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某
張某乙
張某
王某
賈國強(河北奉法律師事務所)
文某
某保險公司
原告:國某。
原告:張某乙。
原告:張某。
法定代理人:國某,基本情況同上,系張某之母。
三原告代理人:苗向東、李文鳳,河北利華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王某。
委托代理人:賈國強,河北奉法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文某。
被告:某保險公司。
負責人:萬某,總經理。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原告國某、張某乙、張某與被告王某、文某、某保險公司(簡稱“保險公司”)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一案,向本院提起訴訟,本院于2015年12月21日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6年3月4日第一次公開開庭審理;因案情復雜,轉為普通程序于2016年5月17日第二次公開開庭審理。
第一次開庭審理時,原告國某、張某乙及三原告共同代理人李文鳳,被告王某委托代理人賈國強到庭參加訴訟,被告某保險公司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未派員到庭參加訴訟,被告文某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未到庭參加訴訟。
第二次開庭審理時,原告國某、張某乙及三原告共同代理人苗向東,被告王某委托代理人賈國強到庭參加訴訟,被告某保險公司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未派員到庭參加訴訟,被告文某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未到庭參加訴訟。
本案缺席審理,現已審理終結。
三原告訴稱:2015年11月01日23時25分,王某駕駛豫E×××××號小型轎車,沿京廣線北側快車道由東向西行駛,行至262公里+400米處,與沿京廣線北側慢車道同向行駛向左變更車道的張某丙無駕駛證駕駛的無號牌二輪摩托車發(fā)生碰撞,造成兩車不同程度損壞,張某丙當場死亡的交通事故,此事故由武邑縣公安交通警察大隊現場勘驗做出冀公交認字(2015)第00326號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王某與張某丙承擔事故同等責任。
被告王某系“豫E×××××”號小型轎車駕駛人,被告文某系“豫E×××××”小型轎車所有人,肇事車輛在被告某保險公司投保有交強險,本案事故發(fā)生在保險期限內。
此事故給原告方造成如下損失:死亡賠償金499024元(包括被撫養(yǎng)人生活費16204元,)、喪葬費23119.5元、處理事故人員的交通費、誤工費5000元、精神損害撫慰金50000元,共計577143.5元。
根據本案事實,被告方依法應對原告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共計應賠償343571.75元。
案件保全費和訴訟費由被告擔負。
被告王某代理人辯稱:被告王某系“豫E×××××”號小型轎車駕駛人,被告文某系“豫E×××××”小型轎車登記車主,該車輛在被告保險公司投保有交強險一份,事故發(fā)生在保險期間內。
保險公司在交強險限額內依法先予賠償原告方的損失。
發(fā)生事故時王某是借用的文某的車輛。
對責任劃分有異議,要求法院重新認定。
原告主張按照城鎮(zhèn)居民標準計算死亡賠償金、被撫養(yǎng)人生活費有異議,被告認為應當按照農村居民標準計算。
被告保險公司代理人未派員到庭參加訴訟,庭前提交書面答辯狀,主要內容是:“豫E×××××”號小型轎車在被告保險公司投保有交強險一份,保險公司同意在交強險各分項限額內依法賠償原告方的損失,不合理部分不予承擔,不承擔本案訴訟費用。
原告方要求的損失應提供相關證據予以證明,沒有證據支持的和不合理的損失不予賠償。
根據當事人的訴辯意見,雙方當事人對以下事實無爭議,本院予以確認:被告王某系“豫E×××××”號小型轎車駕駛人,被告文某系“豫E×××××”小型轎車登記車主,該車輛在被告保險公司投保有交強險一份,事故發(fā)生在保險期間內的事實。
根據當事人的訴辯意見,征得到庭雙方當事人的同意,確定本案的爭議焦點為:三原告因其近親屬張某丙在本次事故中死亡造成的損失項目、數額如何確定及要求被告方賠償的依據?
圍繞爭議焦點,第一次開庭時,三原告代理人陳述意見同訴請一致。
陳述如下:被告王某系“豫E×××××”號小型轎車駕駛人,被告文某系“豫E×××××”號小型轎車所有人,肇事車輛在被告保險公司投保有交強險,本案事故發(fā)生在保險期限內。
根據本案事實,原告要求被告保險公司在交強險限額內賠償110000元,超出交強險部分被告王某、文某連帶承擔50%的賠償責任,即233571.75元。
損失計算方式:死亡賠償金:499024元(包括死亡賠償金24141元×20年=482820元,被撫養(yǎng)人生活費16204÷2人×2年=16204元),喪葬費23119.5元,處理事故人員的交通費、誤工費5000元,精神損害撫慰金50000元,共計577143.5元。
證據目錄:1、交通事故認定書一份,證明事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雙方當事人情況及事故的責任情況。
2、三原告的身份證明各一份,證明三原告的身份情況。
3、武邑縣武邑鎮(zhèn)張莊村村委會出具的證明一份,證明張某丙的繼承人情況。
4、法醫(yī)學鑒定書一份,證明張某丙的死亡原因。
5、武邑縣住房和城鄉(xiāng)規(guī)化建設局、武邑縣武邑鎮(zhèn)人民政府出具的證明各一份,證明武邑縣武邑鎮(zhèn)張莊村在城鎮(zhèn)規(guī)劃范圍內,應按城鎮(zhèn)居民標準計算張某丙的各項損失。
6、交通費票據50張,證明處理事故人員的交通費情況。
7、肇事車輛駕駛人的駕駛證復印件、行駛證復印件、保險單復印件各一張,證明肇事車輛投保情況。
被告王某代理人對三原告提供上述證據的質證意見是:對證據1有異議,對責任劃分有異議,要求法院重新認定。
原告提交的戶口本恰恰能夠證明死者系農村戶口,應按照農村居民標準計算相關損失。
對身份證、戶口本真實性無異議。
對親屬關系證明、死亡醫(yī)學鑒定書、物證鑒定書、投保情況無異議。
對證據5有異議,因為該村在規(guī)劃范圍之內,規(guī)劃是對未來藍圖的描繪,不是對現實情況的確認,不能證明武邑鎮(zhèn)張莊村現在就是武邑縣城區(qū)域,另外,根據相關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農村居民按照城鎮(zhèn)居民標準計算相關損失應當同時符合兩個條件:1、在城鎮(zhèn)連續(xù)居住滿一年以上,2、工作收入來源于城鎮(zhèn)。
本案顯然不符合上述兩個條件。
張莊村現實中還不是城鎮(zhèn),另外就是主要收入來源于農村土地,并不是來源于城鎮(zhèn)工作收入,原告也沒有相關證據予以證明。
所以,應當按照農村居民標準計算相關損失數額。
對證據6有異議,數額過高,請求法院酌情認定。
提交證據:收條一張,證明原告方收到被告王某給付的現金20000元。
要求在進行賠償時依法扣除20000元。
三原告代理人對被告王某提供上述證據收條一張的質證意見是:認可,沒有意見。
第二次開庭對于張某丙生前所在村村支書進行調查的筆錄進行質證,原告代理人的質證意見是:對上述筆錄內容沒有異議,認可。
結合武邑縣住建局、武邑鎮(zhèn)人民政府關于死者張某丙所在村早已成為城鎮(zhèn)規(guī)劃區(qū)的事實,包括原告及張某丙在內的全體村民身份早已轉換為城鎮(zhèn)居民,該村已無耕地,該上述筆錄證據證實,原告和張某丙生前早已在縣城富達市場,以經營賣菜為主要收入來源,說明其收入也來源于城鎮(zhèn),故本案死者完全應認定為城鎮(zhèn)居民身份,死亡賠償金應按城鎮(zhèn)居民計算。
另外,法庭調查的終極目的是為了查清案件事實,且法庭調查是否恢復由人民法院根據案件事實的需要決定。
對于張某丙生前所在村村支書進行調查的筆錄進行質證,被告王某代理人的質證意見是:首先代理人對法院恢復法庭調查有異議,因為本案已經完全完成了庭審程序,并且各方當事人進行了最后陳述,也就是進行了結案陳詞。
再恢復法庭調查于法無據,違反民事訴訟程序。
其次,代理人雖然對恢復庭審有異議,但是還是尊重法院再次開庭的事實,并對法院調取的證據發(fā)表質證意見如下:該證據屬于個人證人證言,且證人擔任的是村黨支部書記職務,工作職責是黨務,而非村主任職務,不具有管理村集體事物的職權,同時也沒有以村委會的名義出具證明,證明的事項和內容不具有合法性!請求法院對該證人證言不予采信。
再說,按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農村居民按城鎮(zhèn)居民對待,需同時符合兩個條件:一是在城鎮(zhèn)連續(xù)居住一年以上,二是工作收入來源于城鎮(zhèn)。
而不與是否還有耕地無關,原告提供證據也不符合上述兩個條件。
同時,原告并無確切證據證明原告和死者在縣城富達市場經營的事實,譬如你的營業(yè)執(zhí)照、攤位租賃合同、納稅證明等等!
本院對上述原、被告方提供的證據以及張某丙生前所在村村支書進行調查筆錄的認證意見是:被告方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未到庭參加訴訟的,視為放棄質證權利。
被告王某代理人對三原告提供證據1不認可,當時未提交任何足以反駁的證據證實自己的說法,且該認定書是有職權的國家機關依法勘驗調查作出的認定意見書,真實合法有效,具備關聯性,應以采納。
被告王某代理人對三原告提供證據2、3、4、7沒有異議予以認可,該三項證據真實合法有效,應予采納。
被告代理人對三原告提供證據5不認可并提出了質證意見,但因死者張某丙生前所在鎮(zhèn)政府和武邑縣住房和城鄉(xiāng)規(guī)劃建設局均出具證明該村已經在縣城規(guī)劃范圍內,而且本院對該村村支書進行調查核實,也佐證證實了張某丙生前已經沒有農村耕地,依靠在縣城富達市場內販賣蔬菜為生,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和答復函的規(guī)定,該案件相關損失應按照城鎮(zhèn)標準計算。
被告方對三原告提供證據6不認可并提出了質證意見,結合原告方在處理張某丙喪葬事宜過程中的實際需要,結合社會現實情況,確認處理喪葬事宜人員誤工費和交通費為2000元。
根據張某丙2015年11月1日在交通事故中當場死亡的事實,截至該日期,張某丙需要扶養(yǎng)的近親屬張某已滿16周歲,還需撫養(yǎng)2年,被扶養(yǎng)人生活費應按照河北省上一年度城鎮(zhèn)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16204元計算為16204元/年×2年÷2=16204元。
被告王某提供的證據證明已給付原告方20000元,三原告予以認可,該項證據予以采納。
原、被告的其他意見和主張,均不予采納。
綜上,確認三原告因其親屬張某丙死亡造成的損失是:精神損害撫慰金50000元、死亡賠償金499024元(24141元/年×20年+被扶養(yǎng)人生活費16204元)、喪葬費23119.5元、處理事故人員誤工費、交通費2000元共計574143.5元。
本院認為:三原告的近親屬張某丙因此次交通事故造成人身損害導致死亡,被告王某在交通事故中被武邑縣交警大隊出具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為承擔同等責任,依法應當承擔人身損害賠償責任。
被告王某駕駛的肇事“豫E×××××”號小型轎車在被告保險公司投保了交強險,且事故發(fā)生在保險期間內,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六條和交通事故認定書中對雙方責任的劃分,被告保險公司作為肇事車輛投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應當先行直接賠償三原告精神損害撫慰金50000元、死亡賠償金60000元共計110000元。
結合肇事車輛投保人系王某,自稱系該車輛的借用人,且事故發(fā)生后其主動墊付20000元的事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九條 ?的規(guī)定,超出交強險部分的損失應由王某按照事故責任比例進行賠償,故王某應賠償三原告超出交強險部分的損失死亡賠償金439024元(499024元-60000元,含被扶養(yǎng)人生活費16204元)、喪葬費23119.5元、處理事故人員誤工費、交通費2000元共計464143.5元的50%即232072元。
被告方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未到庭的,視為放棄質證權利,本案應缺席審理并做出缺席判決。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 ?、第二十二條 ?、第四十九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 ?第一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六十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六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八條、第二十七條、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某保險公司在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限額內賠償原告國某、張某乙、張某損失110000元,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履行。
二、被告王某賠償原告國某、張某乙、張某損失232072元,已給付20000元,剩余賠償款212072元,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履行。
三、駁回原告國某、張某乙、張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屆期未履行,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保全費520元,由被告王某負擔。
案件受理費2018元,由原告國某、張某乙、張某負擔127元,由被告王某負擔1891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衡水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院認為:三原告的近親屬張某丙因此次交通事故造成人身損害導致死亡,被告王某在交通事故中被武邑縣交警大隊出具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為承擔同等責任,依法應當承擔人身損害賠償責任。
被告王某駕駛的肇事“豫E×××××”號小型轎車在被告保險公司投保了交強險,且事故發(fā)生在保險期間內,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六條和交通事故認定書中對雙方責任的劃分,被告保險公司作為肇事車輛投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應當先行直接賠償三原告精神損害撫慰金50000元、死亡賠償金60000元共計110000元。
結合肇事車輛投保人系王某,自稱系該車輛的借用人,且事故發(fā)生后其主動墊付20000元的事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九條 ?的規(guī)定,超出交強險部分的損失應由王某按照事故責任比例進行賠償,故王某應賠償三原告超出交強險部分的損失死亡賠償金439024元(499024元-60000元,含被扶養(yǎng)人生活費16204元)、喪葬費23119.5元、處理事故人員誤工費、交通費2000元共計464143.5元的50%即232072元。
被告方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未到庭的,視為放棄質證權利,本案應缺席審理并做出缺席判決。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 ?、第二十二條 ?、第四十九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 ?第一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六十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六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八條、第二十七條、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某保險公司在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限額內賠償原告國某、張某乙、張某損失110000元,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履行。
二、被告王某賠償原告國某、張某乙、張某損失232072元,已給付20000元,剩余賠償款212072元,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履行。
三、駁回原告國某、張某乙、張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屆期未履行,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保全費520元,由被告王某負擔。
案件受理費2018元,由原告國某、張某乙、張某負擔127元,由被告王某負擔1891元。
審判長:陳占群
審判員:劉宗楊
審判員:史秋芝
書記員:宋毅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