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姜某1,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普陀區(qū),現(xiàn)住上海市青浦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顧電,上海莊正權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王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普陀區(qū),現(xiàn)住上海市徐匯區(qū)。
被告:姜某2,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普陀區(qū),現(xiàn)住上海市徐匯區(qū)。
上列兩被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夏華,上海華夏匯鴻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姜某1與被告王某、姜某2分家析產(chǎn)糾紛一案,原由上海市徐匯區(qū)人民法院立案受理,2017年11月1日,上海市徐匯區(qū)人民法院裁定將本案移送上海市普陀區(qū)人民法院處理。2018年6月4日,上海市普陀區(qū)人民法院報請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經(jīng)該院指定由本院審理后,本院依法適用簡易程序,由審判員吳海明獨任審判。本案于2018年9月6日第一次公開開庭進行審理,原告姜某1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顧電、兩被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夏華到庭參加訴訟。根據(jù)案情,本院于2018年11月1日依法適用普通程序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并于2018年11月22日第二次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姜某1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顧電、被告王某及兩被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夏華到庭參加訴訟。審理中,雙方當事人申請庭外和解3個月。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姜某1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上海市普陀區(qū)洵陽新村XXX號XXX室房屋(以下簡稱洵陽新村308室房屋)征收所補償?shù)纳虾J星嗥謪^(qū)和瑞東苑秀沁路132弄4幢西單元9號1202室房屋(以下簡稱秀沁路1202室房屋)歸原告所有;2、判令原告向兩被告給付補償款人民幣19,545.37元;3、本案的受理費由兩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原告與被告王某原系夫妻關系,被告姜某2系二人之子。原告與被告王某經(jīng)上海市徐匯區(qū)人民法院(2014)徐民一(民)初字第10172號生效判決書判決離婚。上述離婚案件中,原告曾提出就洵陽新村308室房屋被征收后所得補償進行分割,但因涉及姜某2利益而未在該案中作處理。原告還表示,上述訴請1、2項的計算方式為:根據(jù)征收補償協(xié)議,本案涉訴三套安置房屋總價值為2,179,139.53元,除去房屋產(chǎn)權調(diào)換差價734,152.71元,被告實際獲利1,444,986.82元。此外,被告還獲得補貼獎勵824,140元及補償協(xié)議外的其他征收利益253,797.53元,故被告獲得的總利益為2,522,924.65元?,F(xiàn)原告要求分割獲得其中的四分之一,即630,731.16元,而根據(jù)補償協(xié)議,上述原告訴請中要求分得的秀沁路1202室房屋價值為650,276.53元,與原告要求的630,731.16元差額為19,545.37元,故原告提出要求分得秀沁路1202室房屋并補償兩被告差價19,545.37元的訴請,原告并訴諸本院,要求判如所請。
被告王某、姜某2共同辯稱:對原告陳述的原、被告間的關系無異議。2015年原告曾起訴兩被告,當時訴請與本案一致,后原告又申請撤訴。原告主張分割的秀沁路1202室房屋系由洵陽新村308室房屋動遷安置而來,而洵陽新村308室房屋系被告王某父母祖?zhèn)鞯乃椒恐脫Q而來的公租房,故洵陽新村308室房屋的來源及產(chǎn)權與原告無關,雖原告在其自有公房出售后將戶籍遷入洵陽新村308室房屋內(nèi),但原告未實際居住,且該房屋動遷時系根據(jù)房屋面積進行安置,不是按人口計算,當時安置對象只有兩被告,原告不是安置對象,故原告的權利主張缺乏基礎,不同意原告訴請。
經(jīng)開庭審理查明:原告姜某1與被告王某原系夫妻關系,二人于1989年5月22日登記結婚,并于xxxx年xx月xx日出生育被告姜某2。2014年12月5日上海市徐匯區(qū)人民法院立案受理姜某1與王某的離婚糾紛,并于2015年1月26日出具(2014)徐民一(民)初字第10172號民事判決書,其中法院查明,原告姜某1與被告王某于2006年9月開始分居,該判決書并判決準予姜某1與王某離婚。該判決已生效。
涉訴洵陽新村308室房屋為公房,1967年8月2日,徐惠珍(王某祖母)及其女王玲芳、其母毛秀娣、其子王金濤等四人戶籍遷入洵陽新村308室房屋。原告及被告王某、姜某2的戶籍分別于2007年2月16日、2002年4月3日及2009年9月29日(2003年1月14日也曾遷入過)遷入該房屋內(nèi)。2007年王某提出申請,要求將洵陽新村308室房屋的承租人由其祖母徐惠珍變更為王某,王某并于2008年12月12日取得其為承租人的租用居住公房憑證。
2013年9月13日,被告王某以被征收人或公有房屋承租人的名義(乙方)與上海市普陀區(qū)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甲方)以及房屋征收實施單位上海市普陀第一房屋征收服務事務所有限公司簽訂上海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協(xié)議,協(xié)議內(nèi)容主要載明:因普陀區(qū)洵(旬)陽新村地塊舊城區(qū)改建項目,乙方坐落于洵陽新村308室的房屋屬征收范圍;該房屋為居住公房,認定建筑面積40.095平方米,房屋價值補償款1,444,986.82元;該戶不符合居住困難戶條件;裝潢補償款30,000元;其他各類補貼、獎勵費用合計824,140元;甲方提供乙方產(chǎn)權調(diào)換房屋3套,分別為青浦區(qū)佳福雅苑秀澤路225弄29幢東單元8號503室(以下簡稱秀澤路503室房屋,總價522,262.50元)、秀沁路1202室房屋(總價650,276.53元)、普陀區(qū)榮和怡景園武威東路821弄5幢18號2301室(以下簡稱武威東路2301室房屋,總價1,006,600.50元),以上房屋價格合計2,179,139.53元,房屋產(chǎn)權調(diào)換差價為734,152.71元,由乙方向甲方支付;協(xié)議生效后,乙方搬離原址60日內(nèi),扣除購房款后,甲方應支付乙方協(xié)議中剩余補償款119,988元。上述洵陽新村308室房屋被征收時,該房屋內(nèi)在冊戶籍人口為原、被告三人。
2015年5月26日,本院以(2015)青民一(民)初字第1465號(以下簡稱1465號案件)立案受理姜某1提起要求分割洵陽新村308室的房屋動遷利益的分家析產(chǎn)訴訟,后又因姜某1向本院申請撤訴,本院并裁定準許其撤回起訴。該案審理中,本院與上海市普陀第一房屋征收服務事務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俞宏祥制作談話筆錄一份,其中俞宏祥向本院表示:系爭房屋為公房,未被納入困難戶,此次征收以房屋面積確定補償金額,與在冊戶籍人口無關;調(diào)換房屋為優(yōu)惠價格;征收補償協(xié)議中第九條的搬家補助費乘以二是指搬家兩次的補助費;動遷中征收人未認定同住人,但同住人需要在動遷房屋內(nèi)實際居住,具體應由法院認定;除征收協(xié)議中寫明的金額,王某額外領取了三筆臨時安置費和一筆現(xiàn)金獎勵。其并提供被征收戶情況及補償表、付款憑證、配套商品房供應單、租用居住公房憑證、宣傳手冊等證據(jù)。其中付款憑證顯示被告王某分四筆共計領取373,785.83元;配套商品房供應單顯示王某作為購房人在秀澤路503室房屋及秀沁路1202室房屋的供應單上簽名,王某、姜某2作為共同購房人在武威東路2301室房屋的供應單上簽名,同時武威東路2301室房屋的供應單中被拆遷戶基本情況為原、被告三人。原、被告在該案庭審中表示:對上述談話筆錄無異議,對上述證據(jù)真實性均無異議;兩被告并確認協(xié)議簽訂后,王某領取三筆臨時安置補助費18,863.35元、10,959.33元、3,975.15元,還領取額外獎勵費22萬元及征收協(xié)議中確定的補償款119,988元。對上述意見,原、被告在本案庭審中再次予以確認。
以上查明的事實,有以下證據(jù)證明:原、被告的陳述、原告提供的民事判決書、征收補償協(xié)議復印件、戶籍登記表、兩被告提供的房屋分配供應單、上海市房屋征收補償協(xié)議、戶籍證明、申請書、本院自(2015)青民一(民)初字第1465號一案中調(diào)取的與俞宏祥的談話筆錄、被征收戶情況及補償表、付款憑證、配套商品房供應單、租用居住公房憑證、宣傳手冊等,上述證據(jù)并經(jīng)庭審質(zhì)證,本院予以確認。
審理中,對原告應否享有洵陽新村308室房屋的動遷安置利益,原告認為,上述動遷利益系原告與被告王某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取得,應按夫妻共同財產(chǎn)進行分割;原告在1465號案件中曾表示其未在洵陽新村308室房屋實際居住,在本案中,原告又表示,
洵陽新村308室房屋原由被告王某父母居住,其父母去世后一直出租,期間原告和兩被告也居住過一年左右,其與被告姜某2在該處居住均不滿兩年。原告曾承租曹楊二村房屋一套,后原告將該房屋出售,戶口并從該房屋遷入洵陽新村308室房屋內(nèi),但當時因原告與被告王某夫妻關系不好,原告未在洵陽新村308室房屋內(nèi)居住,因此原告符合同住人條件,屬于動遷安置對象。綜上,原告認為,無論基于夫妻共同財產(chǎn)還是同住人,原告均應享有洵陽新村308室房屋內(nèi)的動遷安置利益,但現(xiàn)本案中原告系基于原告與被告王某的夫妻關系對洵陽新村308室房屋所有的動遷利益提出分割主張。被告認為,洵陽新村308室房屋系被告王某出生之前由其長輩以原有私房置換得來,因此該房屋系被告王某的婚前財產(chǎn),后雖經(jīng)動遷,但只是形態(tài)發(fā)生變化,原告無權基于與被告王某的婚姻關系獲得權利。原告確曾承租曹楊二村房屋一套,但其后來將房屋出售用于個人消費,原告并未在洵陽新村308室房屋內(nèi)居住,因此原告也不具有同住人的身份,而兩被告在洵陽新村308室房屋內(nèi)居住多年直至動遷。同時,根據(jù)動遷政策,當安置對象的人均拆遷面積少于15平方米時應視為困難戶,若動遷部門將原告認定為安置對象,洵陽新村308室房屋的人均動遷面積即小于15平方米,應認定為困難戶,但事實上洵陽新村308室房屋并未被認定為困難戶,因此原告并未被認定為安置對象。綜上,原告無權獲得洵陽新村308室房屋的動遷安置利益。
審理中,原告提供不動產(chǎn)登記簿以證明上述三套房屋中武威東路2301室房屋已辦理產(chǎn)權登記手續(xù),產(chǎn)權登記在兩被告名下,秀澤路503室房屋及秀沁路1202室房屋尚未辦理產(chǎn)權登記手續(xù)。就上述三套房屋目前的價值,原告先是確認為:武威東路2301室房屋為320萬元、秀澤路503室房屋為153萬元左右、秀沁路1202室房屋為160萬元,后原告變更意見并確認價值為:武威東路2301室房屋為323.25萬元、秀澤路503室房屋為170.73萬元、秀沁路1202室房屋為140萬元。原告并主張,如法院按金額數(shù)量分割,要求按照目前的市場價格進行處理;如按房屋進行分割,如有差額再行補償?shù)模蟀凑談舆w協(xié)議上載明的數(shù)額進行處理。
兩被告對原告提供的不動產(chǎn)登記簿及原告陳述的產(chǎn)權情況予以確認,并表示三套房屋均已交付。對房屋目前價值,兩被告確認為:武威東路2301室房屋為320萬元、秀澤路503室房屋為152萬元、秀沁路1202室房屋為153萬元。兩被告表示,不同意原告分割動遷利益的訴請,但如果法院判決分割的話,安置房屋的價值應按照動遷時確定的價值進行計算,且兩被告的動遷利益要求合并處理。
根據(jù)庭審確認的事實,本院認為:公民的合法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本案中,原告要求分割的上述動遷利益系洵陽新村308室房屋動遷所得,而該被動遷房屋為公有房屋,根據(jù)《上海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實施細則》的規(guī)定,征收居住房屋的,公有房屋承租人所得的貨幣補償款、產(chǎn)權調(diào)換房屋歸公有房屋承租人及其共同居住人共有;而共同居住人是指在作出房屋征收決定時,在被征收房屋處具有常住戶口,并實際居住生活一年以上(特殊情況除外),且本市無其他住房或者雖有其他住房但居住困難的人。故根據(jù)洵陽新村308室房屋的動遷情況及相應證據(jù),兩被告作為該公房征收時的戶籍在冊人員對上述貨幣補償款373,785.83元及三套安置房屋享有動遷利益。而原告與被征收房屋來源并無任何關聯(lián),其雖于2007年將戶籍遷入被征收房屋內(nèi),但就其是否在被征收房屋內(nèi)實際居住,原告前后陳述不一,且兩被告不確認其曾在該房屋內(nèi)實際居住,原告也未提供相應證據(jù)證明其系被征收房屋的共同居住人,同時結合生效離婚判決書中查明的原告與被告王某的分居情況,考慮原告曾將其原先享有的他處公有住房權利予以處分等事實,本院對原告提出的其符合同住人條件的主張難以支持,本院確認對上述貨幣補償款373,785.83元及三套安置房屋享有動遷利益應由兩被告共同所有,且原則上應由兩被告各半所有?,F(xiàn)因原告明確其不基于同住人而系基于與被告王某的夫妻關系對動遷利益提出權利主張,而被征收房屋的租賃權以及上述貨幣補償款、安置房屋等動遷利益確系被告王某于與原告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取得,因此該些動遷利益中被告王某享有的份額應作為夫妻共同財產(chǎn)與原告共有。在對原告與被告王某夫妻共有的動遷利益進行分割中,本院綜合本案的具體情況,從被征收房屋的來源、原、被告家庭、婚姻情況、戶內(nèi)人口對動遷利益的影響力以及動遷利益的掌控情況等因素,尤其考慮到被征收房屋租賃權的取得以及征收利益的獲得均發(fā)生于原告與被告王某分居期間的事實,動遷利益的取得與原告、被告王某的婚姻無關,故被告王某應在分割中予以多分。再結合相關安置房屋的協(xié)議約定價格及雙方確認價值等,本院酌定上述貨幣補償款373,785.83元及武威東路2301室房屋、秀澤路503室房屋、秀沁路1202室房屋等三套安置房屋歸兩被告所有,兩被告支付原告65萬元。兩被告要求兩被告分得的動遷利益一并處理,本院予以照準。
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九十五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位于上海市普陀區(qū)武威東路XXX弄XXX號XXX室的房屋歸被告王某、姜某2所有;
二、位于上海市青浦區(qū)趙巷鎮(zhèn)秀澤路225弄503室房屋及位于上海市青浦區(qū)趙巷鎮(zhèn)秀沁路132弄1202室房屋的相關權益由被告王某、姜某2享有;
三、被告王某、姜某2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支付原告姜某165萬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受理費27,223.40元,由原告負擔6,931.35元,兩被告負擔20,292.05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王宏美
書記員:吳海明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