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周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qū)。委托訴訟代理人:趙偉,十堰市鄖陽區(qū)城關(guān)法律服務(wù)所法律工作者。代理權(quán)限:一般代理。被告:趙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qū)。被告:周某(系趙某某妻子),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qū)。二被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杭貴明,湖北典融律師事務(wù)所律師。代理權(quán)限:一般代理。
周某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二被告共同償還借款813880元及相應(yīng)利息;2.本案訴訟費、保全費由二被告共同承擔。事實和理由:2015年7月,趙某某和周某以資金周轉(zhuǎn)為由向我借款635000元,待被告資金回流后立即償還。被告出具借條,雙方約定利息為月息3%。2016年6月,被告又在我手中借款178880元。2017年6月7日,被告給我出具總借條,共計813880元。借款到期后,被告一直未能償還借款,故而成訴。趙某某、周某辯稱,我沒有向周某借錢,我是向王新借的錢。我也沒有借那么多錢,2013年7月30日只借了434000元,沒有約定利息和還款期限。借條中的錢,被我妹夫陳永借去做生意了,失敗后現(xiàn)在在攢錢還,已經(jīng)還了250000元左右。打條子的時候一開始打給王新的,后來又讓我打給周某,周某和王新是夫妻關(guān)系。2017年打了兩張條子,倒數(shù)第二次是在興鄖飯店門口打的,最后一次在單位打的,兩次一共打了70多萬元,具體金額記不清了。雖然我打了條子,但是我沒有拿到錢。我和周某之間沒有借貸關(guān)系,周某所述的利息超過了法律規(guī)定,事實上沒有約定利息。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2013年7月30日,趙某某向案外人王新成借款,王新成經(jīng)周某同意,將周某放在十堰市華達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的434000元轉(zhuǎn)給趙某某,趙某某向王新成出具借條;約定借款期限為1年,月利率3%。2014年3月向周某借款50000元,由趙某某出具借條約定借期1年,月利率3%,但周某預先扣除利息3000元,實際向趙某某交付現(xiàn)金47000元。2014年5月,趙某某又向周某借款48000元,約定借期1年,月利率3%,趙某某再次向周某出具借條。前述三筆借款本金總額累計529000元。借款后,趙某某于2014年2月償還20000元,2015年2月償還5000元和10000元,2015年6月15日償還50000元,2015年6月16日償還40000元,2015年6月19日償還30000元,2017年9月30日償還5000元,共計160000元。該部分還款趙某某均交付于王新成,后王新成交付于周某;王新成當庭證明趙某某2014年2月償還20000元屬提前還款,所以少要了半年利息。另趙某某分別于2014年3月、2015年10月15日直接向周某還款3000元、70000元,共計73000元。上述還款金額總計為233000元。2015年7月28日,因趙某某未能還清到期借款,經(jīng)雙方算賬,將2013年7月30日所借本金434000元連本帶利后趙某某向周某重新出具借條載明:“今借到周某現(xiàn)金陸拾叁萬零伍仟元整。¥635000元”。2016年6月15日,趙某某將2014年3月和2014年5月所借本金合計95000元連本帶利向周某出具借條載明:“今借到周某拾柒萬捌千捌佰捌拾元整,¥178880元。條子已打(三個月4800元月另計)”。后又因趙某某遲遲未還清借款,于2017年6月7日再次向周某更換了借條二張,借款金額同前述2015年7月28日和2016年6月15日的借條一致。因趙某某仍未如約償還借款而成訟。
原告周某與被告趙某某、周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周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趙偉、被告趙某某及其與被告周某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杭貴明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本院認為,本案爭議焦點為:一、趙某某和周某之間是否存在借貸關(guān)系?二、借款本金和利息如何認定?三、周某是否應(yīng)當與趙某某共同還款?現(xiàn)分析評判如下:一、趙某某和周某之間是否存在借貸關(guān)系問題。2013年7月30日,趙某某向案外人王新成借款434000元;2015年7月28日,趙某某就該款連本帶利向周某出具借條,前述行為可認定為王新成將債權(quán)轉(zhuǎn)讓給周某,并履行了對債務(wù)人趙某某的通知義務(wù),故趙某某和周某之間借貸關(guān)系成立。關(guān)于2014年3月趙某某向周某借款47000元及2014年5月趙某某向周某借款48000元,該兩筆借款事實清楚證據(jù)確鑿,本院予以確認。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趙某某應(yīng)當償還借款。二、借款本金和利息如何認定問題。首先,《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八條規(guī)定:“借貸雙方對前期借款本息結(jié)算后將利息計入后期借款本金并重新出具債權(quán)憑證,如果前期利率沒有超過24%,重新出具的憑證載明的金額可認定為后期借款本金;超過部分的利息不能計入后期借款本金。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24%,當事人主張超過部分的利息不能計入后期借款本金的,人民法院應(yīng)予支持。按前款計算,借款人在借款期間屆滿后應(yīng)當支付的本息之和,不能超過最初借款本金與以最初借款本金為基數(shù),以年利率24%計算的整個借款期間的利息之和。出具人請求借款人支付超過部分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據(jù)此規(guī)定,當事人約定的利率大于等于年利率24%時,如果將前期借款利息計入后期本金,計算復利后將導致借款人應(yīng)當支付的本息之和,超過最初借款本金以最初借款本金為基數(shù),以年利率24%計算的整個借款期間的利息之和。在債務(wù)人償還部分款項后的本金數(shù)額減少,又重新出具債權(quán)憑證的情形下,本息和上限的計算應(yīng)以本金數(shù)額減少后的實際數(shù)額為基數(shù),而非“最初借款本金”數(shù)額為基數(shù)。本案涉及三筆本金,分別是2013年7月30日的434000元,2014年3月的50000元及2014年5月的48000元,因借據(jù)中約定的月息3%換算成年利率為36%,已經(jīng)超過法律規(guī)定的上限即年利率24%(月利率2%),對超過部分,本院不予支持;且其中50000元借款預先扣除利息3000元,實際僅交付借款47000元,故依法應(yīng)認定實際借款本金為47000元。雙方未能舉證證明具體涉案部分借款日和還款日,本院酌定均為每月15日。另2014年2月15日趙某某還款20000元時,僅有2013年7月30日發(fā)生的借款434000元,且該借款約定的一年還款期間還沒有屆滿,應(yīng)屬對該筆借款的提前還款,根據(jù)利隨本清的原則,應(yīng)先充抵提前還款額約6個月的利息2400元(20000元×2%×6個月),剩余17600元(20000元-2400元)充抵當期借款本金,故第一筆借款本金434000元自2014年2月16日起實際減少為416400元。據(jù)此,具體核算本案借款利息如下:1.本金434000元從2013年7月30日至2014年2月15日(趙某某提前還款20000元之日),計息時間約6個半月,按照月息2%計算利息為54020元(434000元×2%×6.5個月-2400元);從2014年2月16日本金減少為416400元后,至2017年6月7日(最后一次出具借款本金635000元的借據(jù)之日),計息時間約40個月,以本金416400元為基數(shù)按照月息2%計算利息為333120元(416400元×2%×40個月),故截止2017年6月7日本息和合計為803540元(后期本金416400元+利息54020元+利息333120元)。而按照2017年6月7日的借條約定,截止2017年6月7日的后期本息和合計為863000元(635000元+趙某某累計還款總額233000元-趙某某2017年9月30日還款5000元),由此可見,借條2017年6月7日的借條約定的本息之和超過最初本金與以最初本金為基數(shù),以年利率24%計算的整個借款期間的利息之和,違反上述法律規(guī)定。2.本金47000元從2014年3月15日至2017年6月7日(最后一次出具178880元借據(jù)之日),計息時間約35個月,按照月息2%計算利息為37600元(47000元×2%×40個月);本金48000元從2014年5月15日計算至2017年6月7日(最后一次出具178880元借據(jù)之日),計息時間約37個月,按照月息2%計算利息為37600元35520元(48000元×2%×37個月),故截止2017年6月7日本息和合計為168120元(本金47000元+本金48000元+利息37600元+利息35520元)。而2017年6月7日的借條約定,截止2017年6月7日的后期本息和合計為178880元,由此可見,2017年6月7日的借條約定的本息之和超過最初本金與以最初本金為基數(shù),以年利率24%計算的整個借款期間的利息之和,也違反上述法律規(guī)定。因此,周某依據(jù)2017年6月7日的兩張借條要求趙某某償還借款本金813880元,與事實和法律規(guī)定不符,本院不予支持。其次,關(guān)于本案實際借款本金和利息認定以及趙某某還款如何充抵本息問題。本案現(xiàn)有證據(jù)證明,趙某某自2014年2月15起至2017年9月30日累計還款233000元,其中2014年2月15日趙某某還款20000元充抵情況上述已經(jīng)分析認定,不再贅述。趙某某2014年3月15日所還3000元,雙方認可系支付2013年7月30日借款本金434000元的借款利息,本院予以確認。2015年2月15日至2015年10月15日累計還款178000元因沒有明確約定是先還本金還是利息,趙某某又未舉證證明2015年已優(yōu)先償還后兩筆借款本金95000元,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規(guī)定,應(yīng)按照先息后本及債務(wù)到期的先后順序予以充抵,具體核算如下:1.本金434000元從2013年7月30日至2014年2月15日(趙某某償還本金17600元及相應(yīng)利息2400元之日),計息時間6個半月,按照月利率2%計算利息為54020元(434000元×2%×6.5個月-2400元);本金自2014年2月16日減少為416400元(434000元–17600元),至2014年7月30日借款期限屆滿之日,計息時間為12個月,以本金416400元為基數(shù)按照月息2%計算利息為99936元(416400元×2%×12個月),故截止2014年7月30日(第一筆借款期限屆滿之日)累計欠借款利息153956元(54020元+99936元)。2.本金416400元從2014年7月31日借款期間屆滿之至2015年2月15日(趙某某前后兩次分別還款5000元和10000元之日),計息時間6個半月,按照月息2%計算利息為54132元(416400元×2%×6.5個月),加上上述第1項2014年7月30日借款期限屆滿時所欠利息153956元,合計208088元(54132元+153956元),而此時后兩筆借款還沒到期,故以2015年2月15日還款15000元充抵后,截止2015年2月15日余欠利息為193088元(208088元-15000元)。3.本金416400元從2015年2月16日至2015年6月15日(趙某某還款50000元),計息時間4個月,按照年息24%計算利息為33312元(416400元×2%×4個月),加上上述第2項2015年2月15日后余欠利息193088元,合計226400元(33312元+193088元),此時后兩筆借款的借款期限雖也屆滿,但按照上述法律規(guī)定,2015年6月15日趙某某還款50000元應(yīng)當優(yōu)先充抵第一筆借款的利息,故截止2015年6月15日第一筆借款余欠利息為176400元(226400元-50000元);以此類推,再充抵趙某某2015年6月16日、6月19日陸續(xù)償還的40000元及30000元后,則截止2015年6月19日第一筆借款余欠利息為106400元(176400元-40000元-30000元)。4.本金416400元從2015年6月19日至2015年10月15日(趙某某還款73000元之日),計息時間約4個月,按照年息24%計算利息為33312元(416400元×2%×4個月),加上上述第3項2015年6月19日后余欠利息106400元,合計139712元(33312元+106400元),以2015年10月15日趙某某還款73000元優(yōu)先沖抵后,故截止2015年6月19日第一筆借款余欠利息為66712元(139712元-73000元)。5.本金416400元從2015年10月16日至2017年6月15日(趙某某2017年6月7日出具63500元借據(jù)后),計息時間約18個月,按照年息24%計算利息為149904元(416400元×2%×18個月),加上上述第4項2015年6月19日后余欠利息66712元,故截止2017年6月15日第一筆借款本金余欠利息為合計216616元(149904元+66712元);本金47000元從2014年3月15日至2017年6月15日(趙某某2017年6月7日出具178880元借據(jù)后)、本金48000元從2014年5月15日至2017年6月15日(趙某某2017年6月7日出具178880元借據(jù)后),計息時間分別為39個月、37個月,按照月息2%計算利息合計為72180元(47000元×2%×39個月+48000元×2%×37個月),據(jù)此計算,截止2017年6月15日三筆借款共欠利息為288796元(第一筆借款利息216616元+后兩筆借款72180元)。6.三筆借款本金共計511400元(416400元+47000元+48000元)從2017年6月16日至2017年9月30日(趙某某還款5000元之日),計息時間約3個月,按照月息2%計算利息合計為30684元(511400元×2%×3個月),加上上述第5項2017年6月15日三筆借款余欠利息288796元,因此時借據(jù)沒有約定還款期限,應(yīng)視為同時到期,故以趙某某2017年9月30日還款5000元充抵后,截止2017年9月30日共欠三筆借款利息314480元(288796元+30684元-5000元)。三、周某是否應(yīng)當與趙某某共同還款問題。周某以趙某某與周某系夫妻關(guān)系為由,主張周某對本案借款承擔連帶責任,但其未提供證據(jù)證明趙某某借款是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故周某應(yīng)當承擔舉證不利的法律后果,本院對夫妻共同債務(wù)的主張不予支持。綜上所述,截止2017年9月30日,趙某某尚欠周某借款本金511400元及利息314480元,依法應(yīng)當承擔清償責任,并應(yīng)當按照月息2%支付借款本金511400元自2017年10月1日起至清償之日止的相應(yīng)利息。周某訴訟請求中與事實和法律不符部分,本院予以駁回。本案審理過程中,經(jīng)本院主持調(diào)解,雙方未能達成一致意見,至今也未能達成和解協(xié)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二百條、第二百零五條、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零七條、第二百零八條、第二百一十一條,《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審理涉及夫妻債務(wù)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guān)問題的解釋》第二條,《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六條、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百四十二條、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趙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nèi)償還原告周某借款本金511400元及截止2017年9月30日所欠利息314480元,并按照月利率2%支付自2017年10月1日起至借款本息清償之日止的利息(利隨本清)。二、駁回原告周某對被告周某的訴訟請求及其他訴訟請求。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wù),應(yīng)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wù)利息。案件受理費減半收取計5969元、財產(chǎn)保全費5000元,共計10969元,由被告趙某某負擔。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十堰市中級人民法院。本判決發(fā)生法律效力后,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zhí)行。申請執(zhí)行的期間為二年(該期間從本判決指定的履行期間的最后一日起計算)。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