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孫珍妮,女,1989年10月12日出生,漢族,住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委托訴訟代理人:肖沛,湖北三雄律師事務所律師,特別授權代理。被告:宜都市五龍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住所地湖北省宜都市五眼泉鎮(zhèn)袁家榜村陸漁路8號,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420581182564869T。法定代表人:李友新,系該公司總經理。委托訴訟代理人:譚從榮,系該公司退休職工。
原告孫珍妮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請求判令被告支付勞務費275108.00元;2.被告承擔本案的訴訟費。事實和理由:2013年5月18日,五龍公司漁洋關鎮(zhèn)工程項目部與向常友就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政府辦公大樓模板勞務事宜進行協商,簽訂模板勞務分包合同,約定勞務承包范圍及方式。工程竣工后,雙方于2016年1月22日就該工程模板勞務工資進行了結算,雙方確認勞務工資總額為3074368.00元,已收取押金200000.00元,合計應付總額為3274368.00元,已付2999260.00元,下欠向常友模板工資275108.00元至今未付。向常友于2017年9月20日因病死亡,原告系向常友女兒,向常友與原告母親王紅菊于2012年12月19日登記離婚。原告作為向常友唯一第一順序法定繼承人,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訴至法院。被告五龍公司辯稱,1.五龍公司依法與宜昌市興旺建筑勞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旺公司)簽訂《建筑工程施工勞務分包合同》,張文榮是興旺公司的代理人,本案勞務合同糾紛的主體應該是興旺公司;2.張文榮與向常友2016年1月22日確認的向常友的木工分包款是3074368.00元,但原告所稱押金20萬元,五龍公司沒有收到此款;3.截止2016年1月22日,張文榮已付2999260.00元,2016年2月3日,張文榮轉賬支付向常友50000.00元,2016年4月5日,張文榮轉賬支付向常友176000.00元。綜上,張文榮已超付向常友150892.00元;4.2017年1月4日,張文榮通知財務人員向向常友指定的王紅菊(向常友之妻)銀行賬戶轉賬支付20萬元;5.2017年3月,向常友及其女婿將張文榮和張華闖出資購買的挖機拖走至今未還。綜上,五龍公司與向常友無任何分包關系,也不欠向常友木工承包款,請求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由原告承擔本案訴訟費。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向本院提交了證據,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質證。對當事人無爭議的證據,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對本案事實,本院認定如下:張文榮與向常友相識多年,向常友長期為張文榮承包建筑工程提供木工勞務。2013年初,被告五龍公司中標承建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政府(以下簡稱五峰縣政府)辦公大樓,交由張文榮負責施工。2013年5月18日,張文榮作為五龍公司漁洋關鎮(zhèn)工程項目部代表與向常友簽訂模板勞務分包合同,約定模板勞務承包范圍及方式。2016年1月22日,張文榮與向常友分別作為甲方、乙方簽署協議,協議主要內容為“張文榮欠向常友木工工資514000.00元整,先付50000.00元,從2016年4月30日起支付向常友每月30000.00元,以銀行憑證為準,付完為止,向常友指定賬戶8101000009XXX”。2016年2月3日,張文榮通過湖北省農村信用社向向常友上述8101000009XXX賬戶轉存50000.00元。2017年3月8日,張文榮與向常友分別作為甲方和乙方簽署協議(系孫珍妮打印),協議主要內容為“張文榮欠向常友木工工資陸拾萬元整,張文榮將神鋼210挖機和拖車、錘抵付給向常友,其中挖機市場估價陸拾萬元(包含貳拾叁萬元按揭貸款,此款由向常友直接支付給神鋼公司),拖車、錘市場估價拾萬元,即實際抵扣金額為肆拾柒萬元整”。另查明,向常友于2017年9月20日因病死亡,原告系向常友女兒,向常友與原告母親王紅菊于2012年12月19日登記離婚,原告系向常友第一順序唯一法定繼承人。
原告孫珍妮訴被告宜都市五龍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五龍公司)勞務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1月8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孫珍妮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肖沛、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譚從榮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被告五龍公司中標承建五峰縣政府辦公大樓,交由張文榮負責施工,故張文榮為該工程施工需要所為民事行為,相應后果應由被告五龍公司承擔。張文榮負責施工期間,將五峰縣政府辦公大樓模板勞務承包給向常友。工程竣工后,張文榮與向常友就模板勞務工資進行結算,應付向常友勞務工資總計3274368.00元(含押金20萬元),五龍公司已通過張文榮向其支付2999260.00元,下欠275108.00元。張文榮與向常友結算時,還對張文榮負責其他工程施工期間所欠向常友木工工資一并進行了結算,下欠向常友木工工資總計514000.00元(含五峰縣政府辦公大樓木工工資275108.00元),雙方于結算當日簽訂了付款協議書。協議簽訂后,五龍公司通過協議約定賬戶由張文榮向向常友支付50000.00元。2017年3月8日,張文榮與向常友再次就下欠木工工資進行協商,張文榮用挖機、拖車和錘抵付47萬元。雖然協議寫明“張文榮欠向常友木工工資陸拾萬元整”,與實際所欠514000.00元有出入,但經查實,張文榮與向常友2016年1月22日結算后,向常友再未與張文榮發(fā)生新的木工承包業(yè)務,故該47萬元應認定為抵付的木工工資。原告主張該47萬元系抵付張文榮個人所欠向常友借款,與雙方協議約定的內容不符,本院不予采信。綜上,向常友應得木工工資總計514000.00元,張文榮已通過轉賬和實物折抵付給向常友520000.00元,原告還要求被告支付木工工資,顯然沒有道理,本院不應支持。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孫珍妮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5426.00元,減半收取計2713.00元,由原告孫珍妮負擔。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照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胡慶紅
書記員:張仲蓮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