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張某某,農(nóng)民。
委托代理人:張樹橋,農(nóng)民。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唐山市金某水泥有限公司,住所地: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qū)豐潤鎮(zhèn)小宋各莊村。
法定代表人:馮海青,經(jīng)理。
委托代理人:李素玲,河北冀豐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張某某因與被上訴人唐山市金某水泥有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一案,不服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qū)人民法院(2015)豐民初字第8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一審法院審理查明:2012年5月15日,原告唐山市金某水泥有限公司與被告張某某簽訂《水泥購銷合同》,約定被告購買原告公司水泥,合同第六條結(jié)算方式約定:“由司機帶回,如司機到需方(指張某某)出現(xiàn)需方資金緊張時經(jīng)過甲方(指原告公司)同意需方打欠條由司機帶回,下次要貨必須還清,如不還按所欠款每噸每月5元遞增給付滯納金”。合同簽訂后,原告公司按合同約定履行供貨義務,除被告已付部分貨款外,至2014年1月28日雙方對賬,被告累計欠原告公司貨款90000元,并在對賬單上簽名。一審庭審中,被告對合同中張某某簽名不予認可,要求進行字跡鑒定,本院告知其在庭后五日內(nèi)向本院提交書面的字跡鑒定申請,并預交鑒定費5000元,如逾期不交,視為其放棄字跡鑒定的申請,被告張某某沒有向本院提交書面字跡鑒定申請及鑒定費。另外,被告張某某主張2012年7月份時原告供給被告水泥中有200噸質(zhì)量不合格造成損失7萬元,并提供天津濱海新區(qū)大港城建建筑材料試驗室水泥檢驗報告兩份及收取試驗費320元發(fā)票、山東桓臺工地欠水泥款177300元收據(jù)予以證明。
2014年8月29日,唐山市金某水泥有限公司向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qū)人民法院遞交訴狀,訴請張某某給付貨款109936.7元及違約金32981元。
一審法院認為,被告對2012年5月15日原告唐山市金某水泥有限公司與被告張某某簽訂的水泥購銷合同中簽名不予認可,但被告張某某沒有向本院提交書面字跡鑒定申請及鑒定費,應視為被告張某某認可該簽名為其所簽,該合同合法有效,雙方應按合同約定履行各自的義務。被告張某某拖欠原告水泥款90000元,有2014年1月28日雙方對賬單可以證實,證據(jù)充分,足以認定,被告應償付原告并支付違約金,但雙方約定的按所欠款每噸每月5元遞增給付滯納金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應自2014年1月28日起按中國人民銀行規(guī)定的同期貸款利率的四倍支付違約金為宜。被告張某某主張2012年7月份時原告供給被告水泥中有200噸質(zhì)量不合格造成損失7萬元證據(jù)不足,本院不予支持。遂判決:一、被告張某某在判決生效后5日內(nèi)給付原告唐山市金某水泥有限公司水泥款90000元,并自2014年1月28日起至本判決確定給付之日止按中國人民銀行規(guī)定的同期貸款利率的四倍支付違約金;二、駁回原告唐山市金某水泥有限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3158元,減半收取1579元,由被告張某某負擔。
本院二審查明的事實與一審法院查明的事實一致。
本院認為,上訴人張某某在一審及二審期間均提交了天津濱海新區(qū)大港城建建筑材料試驗室的水泥檢驗報告,但該檢驗報告是山東桓臺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委托進行的,雖然檢驗報告中寫明水泥生產(chǎn)廠家系被上訴人唐山市金某水泥有限公司,因被上訴人對此不予認可,且在進行相關鑒定時,被上訴人未到場,故本院無法確定送檢的水泥是否是被上訴人所生產(chǎn)并向上訴人供應的水泥。綜上,本院認為上訴人提交的證據(jù)不足以證實被上訴人向其供應的水泥存在質(zhì)量問題,故本院對其上訴請求不予支持。此外,一審法院在審查雙方合同后,依法對合同約定的違約金進行調(diào)整并無不當。綜上,上訴人張某某的上訴理據(jù)不足,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以判決、裁定方式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決、裁定”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3158元,由上訴人張某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姚春濤 代理審判員 苗會新 代理審判員 王國聚
書記員:趙亞征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