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周海深,男,1955年6月20日出生,漢族,退休干部,住河北省三河市,現(xiàn)住河北省三河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吳曉飛,河北張國慶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鄭寶華,男,1962年12月11日出生,漢族,個體,住河北省興隆縣。
委托代理人蘇東慶,河北東慶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被告唐鳳富,男,1952年12月11日出生,漢族,退休干部,住河北省興隆縣,現(xiàn)住河北省興隆縣。
上訴人周海深因與被上訴人鄭寶華、原審被告唐鳳富共有糾紛一案,不服河北省興隆縣人民法院(2016)冀0822民初3125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7年7月11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并于2017年8月18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周海深及委托訴訟代理人吳曉飛、被上訴人鄭寶華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蘇東慶、原審被告唐鳳富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一審法院查明的事實,被告周海深經(jīng)營三河市三陽玻璃鋼制品有限公司,2008年原告鄭寶華及被告唐鳳富與其合伙,原告鄭寶華及被告唐鳳富出資金,被告周海深以三河市三陽玻璃鋼制品有限公司的土地、廠房、設備等出資。合伙后的經(jīng)營資金由原告鄭寶華投入,經(jīng)營至2010年7月27日,三人作結賬說明,從結賬說明中可以看出2009年9月3日以前原告鄭寶華、被告周海深各占40%的合伙比例,被告唐鳳富占20%合伙比例,自2009年9月4日以后,原告鄭寶華占50%的合伙比例,被告周海深、唐鳳富各占25%的合伙比例。2010年7月27日,原告鄭寶華與被告周海深、唐鳳富協(xié)商,簽訂了《看場協(xié)議》一份,主要內(nèi)容記錄了三河市三陽公司的財產(chǎn)由被告周海深看護場地。該協(xié)議的主要內(nèi)容為:“自2010年7月27日留有看場人員周海深,看場如有丟失,看場人員負全部責任,賠償一切經(jīng)濟損失??磮鋈藛T月工資1,000.00元、另加飯費、電費300.00元”。2014年4月1日,本院作出(2013)興民初字第794號民事判決書,判決書主文第三條內(nèi)容“對合伙財產(chǎn)及三河市三陽玻璃鋼制品有限公司的國有土地及地上廠房、設備(設備以2010年周海深簽字的看場協(xié)議登記準為)原、被告三人按出資比例共有,即原告鄭寶華享有50%、被告周海深享有25%、被告唐鳳富各享有25%,該判決已經(jīng)發(fā)生法律效力。經(jīng)現(xiàn)場勘查及庭審質(zhì)證、陳述,2010年7月27日的《看場協(xié)議》中的財產(chǎn),在被告周海深看管期間,存在丟失及擅自處理的有:1、2臺煉鋼爐價值50,000.00元;2、4臺變壓器及斜坡價值600,000.00元;3、吸盤1個價值40,000.00元;4、錳鐵0.5噸、硅鐵2.5噸價值15,000.00元;5、鑄球模具一個價值30,000.00元:6、切割機一個價值500.00元、槽鋼5根價值2,000.00元(其中2根在唐鳳富手中合款800.00元),扁鐵0.6噸價值500.00元,釩鋼7根500.00元,以上合計737,700.00元。被告周海深2012年至2013年的看場工資為31,200.00元。原告鄭寶華從《看場協(xié)議》的財產(chǎn)中拉走地泵1個價值100,000.00元,毛絲、廢鋼10噸價值45,000.00元,以上合計145,000.00元。被告唐鳳富從《看場協(xié)議》的財產(chǎn)中拉走小鏟車1臺價值20,000.00元、槽鋼2根價值800.00元,以上合計20,800.00元,《看場協(xié)議》中現(xiàn)存的財產(chǎn)拉缸機一套價值160,000.00元,環(huán)保設備價值80,000.00元,天車1臺價值120,000.00元,合計360,000.00元。2017年1月7日,原告鄭寶華向本院提出申請,要求對“三國用(2010)第023號”土地使用權和“三河市房產(chǎn)權證李字××號”房產(chǎn)進行價值評估,2017年3月20日,承德德匯資產(chǎn)評估有限責任公司作出了承德德匯評報字(2017)第24號報告,“三國用(2010)第023號”的土地使用權進行評估,評估價值2,352,500.00元,登記在周宏宇名下房屋(房產(chǎn)證號:三河市房產(chǎn)權證李字××號)評估價值507,030.00元。另查明被告周海深于2010年5月10日和2012年9月25日從國網(wǎng)冀北三河市供電有限公司分兩次將三河市三陽玻璃鋼制品有限公司的用電保證金400,000.00元支取,被告周海深將2013年至2017年三河市三陽玻璃鋼制品有限公司的房租費400,000.00元支取。庭審中,原告鄭寶華放棄了由被告唐鳳富返還500,000.00元的訴訟請求。另查明,三河市三陽玻璃鋼制品有限公司于2008年7月16日變更,變更后的股東為于洪、周海深,于2009年9月8日變更后的股東為于洪、鄭寶華。被告周海深與于洪系夫妻關系,因被告周海深系國家工作人員,不能參與經(jīng)商,故以其妻子名義在工商部門登記,自2008年4月4日后,該公司一直由原告鄭寶華、被告周海深、唐鳳富三人合伙經(jīng)營。被告周海深入伙的三陽玻璃鋼制品有限公司的廠房登記的所有權人一直為被告周海深的兒子周宏宇,入伙的三陽玻璃鋼制品有限公司位于三河市李旗莊糧庫南的廠區(qū)土地使用權人為三陽玻璃鋼制品有限公司。
一審法院認為,興隆縣人民法院作出的(2013)興民初字第794號民事判決書已經(jīng)發(fā)生法律效力,該判決書第三條規(guī)定,“對合伙財產(chǎn)即三河市三陽玻璃鋼制品有限公司的國有土地及地上廠房、設備(設備以2010年周海深簽字的看場協(xié)議登記的為準)原、被告三人按出資比例共有,即原告鄭寶華享有50%、被告周海深享有25%、被告唐鳳富享有25%”。被告周海深私自支取了合伙共有的房屋租賃費及用電保證金未向其他合伙人分割,且未妥善看管《看場協(xié)議》中的財產(chǎn),導致財產(chǎn)丟失,原告鄭寶華、被告唐鳳富亦分別從《看場協(xié)議》中取走了部分財產(chǎn)。原、被告雙方共有的信用基礎已經(jīng)喪失,原告鄭寶華要求分割共有物的請求依法應予支持。因原、被告簽訂的《看場協(xié)議》中,注明了給付被告周海深看場工資,應給付被告周海深看場工資。
一審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九十九條的規(guī)定。判決:一、三河市三陽玻璃鋼制品有限公司名下的“三國用(2010)第023號”(面積4934.30㎡)土地使用權及登記在周宏宇名下的房屋(房產(chǎn)證號:三河市房產(chǎn)權證李字××號,面積807.58㎡)、現(xiàn)存的合伙設備拉缸機一套、環(huán)保設備一套、天車一臺,歸原告鄭寶華所有,被告周海深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將現(xiàn)存的設備交付給原告鄭寶華。二、原告鄭寶華、被告周海深、唐鳳富之前獲得的財產(chǎn)歸各自所有。三、原告鄭寶華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給付被告唐鳳富折價款918,615.00元[三國用(2010)土地使用權評估價2,352.500.00元+三河市房產(chǎn)權證李字××號房屋評估價507,030.00元+現(xiàn)存設備價款360,000.00元+拉走的設備價款145,000.00元合計3,364,530.00元,減去鄭寶華應得的款項:2,445,915.00元(總資產(chǎn)4,923,030.00元〈三國用(2010)第023號土地評估價2,352,500.00元+三河市房產(chǎn)權證李字××號評估價507,030.00元+現(xiàn)存的設備款360,000.00元+周海深丟失拉走的設備款737,700.00元+周海深支取的用電保證金400,000.00元+周海深支取的房租400,000.00元+唐鳳富拉走的設備20,800.00元+鄭寶華拉走設備145,000.00元〉—工資31,200.00元,余額4,891,830.00×50%=2,445,915.00元)]。四、被告周海深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給付被告唐鳳富折價款283,542.50元(拉走及丟失的設備價款737,700.00元+支取的用電保證金400,000.00元+支取的房屋租賃費400,000.00元—工資31,200.00元,余額1,506,500.00元,減去周海深應得的款項:1,222,957.50元(總資產(chǎn)4,923,030.00元〈三國用(2010)第023號土地評估價2,352,500.00元+三河市房產(chǎn)權證李字××號評估價507,030.00元+現(xiàn)存的設備款360,000.00元+周海深丟失拉走的設備款737,700.00元+周海深支取的用電保證金400,000.00元+周海深支取的房租400,000.00元+唐鳳富拉走的設備20,800.00元+鄭寶華拉走設備145,000.00元〉—周海深工資31,200.00元=4,891,830.00元,4,891,830.00元×25%=1,222,957.50元)。
二審期間,上訴人周海深提供的證據(jù)有:1、土地登記審批表。三河市國土局出具的,證明涉案土地及廠房來源于周宏宇,并非周海深,周宏宇是三河三陽玻璃制品有限公司主要資產(chǎn)的貢獻人;2、土地證以及房產(chǎn)證,證明三陽公司是土地的物權人,廠房為周宏宇所有,一審判決侵犯了案外人三陽公司是土地的物權人,廠房為周宏宇所有,一審判決侵犯了案外人三陽公司的合法權益。3、四份裁定書。證明三陽公司作為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參加本案訴訟。
被上訴人鄭寶華的質(zhì)證意見為:關于上訴人提交的1、2號證據(jù),實際記載的內(nèi)容與實際產(chǎn)權人是不一致的,這點與興隆縣法院794號生效的判決確認的事實是不一樣的,在那個案件中,上訴人有明確的陳述,土地、房屋登記在他兒子周宏宇名下,是因為上訴人身份不宜直接進行生產(chǎn)經(jīng)營。2、該公司財產(chǎn)已經(jīng)投入到合伙財產(chǎn),即廠房、房屋和設備,達不到上訴人證明該財產(chǎn)為公司財產(chǎn)的目的。關于3號證據(jù),達不到上訴人的主張,與本案沒有關聯(lián)性。
原審被告唐鳳富:認可被上訴人的質(zhì)證意見。
結合雙方當事人爭議的事實和證據(jù),一審法院查明的事實正確,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興隆縣人民法院作出的(2013)興民初字第794號民事判決書已經(jīng)發(fā)生法律效力,該判決書第三條規(guī)定,“對合伙財產(chǎn)即三河市三陽玻璃鋼制品有限公司的國有土地及地上廠房、設備(設備以2010年周海深簽字的看場協(xié)議登記的為準)原、被告三人按出資比例共有,即原告鄭寶華享有50%、被告周海深享有25%、被告唐鳳富享有25%”。上訴人周海深私自支取了合伙共有的房屋租賃費及用電保證金未向其他合伙人分割,且未妥善看管《看場協(xié)議》中的財產(chǎn),導致財產(chǎn)丟失,被上訴人鄭寶華、原審被告唐鳳富亦分別從《看場協(xié)議》中取走了部分財產(chǎn)。雙方當事人共有的信用基礎已經(jīng)喪失,一審法院對被上訴人鄭寶華要求分割共有物的請求予以支持并無不當。上訴人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采信。原審判決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審判長 張小建
審判員 李國興
審判員 白云
書記員: 謝芳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