查及本院對上述證據的認證意見,本院確認本案事實如下:
原告孫某某于1984年7月20日到牡丹江市童裝廠工作,1994年10月10日到牡丹江市電腦裝飾用品廠工作,1996年8月31日到牡丹江市消防裝備有限公司工作,上述三家企業(yè)的主管部門均為牡丹江市紡織工業(yè)局。1995年11月25日,牡丹江市紡織工業(yè)局同意牡丹江市童裝廠與牡丹江市新盛織布廠共同組建牡丹江市消防裝備有限公司,并批示“從業(yè)人員120人,內部調劑解決?!?996年4月5日,牡丹江市童裝廠與牡丹江市新盛織布廠共同投資成立牡丹江市消防裝備有限公司。牡丹江市童裝廠提供613.8平方米的廠房,作為牡丹江市消防裝備有限公司的經營場所。1999年6月8日,牡丹江市童裝廠將其在牡丹江市消防裝備有限公司持有的股權全部轉讓給牡丹江市襯衣廠。牡丹江市輕工紡織行業(yè)協會作出的牡輕紡辦函(2007)8號《關于琿春弘某制衣有限公司牡丹江分公司職工上訪問題的調查報告》記載:“據原牡丹江市紡織總會副會長趙萬昌介紹,1998年7月份市領導沈玉成在聽取紡織總會匯報時,建議將紡織總會所屬的服裝企業(yè)進行資源整合,建立服裝生產基地。這樣,在原紡織總會的主持下,以市消防裝備有限公司為主體,將市襯衣廠、服裝一廠、民族服裝廠、勞保服裝廠、童裝一廠等6戶企業(yè)的縫紉及專業(yè)設備進行集中,并將一部分職工進行集中,利用原國有破產企業(yè)牡丹江針織內衣廠閑置廠房,組建了牡丹江市紡織服裝生產基地,主要生產消防服裝及來料加工縫紉制品?;氐纳a經營活動由牡丹江市消防裝備有限公司負責?;亟洜I期間(1998年7月—1999年10月),與琿春風華制衣有限公司建立了來料加工的合作關系;2000年3月,實行委托經營,后又改為租賃關系。2000年4月1日琿春風華制衣有限公司牡丹江分公司在牡丹江市紡織服裝生產基地的基礎上正式掛牌成立?!?000年6月16日,琿春風華制衣有限公司牡丹江分公司注冊成立,2001年2月25日,牡丹江市紡織總會召開會長辦公會,并形成會議紀要。會議議題為“關于暉(琿)春風華制衣有限公司租賃各有關服裝企業(yè)現有資產及職工安置問題”,會議紀要記載:“暉(琿)春風華制衣有限公司負責安置接收現已上崗的各有關服裝企業(yè)的職工并辦理轉移勞動關系,簽訂勞動合同?!薄帮L華制衣有限公司已承租的各有關服裝企業(yè)的設備做(作)為安置職工的條件,同意租賃使用三年并免收租金。”2002年11月7日,該企業(yè)被牡丹江市招商引資辦公室確定為外來投資企業(yè)。2006年8月,琿春風華制衣有限公司牡丹江分公司更名弘某分公司。2014年9月29日,在本案審理過程中,弘某分公司在牡丹江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辦理了注銷登記。弘某公司稱弘某分公司的權利、義務由弘某公司承受。
2002年9月28日,原告與琿春風華制衣有限公司牡丹江分公司簽訂了《牡丹江市企業(yè)全員勞動合同制職工勞動合同書》,該合同的期限為2001年10月30日起至2003年10月30日止,合同期限為2年。2003年10月30日,原告與琿春風華制衣有限公司牡丹江分公司續(xù)簽了勞動合同,合同期限為2年。2005年11月1日,原告與琿春風華制衣有限公司牡丹江分公司續(xù)簽了勞動合同,合同期限為2年,合同終止日期2007年11月1月。上述勞動合同均在牡丹江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備案。2007月10月5日,弘某分公司向原告孫某某送達了《解除(終止)勞動合同通知書》,2007年11月22日,弘某分公司制發(fā)了終止勞動合同(關系)書,以勞動合同期限屆滿為由終止了原告與弘某分公司的勞動關系。其后,弘某分公司為原告孫某某辦理了失業(yè)勞動保險證,但該失業(yè)勞動保險證現由弘某公司持有。在弘某分公司解除與原告勞動關系前12個月,原告的平均工資為700元(庭審時,原、被告對此均表示認可)。
2008年8月19日,仲裁委作出牡勞仲不字(2008)第27號不予受理案件通知書,該通知書記載:孫某某于2008年8月13日向仲裁委遞交了申訴書,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八十二條 ?的規(guī)定,孫某某的申訴已超過仲裁時效期,故仲裁委對孫某某的申請不予受理。孫某某收到仲裁委作出的不予受理通知書后,向本院提起訴訟,并先后向牡丹江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信訪辦、牡丹江市人民政府信訪辦公室、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信訪辦公室反映情況。
本院認為:解決勞動爭議,應當根據合法、公正、及時處理的原則,依法維護勞動爭議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關于本案責任主體應如何確定的問題。弘某分公司在本案審理過程中辦理了注銷登記,但弘某公司認可弘某分公司相關的權利義務由弘某公司承受,故本案的責任主體應確定為弘某公司。
關于原告是否超過仲裁申請期限的問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八十二條 ?的規(guī)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應當自勞動爭議發(fā)生之日起60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仲裁裁決一般應在收到仲裁申請的60日內作出。對仲裁裁決無異議的,當事人必須履行?!吨腥A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 ?第一款 ?規(guī)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 ?的規(guī)定,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根據《勞動法》第八十二條之規(guī)定,以當事人的仲裁申請超過六十日期限為由,作出不予受理的書面裁決、決定或者通知,當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對確已超過仲裁申請期限,又無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的,依法駁回其訴訟請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二條 ?規(guī)定,當事人能夠證明在申請仲裁期間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客觀原因無法申請仲裁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申請仲裁期間中止,從中止的原因消滅次日起,申請仲裁期間連續(xù)計算。第十三條 ?第一款 ?規(guī)定當事人能夠證明在申請仲裁期間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申請仲裁期間中斷:(一)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二)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三)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
弘某分公司向原告孫某某送達《解除(終止)勞動合同通知書》的時間為2007年10月5日,此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并未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實施的時間為2008年5月1日),故應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關于申請仲裁期間的規(guī)定,即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應當自勞動爭議發(fā)生之日起60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牡勞仲不字(2008)第27號不予受理案件通知書記載孫某某于2008年8月13日向仲裁委遞交了申訴書。本案在審理過程中,原告申請證人翟某某、常某某出庭欲證實原告申請仲裁未超過仲裁申請期限,但在法庭詢問證人翟某某2007年10月之后,原告是否向仲裁委申請仲裁時,該證人回答不清楚。在法庭詢問常汝成2007年10月之后原告是否向仲裁委或弘某分公司主張權利,該證人回答,去過,但具體時間不清楚。故上述證人證言無法認定原告孫某某在2007年10月5日弘某分公司給原告送達解除勞動關系通知書后60日內即在2007年12月5日前向弘某分公司或仲裁委主張過權利。且原告孫某某稱其在仲裁申請期限內已向仲裁委申請仲裁,其不存在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客觀原因無法申請仲裁的情形。但原告孫某某舉示的證據不足以證實其在仲裁申請期限內向仲裁委申請仲裁。本院認為原告孫某某確已超過仲裁申請期限,又無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故依法駁回其訴訟請求。
綜上事實及理由,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八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七條 ?第三款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二條 ?、第十三條 ?第一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 ?第一款 ?、第六十五條 ?第一款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 ?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孫某某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10元,由原告孫某某負擔。
審判長:欒麗
審判員:丁玲
審判員:鄧衛(wèi)平
書記員:耿云蕾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