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唐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徐匯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姚岑,上海保誠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應文煜,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閔行區(qū)。
被告:季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閔行區(qū)。
兩被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柳寧浩,北京市京師(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
兩被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顏志洋,上海震亞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唐某某與被告應文煜、季某某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8月21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同年9月27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姚岑、兩被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柳寧浩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原、被告之間簽訂的《上海市房地產買賣合同》、《補償協(xié)議》以及《承諾書》于2018年8月23日解除;2、判令兩被告向原告支付違約賠償金人民幣(以下幣種同)112.2萬元(計算方式:購房總價款374萬×30%)。
事實和理由:原、被告于2017年3月31日就上海市閔行區(qū)莘松路xxx弄山林道x號Xxx室房屋(以下簡稱系爭房屋)簽訂《上海市房地產買賣合同》及《補償協(xié)議》,補償協(xié)議手寫部分約定系爭房屋總價款為374萬元。2017年5月25日,原、被告雙方簽訂《承諾書》,該承諾書確定被告應在原告向其交房入住后支付尾款10萬元。原告已按約向被告交付系爭房屋,但被告至今未向原告支付10萬元的尾款。原告認為,被告的行為已構成違約,遂涉訟。
兩被告共同辯稱,系爭房屋總價款為365萬,被告已向原告支付房款364萬,不存在違約行為;雙方應繼續(xù)履行合同。
本院經審理認定如下事實:原告為系爭房屋產權人。2017年3月22日,被告(購買方、乙方)在中介方上海麗池房地產經紀事務所的居間介紹下,與原告(轉讓方、甲方)就系爭房屋簽訂《售房定金協(xié)議書》,該協(xié)議書約定:系爭房屋總標的為凈到手價365萬元,稅費由乙方承擔;乙方于2017年4月10日前支付甲方100萬元;2017年8月30日除5萬元尾款交房支付外,全部購房款付清;乙方支付定金10萬元,正式交易時則作為付給甲方的第一次付款。
2017年3月31日,原告(賣售人、甲方)與被告(買受人、乙方)就系爭房屋簽訂《上海市房地產買賣合同》,合同約定:甲乙雙方經協(xié)商一致,同意上述房地產轉讓價款共計229萬元;由乙方于2017年3月22日支付甲方10萬元、2017年3月31日支付100萬元、交易過戶之前付清剩下的房款119萬元;在2018年1月31日前,甲乙雙方共同向房地產交易中心申請辦理轉讓過戶手續(xù);該房屋總價為甲方凈到手價,甲乙雙方在交易時所產生的稅費及中介服務費一切費用均由乙方支付;甲乙雙方同意該套房屋產權證滿2年以后去交易中心辦理審稅及其它交易事宜,甲方同意在2017年5月31日前將系爭房屋交付給乙方,剩下房款除了尾款之外產權過戶當天全部支付給甲方;甲方在交易前遷清該套房屋內所有戶口,并保證該套房屋產權清晰,無任何抵押;乙方從總房款中留尾款3萬元,辦理完成一切手續(xù)當天由乙方支付給甲方;乙方未按約定期限付款的,乙方應向甲方支付違約金,違約金按照乙方逾期未付款的日萬分之五計算,違約金自本合同應付款期限之次日起計算至實際付款之日止,逾期超過20日乙方仍未付款的,除乙方應當向甲方支付20日的違約金外,甲方有權單方解除合同;甲方同意在2017年5月31日前將系爭房屋交付給乙方;甲方未按合同第四條約定期限交接房地產的,甲方應當向乙方支付違約金,違約金按照乙方未付款的日萬分之五計算,違約金自本合同第四條和第六條約定的應當交付之日起至實際交付之日止,逾期超過20日后甲方仍未交付的,除甲方應當向乙方支付20日的違約金外,乙方有權單方解除合同;乙方單方解除合同時,應書面通知甲方,甲方承擔賠償責任,賠償金額為乙方購房總價款的20%。同日,原告(甲方)與被告(乙方)簽訂《補償協(xié)議》一份,該協(xié)議約定:甲乙雙方于2017年3月31日簽訂關于系爭房屋的《上海市房地產買賣合同》,該合同約定的成交價為229萬元,未包含房屋裝潢、廚衛(wèi)設施及附屬設施、設備,實際甲方凈到手價為365萬元,現(xiàn)經雙方友好協(xié)商,達成如下協(xié)議:乙方同意就現(xiàn)有裝潢、廚衛(wèi)設施及附屬、設備另行補償甲方136萬元;本協(xié)議為買賣合同的有效組成部分,雙方保證本協(xié)議一經簽訂即不可撤銷;雙方同意本協(xié)議的違約責任適用買賣合同有關規(guī)定;本協(xié)議與甲、乙方雙方簽訂的《上海市房地產買賣合同》不一致的,以本協(xié)議約定為準。
2017年5月25日,原告(出售方、甲方)與被告(買受方、乙方)簽訂《承諾書》一份,該承諾書備注部分載明:乙方已支付給甲方購房款共計310萬元,除10萬元尾款交房支付外,剩余房款在2017年6月30日前支付給甲方。后雙方又于該承諾書上手寫備注:2017年6月30日改成2017年7月10日前支付。另查明,原告于2017年6月將系爭房屋交付被告居住使用至今。
被告付款情況如下:2017年3月22日,被告向原告支付定金5萬元;2017年3月23日,被告向原告支付定金5萬元;2017年3月31日,被告向原告支付購房款100萬元;2017年5月25日,被告向原告支付購房款200萬元;2017年7月3日,被告向原告支付房款54萬元。即,被告總計向原告支付房款364萬元,尚余尾款1萬元未支付。
2018年8月23日,原告向被告發(fā)送通知函,要求解除原、被告雙方就系爭房屋簽訂的買賣合同及相關協(xié)議。
另,被告就系爭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于2018年2月7日向本院提起訴訟,案號:(2018)滬0112民初6328號。
以上事實,由原告提交的《上海市房地產買賣合同》、《承諾書》、《補償協(xié)議》、上海市不動產登記薄、借記卡明細清單,被告提交的《上海市房地產買賣合同》、借記卡明細以及原、被告在本案以及(2018)滬0112民初6328號案件中的庭審陳述予以佐證。
本院認為,原、被告之間簽訂的《售房定金協(xié)議書》、《上海市房地產買賣合同》、《承諾書》、《補償協(xié)議》,系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合法有效,雙方均應按約履行。上述一系列協(xié)議均顯示,原、被告就系爭房屋總價約定為原告凈到手價365萬元。原告訴稱系爭房屋總成交價為374萬元,依據不足,本院不予采信。根據原、被告于2017年5月25日簽訂的《承諾書》可知,截止2017年5月25日,被告已向原告支付房款310萬元,除了10萬元尾款在交房時支付外,剩余款項在2017年7月10日之前付清。同時,雙方在《上海市房地產買賣合同》中約定,原告同意于2017年5月31日前將系爭房屋交付給被告,且原告實際于2017年6月即將系爭房屋交付給被告使用。因此,雙方當事人在《承諾書》中約定的尾款支付時間“交房時”系指系爭房屋的“權利交付時”。原告訴稱,被告未在系爭房屋實物交付時付清10萬元尾款,被告存在違約,證據不足,本院不予采信。被告已按約向原告支付了絕大部分的購房款,不存在違約行為,無需承擔違約責任,原告亦不享有合同單方解除權。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唐某某的全部訴訟請求。
本案案件受理費減半收取計人民幣7,449元,由原告唐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或者代表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沈旺迪
書記員:段文瀾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