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夏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徐匯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堂國,上海市錦港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張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重慶市。
被告:王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徐匯區(qū)。
以上二被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展興樂,上海市遠東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夏某某與被告張某某、王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5月15日立案,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分別于2018年6月25日、2018年7月16日公開開庭進行審理。原告夏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堂國、被告張某某、王某某的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展興樂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夏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張某某歸還夏某某借款本金800,000元;2.判令張某某歸還夏某某信用卡分期還款產(chǎn)生的利息5,600元;3.判令王某某對上述款項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事實與理由:夏某某與張某某系朋友關(guān)系,2013年9月30日,張某某以資金周轉(zhuǎn)為由向夏某某借款30萬元整,口頭約定月息3%。當日夏某某在興業(yè)銀行上海徐匯支行提現(xiàn)30萬元并交付張某某。張某某正常支付利息一段時間后,需夏某某多次催要才陸續(xù)支付后續(xù)利息。張某某因資金周轉(zhuǎn)需要又向夏某某借款人民幣50萬元,并口頭約定借款期限3年,月息3%。夏某某分別于2013年12月27日、2014年7月分別以現(xiàn)金交付張某某20萬、30萬元。以上共計80萬借款,當時未書寫借條。張某某自2013年11月開始按月息3%支付上述借款利息,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間,張某某均通過支付寶支付夏某某借款利息。
2016年11月11日,張某某因資金周轉(zhuǎn)再次向夏某某借款人民幣10萬元。夏某某以信用卡刷卡的方式為張某某支付,并以分期付款方式還款,因此產(chǎn)生5,600元分期利息,該筆借款本金張某某現(xiàn)已還清。
2016年11月14日,張某某向夏某某補寫了兩份借條。一份對10萬元借款進行了約定,另一份是對80萬元借款進行了補寫,并重新約定借款期限為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30日。兩份借條均由王某某作擔保人簽字。張某某與王某某系夫妻、同事關(guān)系。在80萬元借款期限屆滿后,夏某某以電話、微信聯(lián)系張某某還款均無果。2018年2月19日至今,張某某不再回復夏某某信息及電話。
張某某辯稱:不同意夏某某的訴訟請求。關(guān)于借款80萬元,雖有借條,但實際并未交付,借條是張某某照抄的格式條款。2016年11月13日晚11點,夏某某與案外人崔某、劉某、胡某某一起來張某某家中書寫借條,一筆是借張某某10萬元,一筆是向劉某借款54,048元,一筆是向胡某某借款60,000元。簽署該三張借條后,夏某某要求張某某再書寫一張80萬借條,因張某某打算借該筆款項買房,后因當天離婚并未實際借款。張某某向夏某某打款是應夏某某要求產(chǎn)生的其他經(jīng)濟往來,并非借款利息。關(guān)于10萬元借款現(xiàn)已經(jīng)還清,現(xiàn)自愿承擔產(chǎn)生的銀行信用卡利息5,600元。
王某某辯稱:不同意夏某某的訴訟請求。王某某與張某某原系夫妻關(guān)系,80萬元所涉借條中王某某的簽字是真實的,但借款未實際交付,且王某某與張某某借款當日便離婚,不同意承擔連帶還款責任。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2016年11月14日,張某某向夏某某出具《借條》兩份,一份載明:茲因資金周轉(zhuǎn)而向夏某某借款,共借得人民幣100,000(拾萬圓整)。借款期限:二零一六年十一月到二零一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違約責任:如果張某某不能按期歸還借款,則應承擔違約責任。落款有借款人張某某、擔保人王某某、見證人崔某的簽名,時間為2016.11.1401:27。另一份載明:茲因資金周轉(zhuǎn)而向夏某某借款,共借得人民幣800,000(捌拾萬圓整)。借款期限:二零一六年十一月到二零一七年十二月三十日。有借款人張某某、擔保人王某某、見證人崔某的簽名,時間為2016年11月14日01:43。
夏某某為證明其向張某某交付80萬元借款的事實,向本院提交其名下興業(yè)銀行賬戶尾號3312的銀行流水,顯示2013年9月30日,夏某某通過柜員取款方式在興業(yè)銀行上海徐匯支行支取30萬元;2014年7月4日通過柜員取款方式支取人民幣40萬元。另提交其名下工商銀行賬戶尾號3687的銀行流水,顯示其于2013年12月27日卡取16萬元;其名下工商銀行賬戶尾號0607的銀行流水,顯示其于2013年12月27日卡取2萬元。
為證明張某某以月息3%支付80萬元借款利息的事實,夏某某向法院提交其名下4張銀行卡交易記錄。其中顯示:1、2014年4月28日,夏某某名下工商銀行賬戶尾號0607賬戶收到匯款24,000元;2、2015年9月14日,張某某通過其名下尾號7321銀行賬戶向夏某某匯款48,000元;3、2015年10月29日,夏某某名下工商銀行賬戶尾號0607賬戶收到對方戶名張*薇的銀行轉(zhuǎn)賬24,000元;4、2016年8月29日,張某某通過其名下尾號7321銀行賬戶向夏某某匯款24,000元。
夏某某另提交支付寶賬戶收支明細8張及支付寶收款明細截圖,顯示張某某向夏某某的支付寶賬戶分別于2015年7月8日轉(zhuǎn)賬24,000元;2015年10月3日轉(zhuǎn)賬24,000元;2015年12月11日轉(zhuǎn)賬24,000元;2016年1月7日轉(zhuǎn)賬24,000元;2016年2月2日轉(zhuǎn)賬44,124元;2016年4月15日轉(zhuǎn)賬24,800元;2016年5月10日轉(zhuǎn)賬24,000元;2016年7月4日轉(zhuǎn)賬50,000元。
對上述轉(zhuǎn)賬的事實張某某無異議,但稱打款系應夏某某要求提供的周期性拆借,在本院多次要求其提供相應證據(jù)的情況下,夏某某均表示無證據(jù)提供。
夏某某為證明因借張某某10萬元產(chǎn)生信用卡分期還款利息,并向法庭提交其名下廣發(fā)銀行信用卡分期對賬單13份,對此夏某某表示無異議。
為證明夏某某催討利息的事實,以及見證人崔某知悉80萬借款事實,夏某某向法院提交其與張某某、崔某的微信聊天記錄截圖。2015年8月25日,夏某某給張某某留言“上個月的錢你沒打我是吧”。2016年11月14日,夏某某與微信名為L的案外人進行了聊天,L向夏某某發(fā)送了借條圖片一張,顯示系本案夏某某提供的80萬元借條證據(jù),借條上附張某某及王某某的身份證,L留言“你的80萬17年到期”。對此,張某某表示微信聊天記錄并不完整,或許有刪減內(nèi)容,且微信聊天記錄也無顯示催討過程。但張某某亦未能出示該聊天記錄的完整版。
另查明,張某某與王某某于2016年11月14日在徐匯區(qū)民政局協(xié)議離婚。
以上事實,有借條、銀行卡歷史明細、微信聊天記錄、支付寶賬戶收支明細、信用卡分期對賬單等證據(jù)證實,并經(jīng)庭審審核,應予認定。
本院認為,合法的借貸關(guān)系受法律保護。張某某向夏某某出具了80萬元的借條,可以證明雙方之間存在借貸的合意,夏某某對于借款來源亦進行了舉證。張某某以定額24,000元向夏某某連續(xù)數(shù)月轉(zhuǎn)賬的事實,與夏某某陳述的以80萬本金、計3%月息的主張相互印證。雖張某某聲稱該多筆定額款項的支付是業(yè)務往來、周期性拆借,但并無其他證據(jù)證明。張某某以購房為由借款后因當日離婚放棄借款的理由,明顯與常理不符。在無相反證據(jù)推翻的情況下,本院確定夏某某與張某某之間存在合法有效的借貸關(guān)系。
夏某某以信用卡刷卡方式向張某某借款10萬元,因分期付款產(chǎn)生的利息5,600元,該錢款雖非與借貸關(guān)系直接相關(guān)聯(lián),因雙方均對此確認,且張某某當庭表示自愿向夏某某返還該筆款項,為避免累訟,本院在本案中一并予以處理。
王某某以擔保人身份在借條落款處簽字,對保證方式及擔保范圍未作約定,借款發(fā)生后,張某某未能按期歸還,王某某作為擔保人對80萬元借款應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因分期付款產(chǎn)生的信用卡利息并非法定擔保范圍,且無合同約定,擔保人無需為此承擔清償責任。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零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十九條、第二十一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張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歸還夏某某借款本金800,000元;
二、張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償付夏某某用信用卡刷卡支付10萬元后分期付款產(chǎn)生的利息5,600元;
三、王某某對本判決主文第一條確定的張某某應負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金錢給付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1,856元,減半收取計5,928元(已由夏某某預繳),由張某某、王某某共同負擔5,887元,張某某個人負擔41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陸文嘉
書記員:孫俊俊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