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窝视频Por|午夜精品视频偷拍|网站升级狼友美日韩蜜|国产成人av按摩|天天干天天爽AV|97fuli日韩|亚洲免费一区婷婷日韩亚洲综合一区|加勒比久久综合色|日韩av免费高清不卡一级|国产成人在线资源

歡迎訪問中國律師網!

咨詢熱線 023-8825-6629

姜某、張成與五常市五常鎮(zhèn)萬寶山村民委員會、第三人葉某某確認合同有效糾紛一審民事判決書

2021-06-09 塵埃 評論0

姜某
孟令波(黑龍江天鐘律師事務所)
張國臣
張成
五常市五常鎮(zhèn)萬寶山村民委員會
殷波(黑龍江孟凡旭律師事務所)
葉忠彬
陳榮(黑龍江泰盛律師事務所)

原告姜某。
原告張成,現(xiàn)住五常市。
二原告共同委托代理人孟令波,黑龍江天鐘律師事務所律師。
二原告共同委托代理人張國臣,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五常市建筑工程企業(yè)總公司總經理,現(xiàn)住五常市五常鎮(zhèn)成功街3委5組。
被告五常市五常鎮(zhèn)萬寶山村民委員會,住所地五常市五常鎮(zhèn)萬寶山村。
法定代表人陳文財,職務村民委員會主任。
委托代理人殷波,黑龍江孟凡旭律師事務所律師。
第三人葉忠彬。
委托代理人陳榮,黑龍江泰盛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姜某、張成訴被告五常市五常鎮(zhèn)萬寶山村民委員會、第三人葉忠彬確認合同有效糾紛一案,本院于2013年8月26日立案受理,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3年11月8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
二原告共同委托代理人孟令波及張國臣,被告法定代表人陳文財及委托代理人殷波,第三人葉忠彬及委托代理人陳榮到庭參加了訴訟。
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訴稱,2013年5月7日,經公開競拍,原、被告簽訂了120大畝荒山水庫的《荒山承包合同書》。
合同約定承包期17年,對應的承包費總額為400萬元。
合同簽訂后,原告按約一次性付清承包費400萬元,但時至今日被告也沒有依約將荒山交付原告。
雙方承包合同涉及的標的物“荒山”,現(xiàn)被第三人實際占有,顯然,第三人與本案的處理結果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
第三人在2001年2月25日與被告簽訂了《土地承包合同》,但因該合同已于2012年12月12日解除,且第三人在法定期限(三個月)內并未提出異議之訴,第三人已無權繼續(xù)占有荒山。
原告向被告主張權利無果,故訴至法院,要求法院確認原、被告間的荒山承包合同有效;判令被告立即履行合同義務,交付荒山;判令第三人排除妨礙,騰出荒山。
被告辯稱,對原告起訴無異議,同意原告的訴求,被告想履行合同,但客觀上不能。
第三人述稱,答辯人對原告要求其排除妨礙,騰出荒山的主張表示極大異議,其訴訟請求不成立,沒有法律依據(jù),應予以駁回,理由如下:
2001年2月25日,答辯人與被告續(xù)簽了土地承包合同書,合同約定,被告將其所有的南至團結村塑料廠交界處,東至高壓線電架子,西至水庫大堤,北至金山屯太平嶺交界處范圍內的所有土地承包給答辯人,其中魚池由答辯人從事漁業(yè)生產,荒山、荒坡由答辯人植種。
承包費一萬元,承包期限為三十年,自2001年1月1日起至2030年12月31日止。
合同訂立后,答辯人依約全面履行了合同義務,先后投入了巨額的資金植樹造林、修建漁池、漁房等地并配置了相關設備使用至今,雖然這只是簡單的幾句話,但這幾十年中,答辯人一家人對該承包地付出了百倍的艱辛來精心種植及維護著這片土地,使當初的荒山荒地上有了植被,美化了當?shù)氐沫h(huán)境,可以說這是答辯人一家?guī)纵吶说男难@是用金錢都無法衡量的,現(xiàn)如今答辯人把最苦的日子都熬過去了,剛開始迎接好日子的到來時,就有人眼紅為了自己的私利想“爭奪”答辯人辛苦創(chuàng)造的果實,答辯人認為這是于法于理于情都不容的。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之規(guī)定,發(fā)方包應維護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不得非法變更、解除承包合同。
然而被告卻違背了該義務,與原告又訂立承包合同的行為顯然是存在過錯的;原告作為同村村民,該承包地已被第三人所承包多年的事實其也是明知的,但之所以原被告雙方均在明知對方存在過錯的前提下,仍堅持訂立該合同,是因為該承包地現(xiàn)在存在很大的商業(yè)利用價值,在利欲熏心的環(huán)境下,原被告之間惡意串通訂立該合同,目的就是要以此種形式迫使答辯人遷出,他們從中得到可觀的利益,以嚴重損害答辯人的合法利益,答辯人認為法律應當保護當事人合法的權益,而不應當是法律之外合同之外的非分之想。
故依據(jù)《合同法》第五十二條之規(guī)定,應認定原被告之間所訂立的合同無效。
根據(jù)《最高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十條之規(guī)定:發(fā)包方就同一地簽訂兩個以上承包合同,承包方均主張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一)已經依法登記的承包方,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二)均未依法登記的,生效在先合同的承包方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三)依前兩項規(guī)定無法確定的,已經根據(jù)承包合同合法占有使用承包地的人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
答辯人早在2001年就與被告訂立了土地承包合同,并依法在鎮(zhèn)政府進行了登記,且從1983年至今一直占有使用該承包地,根據(jù)有利生產的原則,原告也無權要求答辯人遷出。
至于原告主張的損失,根據(jù)合同相對性原則,應與被告根據(jù)各自的過錯來承擔,與第三人無關,不應以此來損害第三人的合法權益。
綜上所述,答辯人認為原被告之間簽訂的合同無效,其與被告之間存在合法、有效的合同關系,根據(jù)相關法律規(guī)定,答辯人是該地的合法使用人,在承包期內依法享有對該承包地的使用、收益等權利,任何組織和個人均無權要求答辯人遷出。
原告為證實主張的事實,除當庭陳述外,還提交了如下證據(jù):
一、2012年9月26日《萬寶山村新生一隊廢除葉忠彬合同的決議》1份,擬證明因葉忠彬在原合同履行期間違約,萬寶山村新生一隊村民自發(fā)提議要求解除合同,收回承包的荒山水庫,村民共同簽字達成一致性決議。
經質證,被告無異議;第三人有異議,認為理由與事實不符,此決議無效,與事實相違背。
本院認為,被告及第三人對證據(jù)的真實性無異議,本院對該證據(jù)予以采信。
二、2012年12月12日《解除合同告知書》1份,擬證明依據(jù)村民提議和村民決議,萬寶山村委會正式通知并告知葉忠彬解除原承包合同、提交損失明細,并告知葉忠彬對重新發(fā)包享有優(yōu)先權。
經質證,被告無異議,并自認是其出具;第三人有異議,認為:1.承包時是當時合理價格,2.葉忠彬已完全履行了合同,3.原林木歸葉忠彬合理合法,4.條例為下位法,村的意見不成立,葉忠彬已全面履行了合同義務,被告解除合同的行為無效。
本院認為,被告及第三人對證據(jù)的真實性無異議,本院對該證據(jù)予以采信。
三、2012年12月15日及2013年4月20日萬寶山村民委員會會議記錄各1份,擬證明經村民提議形成決議后,萬寶山村委會通過表決,一致同意解除葉忠彬承包合同,正式對外發(fā)包,葉忠彬在長達3個月時間后沒有提出異議之訴情況下,又經會議研究決定對外公開競價發(fā)包。
經質證,被告無異議;第三人有異議,依法發(fā)包方無權解除合同,會議記錄無效。
本院認為,被告及第三人對證據(jù)的真實性無異議,本院對該證據(jù)予以采信。
四、2013年4月22日《對外競價發(fā)包申請書》1份,擬證明萬寶山村委會一致通過發(fā)包決議,報經五常鎮(zhèn)政府同意批準后對外競價發(fā)包,原告獲取承包經營權合法。
經質證,被告無異議;第三人對真實性及合法性均有異議,認為:1.違反事實,2.兩個印章都是村委會印章,沒有鎮(zhèn)政府印章,所有發(fā)包行為違法。
本院認為,證據(jù)上雖無鎮(zhèn)政府印章,但簽署意見的人系當時鎮(zhèn)政府主管領導,其有權代表主管機關對所轄村委會簽署意見,其簽署的意見有效;對兩個印章問題,卷內所存證據(jù)系原告向法院出示原件并經核對無異后將復印件交由法院入卷保存時再次加蓋了村委會印章,以示此件由原件復印而來。
故本院對該證據(jù)予以采信。
五、2013年4月23日《土地發(fā)包公告》1張,擬證明經五常鎮(zhèn)政府批準后,萬寶山村統(tǒng)一發(fā)布對外發(fā)包公告,并告知了葉忠彬享有的權利。
經質證,被告無異議;第三人有異議,認為發(fā)包行為無效。
本院認為,被告及第三人對證據(jù)的真實性無異議,本院對該證據(jù)予以采信。
六、2013年5月7日競價發(fā)包大會會議記錄1份及錄像光盤1張,擬證明:1.現(xiàn)場發(fā)包會議程序合法,原告依法取得了爭議荒山、水庫承包經營權,2.葉忠彬參加了競價發(fā)包會議。
經質證,被告無異議;第三人自認在場,但不認可發(fā)包行為,并到主席臺上表明原合同未廢除,發(fā)包行為違法。
本院認為,被告對證據(jù)的真實性無異議,第三人自認召開競價發(fā)包大會時在場,本院對該證據(jù)予以采信。
七、2013年5月7日原告與被告簽訂的《荒山承包合同書》1份及交納承包費收據(jù)2張,擬證明:1.經對外公開發(fā)包,原告依法獲取了爭議標的物承包經營權,并與村委會簽訂了承包合同,實際交納了承包費用,2.原告簽訂承包合同經五常鎮(zhèn)農經主管部門蓋章見證,承包合同合法有效。
經質證,被告無異議;第三人有異議,認為合同約定內容第11條,表面是以承包的形式承包了此地,實際是將此地轉賣了,足以證明原、被告間是假借訂立承包合同的形式達到出賣土地的目的;對于見證機關公章有異議,應由管理委員會出具,不應由仲裁委出具,故此合同無效;對收據(jù)真實性、合法性均有異議,僅有村委會印章,無財務章及村委會負責人簽名,對是否實際支付了價款沒有提交其他相關證據(jù)加以佐證。
本院認為,被告及第三人對《荒山承包合同書》的真實性未提出異議,本院對該證據(jù)的真實性予以采信;承包費收據(jù)上加蓋的雖系村民委員會公章,而非財務章,但足以證明被告已經收到收據(jù)標明的款項,能夠證明原告主張的待證事實,本院對該證據(jù)予以采信。
被告為證實自己的辯解,除當庭陳述外,還提交了如下證據(jù):
一、2001年2月25日《土地承包合同書》1份,擬證明:1.葉忠彬以每年每畝承包費2.7元、30年承包費總價1萬元的低價承包了新生村的荒山及水庫,證明低價承包,2.承包土地的用途(葉忠彬的義務)為漁業(yè)及林業(yè)生產。
經質證,原告對合同及證明問題無異議,認為已無效了;第三人認為合同簽訂后因市場行情變化使價格發(fā)生漲落,除非出現(xiàn)了情勢變更,否則當事人不能以顯示公平為由而撤銷合同,且依據(jù)合同法第55條規(guī)定,當事人自知道或應當知道事由起一年內未行使撤銷權的撤銷權消滅;且葉忠彬未改變使用用途。
本院認為,各方對該證據(jù)客觀存在均不否認,本院對該證據(jù)予以采信。
二、照片6張,擬證明:1.葉忠彬在承包的土地內進行了房屋建設,從事建設行為,并種植了農作物(苞米),改變了約定的土地用途,構成違約。
經質證,原告無異議;第三人認為建房經過了批準,有周廣寶、王立忠的簽字,只是房照沒辦下來,第三人種地是在電架子底下種的,是被架設電架子的人把樹鋸倒后種的玉米。
本院認為,原告及第三人對證據(jù)標明的客觀事實予以承認,本院對該證據(jù)予以采信。
三、送達回證1張,擬證明村委會向葉忠彬送達了解除合同告知書,與錄像內容一致,當時場景被錄制下來了。
經質證,原告無異議;第三人認為此送達回證無葉忠彬簽字,是村委會自己形成的,村委會單方解除合同的行為無效,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發(fā)包方不享有任意解除權。
本院認為,結合本案其他證據(jù),被告向第三人送達的事實存在,本院對該證據(jù)予以采信。
四、2012年12月12日送達錄像光盤1張,擬證明村委會將解除合同告知書送到葉忠彬家。
經質證,原告無異議;第三人認為送達不代表接受,被告不能以送達行為解除合同。
本院認為,原告及第三人不否認被告向其送達的事實,本院對該證據(jù)予以采信。
第三人為證實其觀點,除當庭陳述外,還提交了如下證據(jù):
一、2001年2月25日《土地承包合同書》及2001年2月23日新生村民委員會會議記錄各1份,擬證明原、被告間存在合法有效的合同關系,并經鎮(zhèn)政府備案,在承包期內第三人依法享有對該承包地的使用、收益等權利,任何組織或個人均無權要求其遷出。
經質證,原告對真實性無異議,但認為該合同已不具備合法性,該合同已于2012年12月12日經合法程序依法解除,該合同已不具備任何法律效力,無法對抗原告提交的經公開競價簽訂的荒山承包合同書,不應認定;被告認為會議記錄與后來的會議記錄人數(shù)不一致,第三人的人數(shù)少,按照第三人的思路,被告后來的會議記錄更有效。
本院認為,原、被告對2001年2月25日五常鎮(zhèn)新生村民委員會與第三人簽訂了《土地承包合同書》的事實不否認,本院對該證據(jù)予以采信。
二、照片10張,擬證明第三人依約全面履行了合同義務,并不存在被告及原告所提供的解除合同告知書中所述“第三人至今未履行種植義務,嚴重違約”的情況,原、被告所述并非屬實。
經質證,原告有異議,認為已履行部分義務,不代表第三人從事漁業(yè)、林業(yè)生產之外的農業(yè)耕種事項的合法性,不應認定;被告認為第一頁第一張照片證明了其建房的情況,此房為標準的住宅;第三張照片為村里種的樹;第二頁照片證明不了是第三人種的樹;第三頁照片上的有些是第三人種的樹,但不能證明其履行了林業(yè)義務,因樹林稀疏;第四頁照片上是花和草,不足以證明其履行了約定的義務。
本院認為,原、被告不否認第三人提供照片的真實性,僅對證明問題不予全部認可,結合本案其他證據(jù),本院對該證據(jù)部分予以采信。
三、2012年10月8日《關于五常市新生路漁場補償情況說明》、2012年10月10日《住宅房屋貨幣拆遷補償協(xié)議書》及2012年10月11日新生路占地補償款收據(jù)各1張,擬證明由于政府修路,葉忠彬不配合工作,公然和政府村民們抗衡、漫天要價、無視法律的行為根本不存在,葉忠彬對此事的態(tài)度是積極配合的,并未損害任何人的利益,且在《情況說明》中寫明了第三人得到補償款后剩余水面仍由第三人保持原有承包合同,以此證明第三人與被告的合同仍有效,并未解除。
經質證,原告有異議,認為此證據(jù)與本案無關聯(lián)性,不能對抗原告與村委會簽訂的荒山承包合同書,且《情況說明》形成的時間為2012年10月8日,而村委會與第三人解除合同在2012年12月12日,因此第三人正式不具備合同權利在2012年12月12日;被告認為能說明當初計算給第三人損失是80萬元,后增加了60萬元是因有阻力了;原來村民代表為45人,第三人的會議記錄為14人,不到三分之一。
本院認為,該證據(jù)與本案爭議焦點不具關聯(lián)性,本院不予采信。
綜上,本院認定如下事實:2001年2月25日,五常市五常鎮(zhèn)新生村民委員會(甲方,現(xiàn)已與五常市五常鎮(zhèn)萬寶山村民委員會合并,更名為五常市五常鎮(zhèn)萬寶山村民委員會)與第三人葉忠彬(乙方)簽訂了《土地承包合同書》,約定甲方將所有的南至團結村塑料廠交界處,東至高壓線電架子,西至水庫大壩,北至金山屯太平嶺交界處范圍內所有的土地承包給乙方經營,其中魚池由乙方從事漁業(yè)生產,荒山、荒坡由乙方植樹;承包期限為三十年自2001年1月1日至2030年12月31日;承包費一萬元,于合同簽訂后一次性交清;其中,乙方權利為依法有權從事漁業(yè)生產,收益歸乙方所有,乙方有權在荒山荒坡植樹,林木所有權歸乙方所有,已植林木的所有權也歸乙方所有;乙方義務為依法按合同約定從事漁業(yè)和林業(yè)生產;合同到期后,乙方有權優(yōu)先承包,如到期后乙方不愿承包,乙方在合同內所植林木所有權歸乙方所有,乙方修建漁池、漁房及設備費用由甲方給付乙方;經甲、乙雙方協(xié)商,乙方修建漁池、漁房費用現(xiàn)作價40萬元;此合同簽訂后,1997年6月1日甲、乙雙方所簽《承包合同書》失效。
合同簽訂后,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第三人未按約全面履行合同義務,將部分土地改為農業(yè)生產,種植了玉米;在承包地內建設了永久性住宅;并因第三人在五常市政府、五常鎮(zhèn)政府根據(jù)城市建設總體規(guī)劃需要,修建新生路過程中,阻撓占用其承包的水面,引起村民不滿,村民提議廢除新生村民委員會與第三人簽訂的《土地承包合同書》,并于2012年9月26日村民集體作出《萬寶山村新生一隊廢除葉忠彬合同的決議》。
2012年12月12日,被告向第三人送達了《解除合同告知書》,告知第三人,經村委會兩委研究,村民代表大會依法表決,決定解除合同,收回第三人承包的土地魚庫等,并通知第三人:一、即日起解除你與新生村2001年2月25日簽訂的土地承包合同;二、請你務于2012年12月20日前提交損失明細,以便合理補償;三、請你務于接到本通知15日內主動遷出并辦理交接手續(xù);……;六、因此地重新對外發(fā)包你有優(yōu)先權,請你務于2012年12月16日12時前交120萬元底價款參加競價,到期不來視為你自動放棄。
2012年12月15日,被告根據(jù)村民提議,例會作出解除新生村民委員會與第三人簽訂的《土地承包合同書》并對外發(fā)包經營的決定。
2013年4月20日,被告例會研究確定發(fā)包方案和發(fā)包程序。
4月22日,被告向上級五常鎮(zhèn)人民政府申請對外競價發(fā)包,并經時任領導批復同意按村民代表大會意見執(zhí)行。
4月23日,被告對外發(fā)布《土地發(fā)包公告》,并向第三人送達了該公告。
5月7日,被告召開了競價發(fā)包招標大會,當時,第三人亦到場,但未參與競價招標,只是當場表明原合同未廢除,發(fā)包行為違法的觀點。
根據(jù)競價結果,原告依法取得了爭議荒山、水庫的承包經營權,原告與被告于當日簽訂了《荒山承包合同書》,約定被告將其所有的位于五常鎮(zhèn)農職高中東側的東至于萬林水庫高壓線電桿子一線,南至團結村塑料廠交界處,西至農職高中水庫大壩一線,北至金山屯太平嶺交界處的范圍內水庫荒山(包含林地、土地、林木和魚塘水庫)約120大畝承包給原告經營;承包期限為17年,自2013年1月1日至2030年12月31日;承包費360萬元,另付費用40萬元,共計人民幣400萬元,簽訂合同時一次付清。
原告足額交付了400萬元承包費。
被告通知第三人合同解除后,第三人未在通知到達之日起三個月內提起確認解除合同效力的訴訟,亦未將《土地承包合同書》涉及的荒山及水庫交付給被告。
本院認為,第三人與原五常市五常鎮(zhèn)新生村民委員會簽訂《土地承包合同書》后,在履行過程中,未依約定履行義務,將用于林業(yè)和漁業(yè)生產的荒山和水庫改變使用用途,進行了永久性住宅的建設和農業(yè)生產,違反了合同約定的植樹和建造漁房的義務,被告據(jù)此作出解除合同的決定,并向第三人送達了《解除合同告知書》。
第三人與原五常市五常鎮(zhèn)新生村民委員會簽訂的《土地承包合同書》未就單方解除合同約定異議期間,第三人在收到《解除合同告知書》后,雖提出異議,但未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 ?規(guī)定的時間內,即在解除合同的通知到達之日起三個月內的法定期限內提起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的訴訟,故被告通知解除合同的行為發(fā)生法律效力,第三人應當退出《土地承包合同書》涉及的荒山及水庫。
原、被告間在簽訂合同之前,被告已履行了發(fā)布發(fā)包公告,報請上級機關批準,召開公開競拍招標大會等相關程序,其程序合法有效,且原、被告間簽訂《荒山承包合同書》的時間在第三人與原新生村民委員會之間的《土地承包合同書》解除之后,并已交納了全部承包費;第三人在參加競價發(fā)包招標大會時,雖表明了原合同未廢除,發(fā)包行為違法的意見,但未參與競價招標。
故原、被告間簽訂的《荒山承包合同書》合法,具有法律效力,被告應按照合同約定將荒山水庫交付給二原告。
第三人主張村民作出的《萬寶山村新生一隊廢除葉忠彬合同的決議》中“理由根本與事實不符”,“對最后的全體村民簽名也有疑問。
從字體的書寫上可以看出字體重復,人數(shù)也不符,完全不能代表全體村民的意志,故該決議是無效的”。
本院認為,因被告作出解除合同決定依據(jù)并非村民的廢除合同決定,而是第三人在履行合同過程中構成了違約,故被告雖未出示證據(jù)證明村民廢除合同決定所依據(jù)的理由成立,但被告根據(jù)第三人的違約情況,作出解除合同決定合法有效。
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四條 ?、第六十六條 ?、第九十四條 ?、第九十六條 ?、第九十七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 ?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原告姜某、張成與被告五常市五常鎮(zhèn)萬寶山村民委員會2013年5月7日簽訂的《荒山承包合同書》有效。
二、第三人葉忠彬將與原五常市五常鎮(zhèn)新生村民委員會2001年2月25日簽訂的《土地承包合同書》中約定的荒山水庫騰出,交付給被告五常市五常鎮(zhèn)萬寶山村民委員會;同時,被告五常市五常鎮(zhèn)萬寶山村民委員會將2013年5月7日簽訂的《荒山承包合同書》約定的荒山水庫交付給原告姜某、張成經營;均于判決書生效后立即履行。
案件受理費100元,由被告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院認為,被告及第三人對證據(jù)的真實性無異議,本院對該證據(jù)予以采信。
二、2012年12月12日《解除合同告知書》1份,擬證明依據(jù)村民提議和村民決議,萬寶山村委會正式通知并告知葉忠彬解除原承包合同、提交損失明細,并告知葉忠彬對重新發(fā)包享有優(yōu)先權。
經質證,被告無異議,并自認是其出具;第三人有異議,認為:1.承包時是當時合理價格,2.葉忠彬已完全履行了合同,3.原林木歸葉忠彬合理合法,4.條例為下位法,村的意見不成立,葉忠彬已全面履行了合同義務,被告解除合同的行為無效。
本院認為,被告及第三人對證據(jù)的真實性無異議,本院對該證據(jù)予以采信。
三、2012年12月15日及2013年4月20日萬寶山村民委員會會議記錄各1份,擬證明經村民提議形成決議后,萬寶山村委會通過表決,一致同意解除葉忠彬承包合同,正式對外發(fā)包,葉忠彬在長達3個月時間后沒有提出異議之訴情況下,又經會議研究決定對外公開競價發(fā)包。
經質證,被告無異議;第三人有異議,依法發(fā)包方無權解除合同,會議記錄無效。
本院認為,被告及第三人對證據(jù)的真實性無異議,本院對該證據(jù)予以采信。
四、2013年4月22日《對外競價發(fā)包申請書》1份,擬證明萬寶山村委會一致通過發(fā)包決議,報經五常鎮(zhèn)政府同意批準后對外競價發(fā)包,原告獲取承包經營權合法。
經質證,被告無異議;第三人對真實性及合法性均有異議,認為:1.違反事實,2.兩個印章都是村委會印章,沒有鎮(zhèn)政府印章,所有發(fā)包行為違法。
本院認為,證據(jù)上雖無鎮(zhèn)政府印章,但簽署意見的人系當時鎮(zhèn)政府主管領導,其有權代表主管機關對所轄村委會簽署意見,其簽署的意見有效;對兩個印章問題,卷內所存證據(jù)系原告向法院出示原件并經核對無異后將復印件交由法院入卷保存時再次加蓋了村委會印章,以示此件由原件復印而來。
故本院對該證據(jù)予以采信。
五、2013年4月23日《土地發(fā)包公告》1張,擬證明經五常鎮(zhèn)政府批準后,萬寶山村統(tǒng)一發(fā)布對外發(fā)包公告,并告知了葉忠彬享有的權利。
經質證,被告無異議;第三人有異議,認為發(fā)包行為無效。
本院認為,被告及第三人對證據(jù)的真實性無異議,本院對該證據(jù)予以采信。
六、2013年5月7日競價發(fā)包大會會議記錄1份及錄像光盤1張,擬證明:1.現(xiàn)場發(fā)包會議程序合法,原告依法取得了爭議荒山、水庫承包經營權,2.葉忠彬參加了競價發(fā)包會議。
經質證,被告無異議;第三人自認在場,但不認可發(fā)包行為,并到主席臺上表明原合同未廢除,發(fā)包行為違法。
本院認為,被告對證據(jù)的真實性無異議,第三人自認召開競價發(fā)包大會時在場,本院對該證據(jù)予以采信。
七、2013年5月7日原告與被告簽訂的《荒山承包合同書》1份及交納承包費收據(jù)2張,擬證明:1.經對外公開發(fā)包,原告依法獲取了爭議標的物承包經營權,并與村委會簽訂了承包合同,實際交納了承包費用,2.原告簽訂承包合同經五常鎮(zhèn)農經主管部門蓋章見證,承包合同合法有效。
經質證,被告無異議;第三人有異議,認為合同約定內容第11條,表面是以承包的形式承包了此地,實際是將此地轉賣了,足以證明原、被告間是假借訂立承包合同的形式達到出賣土地的目的;對于見證機關公章有異議,應由管理委員會出具,不應由仲裁委出具,故此合同無效;對收據(jù)真實性、合法性均有異議,僅有村委會印章,無財務章及村委會負責人簽名,對是否實際支付了價款沒有提交其他相關證據(jù)加以佐證。
本院認為,被告及第三人對《荒山承包合同書》的真實性未提出異議,本院對該證據(jù)的真實性予以采信;承包費收據(jù)上加蓋的雖系村民委員會公章,而非財務章,但足以證明被告已經收到收據(jù)標明的款項,能夠證明原告主張的待證事實,本院對該證據(jù)予以采信。
被告為證實自己的辯解,除當庭陳述外,還提交了如下證據(jù):
一、2001年2月25日《土地承包合同書》1份,擬證明:1.葉忠彬以每年每畝承包費2.7元、30年承包費總價1萬元的低價承包了新生村的荒山及水庫,證明低價承包,2.承包土地的用途(葉忠彬的義務)為漁業(yè)及林業(yè)生產。
經質證,原告對合同及證明問題無異議,認為已無效了;第三人認為合同簽訂后因市場行情變化使價格發(fā)生漲落,除非出現(xiàn)了情勢變更,否則當事人不能以顯示公平為由而撤銷合同,且依據(jù)合同法第55條規(guī)定,當事人自知道或應當知道事由起一年內未行使撤銷權的撤銷權消滅;且葉忠彬未改變使用用途。
本院認為,各方對該證據(jù)客觀存在均不否認,本院對該證據(jù)予以采信。
二、照片6張,擬證明:1.葉忠彬在承包的土地內進行了房屋建設,從事建設行為,并種植了農作物(苞米),改變了約定的土地用途,構成違約。
經質證,原告無異議;第三人認為建房經過了批準,有周廣寶、王立忠的簽字,只是房照沒辦下來,第三人種地是在電架子底下種的,是被架設電架子的人把樹鋸倒后種的玉米。
本院認為,原告及第三人對證據(jù)標明的客觀事實予以承認,本院對該證據(jù)予以采信。
三、送達回證1張,擬證明村委會向葉忠彬送達了解除合同告知書,與錄像內容一致,當時場景被錄制下來了。
經質證,原告無異議;第三人認為此送達回證無葉忠彬簽字,是村委會自己形成的,村委會單方解除合同的行為無效,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發(fā)包方不享有任意解除權。
本院認為,結合本案其他證據(jù),被告向第三人送達的事實存在,本院對該證據(jù)予以采信。
四、2012年12月12日送達錄像光盤1張,擬證明村委會將解除合同告知書送到葉忠彬家。
經質證,原告無異議;第三人認為送達不代表接受,被告不能以送達行為解除合同。
本院認為,原告及第三人不否認被告向其送達的事實,本院對該證據(jù)予以采信。
第三人為證實其觀點,除當庭陳述外,還提交了如下證據(jù):
一、2001年2月25日《土地承包合同書》及2001年2月23日新生村民委員會會議記錄各1份,擬證明原、被告間存在合法有效的合同關系,并經鎮(zhèn)政府備案,在承包期內第三人依法享有對該承包地的使用、收益等權利,任何組織或個人均無權要求其遷出。
經質證,原告對真實性無異議,但認為該合同已不具備合法性,該合同已于2012年12月12日經合法程序依法解除,該合同已不具備任何法律效力,無法對抗原告提交的經公開競價簽訂的荒山承包合同書,不應認定;被告認為會議記錄與后來的會議記錄人數(shù)不一致,第三人的人數(shù)少,按照第三人的思路,被告后來的會議記錄更有效。
本院認為,原、被告對2001年2月25日五常鎮(zhèn)新生村民委員會與第三人簽訂了《土地承包合同書》的事實不否認,本院對該證據(jù)予以采信。
二、照片10張,擬證明第三人依約全面履行了合同義務,并不存在被告及原告所提供的解除合同告知書中所述“第三人至今未履行種植義務,嚴重違約”的情況,原、被告所述并非屬實。
經質證,原告有異議,認為已履行部分義務,不代表第三人從事漁業(yè)、林業(yè)生產之外的農業(yè)耕種事項的合法性,不應認定;被告認為第一頁第一張照片證明了其建房的情況,此房為標準的住宅;第三張照片為村里種的樹;第二頁照片證明不了是第三人種的樹;第三頁照片上的有些是第三人種的樹,但不能證明其履行了林業(yè)義務,因樹林稀疏;第四頁照片上是花和草,不足以證明其履行了約定的義務。
本院認為,原、被告不否認第三人提供照片的真實性,僅對證明問題不予全部認可,結合本案其他證據(jù),本院對該證據(jù)部分予以采信。
三、2012年10月8日《關于五常市新生路漁場補償情況說明》、2012年10月10日《住宅房屋貨幣拆遷補償協(xié)議書》及2012年10月11日新生路占地補償款收據(jù)各1張,擬證明由于政府修路,葉忠彬不配合工作,公然和政府村民們抗衡、漫天要價、無視法律的行為根本不存在,葉忠彬對此事的態(tài)度是積極配合的,并未損害任何人的利益,且在《情況說明》中寫明了第三人得到補償款后剩余水面仍由第三人保持原有承包合同,以此證明第三人與被告的合同仍有效,并未解除。
經質證,原告有異議,認為此證據(jù)與本案無關聯(lián)性,不能對抗原告與村委會簽訂的荒山承包合同書,且《情況說明》形成的時間為2012年10月8日,而村委會與第三人解除合同在2012年12月12日,因此第三人正式不具備合同權利在2012年12月12日;被告認為能說明當初計算給第三人損失是80萬元,后增加了60萬元是因有阻力了;原來村民代表為45人,第三人的會議記錄為14人,不到三分之一。
本院認為,該證據(jù)與本案爭議焦點不具關聯(lián)性,本院不予采信。
綜上,本院認定如下事實:2001年2月25日,五常市五常鎮(zhèn)新生村民委員會(甲方,現(xiàn)已與五常市五常鎮(zhèn)萬寶山村民委員會合并,更名為五常市五常鎮(zhèn)萬寶山村民委員會)與第三人葉忠彬(乙方)簽訂了《土地承包合同書》,約定甲方將所有的南至團結村塑料廠交界處,東至高壓線電架子,西至水庫大壩,北至金山屯太平嶺交界處范圍內所有的土地承包給乙方經營,其中魚池由乙方從事漁業(yè)生產,荒山、荒坡由乙方植樹;承包期限為三十年自2001年1月1日至2030年12月31日;承包費一萬元,于合同簽訂后一次性交清;其中,乙方權利為依法有權從事漁業(yè)生產,收益歸乙方所有,乙方有權在荒山荒坡植樹,林木所有權歸乙方所有,已植林木的所有權也歸乙方所有;乙方義務為依法按合同約定從事漁業(yè)和林業(yè)生產;合同到期后,乙方有權優(yōu)先承包,如到期后乙方不愿承包,乙方在合同內所植林木所有權歸乙方所有,乙方修建漁池、漁房及設備費用由甲方給付乙方;經甲、乙雙方協(xié)商,乙方修建漁池、漁房費用現(xiàn)作價40萬元;此合同簽訂后,1997年6月1日甲、乙雙方所簽《承包合同書》失效。
合同簽訂后,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第三人未按約全面履行合同義務,將部分土地改為農業(yè)生產,種植了玉米;在承包地內建設了永久性住宅;并因第三人在五常市政府、五常鎮(zhèn)政府根據(jù)城市建設總體規(guī)劃需要,修建新生路過程中,阻撓占用其承包的水面,引起村民不滿,村民提議廢除新生村民委員會與第三人簽訂的《土地承包合同書》,并于2012年9月26日村民集體作出《萬寶山村新生一隊廢除葉忠彬合同的決議》。
2012年12月12日,被告向第三人送達了《解除合同告知書》,告知第三人,經村委會兩委研究,村民代表大會依法表決,決定解除合同,收回第三人承包的土地魚庫等,并通知第三人:一、即日起解除你與新生村2001年2月25日簽訂的土地承包合同;二、請你務于2012年12月20日前提交損失明細,以便合理補償;三、請你務于接到本通知15日內主動遷出并辦理交接手續(xù);……;六、因此地重新對外發(fā)包你有優(yōu)先權,請你務于2012年12月16日12時前交120萬元底價款參加競價,到期不來視為你自動放棄。
2012年12月15日,被告根據(jù)村民提議,例會作出解除新生村民委員會與第三人簽訂的《土地承包合同書》并對外發(fā)包經營的決定。
2013年4月20日,被告例會研究確定發(fā)包方案和發(fā)包程序。
4月22日,被告向上級五常鎮(zhèn)人民政府申請對外競價發(fā)包,并經時任領導批復同意按村民代表大會意見執(zhí)行。
4月23日,被告對外發(fā)布《土地發(fā)包公告》,并向第三人送達了該公告。
5月7日,被告召開了競價發(fā)包招標大會,當時,第三人亦到場,但未參與競價招標,只是當場表明原合同未廢除,發(fā)包行為違法的觀點。
根據(jù)競價結果,原告依法取得了爭議荒山、水庫的承包經營權,原告與被告于當日簽訂了《荒山承包合同書》,約定被告將其所有的位于五常鎮(zhèn)農職高中東側的東至于萬林水庫高壓線電桿子一線,南至團結村塑料廠交界處,西至農職高中水庫大壩一線,北至金山屯太平嶺交界處的范圍內水庫荒山(包含林地、土地、林木和魚塘水庫)約120大畝承包給原告經營;承包期限為17年,自2013年1月1日至2030年12月31日;承包費360萬元,另付費用40萬元,共計人民幣400萬元,簽訂合同時一次付清。
原告足額交付了400萬元承包費。
被告通知第三人合同解除后,第三人未在通知到達之日起三個月內提起確認解除合同效力的訴訟,亦未將《土地承包合同書》涉及的荒山及水庫交付給被告。
本院認為,第三人與原五常市五常鎮(zhèn)新生村民委員會簽訂《土地承包合同書》后,在履行過程中,未依約定履行義務,將用于林業(yè)和漁業(yè)生產的荒山和水庫改變使用用途,進行了永久性住宅的建設和農業(yè)生產,違反了合同約定的植樹和建造漁房的義務,被告據(jù)此作出解除合同的決定,并向第三人送達了《解除合同告知書》。
第三人與原五常市五常鎮(zhèn)新生村民委員會簽訂的《土地承包合同書》未就單方解除合同約定異議期間,第三人在收到《解除合同告知書》后,雖提出異議,但未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 ?規(guī)定的時間內,即在解除合同的通知到達之日起三個月內的法定期限內提起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的訴訟,故被告通知解除合同的行為發(fā)生法律效力,第三人應當退出《土地承包合同書》涉及的荒山及水庫。
原、被告間在簽訂合同之前,被告已履行了發(fā)布發(fā)包公告,報請上級機關批準,召開公開競拍招標大會等相關程序,其程序合法有效,且原、被告間簽訂《荒山承包合同書》的時間在第三人與原新生村民委員會之間的《土地承包合同書》解除之后,并已交納了全部承包費;第三人在參加競價發(fā)包招標大會時,雖表明了原合同未廢除,發(fā)包行為違法的意見,但未參與競價招標。
故原、被告間簽訂的《荒山承包合同書》合法,具有法律效力,被告應按照合同約定將荒山水庫交付給二原告。
第三人主張村民作出的《萬寶山村新生一隊廢除葉忠彬合同的決議》中“理由根本與事實不符”,“對最后的全體村民簽名也有疑問。
從字體的書寫上可以看出字體重復,人數(shù)也不符,完全不能代表全體村民的意志,故該決議是無效的”。
本院認為,因被告作出解除合同決定依據(jù)并非村民的廢除合同決定,而是第三人在履行合同過程中構成了違約,故被告雖未出示證據(jù)證明村民廢除合同決定所依據(jù)的理由成立,但被告根據(jù)第三人的違約情況,作出解除合同決定合法有效。

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四條 ?、第六十六條 ?、第九十四條 ?、第九十六條 ?、第九十七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 ?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原告姜某、張成與被告五常市五常鎮(zhèn)萬寶山村民委員會2013年5月7日簽訂的《荒山承包合同書》有效。
二、第三人葉忠彬將與原五常市五常鎮(zhèn)新生村民委員會2001年2月25日簽訂的《土地承包合同書》中約定的荒山水庫騰出,交付給被告五常市五常鎮(zhèn)萬寶山村民委員會;同時,被告五常市五常鎮(zhèn)萬寶山村民委員會將2013年5月7日簽訂的《荒山承包合同書》約定的荒山水庫交付給原告姜某、張成經營;均于判決書生效后立即履行。
案件受理費100元,由被告負擔。

審判長:馬永富
審判員:李壯
審判員:萬景權

書記員:王忠良

Related posts

評論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

發(fā)表評論

評論

你的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表示必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