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唐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虹口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樓德賢,上海市慧眾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于丹璐,上海市慧眾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王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河南省。
委托訴訟代理人:胡妮,上海源泰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唐某某訴被告王某某保證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6月18日立案受理,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唐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樓德賢、于丹璐,被告王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胡妮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唐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判令被告承擔擔保責任,歸還原告人民幣(以下幣種同)110萬元,及按110萬元為基數,按年利率12%計算,自2018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的利息。事實及理由:被告為上海滬盈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資產管理中心的銷售總監(jiān)。2018年6月25日,原告經被告介紹購買了該公司理財產品,并于當日簽署了《上海嘉皓投資中心(有限合伙)合伙協議書》以及《鴻康基金份額定向回購協議》。根據上述兩份合同,原告需向上海嘉皓投資中心(有限合伙)企業(yè)開設在平安銀行上海分行營業(yè)部,賬號為XXXXXXXXXXXXXX的賬戶內匯款110萬元人民幣,合伙企業(yè)承諾原告的最高年化收益為12%。同時由北京國巨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承諾,在原告的投資期限屆滿后,如上海嘉皓投資中心(有限合伙)不能按照約定支付原告本金和約定收益的,由北京國巨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按照約定的最高年化收益率,溢價回購原告的基金份額。為促成業(yè)務,被告在2018年6月17日承諾,如果一年之后原告不能足額拿回投資及收益的,被告愿意回購原告的份額,并按照最高年化收益率支付收益。2018年7月10日,被告向原告出具書面的承諾書。承諾書中明確若在投資到期前,任何一家公司有遲延兌付、無法兌付的聲明、表示、暗示、跡象等情況發(fā)生,由被告承諾提前給原告兌付本金。2018年8月5日北京國巨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公布了《延期兌付公告》,稱公司資金緊張,投資人的到期資金已經停止兌付。2018年8月14日,原告聽聞,幾家公司相關負責人已經到公安機關自首,可能涉嫌觸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根據目前情況,原告認為,現已有充分的跡象表明,投資期屆滿之后,上海嘉皓投資中心(有限合伙)企業(yè)和北京國巨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都不可能兌付原告的本金及收益。因此,原告依據與被告簽訂的《承諾書》,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依法判如所請。
被告王某某辯稱,不同意原告訴請。被告是上海滬盈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員工,從事銷售,對外稱銷售總監(jiān)。原告原為公司員工邱慧芳的客戶,因邱慧芳離職,故轉為被告客戶。原告曾于2017年底購買上海滬盈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一年期理財產品,收益率12.5%,到期后,公司均予以兌付。原告收到本金、收益后,再次購買,并表示要買300萬元,因為金額較高,故提出回購的保障,為擔心客戶流失,被告與原告在2018年6月17日簽訂擔保合同,約定原告購買300萬元上海嘉皓投資中心(有限合伙)的一年期基金份額,上海滬盈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承諾年化收益率14%,另約定若上海滬盈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到期不能兌付本金和收益的,由被告回購原告在上海嘉皓投資中心(有限合伙)的基金份額,支付投資本金300萬元及收益42萬元的差額部分,并約定原告應于2018年6月22日前向上海嘉皓投資中心(有限合伙)打款,擔保合同自打款之日起生效。后因原告未按時打款,故該合同未生效。且原告最終的認購金額僅為110萬元,與原本所說的300萬元相差甚遠,也是基于此被告未再與原告簽訂擔保合同。2018年8月1日起,上海滬盈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出現全面停止兌付現象,各到期投資人因未取得投資本金,紛紛到公司了解情況,威脅業(yè)務人員,要求兌付。2018年8月3日左右,上海滬盈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財務總監(jiān)趙靖宇被投資人拘禁,至8月5日北京國巨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發(fā)出延期兌付公告,被告得知后于8月6日通知原告,原告稱8月8日來公司了解情況。8月8日下午原告與其朋友到上海滬盈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當天公司現場非?;靵y,原告威脅說若公司無法兌付,將以詐騙罪報案追究被告的刑事責任。從延期兌付公告發(fā)布后,部分投資人對銷售人員進行圍毆、威脅等。至8月16日,原告要求與被告見面,并在原告辦公室逼迫被告簽訂承諾書,被告迫于無奈只能簽了字,落款時間7月10日也是原告打印好的。原告在浦東新區(qū)公安局經偵部門進行了受害人登記,還委托債權委員小組與北京、上海的公安對接?,F北京國巨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上海滬盈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均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京滬兩地公安機關立案偵查,主要負責人員被刑拘。上海嘉皓投資中心(有限合伙)系上海滬盈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發(fā)行基金的有限合伙企業(yè),現也未在正常經營。經了解,三家公司經清算,兌付率將超過50%,原告登記參與分配。
經審理查明,被告為上海滬盈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資產管理中心的銷售總監(jiān)。2018年6月17日,被告與原告簽訂擔保合同,約定被告自愿為原告對原告參與上海嘉皓投資中心(有限合伙)企業(yè)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提供擔保;受被告的邀請,原告投資叁佰萬元入伙上海嘉皓投資中心(有限合伙)企業(yè),期限壹年;被告所在的產品銷售方上海滬盈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承諾原告年化投資收益為14%;……。后因原告資金未能按時到位,未能按足額300萬元投資。2018年6月25日,原告與上海嘉皓投資中心(有限合伙)簽署了《上海嘉皓投資中心(有限合伙)合伙協議書》,并同時與上海嘉皓投資中心(有限合伙)、北京國巨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簽訂《鴻康基金份額定向回購協議》。根據上述兩份合同,原告需向上海嘉皓投資中心(有限合伙)企業(yè)開設在平安銀行上海分行營業(yè)部,賬號為XXXXXXXXXXXXXX的賬戶內匯款110萬元人民幣,認購期限一年,合伙企業(yè)承諾原告的最高年化收益為12%。同時由北京國巨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承諾,在原告的投資期限屆滿后,如上海嘉皓投資中心(有限合伙)不能按照約定支付原告本金和約定收益的,由北京國巨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按照約定的最高年化收益率,溢價回購原告的基金份額。2018年7月1日,原告將110萬元劃入上海嘉皓投資中心(有限合伙)的賬戶。2018年7月10日,被告向原告出具書面的承諾書。承諾書中明確:一、原告實際投資額為壹佰壹拾萬元人民幣,按照12%的年收益,到期利息應為壹拾叁萬貳仟元。被告承諾,就前述的投資本金和受益提供擔保。二、如果上海滬盈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嘉皓投資中心(有限合伙)企業(yè)、北京國巨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其中任何一家公司在投資到期后,無法按照12%的年收益向原告進行兌付的,被告承諾以自己名下資產為擔保財產,向原告足額兌付本金及利息。三、若在原告投資到期前,上海滬盈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嘉皓投資中心(有限合伙)企業(yè)、北京國巨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其中任何一家公司有任何有關遲延兌付、無法兌付的聲明、表示、暗示、跡象等情況發(fā)生,被告承諾提前給原告兌付本金。2018年8月5日北京國巨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公布了《延期兌付公告》,承認公司資金緊張,投資人的到期資金已經停止兌付。2018年8月,原告因聽聞幾家公司相關負責人已經到公安機關自首,可能涉嫌觸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遂于2018年8月29日向法院提起訴訟。
另查明,至2019年7月14日,上海滬盈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辦公場所已無人辦公。
審理中,被告未能提供2018年7月10日簽署的承諾書系原告脅迫被告簽署的證據。
上述事實由原告提供的合伙協議書、回購協議、擔保合同、承諾書、延期兌付公告、匯款記錄、律師函及快遞信息、嘉皓投資中心企業(yè)信用信息公示報告、照片(2019年7月14日)、滬盈公司企業(yè)信用信息公示報告、民生銀行對賬單以及原、被告的當庭陳述予以證實。
本院認為,原告與上海嘉皓投資中心(有限合伙)簽訂的《上海嘉皓投資中心(有限合伙)合伙協議書》、原告與上海嘉皓投資中心(有限合伙)、北京國巨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簽訂的《鴻康基金份額定向回購協議》及被告與原告于2018年7月10日簽訂的《承諾書》均系各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內容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合法有效,當事人理應恪守。原告按約于2018年7月1日將110萬元投資款劃入上海嘉皓投資中心(有限合伙)的賬戶后,北京國巨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卻在2018年8月5日公布《延期兌付公告》,承認公司資金緊張,投資人的到期資金已經停止兌付。爾后上海滬盈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國巨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公安機關查處,至本案庭審前原告已投資一年,而上海滬盈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國巨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嘉皓投資中心(有限合伙)三家企業(yè)現均無法兌付原告本金及利息,被告應按照其與原告于2018年7月10日簽訂的《承諾書》的約定向原告兌付本金及利息。故對原告要求被告支付110萬元本金的請求依法準許。對原告要求被告以110萬元為基數,按年利率12%償付利息的請求,依法亦予以支持。但利息的計算起始時間應從2018年7月2日開始計算。至于被告提出被告與原告簽訂的《承諾書》是一般擔保責任的抗辯,根據《承諾書》的條款,該《承諾書》對保證責任約定未明確,應按照連帶責任保證承擔保證責任,故本院對被告的抗辯不予采納。對被告稱被告系被脅迫簽訂的《承諾書》,因被告未提供相應的證據予以證實,本院不予采信。據此,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十九條、第二十一條、第二十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王某某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唐某某人民幣110萬元;
二、被告王某某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以本金人民幣110萬元為基數,按年利率12%償付原告唐某某從2018年7月2日至2019年6月30日止的利息。
負有金錢給付義務的當事人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人民幣14,700元,減半收取計人民幣7,350元,由被告王某某負擔。保全費人民幣5,000元由被告王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周盛寶
書記員:侯素青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