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周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福建省邵武市,現(xiàn)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黃小同,上海保誠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劉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姚榮昌。
被告:上海復興城物業(yè)管理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黃浦區(qū)。
法定代表人:汪裕全,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樊祥輝。
委托訴訟代理人:包亞君。
原告周某某與被告劉某某、上海復興城物業(yè)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復興城公司)確認合同無效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4月1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9年4月22日公開開庭進行審理。原告周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黃小同,被告劉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姚榮昌,被告復興城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樊祥輝、包亞君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周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確認兩被告關于上海市浦東新區(qū)成山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以下簡稱案涉房屋)的公有住房出售合同無效,案涉房屋恢復至公有住房狀態(tài)。事實和理由:原、被告之間的確認合同無效糾紛一案,經(jīng)兩級法院判決,案涉房屋恢復至公有住房狀態(tài),原告向被告復興城公司申請變更原告為承租人,但一直未收到回復,直至近日才得知案涉房屋承租人已變更為被告劉某某并由其購為產(chǎn)權房。原告認為,按照上海市公有住房承租人死亡變更承租人的相關規(guī)定,首先要有本處常住戶口且實際居住,被告劉某某雖出生后戶籍報入案涉房屋,但其未成年期間隨母生活,成年后也一直未在該房內實際居住,不符合作為公有住房的承租人購房。原告在2014年和劉某某結婚前已入住案涉房屋,原告作為原承租人劉某某的配偶且入住多年,作為共同居住人理應獲得承租人資格。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原告向法院起訴。
被告劉某某辯稱,請求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請。原告缺乏作為原告的主體資格,原告的婚姻關系因劉某某的死亡而消滅。因被告的父母已經(jīng)離婚,原告與被告父親結婚后,被告搬到母親處居住,原先是兩頭住的。兩被告簽訂的合同有效,原告要求確認合同無效的依據(jù)不存在。通過原來的一審、二審、再審以及檢察院監(jiān)督程序,均確認原告沒有購買該公有產(chǎn)權房的資格。原告與劉某某從認識到結婚僅一個月,原告稱其2012年就入住案涉房屋沒有依據(jù)。根據(jù)相關規(guī)定,結婚需要滿十年,但原告與劉某某結婚四年左右,不符合同住人的條件,原告也沒有陳述出被告購買案涉房屋為何需征得其同意。被告現(xiàn)也很同情原告,多次與原告協(xié)商,愿意拿出10萬元對原告進行補償,但原告沒有同意。
被告復興城公司辯稱,原告曾書面向被告申請過變更承租人,被告口頭答復原告不符合條件。根據(jù)《上海市房屋租賃條例》、《關于貫徹實施<上海市房屋租賃條例>的意見(二)》等變更租賃戶名的相關規(guī)定,承租人死亡的,要求變更承租人的必須具有本市常住戶口,原告無本市常住戶口,不符合承租人的條件,而被告劉某某是原始受配人之一,且在本處有本市常住戶口,具備承租人的條件,故被告同意承租人變更為被告劉某某。根據(jù)出售公有住房的相關規(guī)定,購買公有住房的對象為獲得新分配住房的具有本市常住戶口的職工和在住所地具有本市常住戶口的公有住房承租人或年滿18周歲的同住成年人。原告在本市沒有常住戶口,不具備購買公有住房的條件,而被告劉某某是原始受配人之一,且在本處有本市常住戶口,符合購買公有住房的條件,被告劉某某無需與原告協(xié)商。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原告周某某和案外人劉某某于2014年7月登記結婚,被告劉某某是案外人劉某某與前妻之子。2000年12月,被告劉某某和案外人劉某某、韓某某(2008年1月死亡)因動遷共同受配案涉房屋,承租人為劉某某。2001年2月,被告劉某某與劉某某戶籍遷入案涉房屋。2014年12月,劉某某提交了冒用被告劉某某簽名的職工家庭購買公有住房協(xié)議書,與被告復興城公司簽訂了上海市公有住房出售合同。2015年1月,案涉房屋產(chǎn)權于登記在劉某某名下。2015年3月,案涉房屋產(chǎn)權變更為原告和劉某某共同共有。2016年7月,劉某某死亡,案涉房屋由原告使用。2016年11月,被告劉某某向本院起訴,要求確認劉某某與被告復興城公司就案涉房屋簽訂的上海市公有住房出售合同無效,本院于2017年11月15日作出(2016)滬0115民初82451號民事判決,確認該案所涉上海市公有住房出售合同無效,并將案涉房屋恢復至公有住房狀態(tài)。原告不服該判決并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該院于2018年5月17日作出(2018)滬01民終3327號民事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原告仍不服,先后向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向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申請監(jiān)督,但先后被裁定駁回或不支持。原告也向被告復興城公司申請將案涉房屋的承租人變更為原告但未果。2018年10月,被告劉某某向被告復興城公司申請將案涉房屋的承租人變更為其本人。2018年11月8日,被告劉某某與被告復興城公司簽訂《上海市公有住房出售合同》,以實付25,579元的價格購買了由其承租的案涉房屋。2019年1月11日,案涉房屋產(chǎn)權登記在被告劉某某名下。原、被告因案涉房屋產(chǎn)生糾紛,故原告起訴來院,要求判如所請。
還查明,原告的戶籍在外地。劉某某去世后,案涉房屋處的戶籍人口僅有被告劉某某。
以上事實,由原告周某某提供的住房配售單、結婚證、居民死亡醫(yī)學證明書、(2016)滬0115民初82451號民事判決書、(2018)滬01民終3327號民事判決書、上海市不動產(chǎn)登記簿、快遞底單,被告劉某某提供的房屋拆遷安置協(xié)議、不支持監(jiān)督申請決定書,被告復興城公司提供的上海市公有住房出售合同、職工家庭購買公有住房協(xié)議書、本戶人員情況表、公有住房變更租賃戶名申請承諾書、(2018)滬民申2191號民事裁定書,以及本案庭審筆錄等在案佐證。
本院認為,本案為公有住房出售合同的效力糾紛,雙方爭議集中在原告和被告劉某某的購房資格問題。原告認為被告劉某某不符合作為公有住房的承租人而購房,但根據(jù)本市公有住房變更承租人的相關規(guī)定,公有居住房屋承租人死亡的,其生前的共同居住人在該承租房屋處有本市常住戶口的,可以繼續(xù)履行租賃合同;其生前的共同居住人在該承租房屋處無本市常住戶口或者其生前無共同居住人的,其生前有本市常住戶口的配偶和直系親屬可以繼續(xù)履行租賃合同。原告雖在案涉房屋內居住但在該處沒有本市常住戶口,被告復興城公司不同意變更原告為承租人并無不當。被告劉某某是案涉房屋原始受配人之一,且在該處有本市常住戶口,符合成為承租人的條件,被告復興城公司將被告劉某某變更為承租人并無不當。根據(jù)本市購買公有住房產(chǎn)權的相關規(guī)定,購買公有住房的對象為獲得新分配住房的具有本市常住戶口的職工和在住所地具有本市常住戶口的公有住房承租人或年滿18周歲的同住成年人。同住人需在本處有常住戶口且實際居住三年以上(除特殊情況外),他處無住房或他處雖有住房而居住困難。原告雖在案涉房屋處實際居住,但其在該處并無本市常住戶口,不符合同住人的條件,不具備購房資格。被告劉某某作為在案涉房屋內有本市常住戶口的承租人,有權購買案涉房屋的產(chǎn)權,兩被告簽訂上海市公有住房出售合同無需征得不具備購房資格的原告的同意,且該合同也不違反相關法律規(guī)定,本院確認該合同合法有效。原告的訴訟請求,缺乏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另需指出,原告是否符合前述同住人的條件,與其是否有公有住房的購房資格有關,與居住權益無涉。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五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周某某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353元,減半收取計176.50元,由原告周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孫??楊
書記員:高??峰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