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大元投資集團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住所地滄州市運河區(qū)紅衛(wèi)街。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911309007216510221。
法定代表人:李建國,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蔡志勇,河北滄獅律師事務所律師。委托代理人張?zhí)?,該公司職員。身份證號碼140102196604102099。
被告:滄興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原滄興集團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住所地滄州市運河區(qū)北京路33號滄興總部。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91130900788693761J。
法定代表人:孫浩,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李秀樹,河北東方偉業(yè)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滄興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海興興融分公司,住所地海興縣海港路南興融街西(華府嘉苑)。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91130924MAO07WQYQ85。
負責人:崔福江,該公司經理。
委托代理人李秀樹,河北東方偉業(yè)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滄興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住所地滄州市運河區(qū)北京路33號滄興總部。組織機構代碼:55186972-2。
法定代表人:孫躍鞠,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張紅,河北傲宇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大元投資集團房地產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大元公司)與被告滄興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滄興公司)、滄興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海興興融分公司(以下簡稱興融公司)、滄興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滄興集團公司)合資、合作開發(fā)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3月7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大元公司委托代理人蔡志勇、張?zhí)?,被告滄興公司及興融分公司的委托代理人李秀樹,被告滄興集團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張紅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大元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解除雙方于2016年9月份以來的合資開發(fā)房地產關系;2、判令被告滄興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滄興集團公司立即解除涉案土地抵押,恢復原狀;3、判令雙方按合資協議比例,依法分割合資體的共有權益;4、判令被告滄興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滄興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賠償因違約給原告造成的損失(依鑒定結果為準);5、訴訟費由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原告和滄興公司于2016年9月、10月份聯合購買了位于海興縣××北、××街××二塊(以滄興公司名義,宗地號2016--009、2016--010)。2016年12月7日雙方訂立《房地產聯合開發(fā)合作協議書》。由于被告不按協議執(zhí)行,特別是私下以滄興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海興興融分公司財務章丟失為由,將保存在原告處的該分公司財務印鑒更換,準備將合作雙方在該分公司名下的存款4000萬元支取并轉移,被原告人員制止。被告還存在單方組織工程招標等違反協議的行為。鑒于被告轉移、隱匿合作雙方共同財產等重大違約的行為,雙方已無合作的基礎。滄興集團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于2016年12月12日更名為滄興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為維護原告合法權益,特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請依法判決。
本院經審理查明,2016年8月份海興縣國土資源局掛牌出讓位海興縣××××東東地塊(涉案土地、宗地號:2016-009、2016-010)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原告大元公司、被告滄興公司均報名參加了競買;2016年9月13日,被告滄興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競得該兩宗宗地。兩地塊相鄰,面積相近,分別是69426.7平方米和69268.9平方米。同日,海興縣國土資源局發(fā)布國有土地使用權招拍掛出讓成交公示,公示期自9月14日至9月24日。2016年9月18日被告滄興公司張永健與原告大元公司張萬成,通過微信方式協商聯合開發(fā)事宜,張永健給張萬成的郵箱,發(fā)送了《聯合開發(fā)協議書》草案。2016年9月19日雙方用微信方式繼續(xù)協商協議具體內容。2016年9月21日,滄興公司與海興縣國土局簽訂出讓合同。2016年9月26日滄興公司用競拍土地保證金轉為交納全部土地出讓金,9月28日交納土地登記費一萬元,取得了涉案土地使用證。2016年9月29日張永健告知原告公司張萬成,涉案土地的全部費用為:土地出讓金和契稅21658萬元、印花稅104130元、土地登記費10000元,共計216694130元。大元公司2016年9月30日按照涉案土地總款的49%,向滄興公司匯入“投資款”106180123.7元。2016年10月24日雙方形成《海興一品項目會議紀要》、《組織結構圖》。2016年11月12日雙方制定了《海興項目部管理辦法》,其主要內容為,項目決策運營實施、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各級權限范圍等,有雙方董事長簽字,并約定雙方董事長簽批后執(zhí)行。2016年11月18日雙方制定《海興一品項目財務管理辦法》:有雙方董事長簽署了資金審批制度、工程成本等,約定分公司已經開立的銀行賬戶由合作雙方共同監(jiān)管,項目土地款及其他成本開支等按持股比例投入。2016年12月1日該項目海興興融分公司開始單獨建賬,記賬憑證顯示:項目土地款216694130元列入興融分公司項目開發(fā)成本。2016年12月7日,滄興公司與大元公司簽訂《房地產聯合開發(fā)合作協議書》,協議約定:一、該項目由雙方共同出資,具體比例甲方(即滄興)為51%,乙方(即大元)為49%,該項目實行單獨核算,并按“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按甲乙雙方出資比例承擔風險,分享盈利。二、項目總投資由雙方共同商定,分期投入。初步確定總投資為216694130元,由甲方代表雙方與縣國土資源局簽訂土地開發(fā)協議。后期資金雙方按相應比例投入,投資抽回時,按相等比例共同抽回。三、該項目以甲方的名義進行開發(fā)建設,以甲方為主導。雙方共同派人組建領導班子,負責該項目有序高效運營。……八、甲乙雙方的下一個合作項目,將以大元公司為主、滄興為輔的形式進行。
2016年10月25日滄興集團公司以涉案土地做抵押,在滄州商業(yè)銀行貸款1.6億元,將其中的6000萬元(含銀行扣除的利息)匯到滄興公司興融分公司、一億元匯給滄興公司,滄興公司又將其中的4900萬以“還款”名義于2016年10月28日匯給大元公司、自己留用5100萬元。2017年3月1日,被告滄興公司以滄興公司興融分公司財務章丟失為由,另行刻制了滄興公司興融分公司財務章、負責人手章,更換了銀行印鑒,欲將滄興公司興融分公司賬戶(雙方協議共管賬戶)的4000萬元資金,以“還款”的名義向其母公司滄興集團有限公司轉賬支付,被大元公司派駐項目的財務人員發(fā)現并通過報警及時予以制止。隨后,大元公司申請訴前保全,凍結了該4000萬元資金。2017年3月4日滄興集團公司歸還了該1.6億元貸款,又以涉案土地做抵押,在滄州商業(yè)銀行貸款1.8億元,因原告大元公司申請訴訟保全,法院凍結了其中的1.4億元。2017年5月29日《燕趙晚報》報道了“海興一品五證不全違規(guī)售樓”的消息。
另查明,滄興集團公司與滄興公司的經營范圍不一致;兩公司的人員不相同;兩公司均有獨立的賬冊,并經過了審計;兩公司具有獨立的管理經營體制。
另查明,滄興公司在大元公司起訴后曾依法提起反訴,在本院第一次開庭時,滄興公司口頭撤回反訴,主張必要時另案主張權利。
以上事實由原、被告庭審陳述及提交的相關證據予以證實。
本院認為,在雙方合資運作實施過程中,被告滄興公司于2017年2月28日單方更換海興興融分公司財務印鑒并試圖轉走雙方共管賬戶存款4000萬元的行為構成違約;結合本案的案情,鑒于原告已失去對被告滄興公司的信任,雙方如繼續(xù)合作無法實現合同目的;原告訴求解除雙方合資合作關系予以支持。關于原告主張“判令被告滄興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滄興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賠償因違約給原告造成的損失”問題,原告主張被告滄興公司承擔違約賠償損失未提供任何損失的證據,且滄興公司也不認可,對原告的該訴求本院不予支持;關于被告滄興集團是否承擔損失的問題,從被告滄興集團、被告滄興公司提供的兩個公司的財務賬冊、財務報表、2016年度審計報告、所涉人員的勞動合同、公司章程等證據可證實,兩個公司的財產互相獨立、兩個公司經營的范圍互相獨立、兩個公司的人員不混同;原告雖對上述證據有異議不認可,但并未提供充分反駁的證據,即被告滄興集團公司不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63條、第20條對滄興公司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情形,且原告大元公司亦未提供滄興公司對其造成損失的任何證據,故原告對滄興集團公司的該訴求不予支持。關于原告主張“判令被告滄興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滄興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立即解除涉案土地的抵押,恢復原狀”的訴求,因原告的該訴求涉及到銀行等案外人,與本案不屬于同一法律關系,非本案審理的范疇,原告可另行主張權利。關于原告主張“判令雙方按合資協議比例,依法分割合資體的共有權益”問題,2016年9月13日,滄興公司競得涉案的宗地后,雙方于2016年9月18日形成了聯合開發(fā)涉案宗地的《房地產聯合開發(fā)合作協議書》草案;此時,滄興公司未與海興縣國土資源局簽訂相關協議,也未辦理相關手續(xù)(包括土地證等),也未交納購地款的相關費用。雖在2016年9月18日后陸續(xù)由甲方(滄興公司)先期交納了全部購地款的相關費用216694130元,涉案土地的土地證辦在了甲方名下,但滄興公司的上述行為是依據《房地產聯合開發(fā)協議書》草案及雙方于2017年12月7日經前期雙方邊協商邊實施正式簽訂的《房地產聯合開發(fā)協議書》中均約定:“由甲方代表雙方與海興縣國土資源局簽訂土地開發(fā)協議”、“該項目以甲方名義進行開發(fā)建設”的內容進行操作實施的;雖被告滄興公司對“由甲方代表雙方與海興縣國土資源局簽訂土地開發(fā)協議”這句話有異議認為無效,但該句話并未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禁止性規(guī)定,雙方簽訂的《房地產聯合開發(fā)協議書》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應認定合法有效。同時按照雙方約定的投資比例,原告大元公司將全部購地相關費用216694130元的49%支付給被告滄興公司106180123.7元。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零八條“對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提供的證據,人民法院經審查并結合相關事實,確信待證事實的存在具有高度可能性的,應當認定該事實存在?!钡囊?guī)定,本案中,經本院審查原告大元公司提供的相關證據和被告的質證意見,結合本案自2016年9月13日至2016年12月7日發(fā)生的相關事實,應認定涉案的兩宗地是大元公司與滄興公司聯合購買。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二條:“當事人有證據證明不動產登記薄的記載與真實權利狀態(tài)不符、其為該不動產物權的真實權利人,請求確認其享有物權的,應予支持?!敝?guī)定,涉案兩宗地的土地證雖辦在被告滄興公司名下,但依據原告大元公司提供的相關證據證實,涉案兩塊地屬原告大元公司和被告滄興公司按份共有。目前除涉案兩塊地外雙方未有其它可分割的財產,因涉案土地系分別競得、分別具備規(guī)劃設計條件;因此具備可分割性。故本院酌定涉案土地宗地號2016-010土地使用權歸大元公司,涉案土地宗地號2016-009土地使用權歸被告滄興公司,大元公司退還滄興公司相應的差價款,即兩塊地共計138695.6平方米,費用合計21669.413萬元,平均每平方米為0.156237萬元;原告大元按49%比例應有土地面積為67960.844平方米,大元應退還滄興差價款為204.3667萬元。因滄興公司當庭撤回反訴,本院另行制作裁定予以處理。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九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九十四條、第九十九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六十三條、第二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解除原告大元投資集團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與被告滄興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之間合資、合作開發(fā)房地產關系;
二、涉案土地宗地號2016-009【冀(2017)海興縣不動產權第0000050號,面積為:69426.7平方米】土地使用權歸被告滄興公司享有;宗地號2016-010【①冀(2017)海興縣不動產權第0000051號,面積為:50352.2平方米、②冀(2017)海興縣不動產權第0000052號,面積為:4952.8平方米、③冀(2017)海興縣不動產權第0000053號,面積為:13963.9平方米】土地使用權歸原告大元公司享有;原告大元公司退還滄興公司土地差價款204.3667萬元;滄興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協助大元投資集團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辦理過戶等相關手續(xù)。
三、駁回原告要求被告滄興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被告滄興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賠償因違約給其造成損失的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941800元,財產保全費5000元,合計946800元,由被告滄興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承擔案件受理費565080元、大元投資集團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承擔案件受理費376720;被告滄興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承擔財產保全費1000元,大元投資集團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承擔財產保全費400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陳 華 審判員 王濟長 審判員 趙文甲
書記員:王蓉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