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郵政局豐南區(qū)分局
杜勝
侯琳娜(河北新圓律師事務所)
孟維芝
秦旭方(河北弘誠律師事務所)
原告唐山市郵政局豐南區(qū)分局。
負責人張建哲,局長。
委托代理人杜勝,唐山市郵政局職工。
委托代理人侯琳娜,河北新圓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孟維芝。
委托代理人秦旭方,河北弘誠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唐山市郵政局豐南區(qū)分局與被告孟維芝存單糾紛一案,原告唐山市郵政局豐南區(qū)分局不服本院(2008)豐民初字第410號民事判決,上訴至河北省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2009年4月10日,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做出(2009)唐民四終字167號民事判決書,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2010年12月20日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以(2010)冀民申字第1394號民事裁定,指令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本案進行再審,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以(2011)唐民再終字166號民事裁定,撤銷(2009)唐民四終字167號和本院(2008)豐民初字第410號民事判決,發(fā)回本院重審。本院于2012年5月7日,依法另行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唐山市郵政局豐南區(qū)分局負責人張建哲的委托代理人杜勝、侯林娜,被告孟維芝的委托代理人秦旭芳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經庭審質證以及雙方陳述,認定本案事實如下:
劉太立于2006年6月28日被唐山市豐南區(qū)公安局刑事拘留,此前系原告所屬稻地支局局長。劉陽莉于2006年8月26日被唐山市豐南區(qū)公安局刑事拘留,此前系唐山市豐南區(qū)偉業(yè)商貿有限公司現(xiàn)金出納。被告孟維芝系唐山市豐南區(qū)偉業(yè)商貿有限公司會計。劉陽莉自2004年7月份起,在原告所屬稻地支局以個人名義開立儲蓄賬戶,將其管理的公司現(xiàn)金存入個人賬戶內,期間大部分存儲業(yè)務由劉太立直接辦理。劉太立利用辦理業(yè)務所掌握的劉陽莉身份證號以及存折密碼,直接支取劉陽莉賬戶存款購買彩票和償還因買彩票挪用其他儲戶的欠款,到2006年1月份,劉太立共支取劉陽莉賬戶存款1168000元,劉太立因怕劉陽莉取款時暴露,向劉陽莉謊稱將其賬戶存款借給某鋼廠用了,并許諾給劉陽莉10萬元好處費。劉陽莉自此知道了劉太立私自支取其賬戶存款后,不再向稻地支局存款。
2006年4月份,劉太立找劉陽莉借款50000元,劉陽莉答應后從農行支取50000元,劉太立讓該支局營業(yè)員張永利到農行找劉陽莉取了款,并給劉陽莉打了收條,張永利將50000元交到該支局。幾天后,劉太立又找劉陽莉借款2000元,從劉陽莉處取走現(xiàn)金并給劉陽莉打了收條,后劉太立將52000元寫在劉陽莉的存折上,存款余額1168000元存折的存款余額寫為1220000元。2006年5月25日、26日劉太立又向劉陽莉借款400000元,并將此款寫在劉陽莉的存折上,存折存款余額寫為1620000元,劉太立將這400000元償還了其從唐山市豐南區(qū)稻地鎮(zhèn)范莊村村委會賬戶私自支取的該村委會存款400000元。
2006年6月,劉陽莉找到劉太立要求將其賬戶上的1620000元存款給原告孟維芝辦理轉存款1866504.4元,劉太立拖到2006年6月19日,在劉陽莉的催促下,答應第二天給辦理。2006年6月20日上午,劉陽莉先來到稻地支局劉太立辦公室,將162萬元的手寫存折和146404.4元現(xiàn)金交給劉太立,劉陽莉直接扣下了劉太立許諾給她的10萬元好處費。一會,被告孟維芝也來到劉太立辦公室,劉太立給孟維芝一張開戶專用憑條,孟維芝填好后連同身份證一起交給劉太立,劉太立與劉陽莉、孟維芝一起到該支局儲蓄業(yè)務大廳,劉太立讓業(yè)務員張紅娜開立了戶名孟維芝,賬號601242006200081975的1866504.4元郵政儲蓄存折交給孟維芝,將劉陽莉交給的146504.4元現(xiàn)金中的6504.40元交給營業(yè)員史建偉,謊稱將剩余的186萬元直接交到豐南區(qū)郵政分局。之后,劉太立將111700元現(xiàn)金償還了個人債務,攜帶28300元現(xiàn)金于當日下午出逃,在出逃途中將劉陽莉給的162萬元手寫存折撕毀。
2006年6月28日,劉太立在深圳市寶安區(qū)福永鎮(zhèn)被抓獲,2007年3月12日本院(2006)豐刑初字第273號刑事判決,以劉太立犯挪用公款罪和貪污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二十四年,決定執(zhí)行有期徒刑十九年,該判決書中事實部分認定:“2006年6月20日上午,劉陽莉與孟維芝去稻地郵政支局辦理1866504.40元轉存業(yè)務時,劉陽莉扣下的10萬元好處費和劉太立截留的14萬元現(xiàn)金,共計24萬元系劉太立貪污公款?!眲㈥柪蚩巯碌?0萬元好處費于2006年7月17日,已由檢察機關從劉陽莉處提取后發(fā)還給原告。劉陽莉因犯公司、企業(yè)人員受賄罪,2007年1月30日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
上述事實,有存折,劉太立、劉陽莉的刑事案卷材料等證據予以證實。
本院認為,原,被告之間屬于儲蓄存款合同糾紛,被告孟維芝持有的原告所屬稻地支局出具金額1866504.4元的存折,屬于真實憑證。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存單糾紛案件的若干規(guī)定》第五條第(二)款第2項規(guī)定:“持有人以真實憑證(存單、進賬單、對賬單、存款合同等)為證據提起訴訟的,如金融機構不能提供證明存款關系不真實的證據,或僅以金融機構底單的記載內容與上述憑證記載內容不符為由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應認定持有人與金融機構間存款關系成立,金融機構應當承擔兌付款項的義務”。被告孟維芝1866504.4元金額的存折是由劉陽莉名下162萬元存款轉存和146504.4元現(xiàn)金以及劉太立承諾給劉陽莉的10萬元好處費與原告所屬稻地支局構成的存款關系。該存折開立之前,原告所屬稻地支局局長劉太立,利用職務之便將該局儲戶劉陽莉賬戶162萬元存款私自支取或截留用于購買彩票以及償還購買彩票的欠債,對此儲戶劉陽莉并不知情,是劉太立怕事情敗露向劉陽莉謊稱將其賬戶存款借給了某鋼廠,并許諾給其好處費10萬元。在劉陽莉提出將其賬戶存款162萬元以及所帶現(xiàn)金146504.4元和劉太立許諾給其的好處費10萬元請求一并轉存在原告孟維芝名下時,劉太立因無錢給劉陽莉辦理轉存,安排本局營業(yè)員給被告孟維芝出具真實憑證后,只將6504.40元現(xiàn)金交給營業(yè)員,將其余14萬元截留并向營業(yè)員謊稱將其余186萬元直接交到原告處,于當日下午外逃,在外逃途中將劉陽莉交給其余額為162萬元的存折撕毀。上述事實,有劉太立在刑事案卷中檢察機關對其9次的訊問筆錄以及劉陽莉案發(fā)前后多次在檢察機關的供述筆錄中陳述一致,上述筆錄在刑事案件庭審中已經劉太立全部質證,均無異議,且(2006)豐刑初字第273號刑事判決書已經生效,該判決對上述事實已經認定,本案對上述事實應予認定。劉太立利用職務便利將儲戶資金挪用,并截留儲戶存款,致使162萬元無款轉存,并將存折撕毀,是劉太立利用職務便利進行的犯罪行為,儲戶劉陽莉和被告孟維芝對此并不知情;劉陽莉在2006年6月20日給被告孟維芝辦理轉存款時扣下的10萬元好處費,(2006)豐刑初字第273號刑事判決中已認定劉太立系貪污行為,劉太立、劉陽莉刑事案發(fā)后,檢查機關已從劉陽莉處將此款提取,返還給原告。綜上,原告以2006年6月20日無186萬元現(xiàn)金進賬以及無轉存記錄,存折系劉太立與劉陽莉串通虛開的主張,證據不足,本院不予支持;劉太立在2006年6月20日將劉陽莉所交的146504.4元現(xiàn)金私自截留14萬元的行為,屬于職務犯罪行為,已在刑事案件中被認定為貪污行為,原告以當日被告只有6504.4元現(xiàn)金入賬的主張,與事實相悖,本院不予支持。被告孟維芝與原告之間存在1866504.4元存款關系,存折系真實有效憑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存單糾紛案件的若干規(guī)定》第一條、第五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確認原告所屬稻地支局出具的賬號601242006200081975,戶名孟維芝的1866504.4元存折有效。
二、駁回原告唐山市郵政局豐南區(qū)分局的訴訟請求。
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九條 ?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人民幣21600元,由原告唐山市郵政局豐南區(qū)分局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院認為,原,被告之間屬于儲蓄存款合同糾紛,被告孟維芝持有的原告所屬稻地支局出具金額1866504.4元的存折,屬于真實憑證。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存單糾紛案件的若干規(guī)定》第五條第(二)款第2項規(guī)定:“持有人以真實憑證(存單、進賬單、對賬單、存款合同等)為證據提起訴訟的,如金融機構不能提供證明存款關系不真實的證據,或僅以金融機構底單的記載內容與上述憑證記載內容不符為由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應認定持有人與金融機構間存款關系成立,金融機構應當承擔兌付款項的義務”。被告孟維芝1866504.4元金額的存折是由劉陽莉名下162萬元存款轉存和146504.4元現(xiàn)金以及劉太立承諾給劉陽莉的10萬元好處費與原告所屬稻地支局構成的存款關系。該存折開立之前,原告所屬稻地支局局長劉太立,利用職務之便將該局儲戶劉陽莉賬戶162萬元存款私自支取或截留用于購買彩票以及償還購買彩票的欠債,對此儲戶劉陽莉并不知情,是劉太立怕事情敗露向劉陽莉謊稱將其賬戶存款借給了某鋼廠,并許諾給其好處費10萬元。在劉陽莉提出將其賬戶存款162萬元以及所帶現(xiàn)金146504.4元和劉太立許諾給其的好處費10萬元請求一并轉存在原告孟維芝名下時,劉太立因無錢給劉陽莉辦理轉存,安排本局營業(yè)員給被告孟維芝出具真實憑證后,只將6504.40元現(xiàn)金交給營業(yè)員,將其余14萬元截留并向營業(yè)員謊稱將其余186萬元直接交到原告處,于當日下午外逃,在外逃途中將劉陽莉交給其余額為162萬元的存折撕毀。上述事實,有劉太立在刑事案卷中檢察機關對其9次的訊問筆錄以及劉陽莉案發(fā)前后多次在檢察機關的供述筆錄中陳述一致,上述筆錄在刑事案件庭審中已經劉太立全部質證,均無異議,且(2006)豐刑初字第273號刑事判決書已經生效,該判決對上述事實已經認定,本案對上述事實應予認定。劉太立利用職務便利將儲戶資金挪用,并截留儲戶存款,致使162萬元無款轉存,并將存折撕毀,是劉太立利用職務便利進行的犯罪行為,儲戶劉陽莉和被告孟維芝對此并不知情;劉陽莉在2006年6月20日給被告孟維芝辦理轉存款時扣下的10萬元好處費,(2006)豐刑初字第273號刑事判決中已認定劉太立系貪污行為,劉太立、劉陽莉刑事案發(fā)后,檢查機關已從劉陽莉處將此款提取,返還給原告。綜上,原告以2006年6月20日無186萬元現(xiàn)金進賬以及無轉存記錄,存折系劉太立與劉陽莉串通虛開的主張,證據不足,本院不予支持;劉太立在2006年6月20日將劉陽莉所交的146504.4元現(xiàn)金私自截留14萬元的行為,屬于職務犯罪行為,已在刑事案件中被認定為貪污行為,原告以當日被告只有6504.4元現(xiàn)金入賬的主張,與事實相悖,本院不予支持。被告孟維芝與原告之間存在1866504.4元存款關系,存折系真實有效憑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存單糾紛案件的若干規(guī)定》第一條、第五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確認原告所屬稻地支局出具的賬號601242006200081975,戶名孟維芝的1866504.4元存折有效。
二、駁回原告唐山市郵政局豐南區(qū)分局的訴訟請求。
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九條 ?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人民幣21600元,由原告唐山市郵政局豐南區(qū)分局負擔。
審判長:李賀玲
審判員:田慶榮
審判員:谷孝前
書記員:孫小哲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