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孫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鑫源紡織公司退休職工,現(xiàn)住張家口市橋東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德忠,河北震河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周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無業(yè),現(xiàn)住張家口市橋東區(qū)。
被告:張家口市國土資源局,住所地張家口市高新區(qū)盛華西大街11號。
法定代表人:趙義忠,該局局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高亞楠,河北海龍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邱國奇,該局職工。
原告孫某某與被告周某某、張家口市國土資源局委托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8月1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孫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德忠,被告周某某,張家口市國土資源局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高亞楠、邱國奇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孫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周某某返還其利用原告委托辦理房屋繼承登記手續(xù)之機,將原告繼承的父母的房屋登記在周某某之子周振華名下,所取得的房屋拆遷補償款514000元,應返還給原告。2.被告張家口市國土資源局疏于審查,違規(guī)為周某某辦理房屋所有權證,應與周某某承擔連帶返還責任。3.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2016年3月23日,原告到公證處辦理了遺產繼承公證,被告要求原告為其辦理委托辦理房屋過戶的公證書一份。在辦理房屋過戶期間,被告利用原告代理人身份私自將原告繼承的父親的遺產坐落于魚兒山南街2號樓2單元302室67.58㎡的房屋一套(以下簡稱案涉房屋)以買賣的形式登記于其兒子周振華名下,致使2017年11月棚戶區(qū)改造房屋拆遷時,被告將房屋拆遷補償款76.4萬元領取。當原告得知后,一再要求被告返還拆遷款,被告僅付給原告25萬元,剩余51.4萬元被告全部據為已有。被告濫用代理人的身份將房屋過戶到其子名下的行為,已經超越了代理權限,所占有的拆遷補償款應予返還。張家口市國土資源局不動產登記機關疏于審查,致使原告的財產被侵犯,應當承擔連帶返還責任。經多次交涉,被告不予返還,故訴至法院。
被告周某某辯稱,1.本案并非原告所述的委托合同糾紛,被告將原告繼承其父母的房屋過戶是基于原、被告之間的借貸關系。因原告自2014年4月份起分幾次向被告借款合計184220元,借款逾期后,被告向原告催要借款,原告仍然以其投資的藥品生意馬上就要盈利為由拖欠,于是2016年3月10日在劉利兵的見證下,被告與原告簽訂了《借款合同》,合同中約定,“到2016年3月31日之前,借款人孫某某還不了被借款人周某某累計借款184220元的款項,周某某就將上述房產過戶于被借款人周某某家人名下,孫某某同日搬家后,周某某付清孫某某剩余房款50000元。”此后,原告仍多次以種種理由拖欠,并無還款之意。被告借出去的錢也是從跟其他朋友處籌集,其他人也向被告催要借款。2016年4月19日被告在原告的同意下,將借款合同中的抵押房屋過戶到自己兒子名下用于歸還借款。該房屋屬于紅磚老房,當時該房屋的市場價值并不高,也沒有聽說有什么拆遷的消息。房屋過戶后原告故意耍無賴不配合搬家,又向被告借過幾次錢,合計125500元。
被告張家口市國土資源局辯稱,我局主體不適格,不承擔民事責任。本案的基本事實:案涉房屋坐落于張家口市橋東區(qū),建筑面積67.58平方米,用途為住宅。2016年4月12日,孫某某因繼承孫鳳舉遺產,申請辦理涉案房屋的產權轉移登記,并委托周某某代為申請,我局依據案涉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申請書、繼承公證書、稅收完稅證明、委托公證書、身份證明等收件資料于2016年4月12日為孫某某辦理了產權登記。2016年4月12日,孫某某、周振華因房屋買賣,申請辦理涉案房屋的產權轉移登記,孫某某委托周某某代為申請。我局依據案涉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申請書、私有房屋買賣合同、稅收完稅證明、委托公證書、身份證明等收件資料于2016年4月19日為周振華辦理了產權登記。我局在為孫某某、周振華辦理不動產登記的過程中,登記程序、申請資料收取范圍、審核要點都符合《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細則》、《不動產登記操作規(guī)范(試行)》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要求,不存在疏于審查,違規(guī)登記的情況。且本案是一起民事糾紛,案由是委托合同糾紛案件,委托合同的雙方是孫某某和周某某,而我局作為行政機關,并未對雙方的民事行為進行參與,若原告認為我局存在過錯,應當提起行政訴訟。綜上所述,請法院依法駁回原告起訴。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交換和質證。本院認定的事實:2016年3月14日、2016年4月9日、5月19日、5月10日、6月13日、7月23日、9月11日、10月17日、2017年元月21日原告給周某某出具借條各一份,雙方于2014年4月16日簽訂私下短期借款協(xié)議、2014年11月2日簽訂借款協(xié)議、2015年1月28日簽訂保證書、2015年7月10日簽訂短期借款協(xié)議、2016年3月10日簽訂借款合同各一份,借條顯示原告向周某某借款累計30余萬元。其中雙方簽訂的五份協(xié)議中,均約定了以案涉房屋作為借款的抵押物。2016年3月10日周某某與原告簽訂的《借款合同》中約定:到2016年3月31日之前,借款人孫某某還不了被借款人周某某累計借款184220元的款項,周某某就將上述房產過戶于被借款人周某某家人名下,孫某某同日搬家后,周某某付清孫某某剩余房款50000元。案涉房屋沒有辦理抵押登記。2016年3月10日,原告出具委托書,述因不能親自前往辦理案涉房屋的過戶手續(xù),自愿全權委托周某某代理辦理案涉房屋產權轉移登記的全部相關手續(xù),領取房屋所有權證并簽署有關文件。2016年3月23日張家口市第三公證處出具(2016)張三證民字第270號公證書,證明被繼承人陳桂馨、孫鳳舉的案涉房屋由孫某某繼承。出具(2016)張三證民字第271號公證書,證明孫某某于2016年3月10日來到張家口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局,在本公證員和某工作人員陳鐵柱的面前在前面的委托書上簽名、按手印。周某某作為孫某某的代理人,于2016年4月12日與其子周振華張簽訂家口市房管局辦理私有房屋買賣合同一份,孫某某將案涉房屋出售給周振華。周某某向張家口市國土資源局提交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申請書、稅收完稅證明、房屋交易減免稅申請認定表、(2016)張三證民字第271號公證書、孫某某及周桂榮身份證復印件、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申請書、繼承公證書、稅收完稅證明、委托公證書、身份證明、房屋產權證書及張家口市房產分戶圖、張家口市房產分層分戶圖、稅收完稅證明、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申請書、凡物交易減免稅申請認定表、孫某某與周振華私有房屋買賣合同等材料。該局經審查,為周振華辦理了案涉房屋過戶手續(xù),現(xiàn)所有權人為周振華。周某某向張家口市國土資源局提交的委托書中,進行了修改,修改為現(xiàn)我要出售上述房屋,因不能親自前往辦理案涉房屋的過戶手續(xù),自愿全權委托周某某代理辦理案涉房屋產權轉移登記、包括繼承、買賣的全部相關手續(xù),領取房屋所有權證并簽署有關文件。修改部分加蓋了“張家口市第二公證處校對章”。庭審中,周某某自認是其獨自到公證處請求公證人員修改并加蓋的公章,原告不知情。原告和周某某均認可案涉房屋被拆遷人是周振華,領取拆遷款人為周振華。因原告不從案涉房屋中搬出,在領取拆遷款74萬元的同時,周某某即給了原告25萬元拆遷款。原告自認:案涉房屋在3月份辦的公證,周某某4月份就賣給周某某家里的人,過戶也辦了。中介陳錦喜也告訴了原告上述事情,但是其不相信,直到9月份房屋拆遷才相信的。原告與陳錦喜說現(xiàn)在房子70萬了,周某某4月份以19萬就買了原告的房,周某某拿到的錢遠遠超過了原告賣房子的價值,所以原告和周某某再要25萬。讓陳錦喜從中聯(lián)系。后原告與周某某說,你當時19萬買的我的房子,現(xiàn)在70多萬了,你都拿著覺得合適嗎?周某某就給了原告25萬拆遷款。原告拿到25萬之后,沒有覺得少,不同意25萬。在拿到25萬的時候,原告已經知道有房屋買賣合同的存在了,沒有和周某某說過房屋買賣合同之事,沒有說要房子之事,只是想要拆遷款。
本院認為,本案案涉房屋被拆遷人是周振華,拆遷款的被補償人、領取人亦是周振華。原告主張的委托合同的相對人是周某某,周某某即使超越了代理權限,作為代理人將案涉房屋出售給周振華,卻不是返還拆遷款的主體,故對原告要求周某某返還拆遷款的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張家口市國土資源局提交的證據,可以證明不存在疏于審查,違規(guī)登記的情況。且本案是一起民事糾紛訴訟,案由是委托合同糾紛,委托合同的雙方是孫某某和周某某,張家口市國土資源局作為行政機關,并未參與雙方的民事法律行為。若原告認為張家口市國土資源局存在過錯,可另行解決,不是本案解決的范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訴訟》第一百五十四條之規(guī)定,裁定如下:
駁回原告孫某某的起訴。
如不服本裁定,可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交上訴狀副本,上訴于河北省張家口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孫秀峰
書記員: 胡陽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