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天津聯(lián)碩管業(yè)有限公司,住所地天津市。
法定代表人:張云標,執(zhí)行董事。
委托訴訟代理人:宋麗琴,上海海仲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代君,上海海仲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北京金源天和科技有限公司,住所地北京市。
法定代表人:吳旭建,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趙建剛,北京市一法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天津聯(lián)碩管業(y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lián)碩公司)與被告北京金源天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源天和公司)侵害外觀設計專利權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5月30日立案。
原告聯(lián)碩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犯原告獨占許可使用的專利號為ZLXXXXXXXXXXXX.5的外觀設計專利;2.判令被告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及為制止侵權行為支出的合理費用50萬元。事實和理由:案外人上海米蘭塑膠有限公司為名為“聚丙烯靜音排水管的鎖緊式連接結構件”的外觀設計專利(專利號ZLXXXXXXXXXXXX.5,以下簡稱涉案專利)的專利權人,該專利申請日為2011年11月25日,授權日為2012年8月1日。涉案專利申請后,上海米蘭塑膠有限公司即授權原告使用,原告有權對該涉案專利進行全方位維權工作。原告經調查發(fā)現(xiàn),被告未經許可大量銷售了侵犯涉案專利的商品,故原告訴至法院,望判如所請。
被告金源天和公司在提交答辯狀期間,對管轄權提出異議認為,最高人民法院(2016)最高法民轄終107號民事裁定明確:在侵犯知識產權和不正當競爭案件中,原告通過網(wǎng)絡購物取得被訴侵權產品的,不能以網(wǎng)絡購物收貨地作為侵權行為地確定管轄。在知識產權侵權糾紛案件中,侵權結果發(fā)生地應當理解為侵權行為直接產生的結果發(fā)生地,而不能以起訴人指定的產品收取地作為侵權結果發(fā)生地。本案中,被告只是向原告寄送了樣品,原告并沒有付款,雙方并沒有產生“銷售行為”,被告向原告寄送樣品的行為最多屬于“銷售行為”中的要約邀請階段,上海僅僅作為寄送樣品的接受地,因此也不是“銷售行為”收貨地。被告住所地位于北京市,故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對本案沒有管轄權,被告據(jù)此請求將本案移送至被告住所地的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管轄。
本院經審查認為:本案系侵害外觀設計專利權糾紛,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guī)定》第五條的規(guī)定,因侵犯專利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侵權行為地包括:被訴侵犯外觀設計專利的產品的制造、許諾銷售、銷售、進口等行為的實施地以及上述侵權行為的侵權結果發(fā)生地。本案中,原告主張被告實施的銷售行為侵犯了其對涉案專利享有的專利權,相應的公證書顯示原告系通過瀏覽被告公司網(wǎng)站(www.jythkj.com)方式獲取了被告公司的聯(lián)系電話,并通過撥打電話方式要求被告將被控侵權產品樣品郵寄至上海市大田路XXX號,原告在該地址簽收了上述公證保全產品。上述證據(jù)尚不足以證明被告向原告實施了事實上的銷售行為,亦無法證明樣品的收貨地上海市為所稱銷售行為的侵權行為實施地、侵權結果發(fā)生地。鑒于本案中原告無法證明涉案銷售行為侵權行為實施地和侵權結果發(fā)生地位于上海市,被告住所地亦并非位于上海市,故本院對本案不具有管轄權。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條第一款“專利糾紛案件由知識產權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的中級人民法院和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的規(guī)定以及本案的具體情況,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對本案具有管轄權。
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guī)定》第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七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裁定如下:
北京金源天和科技有限公司對管轄權提出的異議成立,本案移送北京知識產權法院處理。
如不服本裁定,可以再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楊馥宇
書記員:胡??宓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