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孫鳳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寧安市三陵鄉(xiāng)。
委托訴訟代理人:宋亨洙,黑龍江天也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江某國,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牡丹江市愛民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江思源(系江某國長女),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牡丹江市愛民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占云,黑龍江占云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孫鳳某因與被上訴人江某國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一案,不服黑龍江省寧安市人民法院(2016)黑1084民初78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7年8月9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7年9月6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孫鳳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宋亨洙,被上訴人江某國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江思源、王占云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上訴人孫鳳某上訴請求:撤銷一審判決,駁回被上訴人的訴訟請求;訴訟費用由被上訴人負擔。事實和理由:一、一審法院認定事實錯誤。自1993年起,上訴人和被上訴人兩家共同投資開墾了土地,而不是被上訴人主導、上訴人參與開墾土地。1993年至2003年期間,上訴人和被上訴人兩家不僅共同投資開墾了五塊耕地(面積約5坰),還共同耕種、平分了收成。從2004年起,兩家商定輪流耕種后,上訴人耕種的年份是2004年、2006年、2008年,被上訴人只在2005年自行耕種了一年,2007年和2009年承包給了北湖村鄧景斌。被上訴人與鄧景斌簽訂的承包協(xié)議里明確約定了耕地共五塊面積5坰。因鄧景斌需進縣城陪讀,2009年后沒有承包耕種。從2010年起上訴人和被上訴人商定兩年平分耕地分開耕種后,上訴人占有并耕種了五塊地中面積最大的一塊地,該塊地的面積是2.5坰,其余的四塊地(面積2.5坰)由被上訴人分得并耕種。由于被上訴人無力自行耕種,于是將分得的四塊共2.5坰地承包給了上訴人至2014年。上訴人認為5坰耕地是兩家共同投資開墾的,平分耕地各自耕種符合常理,上訴人耕種屬于自己的2.5坰耕地合情合理合法。二、上訴人提供的寧安市三陵鄉(xiāng)財政所證明和北湖村證明足以證實上訴人的2.5坰耕地享受國家的開荒地補貼,而被上訴人作為林場退休職工,不可能享受國家的開荒地補貼,也不可能保留所謂的工資田。上訴人占有耕種自己開墾的2.5坰耕地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被上訴人不享有請求返還耕地的權利,訴訟請求應當予以駁回。三、上訴人所在的北湖村行政上隸屬于寧安市三陵鄉(xiāng)人民政府,但村莊及耕地均坐落在寧安市小北湖母樹林林場施業(yè)區(qū)內,不論是寧安市三陵鄉(xiāng)人民政府還是寧安市小北湖母樹林林場均歸寧安市人民政府管轄。為明確北湖村和小北湖母樹林林場的界限,寧安市三陵鄉(xiāng)人民政府于2009年向寧安市人民政府呈報了(2009)7號文件,請求寧安市人民政府劃清北湖村和小北湖母樹林林場的界限,但至今沒有劃分邊界。由于界限不明,無法分清哪些是北湖村的耕地,哪些是小北湖母樹林林場的耕地,本案實質上是北湖村與小北湖母樹林林場之間的土地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爭議,不應由法院主管和立案,應先由寧安市人民政府處理。
本院二審確認一審法院查明事實。
本院認為,上訴人孫鳳某主張雙方在2010年對共同開墾的土地進行了分割,約定孫鳳某現耕種的本案訴爭的地塊使用權歸其所有,但上訴人孫鳳某未出示證據證實土地分割的情況,且2015年5月7日寧安市法院辦案人員調查時,孫鳳某稱其耕種該地塊沒有與江某國商量,故孫鳳某未能證實現在其對本案訴爭的地塊享有使用權。經現場勘察,包括爭議地塊在內,雙方參與開墾的互不相連的地塊目前共四塊,孫鳳某未能證實雙方于2010年3月12日簽訂協(xié)議書時雙方參與開墾的互不相連的土地為五塊。結合雙方參與開墾的地塊在2005年至2009年期間流轉的承包費的價格,一審法院判決上訴人將本案訴爭的地塊返還給被上訴人是正確的。
綜上所述,上訴人孫鳳某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一項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50元,由上訴人孫鳳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李冬梅 審判員 杜 敏 審判員 畢 旭
書記員:王嬌嬌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