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哈爾濱市隆某木業(yè)有限公司,地址巴彥縣興隆鎮(zhèn)工業(yè)園區(qū)。
法定代表人:趙喜云,職務: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閆仁海,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哈爾濱市隆某木業(yè)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住巴彥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冰晶,黑龍江王冰晶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王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住雙城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長貴,黑龍江同長律師事務所律師。(特別授權)
原告哈爾濱市隆某木業(yè)有限公司與被告王某某勞動爭議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10月8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于2018年11月28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原告哈爾濱市隆某木業(yè)有限公司及其委托代理人閆仁海、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冰晶,被告王某某委托代理人李長貴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哈爾濱市隆某木業(yè)有限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依法撤銷巴勞人仲字【2018】第53號仲裁裁決書;2、判決原告向被告支付2018年5月工資6811元;3、判決被告賠償原告房租損失2917元;4、訴訟費由被告承擔。事實及理由:王某某及親屬均從事家具制作工作,經王某某介紹,包括被告在內的十位親屬成員到原告處工作,王某某及親屬承諾他們的技術足以保證完成原告的木器生產任務。2018年3月5日被告到原告處工作,職務是油漆車間主任,雙方口頭約定每月以15000元為標準,按每月實際天數計算日工資,按每月實際出勤天數計算應發(fā)工資額,工資發(fā)放時間為每月結束后七日內,合同期限一年,自2018年3月5日至2019年3月5日。2018年4月,被告提出辭去管理家具組職務的申請,因其負責管理的部門比約定減少了一個家具組,經過協(xié)商將其工資調至每月8000元。被告按該標準領取了4月份工資。2018年5月份,被告出勤26.5天應得工資6838元,扣除每日一元的餐費27元后為6811元。因被告系外地人員,(王某某、郝秀萍)系夫妻均在原告處工作,原告為其租賃了住宅,自2018年3月24日至2019年3月24日租期一年,年租金7000元。被告在原告租賃的房屋居住約2個月,被告于2018年5月28日主動提出離職申請。原告為其租賃的房屋剩余十個月租賃費不能退還,給原告造成5834元房屋租賃費損失,該損失因被告提前解約行為造成,應由其夫妻二人承擔,每人承擔2917元。因各被告均系親屬關系,系家族式打工,一人辭職必然導致其家族成員離職,大量人員集體辭職使原告的生產出現(xiàn)癱瘓狀態(tài)。被告中途辭職的違約行為給原告造成較大的損失。根據《民事訴訟法》、《勞動合同法》相關規(guī)定,原告訴至貴院,請求法院查明事實,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
被告王某某辯稱,原告訴我勞動爭議糾紛一案,原告提起訴訟時已超過訴訟時效的法定期間,依法不應受理,現(xiàn)提出異議。我于2018年7月13曰向巴彥縣勞動人事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巴彥縣勞動人事仲裁委員會于9月3日作出仲裁裁決,9月4日巴彥縣勞動人事仲裁委員會向雙方當事人送達了《仲裁裁決書》。在《仲裁裁決書》的最后一段明確告知:“當事人對本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期滿不起訴的,裁決書發(fā)生法律效力?!痹凇吨俨貌脹Q書》的首頁左上角填寫了送達日期是2018年9月4日。法院卷宗中的巴彥縣勞動人事仲裁委員會《送達回證》記載,巴彥縣勞動人事仲裁委員會于2018年9月4日向雙方當事人送達了《仲裁裁決書》。根據規(guī)定,如對裁決不服應在十五日內向法院提起訴訟,訴訟屆滿日應該是2018年9月19日;卷宗中的《民事一審案件立案審查、審判流程管理信息表》顯示,法院收到訴狀及收案日期都是2018年10月8日,超過了法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基于以上事實,根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五十條之規(guī)定,哈爾濱市隆某木業(yè)有限公司在向法院提出訴訟時已超過了十五日的法定期間,《仲裁裁決書》已發(fā)生法律效力,法院依法不應當受理,或裁定不予受理。因此提出異議,請依法審核并予以答復。
原告圍繞訴訟請求向本院提供如下證據:證據一、巴彥縣勞動仲裁委員會作出的巴勞人仲字2018第53號仲裁裁決書。證實1、該裁決書不是終局裁決依法應由勞動仲裁委員會法院即巴彥縣人民法院受理;2、裁決書上記載送達日期是2018年9月4日,根據勞動仲裁調解法的規(guī)定,原告應于收到裁決書十五日內向法院提起訴訟,也就是應截止到2018年9月19日;3、本案已經過勞動仲裁前置程序。證據二、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出具的民事裁定書王某某2018黑01民特227號民事裁定書。證實因本案有十個被告有十份仲裁裁決書,其中三份是非終局裁決,七份是終局裁決。2018年9月17日原告先到巴彥縣人民法院立案,立案庭告知原告因涉及終局裁決建議到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原告于2018年9月17日將十個案件全部送到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中級法院予以受理在裁定書的中間部位明確記載本院于2018年9月19日立案,開庭前中級法院法官稱該三份裁決書系非終局裁決書必須撤訴。原告于2018年9月29日撤訴,當日到巴彥縣法院立案,因第二天是10月1日國慶節(jié),讓節(jié)后繳費因此原告從未放棄自己的權利,均在法律規(guī)定的期限內行駛起訴的權利,該三份裁決書沒有生效。證據三、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入賬匯款憑單兩張及3-5月份工資表,證實1、原告已支付王某某四月份工資八千元,勞動仲裁裁決書中未將該一萬元從應付工資中予以扣除,因此裁決的數額是不準確的。2、原告與被告就工資數額問題已達成新的約定改變了當初雙方的口頭約定,且被告按照改變后工資數額領取了四月份工資,勞動仲裁裁決書以未改變前的數額確認應支付給被告的工資是錯誤,應當予以撤銷。證據四、2018工資出勤表兩份,證明王某某5月份出勤26.5天,月工資數額為8000元,實得工資為6811元(8000元÷31天*26.5天-27元餐費)。證據五、員工離職書一份,證實被告于2018年5月28日主動提出離職申請,隨即離開崗位。被告在原告處工作不足三個月未履行為期一年的勞動合同,且未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告知原告,被告在遞交申請書后隨即離開原告處,被告違約應承擔違約責任,且原告無需支付解除勞動合同補償金。證據六、房屋租賃協(xié)議書一份,房租收據一份,證實2018年3月24日王某某與房主李起東簽訂房屋租賃協(xié)議書,以每年7000元的價格租住位于興隆鎮(zhèn)的房屋,原告支付租金7000元,每月5834元,租賃期限自2018年3月24日至2019年3月24日。同時證實原、被告約定的勞動期限是一年,被告于2018年3月5日到原告處工作,5月28日離職,實際居住不足三個月剩余十個月的房租,房東不予退還。該損失是被告王某某與郝秀萍夫妻二人提前解約違約行為造成的,應由其二人承擔,被告應承擔2917元。
被告認為原告的訴訟超過法定期限,其訴訟行為不應產生相應的法律效力,勞動仲裁裁決書已發(fā)生法律效力,故被告不舉證。
經庭審質證,被告認為鑒于原告起訴時超過法定期限,被告在答辯期內已向人民法院提出異議,根據法律規(guī)定原告在法定期間沒有行使相應的訴訟權利,超過法定期間之后即使進行了訴訟行為,也不應該產生相應的法律效力,故被告不予質證。
本院對上述證據認定如下: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六條,發(fā)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與爭議事項有關聯(lián)的證據,屬于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單位應當提供,用人單位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后果的規(guī)定。原告所舉證據客觀真實,被告對原告所舉證據不予指證,視為默認,本院對原告所舉證據予以采信。
經審理查明,2018年3月5日,被告王某某到原告處工作,職務是家具組管理人員,雙方口頭約定月工資15,000.00元,按每月實際天數計算日工資,按每月實際出勤天數計算應發(fā)工資,工資發(fā)放時間為每月結束后七日內,合同期限為1年,自2018年3月5日至2019年3月5日,后根據工作變動雙方協(xié)商,被告的工資調整為每月8,000.00元,2018年4月份,被告按照該數額已經取工資。因被告系外地務工人員,與另案被告郝秀萍夫妻二人均在原告處工作,原告支付租金7000元,二人在興隆鎮(zhèn)李啟東處租房入住,租期自2018年3月24日,租賃協(xié)議為被告王某某與李啟東簽訂。被告于2018年5月28日提出離職申請,隨即離開工作崗位辭職。原告要求被告因未履行合同約定,提前離職給原告造成租金損失,5834元,由被告承擔2917元。另2917元向另案被告郝秀萍主張。因2018年5月工資尚未支付,要求支付給被告工資6,811.00元。被告認為原告起訴已過訴訟時效期間,裁決書已發(fā)生法律效力,法院應裁定不予受理,并按裁定書的內容履行。上述為本案事實。
圍繞當事人的訴辯主張,本案爭議焦點為1、關于被告工資認定問題;2、關于原告的起訴是否超過法定訴訟時效期間問題。關于被告工資認定問題。本院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七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建立勞動關系,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工名冊被查”,第十條規(guī)定,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原、被告口頭協(xié)議無效。原告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原告存在過錯。被告未提前30日書面提出辭職,于2018年5月28日遞交書面辭職而離開工作崗位,亦存在過錯。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和國家規(guī)定,向勞動者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五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xié)商一致,可以變更勞工合同約定的內容,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采用書面形式。原、被告建立用工關系事實成立,原、被告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及書面變更合同是事實,被告辭職未在法律規(guī)定的30日之前提出亦是事實。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條規(guī)定,解決勞動爭議,應當根據事實,遵循合法公正、及時、著重調解的原則,依法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的規(guī)定,原告未支付被告2018年5月份工資。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者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四條第一款規(guī)定,勞動合同被確認無效后,用工單位對勞動者付出的勞動,一般可參照本單位同期、同工種,同崗位的工資標準支付勞動報酬,又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者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第十一條規(guī)定,變更勞動合同未采用書面形式,但已實際履行了口頭變更的勞動合同超過一個月,且變更后的勞動合同內容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國家政策以及公序良俗,當事人以未采用書面形式為由主張勞動合同變更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據此原告應支付被告2018年五月份工資,以4月份執(zhí)行的工資標準每月8000元計算,因其實際工作27.5天(27天零4小時,以27.5天計算)工資額應為7333.33元(8000元÷30天×27.5天)。關于原告的起訴是否超過訴訟時效期間問題,本院認為,原告收到仲裁裁決書時間為2018年9月4日,2018年9月19日向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在法律規(guī)定的15日內提出未超過訴訟時效期間。因訴訟所涉及的裁決不是終局裁決,哈市中級法院于2018年9月28日作出準予撤訴裁定后,原告于2018年10月8日向本院提起訴訟。根據《民法總則》第一百九十五條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訴訟時效中斷,從中斷、有關程序終結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三)權利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因此原告的起訴因訴訟時效中斷重新計算,原告的起訴未超過訴訟時效期間。關于租金問題,涉及原告與被告及案外人房主之間的租賃關系與仲裁裁決無關,不屬于本案審查范圍,原告另行起訴主張權利。
綜上所述,原告的訴訟請求部分支持,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第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第(三)項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原告哈爾濱市隆某木業(yè)有限公司給付被告王某某工資7,333.33元,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給付;
二,駁回原告哈爾濱市隆某木業(yè)有限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延遲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人民幣10元,由原告負擔。
如果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月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郭景鑫
審判員 :梁樹新
審判員 :龐忠學
書記員: :王野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