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小喬講法律》,我是你們的主持人小喬。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一起關于互聯網平臺勞務關系的經典判例: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16年判決的鄭某訴某公司勞動關系認定案。
案件背景
鄭某自2013年9月22日起受某公司聘用,從事汽車救援工作,但雙方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2014年8月23日,因出勤工作量的計算發(fā)生爭議,某公司停止派遣任務并單方解除雙方勞動關系。鄭某隨后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但仲裁裁決駁回了鄭某的全部請求。鄭某不服,提起訴訟請求確認與某公司存在勞動關系。
公司主張及法院認定
某公司辯稱自己僅作為信息傳遞的平臺運營者,收取信息推送費,并未對鄭某實施管理,也未支付工資,鄭某獨立租賃工作場所并自負經營風險,二者未形成勞動關系。
法院認為,某公司沒有將鄭某納入其生產組織,鄭某的勞動方式具有高度自主性,包括是否提供勞務、工作時間和方式均由鄭某決定,不存在勞動法意義上的“從屬性”。雙方未就勞動關系具體細節(jié)協(xié)商,無長期、持續(xù)、穩(wěn)定的合作關系,報酬按維修次數和公里數結算,且報酬中還包含工具及加油成本,勞動契約性和有償性不足。
判決結果
因此,法院判定鄭某向某公司提供汽車救援勞務時,具備充分自主權,某公司未對其實施有效控制管理,不構成典型的勞動關系。鄭某要求確認勞動關系的訴求被駁回。
法律啟示
這個案例講明了互聯網平臺用工中的勞動關系認定關鍵:是否存在人身依附的“從屬性”,即平臺是否通過管理對勞動者進行控制。自主決定是否提供勞務、作業(yè)時間、方式及風險自負的情形,更傾向于勞務關系而非勞動關系。
總結
隨著數字經濟的發(fā)展,平臺經濟模式越來越多樣化,勞動關系的認定也更加復雜。此案為我們提供了明確的標準與思路,對類似糾紛的判斷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感謝大家觀看《小喬講法律》,如果你覺得本期內容有用,別忘了點贊、訂閱和分享。我們下期再見!
你的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表示必填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