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孫某某(又名孫艷慶),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河北省石家莊市裕華區(qū)。
委托代理人劉洪江,河北通勝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中國平安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滄州中心支公司。
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xxxx。
負責人黃玉璋,職務:總經(jīng)理,身份證號:xxxx。
住所地:滄州市迎賓路市圖書館對過綜合辦公樓。
委托代理人楊雪、孫盼盼,河北傲宇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孫某某與被告中國平安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滄州中心支公司(以下簡稱保險公司)保險合同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由審判員王顏獨任審判,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委托代理人及被告委托代理人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查明的事實
一、原告孫某某系京K×××××號轎車的實際車主,2015年5月11日,原告為該車在被告保險公司處投保交強險一份、保險金額為270000元的車輛損失險一份及保險金額為500000元的商業(yè)第三者責任險一份,其中車輛損失險及商業(yè)第三者責任險均不計免賠,原告孫某某同時系該保險的被保險人,保險期間自2015年5月11日零時起至2016年6月10日二十四時止。
二、2016年4月20日09時30分,孫某某駕駛該車在在青縣法院西門處倒車時與竇秀梅駕駛的冀J×××××號轎車發(fā)生相撞,造成雙方車輛損壞的交通事故,經(jīng)交警部門認定孫某某負事故的全部責任,竇秀梅無責任。在交警部門調解下,事故雙方達成調解協(xié)議:孫某某的車損自負;竇秀梅的車損由孫某某承擔。
三、事故發(fā)生后,原告孫某某向竇秀梅賠償60000元。
四、原告孫某某的京K×××××號轎車車損數(shù)額經(jīng)本院委托鑒定為13396元,為此原告支付鑒定費3000元。
五、竇秀梅駕駛的冀J×××××號轎車車損數(shù)額經(jīng)本院委托鑒定為40528元,為此原告支付鑒定費3000元。
裁決理由及結果
本院認為,京K×××××號轎車在被告保險公司投保交強險、車輛損失險及商業(yè)第三者責任險,在保險期間內(nèi),該車發(fā)生保險事故給原告造成損失,原告孫某某作為車輛的實際所有權人,同時又是該保險的被保險人,在向三者進行賠償后,具備向被告保險公司主張理賠的主體資格。原告的車損數(shù)額經(jīng)鑒定為13396元,三者車的車損經(jīng)鑒定為40528元,該兩份鑒定均系本院依法委托鑒定機構所出具,鑒定程序及鑒定結論并無違法之處,故本院對兩份鑒定結論予以認定。原告為兩輛事故車所支付的車損鑒定費6000元,系為查明和確定保險標的損失程度所支付的必要的、合理的費用,應由保險公司承擔。原告的車損13396元及鑒定費3000元,合計16396元,扣除原告應自行向三者車的交強險承保公司主張無責賠付的100元后,計16296元應由被告保險公司在車輛損失險項下賠付;三者車的車損40528元及車損鑒定費3000元,合計43528元,應由被告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財產(chǎn)損失賠償限額項下向原告賠付2000元,超出部分即41528元,應由被告保險公司在商業(yè)第三者責任險項下向原告賠付。綜上,被告保險公司共應向原告支付保險理賠款59824元。原告的車輛在事故發(fā)生時未經(jīng)過相應的年檢,但車輛是否年檢與交通事故的發(fā)生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被告保險公司不能證實其向本院提交的保險條款系本案保險合同的一部分,且保險公司已就該免責條款向投保人履行了提示和明確說明義務,并作出常人能夠理解的解釋,故對被告保險公司提出的因原告車輛未年檢而拒賠的主張,本院不予采納。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十二條第五款、第二十三條、第五十七條、第六十四條、第六十五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九條第一款、第十三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中國平安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給付原告孫某某保險理賠款59824元,于本判決書發(fā)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內(nèi)付至原告孫某某在中國工商銀行青縣支行的62×××08賬戶中。
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應當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900元,由原告孫某某承擔100元,由被告保險公司承擔80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并于上訴期限屆滿之日起七日內(nèi)預交上訴費(收款單位:河北省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開戶銀行:河北省滄州市農(nóng)行北環(huán)支行,賬號:50×××85),逾期不交也不提出緩交申請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審判員 王 顏
書記員:李湘瑜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