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周紅某,女,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襄陽市樊城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丹青,湖北聯(lián)幫律師事務(wù)所律師。代理權(quán)限:特別授權(quán)。
被告:楊某,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襄陽市襄州區(qū)。
被告:楊同義,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襄陽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寶珠,襄陽市襄州區(qū)張灣法律服務(wù)所法律工作者。代理權(quán)限:一般代理。
原告周紅某與被告楊某、楊同義借款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7月9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qū)徖?。訴訟中,原、被告向法院遞交和解申請,申請庭外和解30天,并同意和解期間不計入審理期限。本院于2018年8月27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周紅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王丹青,被告楊某及被告楊同義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寶珠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周紅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依法判令被告楊某向原告償還借款本金82083元及利息(利息自2016年8月6日起以未還本金為基數(shù)按月息2%計算至款還清之日止,2016年8月6日起至2018年7月7日計算為49869元);2、被告楊同義對上述借款本息承擔連帶還款責任;3、本案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2015年4月4日,被告楊某因資金緊張,向原告借款。雙方簽訂《借款協(xié)議》一份,約定:被告向原告借款150000元,借款期限自2015年4月4日至2016年4月4日,月息2500元。原告出借了款項。到期后,因被告楊某無法償還全部借款本息,故原告與被告楊某、楊同義共同簽訂《借款協(xié)議》一份,約定被告楊某借款150000元,借款期限自2016年4月4日至2017年1月4日,借款利息為30000元年。被告楊同義為擔保人,楊同義在《借款協(xié)議》上承諾:擔保期直到楊某把本金還清。但借款期滿后,被告楊某仍未償還本息。故原告訴至法院,請求判如所請。
被告楊某辯稱:借款屬實,但原告主張的本金及利息過高。從借款之日起至2018年6月27日,被告總共償還原告101000元。2017年1月27日被告償還原告20000元,但原告只認可還了12000元。
被告楊同義辯稱:原告訴請的本金及利息金額過高。其在本案中承擔的是保證責任,根據(jù)擔保法規(guī)定已超過擔保期限,其不應(yīng)再承擔擔保責任。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2015年4月4日,原告周紅某(出借人)與被告楊某(借款人)簽訂借款協(xié)議一份,約定:借款人楊某因流動資金緊張,特向周紅某提出借用現(xiàn)金,借款15萬元,借款時間:自2015年4月4日至2016年4月4日,時間12個月。借款利息為2500元月,按月支付利息。若借款人到期不能歸還本金,出現(xiàn)違約,則借款人除了向出借人歸還本金以外,還需每月按本金的5%支付違約金。若借款人超過兩個月未按約定支付利息的,依違約處理。雙方在借款協(xié)議上簽字捺印。借款當日,原告實際出借被告楊某135000元。2016年4月4日,原告周紅某(出借人)與被告楊某(借款人)簽訂借款協(xié)議一份,約定:借款人楊某因流動資金緊張,特向周紅某提出借用現(xiàn)金,借款15萬元,借款時間:自2016年4月4日至2017年1月4日。若借款人到期不能歸還本金,出現(xiàn)違約,則借款人除了向出借人歸還本金以外,還需每月按本金的5%支付違約金。若借款人超過兩個月未按約定支付利息的,依違約處理。被告楊同義作為擔保人在借款協(xié)議上簽名捺印,并備注“擔保期直到楊某把本金還清”。在2015年4月4日的借款協(xié)議上,被告楊某備注:“①2015年4月4日支付利息叁萬,②2016年4月4日支付利息叁萬元,③2016年12月30日支付本金壹萬貳仟元整,④2017年9月30日支付本金壹萬貳仟元整?!痹?016年4月4日的借款協(xié)議上,被告楊某備注:“于2016年年底至2017年5月5日共還款貳萬陸仟元整(備注:2萬+3000+3000)。楊某2017.5.5?!?018年6月,原告周紅某與被告楊某進行對賬,對賬明細載明:2015年4月4日,楊某因資金緊張向周紅某借款150000元,借款期限至2016年4月4日,利息為2500元月。到期后,楊某因資金緊張無法還款,將借款期限延長到2017年1月4日,2016年4月5日至2017年1月4日期間的利息為30000元年。借、還款明細如下:2015年4月4日,周紅某出借150000元、扣除15000元利息,實際轉(zhuǎn)賬135000元。2015年10月5日,被告楊某償還利息15000元,2016年8月5日付利息30000元。2017年1月27日付12000元,4月1日付3000元,5月5日付3000元,6月12日付1000元,6月20日付1000元,7月1日付1000元,8月3日付1500元,8月5日付1500元,2017年10月31日付6000元,12月31日付3000元,2018年1月31日付6000元,4月1日付3000元。被告楊某在2017年1月27日至2018年4月1日的付款明細旁標注“合計已還本金肆萬貳仟圓”。2018年6月27日,被告楊同義償還借款本金6000元。后,二被告未再向原告償付借款本息,引起本案訴訟。
另,對還款金額,被告楊某在庭審中稱從借款之日起至2018年6月27日,總共償還原告101000元,2015年10月5日還利息15000元,在2016年4月4日重新簽訂借款協(xié)議之前,其在2015年4月4日的借款協(xié)議背面?zhèn)渥⒘恕懊總€月的30日歸還本金三千元整”,之后每個月還的應(yīng)為本金,自2016年8月5日至2018年6月27日還本金共計86000元。原告對總還款額認可93000元,但稱“每個月的30日歸還本金三千元整”是被告楊某在2017年4月寫的,并從當月開始履行的,2016年8月5日的3萬元系支付的利息。原、被告對還款金額差異的8000元,系被告楊某稱按原告哥哥周洋的指示轉(zhuǎn)給案外人徐敬的款項,楊某稱原告周紅某向其說過委托周洋、張雪靜催收借款,其后徐敬又持周紅某、周洋和張雪靜三人中的其中一人出具的授權(quán)委托書向其催款,其記不清是誰出具的授權(quán)委托書,現(xiàn)授權(quán)委托書徐敬找不到了,其在向徐敬轉(zhuǎn)款前還與周洋電話聯(lián)系確認此事,并稱有錄音為證,但未在本院限定時間內(nèi)提交相應(yīng)的證據(jù)。原告周紅某對此不予認可。
訴訟中,對2015年4月4日的借款協(xié)議上的四個備注,被告楊某在本院第一次詢問時稱備注都是事后相隔一段時間后補寫的,“③2016年12月30日支付本金壹萬貳仟元整”系指的2017年1月27日償還的12000元。在第二次詢問時又稱記不清何時寫的備注,可能是備注上顯示的時間當天寫的,也可能是事后寫的。“①2015年4月4日支付利息叁萬”應(yīng)該是2015年4月4日后其累計向周紅某支付利息達3萬元后備注的,但稱記不清該款支付的時間和方式,只記得2015年4月4日當天扣除1.5萬元利息,2015年10月5日左右又付了1.5萬元利息。并稱備注的這3萬元利息與2015年4月4日扣除的1.5萬元利息和2015年10月5日左右付的1.5萬元利息無關(guān)?!阿?016年4月4日支付利息叁萬元”這個備注,可能就是其提前付清了3萬元利息,然后在2016年4月4日的借款協(xié)議上就沒有再約定利息。只每月支付3000元本金,直到還清為止。截止2016年4月4日,其向原告周紅某共支付利息9萬元。在2018年對賬時未提出此事是因當時沒仔細看對賬的明細就簽了字。原告周紅某對此不予認可。
訴訟中,原告認可截止2016年8月5日前的利息已全部付清,已付的45000元利息中5000元予以沖抵本金。被告楊某亦認可2016年8月5日前的利息已全部付清。
上述事實,有兩份借款協(xié)議、還款明細、銀行交易明細以及當事人的陳述予以證實,足以認定。
本案爭議焦點為:2017年1月27日楊某向原告償還的借款本金是2萬元還是1.2萬元?原告認為,被告楊某的還款金額應(yīng)以最后的對賬明細為準,即2017年1月27日償還本金1.2萬元。被告楊某認為,借款到期后,原告兄嫂周洋、張雪靜代原告周紅某向其催要借款,原告兄嫂又委托第三人徐敬向其催要借款,徐敬持有原告或其兄嫂出具的授權(quán)書,2017年1月27日其償還的借款本金是2萬元,其中1.2萬元系轉(zhuǎn)入楊同義賬戶,通過楊同義付給原告兄嫂后轉(zhuǎn)給原告,8000元系按原告兄嫂周洋、張雪靜指示轉(zhuǎn)入徐敬的賬戶,其有與原告兄嫂雙方通話錄音為證,并提交了其于2017年1月26日分別向楊同義及第三人徐敬轉(zhuǎn)款12000元、7988元的轉(zhuǎn)賬明細,還稱對此亦可從其在原告持有的2016年4月4日的借款協(xié)議上的備注“于2016年年底至2017年5月5日共還款貳萬陸仟元整(備注:2萬+3000+3000)”中反映出來,在對賬時其也提出過此事,對賬時雖寫明的還款金額是12000元,但原告稱實際會按2萬元計算。被告楊同義稱徐敬是其朋友,周紅某經(jīng)常找其向楊某催款,其沒有時間,就讓徐敬去找楊某要款,楊某轉(zhuǎn)給徐敬的7988元屬實,但徐敬是否轉(zhuǎn)給周紅某,其不清楚,并稱對轉(zhuǎn)給徐敬的7988元周洋應(yīng)該清楚。對此,原告稱其未委托周洋、張雪靜、徐敬收款,亦未同意周洋委托徐敬收款,并稱其對被告楊某在2016年4月4日的借款協(xié)議上的備注不予認可,雙方之后又重新進行了對賬。訴訟中,經(jīng)本院向周紅某的哥哥周洋及嫂子張雪靜詢問,周洋稱楊某向周紅某借款未還后,周紅某并沒有委托其與張雪靜代為向楊某要債,只是因當時借款時,其是中間人,在楊某未還款后,其自動幫忙向楊某催款。在催款過程中,其向徐敬出過委托他向楊某要錢的授權(quán)委托書,但并未委托徐敬代為收款,其不知道楊某為什么轉(zhuǎn)給徐敬8000元,對此亦不知情。張雪靜稱周紅某并沒有委托其與周洋代為向楊某要債,只是因當時借款時,周洋是中間人,在楊某未還款后,其與周洋自動幫忙向楊某催款。其只收到了楊同義轉(zhuǎn)的12000元,但是楊某和楊同義說轉(zhuǎn)了20000元,有8000元轉(zhuǎn)給了徐敬,徐敬并沒有將8000元轉(zhuǎn)給其與周洋。在催款過程中,其與周洋并沒有委托徐敬幫忙收款,也沒有出具過授權(quán)委托書。本院認為,原告雖稱未書面委托周洋與張雪靜向被告楊某催要借款,但對之后被告楊某因周洋與張雪靜的催款行為,而通過楊同義支付的1.2萬元予以認可,應(yīng)視為對周洋與張雪靜代其催款行為的追認。周洋與張雪靜在催款過程中,對是否委托徐敬一事陳述不一致,張雪靜稱沒有向徐敬出具有書面委托書,也未委托徐敬催款,周洋陳述其向徐敬出具有書面委托書,但僅委托徐敬催款,未委托徐敬收款。從被告楊某提供的2017年1月26日的轉(zhuǎn)賬明細看,若在周洋未委托徐敬收款的情況下,被告楊某在同一天,分別向楊同義和徐敬轉(zhuǎn)款,與常理不符,同時,楊某也不可能會在原告周紅某持有的借款協(xié)議上備注付款2萬。但從之后被告楊某在2015年4月4日的借款協(xié)議上備注的③和④還款金額及對賬明細上還款情況看,對被告楊某經(jīng)周洋、張雪靜催款后向徐敬所轉(zhuǎn)款項,原告是不予認可的,而被告楊某在本院限定期限內(nèi)未提交徐敬手中所持的委托書及原告周紅某兄嫂讓其將8000元轉(zhuǎn)給徐敬的通話錄音等證據(jù)。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六十九條的規(guī)定,應(yīng)視為周洋轉(zhuǎn)委托徐敬一事未能得到原告同意或追認,原告不應(yīng)當對徐敬的行為承擔責任。故對被告楊某辯稱其轉(zhuǎn)給徐敬的7988元亦是償還原告借款8000元的理由,本院不予采信。2017年1月27日楊某向原告償還的借款本金是1.2萬元。
本院認為,債務(wù)應(yīng)當清償。原、被告簽訂的借款協(xié)議系各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且不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相關(guān)規(guī)定,該協(xié)議合法有效。原告履行了出借義務(wù),被告楊某未按約償還原告借款本息,屬違約行為,應(yīng)承擔違約責任。從原、被告陳述來看,2016年4月4日的借款協(xié)議系由2015年4月4日的借款協(xié)議轉(zhuǎn)換而來。原、被告在借款協(xié)議上寫明的借款金額為15萬元,但雙方均認可出借時預(yù)先扣除利息1.5萬元,故本院認定原告周紅某實際出借本金為13.5萬元。原、被告在2016年4月4日重新簽訂的借款協(xié)議上雖未約定借款利息,但在之后的對賬中寫明了該借款協(xié)議期間的利息為3萬元年,應(yīng)視為雙方對2016年4月4日的借款協(xié)議利息約定進行了補充,且未超過法律規(guī)定。對2016年8月5日支付的3萬元,被告楊某辯稱系償還的本金,而不是利息的理由,因其備注的“每個月的30日歸還本金三千元整”無書寫時間,對其陳述的書寫時間原告不予認可,其亦未提供證據(jù)證明自己的主張,而對賬明細上明確載明“付利息”,故本院認定該款系支付的利息,對被告的辯稱理由,本院不予采信。對被告楊某辯稱的截止2016年4月4日已向原告償還利息9萬元的理由,因在2015年4月4日的借款協(xié)議中,原、被告約定的利息為2500元月,即年息3萬元,若按被告楊某陳述,其在2015年的借款期內(nèi)即支付了超過6萬元的利息,而在其支付的借款利息遠超約定利息的情況下,結(jié)合其對“每個月的30日歸還本金三千元整”備注的陳述,在2016年4月4日當天重新簽訂借款協(xié)議之前已約定只付本金的情況下,其又再行提前向原告支付3萬元利息,顯然不符合常理,而在庭審時被告楊某對雙方的對賬明細也僅提出有8000元未計算在償還的本金之內(nèi),未提出其截止2016年4月4日共付息9萬元一事,亦不符合常理,其在對賬明細上自己標注了償還本金總金額,與其陳述的沒仔細看對賬的明細就簽了字亦不相符,被告楊某對付息情況的陳述前后不一,后一陳述又不能充分反駁前一陳述,故本院對此辯稱理由不予采信。結(jié)合借款協(xié)議及對賬明細,經(jīng)本院核算,截止2016年8月5日,被告應(yīng)償還利息40833.33元,已還45000元,超過應(yīng)付利息4166.67元,應(yīng)予沖抵本金。因原告認可以5000元予以沖抵本金,系對其權(quán)利的處分,并無不當,本院予以確認。原告主張的月息2%超過雙方約定的借款利息年利率22.22%(3萬元÷13.5萬元),經(jīng)本院核算,從2016年8月6日起至2018年6月27日止,被告已償還借款本金53000元(5000元+42000元+6000元),尚欠本金82000元,利息46804.32元。故原告要求被告楊某償還借款本金82083元及利息(利息自2016年8月6日起以未還本金為基數(shù)按月息2%計算至款還清之日止,2016年8月6日起至2018年7月7日計算為49869元)的請求,對本院核算部分,本院予以支持,超出部分,本院不予支持。因雙方未約定保證方式和擔保范圍,被告楊同義作為擔保人依法應(yīng)對全部債務(wù)承擔連帶保證責任,且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適用
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二條第二款“保證合同約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直至主債務(wù)本息還清時為止等類似內(nèi)容的,視為約定不明,保證期間為主債務(wù)履行期屆滿之日起二年?!钡囊?guī)定,本案未過擔保期限。故原告要求被告楊同義對上述借款本息承擔連帶還款責任的請求,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支持。被告楊同義辯稱擔保已過擔保期限,不應(yīng)再承擔擔保責任的理由,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不予采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零九條、第二百條、二百零六條、二百零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十九條、第二十一條,《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適用
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二條第二款,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二十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適用
的解釋》第九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楊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五日內(nèi)償還原告周紅某借款本金82000元及利息46804.32元,并支付自2018年6月27日起至付清之日止以本金82000元為基數(shù)按年利率22.22%計算的利息。
二、被告楊同義對上述應(yīng)付款項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三、駁回原告周紅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wù),應(yīng)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wù)利息。
案件受理費2940元,減半收取為1470元,由被告楊某、楊同義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上訴狀副本,上訴于湖北省襄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上訴人應(yīng)在提交上訴狀時,根據(jù)不服本判決的上訴請求數(shù)額及《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十三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預(yù)交上訴案件受理費,款匯湖北省襄陽市中級人民法院,開戶銀行: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襄陽市萬山支行,戶名:湖北省襄陽市中級人民法院,賬戶17×××56.上訴人也可以將上訴案件受理費交給本院或直接到襄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交費。上訴人在上訴期滿后七日內(nèi)仍未預(yù)交訴訟費用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審判員 管龍華
書記員: 曾雪嬌
你的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表示必填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