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一局集團第三建筑有限公司
蘇和
趙金濤(河北新旭光律師事務(wù)所)
唐山名仕實業(yè)有限公司
陳玉哲(河北開原律師事務(wù)所)
蔣彤彤(河北開原律師事務(wù)所)
上訴人(原審被告):中建一局集團第三建筑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程先勇,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蘇和,該公司法律顧問。
委托代理人:趙金濤,河北新旭光律師事務(wù)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唐山名仕實業(yè)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孟瑞芬,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陳玉哲、蔣彤彤(實習),河北開原律師事務(wù)所律師。
上訴人中建一局集團第三建筑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三公司)因與被上訴人唐山名仕實業(y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名仕公司)買賣合同糾紛一案,不服河北省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2013)唐民初字第301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由審判員趙國棟任審判長、審判員苑秀霞、代理審判員鮑立斌參加的合議庭,書記員楊杰擔任本案記錄,于2014年12月19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中建三公司的委托代理人蘇和、趙金濤,被上訴人名仕公司的委托代理人陳玉哲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本院認為:中建三公司雖認為名仕公司進行惡意訴訟和供貨合同中中建三公司的印章系虛假印章,但未提供證據(jù)予以證明。故,本院對中建三公司的上述主張不予支持。
名仕公司與中建三公司簽訂的六份供貨合同和付款約定書中均約定了如延遲付款,則支付加價款的條款。本院認為,上述條款屬于彌補因中建三公司延遲付款給名仕公司造成損失的約定,兼具懲罰性,性質(zhì)應(yīng)屬違約金,原審法院認定該款的性質(zhì)屬于違約金并無不當。雙方簽訂的六份供貨合同的總價款為6145925.45元,中建三公司延遲付款九個月。原審法院在名仕公司不能證明存在其他損失的情況下,按照合同約定的加價方式判令中建三公司支付延遲付款違約金8487672.15元,明顯過高。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 ?第二款 ?“……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gòu)予以適當減少”的規(guī)定,中建三公司可以請求人民法院對違約金進行調(diào)整。本院根據(jù)雙方簽訂的六份供貨合同中約定的付款時間和接貨證明中顯示的每份供貨合同的貨款,并考慮到鋼材買賣行業(yè)的特殊性,將延遲付款違約金的計算方式酌定為:2012年8月18日至2013年9月13日,以21750元為基數(shù);2012年9月14日至2013年9月13日,以13678.4元為基數(shù);2013年1月9日至2013年9月13日,以239418.75元為基數(shù);2012年12月8日至2013年9月13日,以1851300.4元為基數(shù);2012年12月8日至2013年9月13日,以1254374.1元為基數(shù);2012年12月31日至2013年9月13日,以2765403.8元為基數(shù),以上均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四倍計算。
綜上,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但適用法律有不當之處,應(yīng)予改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 ?第二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第(二)項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維持河北省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2013)唐民初字第301號民事判決第一項、第三項即“中建一局集團第三建筑有限公司給付唐山名仕實業(yè)有限公司鋼材款6145925.45元”;“駁回唐山名仕實業(yè)有限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
二、變更河北省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2013)唐民初字第301號民事判決第二項為:中建一局集團第三建筑有限公司給付唐山名仕實業(yè)有限公司遲延付款的違約金,計算方式為:2012年8月18日至2013年9月13日,以21750元為基數(shù);2012年9月14日至2013年9月13日,以13678.4元為基數(shù);2013年1月9日至2013年9月13日,以239418.75元為基數(shù);2012年12月8日至2013年9月13日,以1851300.4元為基數(shù);2012年12月8日至2013年9月13日,以1254374.1元為基數(shù);2012年12月31日至2013年9月13日,以2765403.8元為基數(shù),以上均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四倍計算。
上述兩項于本判決生效后五日內(nèi)履行。
如中建一局集團第三建筑有限公司未按本判決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義務(wù),應(yīng)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wù)利息。
一審案件受理費120778.5元、保全費5000元,由中建一局集團第三建筑有限公司負擔100000元,由唐山名仕實業(yè)有限公司負擔25778.5元;二審案件受理費71214元,由中建一局集團第三建筑有限公司負擔35607元,由唐山名仕實業(yè)有限公司負擔35607元。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本院認為:中建三公司雖認為名仕公司進行惡意訴訟和供貨合同中中建三公司的印章系虛假印章,但未提供證據(jù)予以證明。故,本院對中建三公司的上述主張不予支持。
名仕公司與中建三公司簽訂的六份供貨合同和付款約定書中均約定了如延遲付款,則支付加價款的條款。本院認為,上述條款屬于彌補因中建三公司延遲付款給名仕公司造成損失的約定,兼具懲罰性,性質(zhì)應(yīng)屬違約金,原審法院認定該款的性質(zhì)屬于違約金并無不當。雙方簽訂的六份供貨合同的總價款為6145925.45元,中建三公司延遲付款九個月。原審法院在名仕公司不能證明存在其他損失的情況下,按照合同約定的加價方式判令中建三公司支付延遲付款違約金8487672.15元,明顯過高。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 ?第二款 ?“……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gòu)予以適當減少”的規(guī)定,中建三公司可以請求人民法院對違約金進行調(diào)整。本院根據(jù)雙方簽訂的六份供貨合同中約定的付款時間和接貨證明中顯示的每份供貨合同的貨款,并考慮到鋼材買賣行業(yè)的特殊性,將延遲付款違約金的計算方式酌定為:2012年8月18日至2013年9月13日,以21750元為基數(shù);2012年9月14日至2013年9月13日,以13678.4元為基數(shù);2013年1月9日至2013年9月13日,以239418.75元為基數(shù);2012年12月8日至2013年9月13日,以1851300.4元為基數(shù);2012年12月8日至2013年9月13日,以1254374.1元為基數(shù);2012年12月31日至2013年9月13日,以2765403.8元為基數(shù),以上均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四倍計算。
綜上,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但適用法律有不當之處,應(yīng)予改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 ?第二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第(二)項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維持河北省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2013)唐民初字第301號民事判決第一項、第三項即“中建一局集團第三建筑有限公司給付唐山名仕實業(yè)有限公司鋼材款6145925.45元”;“駁回唐山名仕實業(yè)有限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
二、變更河北省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2013)唐民初字第301號民事判決第二項為:中建一局集團第三建筑有限公司給付唐山名仕實業(yè)有限公司遲延付款的違約金,計算方式為:2012年8月18日至2013年9月13日,以21750元為基數(shù);2012年9月14日至2013年9月13日,以13678.4元為基數(shù);2013年1月9日至2013年9月13日,以239418.75元為基數(shù);2012年12月8日至2013年9月13日,以1851300.4元為基數(shù);2012年12月8日至2013年9月13日,以1254374.1元為基數(shù);2012年12月31日至2013年9月13日,以2765403.8元為基數(shù),以上均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四倍計算。
上述兩項于本判決生效后五日內(nèi)履行。
如中建一局集團第三建筑有限公司未按本判決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義務(wù),應(yīng)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wù)利息。
一審案件受理費120778.5元、保全費5000元,由中建一局集團第三建筑有限公司負擔100000元,由唐山名仕實業(yè)有限公司負擔25778.5元;二審案件受理費71214元,由中建一局集團第三建筑有限公司負擔35607元,由唐山名仕實業(yè)有限公司負擔35607元。
審判長:趙國棟
審判員:苑秀霞
審判員:鮑立斌
書記員:楊杰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