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哈爾濱豐匯紙業(yè)有限公司旭森分公司,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xxxx,住所地哈爾濱市道外區(qū)南和街127號一層門市。
法定代表人王佩德,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涂夢琦,該公司經(jīng)理。
委托代理人宋洪悅,黑龍江正開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香港寶某有限公司,登記證號碼:16562957-000-09-17-A,住所地香港上環(huán)干諾道西20號中英大廈4樓403室。
法定代表人崔連軍,該公司董事。
委托代理人張健,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哈爾濱高某印刷有限公司,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91230199607154209W(1-1),住所地哈爾濱市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平房綜合工業(yè)區(qū)大連一路。
負責人胡業(yè)明,該公司破產(chǎn)管理人負責人。
委托代理人高志偉,破產(chǎn)管理人工作人員。
原告哈爾濱豐匯紙業(yè)有限公司旭森分公司(以下簡稱豐匯公司)與被告哈爾濱高某印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某公司)、香港寶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某公司)與破產(chǎn)有關的糾紛一案,原告豐匯公司于2018年1月16日向本院提起訴訟,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8年3月9日公開開庭審理此案。原告豐匯公司委托代理人涂夢琦、宋洪悅,被告高某公司破產(chǎn)管理人負責人胡業(yè)明及委托代理人高志偉,被告寶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張健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豐匯公司訴稱:寶某公司具有高某公司股東及高某公司債權人雙重身份,容易利用該優(yōu)勢轉換為債權人身份損害普通債權人利益;高某公司自設立至破產(chǎn)清算程序過程中,在具有高額應付賬款情況下,仍經(jīng)正常審計向寶某公司分配股東利潤的行為,損害普通債權人利益;破產(chǎn)公司資不抵債情形可能涉及公司股東的不良運營,寶某公司作為具有控制公司決定優(yōu)勢地位的股東,自2005年至今未向高某公司主張債權,且決定對高某公司進行破產(chǎn)清算,并以債權人身份申報高額債權,稀釋其他債權人的受償數(shù)額,損害其他債權人利益;結合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通報《沙港公司訴天開公司執(zhí)行分配異議案》典型案例中引用的美國深石原則,寶某公司完全控制高某公司經(jīng)營管理,對高某公司經(jīng)營方式及破產(chǎn)清算決定均為其股東利益,故寶某公司對高某公司的所有債權均應為無效債權?,F(xiàn)豐匯公司訴至法院,請求確認寶某公司對高某公司的債權無效。
被告高某公司辯稱:1、高某公司成立于1993年,注冊資本2,500,000美元,其中哈爾濱卷煙廠出資625,000美元,占25%、哈爾濱印刷一廠出資500,000美元,占20%、寶某公司出資1,375,000美元,占55%,于1993年9月2日全部出資到位;2003年,高某公司注冊資本仍為2,500,000美元,哈爾濱卷煙廠將其全部股份轉讓給寶某公司,故寶某公司投資2,000,000美元占80%股份,哈爾濱印刷一廠更名為哈爾濱九隆印刷一廠投資500,000美元占20%股份;2000年起,高某公司未向股東分配過利潤,不存在企業(yè)虧損情況下分配股利的情況。2、高某公司與寶某公司存在真實的債權債務關系:2001年5月至2010年10月,高某公司因生產(chǎn)經(jīng)營需要,通過國家外匯管理局向寶某公司分10次借款共計本息港幣21,325,674.65元,折合人民幣17,700,714.39元;1994年3月至2006年4月,因高某公司生產(chǎn)經(jīng)營需要,寶某公司以實物及單筆借款形式向高某公司提供借款共計人民幣4,625,977.08元,上述款項本息合計人民幣22,326,691.47元,均列入高某公司財務賬目。3、寶某公司的債權未超過訴訟時效。1994年起,寶某公司每年均對高某公司進行財務審計、了解高某公司的生產(chǎn)經(jīng)營狀況,未表示過放棄相應債權;應寶某公司的要求,高某公司每年均委托有資質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財務審計,對寶某公司的債權不斷進行重新確認,并將審計報告提交至寶某公司。
被告寶某公司辯稱:1、寶某公司對高某公司擁有合法有效債權,其債權形式、債權數(shù)額、資金流向及用途、利息計算方式等借款合同的核心內(nèi)容均明確具體。2001年至2008年,寶某公司陸續(xù)向高某公司提供10筆借款,共計本金人民幣12,256,704.60元,利息人民幣5,444,009.79元,本息合計人民幣17,700,714.39元,寶某公司與高某公司就上述借款均簽訂書面《借款合同》,合同明確約定資金用途、利息計算方式等內(nèi)容,上述資金經(jīng)由國家外匯管理部門規(guī)定方式進入高某公司,高某公司在收款后出具了收款憑證,故寶某公司對高某公司的債權均合法有效;1994年起,寶某公司為支持高某公司發(fā)展,先后向高某公司出借汽車、托盤車等機器設備用于生產(chǎn)經(jīng)營活動,上述設備的購買價格合理,高某公司已實際投入使用,故該債權亦合法有效。2、高某公司在經(jīng)營期間需定期向寶某公司出具財務報表,寶某公司對其債權未超過訴訟時效:寶某公司作為高某公司的股東,依法享有并行使股東權利,定期查閱高某公司的財務報表,以實際行動主張并確認自身的債權,且未聲明過放棄債權,故上述債權未超過訴訟時效,債務人不享有訴訟時效經(jīng)過的抗辯權;合同具有相對性,訴訟時效經(jīng)過的抗辯權,依法只能應當由本案債務人高某公司行使,豐匯公司非提出訴訟時效抗辯的適格主體;高某公司進入破產(chǎn)清算程序后,破產(chǎn)管理人已經(jīng)對上述債務依法審查,確認債務真實有效。3、豐匯公司引用“深石原則”論證寶某公司的債權無效,既缺乏法律依據(jù),亦與本案事實不符。本案中,寶某公司已對高某公司依法履行全部出資義務;有關的借款均通過國家外匯管理部門合法進入、有關事務均與高某公司生產(chǎn)經(jīng)營活動密切相關且投入實際使用;高某公司的財務管理依法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故寶某公司與高某公司不存在任何不公平交易,豐匯公司訴求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jù),應予駁回。
原告豐匯公司為證明其主張的事實成立,向法院提交如下證據(jù)并當庭舉示:
證據(jù)、錄音(豐匯公司經(jīng)理涂某某與高某公司總經(jīng)理王某某電話錄音)。意在證明:高某公司與寶某公司所有債權債務未簽訂協(xié)議,寶某公司未向高某公司索要過借款;高某公司系惡意破產(chǎn)。
被告高某公司未舉示證據(jù)。
被告寶某公司為證明其抗辯理由成立,向法院提交如下證據(jù)并當庭舉示:
證據(jù)一、《哈爾濱高某印刷有限公司對香港寶某公司的債務情況說明》。意在證明:2016年11月16日,高某公司出具該說明。高某公司向寶某公司借款本息合計港幣21,325,674.65元,折合人民幣17,700,714.39元;同時向寶某公司以實物及單筆借款的形式借入人民幣4,625,977.08元;截止2016年4月30日,高某公司向寶某公司所有借款本息合計人民幣22,326,691.47元。
證據(jù)二、借款合同及附后收款憑證復印件。意在證明:2001年5月至2010年10月,高某公司通過國家外匯管理局向寶某公司借入10筆現(xiàn)金借款,合計港幣14,721,000.00元。10筆借款均簽訂借款合同,并通過國家外匯管理局將借款款項轉入高某公司,高某公司已用于生產(chǎn)經(jīng)營。合同約定高某公司向寶某公司借款系流動資金借款,均用于購買原材料、修理設備,對借款期限均有約定,且相應的合同均有短期借款延展、延期的協(xié)議書。10份借款合同均包含由國家外匯管理局黑龍江分局出具的《國家外匯管理局資金項目外匯核準件》原件及《國家外匯管理局外匯登記證》原件。
證據(jù)三、8筆單項借款財務憑證及購買實物借款發(fā)票。意在證明:1994年3月至2006年4月,高某公司向寶某公司借款的其他費用,由寶某公司以實物和單筆借款的形式給付至高某公司,均無利息約定,費用合計人民幣4,625,977.08元。
證據(jù)四、高某公司財務審計報告(1993年至2014年年度)。意在證明:高某公司對寶某公司的債務,寶某公司均通過會計報表的方式、審計報告的方式逐年與高某公司進行確認,不存在相關債權超過訴訟時效問題;1993年,高某公司的出資全部實繳到位,寶某公司不存在任何的股東欠繳出資行為;1993至1999年,高某公司正常經(jīng)營,有產(chǎn)生利潤,說明寶某公司的股東出資足夠高某公司正常經(jīng)營使用;2001年起,高某公司陷入經(jīng)營困境,寶某公司為其提供借款,且無任何的分取紅利的行為。
證據(jù)五、高某公司專項財務審計報告(2016年度)。意在證明:同證據(jù)一證明問題。
證據(jù)六、證人證言(陳某、王某當庭證詞)。意在證明:同證據(jù)一證明問題。
經(jīng)庭審質證,被告寶某公司對原告豐匯公司舉示的證據(jù)質證認為:對證據(jù)中5份錄音均有異議,因證人未出庭,如錄音真實,亦不能證明本案相關的事由,且該錄音反映出寶某公司向高某公司提供借款,并用于購買設備和原材料。
被告高某公司對原告豐匯公司舉示的證據(jù)質證認為:同意寶某公司的質證意見。該證據(jù)系傳來證據(jù),陳述者本人未到庭,無法對其陳述內(nèi)容真實性進行質證;即使陳述者為王某某,2015年12月王某某因對企業(yè)管理經(jīng)營不善、造成巨額虧損,已被撤銷法定代表人職務,證據(jù)中錄音形成的時間最早為2016年12月,距王某某被辭退已1年,此時王某某作為案外人的陳述,與本案無關聯(lián)性;該證據(jù)錄音內(nèi)容中的陳述,具有誤導債權人、增加債權人與債務人矛盾的傾向性,王某某作為高某公司原法定代表人,在與債權人溝通時未反思自己失職行為,亦未維護原公司利益,該陳述的結果導致債權人提起訴訟,不應采信。
原告豐匯公司對被告寶某公司舉示的證據(jù)質證認為:
對證據(jù)一有異議,該說明由高某公司出具,高某公司系本案被告之一,其出具的說明只能作為被告陳述使用,不能作為證據(jù)使用;說明人與說明對象之間有關聯(lián)性,寶某公司對高某公司有絕對控制權,高某公司出具的說明不具有客觀性;該說明的形成時間為2016年11月16日,本案起訴的原因是豐匯公司懷疑寶某公司利用大股東身份決定高某公司破產(chǎn),高某公司出具的說明不具有真實性。
對證據(jù)二中合同的真實性有異議,對證據(jù)中未簽字的合同有異議,但不申請鑒定,由于合同缺乏一方當事人簽字,不具有證明效力;對證據(jù)中借款憑證的真實性無異議,對證明問題有異議,寶某公司是高某公司股東,賬面資金流入有多種可能性,并不必然是借貸關系,豐匯公司認為應是公司經(jīng)營不善時股東提供給公司的公司自有資本。
對證據(jù)三的真實性無異議,對關聯(lián)性有異議,寶某公司是高某公司股東,賬面資金流入有多種可能,不必然是借貸關系。
對證據(jù)四真實性無異議,對證明問題有異議,高某公司作為有限責任公司,其按章程向股東遞送報表,是履行公司法規(guī)定的公司對股東投資的報告義務,并非債務人和債權人之間確認債權的行為,不能以此作為雙方確認債權的證據(jù),并重新起算訴訟時效。
對證據(jù)五真實性無異議,對證明問題有異議,寶某公司是高某公司股東,賬面資金流入有多種可能,不必然是借貸關系。
對證據(jù)六中證人陳某、王某證言真實性均有異議,證人陳某系寶某公司向高某公司派出的管理人員、證人王某系高某公司會計,其二人身份與高某公司、寶某公司均有歷史關系及利益牽扯,證言不具有客觀性;對證言的關聯(lián)性也有異議,陳某并非借款經(jīng)手人,對款項流入的真實原因不知情,不能證實借貸關系真實存在。
被告高某公司對寶某公司舉示的證據(jù)質證認為:
對證據(jù)一,該證據(jù)系應寶某公司要求,高某公司財務部門經(jīng)核查歷年財務賬目及憑證后所出具,內(nèi)容真實;對證據(jù)二、證據(jù)五、證據(jù)六無異議;對證據(jù)三無異議,借款真實且未約定利息及還款期限;對證據(jù)四無異議,高某公司作為有限責任公司,并無向股東提供審計報告的法定義務,高某公司應寶某公司要求每年向其提供審計報告,目的系向寶某公司報告當年基本財務情況及確認寶某公司對高某公司占有的債權數(shù)額。
經(jīng)審理查明:1993年3月30日,高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2,500,000美元,哈爾濱卷煙廠出資625,000美元,占股25%、哈爾濱印刷一廠出資500,000美元,占股20%、寶某公司出資1,375,000美元,占股55%,1993年9月2日全部出資到位;2003年,哈爾濱卷煙廠轉讓其全部股份至寶某公司,寶某公司投資2,000,000美元,占股80%、哈爾濱印刷一廠更名為哈爾濱九隆印刷一廠投資500,000美元,占股20%。
2001年5月20日至2008年4月15日,高某公司因生產(chǎn)經(jīng)營需要10次向寶某公司借款:1、2001年5月20日,高某公司與寶某公司簽訂短期借款合同,約定高某公司向寶某公司借款港幣945,000元,用于購買原材料,借款期限為2001年5月22日至2004年5月21日,按月利3‰計算利息,2001年5月22日高某公司通過中國銀行結匯港幣945,000元,并于2001年5月29日出具收款憑證;2、2001年7月6日,高某公司與寶某公司簽訂短期借款合同,約定高某公司向寶某公司借款港幣944,000元,用于修理設備,借款期限為2001年8月18日至2002年8月21日,按月利3‰計算利息,2001年8月22日高某公司通過中國銀行結匯港幣944,000元,并于2001年8月29日出具收款憑證;3、2002年3月8日,高某公司與寶某公司簽訂短期借款合同,約定高某公司向寶某公司借款港幣850,000元,用于修理設備,借款期限為2002年3月15日至2002年10月14日,按月利3‰計算利息,2002年3月13日高某公司通過中國銀行結匯港幣850,000元,并于2002年3月13日出具收款憑證;4、2003年7月29日,高某公司與寶某公司簽訂短期借款合同,約定高某公司向寶某公司借款港幣2,850,000元,用于購買原、輔材料,借款期限為2003年9月1日至2003年10月31日,按月利3‰計算利息,2003年9月10日高某公司通過中國銀行結匯港幣2,850,000元,并于2003年9月10日出具收款憑證;5、2003年9月16日,高某公司與寶某公司簽訂短期借款合同,約定高某公司向寶某公司借款港幣570,000元,用于購買原、輔材料,借款期限為2003年10月15日至2003年12月31日,按月利3‰計算利息,2003年10月17日高某公司通過中國銀行結匯港幣570,000元,并于2003年10月21日出具收款憑證;6、2004年3月16日,高某公司與寶某公司簽訂短期借款合同,約定高某公司向寶某公司借款港幣472,000元,用于購買原、輔材料,借款期限為2004年03月28日至2005年3月28日,按月利3‰計算利息,2004年4月2日高某公司通過中國銀行結匯港幣472,000元,并于2004年4月13日出具收款憑證;7、2005年4月15日,高某公司與寶某公司簽訂短期借款合同,約定高某公司向寶某公司借款港幣4,600,000元,用于購買原材料及輔助材料,借款期限為2005年4月20日至2006年4月20日,按月利3‰計算利息,2005年4月30日高某公司通過中國工商銀行結匯港幣4,500,000元,并于2005年5月13日出具收款憑證;8、2005年9月12日,高某公司與寶某公司簽訂短期借款合同,約定高某公司向寶某公司借款港幣1,600,000元,用于購買生產(chǎn)用機器設備,借款期限為2005年9月12日至2006年9月12日,按月利3‰計算利息,2005年9月20日、2005年9月26日高某公司通過中國銀行分別結匯港幣1,500,000元、100,000元,共計港幣1,600,000元,并于2005年9月28日出具記賬憑證;9、2006年8月25日,高某公司與寶某公司簽訂短期借款合同,約定高某公司向寶某公司借款港幣790,000元,用于購買原材料,借款期限為2006年8月28日至2007年8月28日,按月利3‰計算利息,2006年9月22日高某公司通過中國建設銀行結匯港幣790,000元,并于2006年9月22日出具記賬憑證;10、2008年4月15日,高某公司與寶某公司簽訂借款合同,約定高某公司向寶某公司借款港幣1,200,000元,用于購買機器設備,借款期限為2008年4月20日至2009年10月19日,按年利率7%計算利息,2008年5月26日高某公司通過中國光大銀行結匯港幣1,200,000元,并于2008年5月27日出具記賬憑證。
上述借款,均在合同中約定,合同項下還本付息應通過外匯管理局批準,在當?shù)赝鈪R管理局辦理外債登記證作為該借款合同不可分割的法律文本之一,均簽訂短期借款延期協(xié)議書,并由國家外匯管理局黑龍江分局出具《國家外匯管理局資金項目外匯核準件》及《國家外匯管理局外匯登記證》,且記載于審計報告中。10筆借款合計本金港幣14,721,000元,折合人民幣12,256,704.60元,截止2016年4月30日,本息共計港幣21,325,674.65元,折合人民幣17,700,714.39元。
現(xiàn)高某公司正在進行破產(chǎn)清算程序,寶某公司作為債權人已申報上述借款人民幣17,700,714.39元的債權。
審理中,寶某公司放棄對部分債權的申報,即1994年3月至2006年4月,寶某公司以實物及單筆借款形式向高某公司提供的借款,共計人民幣4,625,977.08元。
上述事實,有雙方當事人陳述及相關書面證據(jù)予以證實,并經(jīng)本院庭審查證所認定。
根據(jù)雙方當事人的訴辯主張,本案爭議焦點為:寶某公司對高某公司是否享有人民幣17,700,714.39元的債權。
關于寶某公司對高某公司是否享有借款本金港幣14,721,000元,折合人民幣12,256,704.60元的債權。本院認為,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2001年5月20日至2008年4月15日,寶某公司與高某公司共簽訂10份借款合同,約定寶某公司向高某公司提供借款共計本金港幣14,721,000元,折合人民幣12,256,704.60元,用于高某公司生產(chǎn)經(jīng)營,上述借款均通過國家外匯管理局核準并登記,且通過銀行進行結匯進入高某公司賬戶中,雙方形成合法借貸關系?,F(xiàn)寶某公司申報確認其向高某公司提供借款本金港幣14,721,000元,折合人民幣12,256,704.60元的債權,符合法律規(guī)定,應予確認。
關于寶某公司對高某公司是否享有截止2016年4月30日的借款利息港幣6,604,674.65元,折合人民幣5,444,009.79元的債權。本院認為,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支付利息。本案中,寶某公司與高某公司簽訂的10份借款合同中,2001年5月20日至2006年8月25日的9份短期借款合同約定按月利3‰計算利息,2008年4月25日的借款合同約定按年利率7%計算利息,上述借款自各合同約定的借款到期日起按各合同約定的利率分別計算至2016年4月30日,合計利息港幣6,604,674.65元,折合人民幣5,444,009.79元,符合雙方約定?,F(xiàn)寶某公司申報確認其向高某公司提供借款利息的債權,截止2016年4月30日港幣6,604,674.65元,折合人民幣5,444,009.79元,符合法律規(guī)定,應予確認。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條、第八條、第六十條、第二百零五條、第二百一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yè)破產(chǎn)法》第五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十三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確認被告香港寶某有限公司對被告哈爾濱高某印刷有限公司享有債權人民幣17,700,714.39元;
二、駁回原告哈爾濱豐匯紙業(yè)有限公司旭森分公司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100元,由原告哈爾濱豐匯紙業(yè)有限公司旭森分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李利新
審判員 曹卓
審判員 蔣丹鳳
書記員: 趙文婷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