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周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所在地浙江省臺州市。
上訴人(原審被告):周雙陽,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所在地浙江省臺州市。
兩上訴人的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戴貴明,上海申浩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周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琳,上海旭燦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第三人:上海浦東發(fā)展銀行普陀支行,住所地上海市。
法定代表人:方晨,行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胡昊禛。
委托訴訟代理人:周偉巍,上海市東方正義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周某某、周雙陽因與被上訴人周某共有糾紛一案,不服上海市虹口區(qū)人民法院(2017)滬0109民初728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上訴人周某某、周雙陽上訴請求:撤銷一審判決,改判駁回被上訴人周某的一審訴請,并確認上海市四平路XXX弄XXX號XXX單元XXX室房屋(以下簡稱“系爭房屋”)產(chǎn)權歸周某某個人與周雙陽共同共有。事實與理由:第一,一審判決認定系爭房屋首付款等人民幣(以下幣種均為人民幣)756,700元是由周某的父親周大衛(wèi)支付,系爭房屋的面積差價款及其他稅費83,734.38元由周某及周某某共同出資支付,屬于事實認定錯誤。實際上首付款都是由周某某和周雙陽的父母周志明和陳耀君支付的,陳耀君于2016年9月7日、9月14日共向周大衛(wèi)轉賬支付60萬元,周志明將18萬現(xiàn)金交給周某。系爭房屋的面積差價款、其他稅費等也是陳耀君于2008年11月20日轉賬給周大衛(wèi)10萬元來支付的。第二,一審判決雖認定了2008年2月至10月以及2009年1月起之后的每月按揭還款由陳耀君出資支付的事實,但其認定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2008年11月至12月的按揭貸款并非周某某和周雙陽的父母出資支付是罔顧事實的。系爭房屋的按揭貸款是周某某以個人名義辦理的,自2007年1月開始還貸起即是由陳耀君出資還貸。第三,一審判決在查明的事實中,列舉了2005年4月28日、2005年7月23日、2006年5月28日,周大衛(wèi)共計轉賬給周某某289,000元的情節(jié),但對于同期周某某轉賬給周大衛(wèi)的事實卻避而不談,明顯不當。周大衛(wèi)與周某某之間的資金往來與本案的首付款支付沒有關聯(lián)性。同時期周某某向周大衛(wèi)的賬戶轉賬支付了合計49萬元。第四,系爭房屋是由周某某、周雙陽的父母為周某某、周雙陽購買,且產(chǎn)權證上也明確記載了周某某、周雙陽對系爭房屋享有共同共有的權利。在沒有特別約定的情況下,系爭房屋應由周某某和周雙陽各占一半的份額。退一步而言,即使周某某對系爭房屋所占有的份額為夫妻共同財產(chǎn),周某提出分割該財產(chǎn)的主張,也應當在夫妻共同財產(chǎn)的范圍內(nèi)進行處理,而不是侵犯周雙陽的產(chǎn)權利益。
被上訴人周某辯稱:不同意上訴人的上訴請求。第一,上訴人在一審兩次庭審中就系爭房屋首付款系其支付的說辭前后四次出現(xiàn)重大矛盾,故一審法院認定首付款系由周大衛(wèi)支付是正確的。第二,一審中上訴人自認其父母在首付款支付前曾經(jīng)向被上訴人父母借款的事實,結合轉賬記錄,可以確定系爭房屋的首付款由周大衛(wèi)支付。第三,一審法院認定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間,2008年2月-10月為上訴人還貸款,其余月份為周某某與周雙陽共同還款,是充分衡量了雙方資金往來情況而作出的正確判定。第四,2009年以后周某家庭與周某某的轉賬往來明細與本案沒有關聯(lián)性。2009年以后陳耀君轉給周某的款項實際上是對周某某和周某夫妻的贈與。請求二審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原審第三人上海浦東發(fā)展銀行普陀支行(以下簡稱“浦發(fā)銀行普陀支行”)述稱:請二審法院依法判決。
周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確認系爭房屋產(chǎn)權歸周某與周某某所有,周某與周某某各享有系爭房屋50%產(chǎn)權份額。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周某某、周雙陽系姐妹。周某與周某某原為夫妻,兩人于2003年10月11日登記結婚,2016年11月21日經(jīng)上海市虹口區(qū)人民法院調(diào)解離婚。
2006年9月22日,周某某、周雙陽與上海虹祺房地產(chǎn)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虹祺公司”)簽訂《上海市商品房預售合同》,約定周某某、周雙陽向虹祺公司購買系爭房屋,房屋暫測建筑面積143.78平方米,總房價款暫定為2,506,150元,其中首付款為756,150元,貸款175萬元。2006年9月9日,周某父親周大衛(wèi)向虹祺公司轉賬支付購房定金1萬元。2006年9月16日,周大衛(wèi)向虹祺公司轉賬支付746,700元(含首付款746,150元、代辦費300元、合同費50元、抵押費200元)。2006年10月20日,周某某作為借款人,周某某、周雙陽作為抵押人,周某作為抵押物共有人向浦東銀行普陀支行貸款175萬元,貸款期限自2006年12月15日起至2026年12月15日。
2008年7月1日,虹祺公司與周某某、周雙陽簽訂系爭房屋交接書,雙方確認系爭房屋實測建筑面積為143.91平方米,實際總房價款為2,508,416元。2008年12月,周某向虹祺公司轉賬支付系爭房屋契稅75,252.48元、面積差價款2,266元等費用,共計83,734.38元。2009年3月2日,系爭房屋產(chǎn)權經(jīng)核準登記在周某某、周雙陽名下,為周某某、周雙陽共同共有。之后,周某對系爭房屋進行裝修,裝修完成后,系爭房屋由周某、周某某及雙方之子、周某父母共同居住。自2007年1月起,周某某還貸賬戶每月償還房屋貸款10,000余元至13,000余元不等的金額。截止2017年11月20日,已償還的系爭房屋貸款本息共計1,489,679.09元,其中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間償還的貸款本息為307,235.09元。截止2017年12月14日,系爭房屋貸款余額為990,944.88元。
目前,系爭房屋產(chǎn)權仍登記為周某某、周雙陽共同共有,浦發(fā)銀行普陀支行為系爭房屋抵押權人。
一審法院另查明,2016年8月,周某訴至一審法院[案號(2016)滬0109民初22510號],要求與周某某離婚。經(jīng)一審法院調(diào)解,雙方達成如下協(xié)議:1、周某與周某某離婚;2、雙方所生之子周永杰隨周某共同生活,周某某自2016年11月始按月支付撫養(yǎng)費1,000元,至孩子18周歲止;……5、離婚后周某與周某某居住問題自行解決。該案對系爭房屋未作處理。
一審法院再查明,2005年4月28日、2005年7月23日、2006年5月28日,周大衛(wèi)分別轉賬支付周某某99,000元、10萬元、9萬元,共計289,000元。
2006年9月7日、9月14日,周某某與周雙陽的母親陳耀君分別向周大衛(wèi)匯款50萬元、10萬元,共計60萬元。
2006年12月20日、2006年12月29日、2007年10月10日、2008年8月22日,周大衛(wèi)分別轉賬支付陳耀君10萬元、5萬元、5萬元、82,000元,共計282,000元。2007年3月4日,周大衛(wèi)轉賬支付周某某12,000元。2008年6月16日,周某向陳耀君匯款50,800元。
2007年5月16日、7月17日、9月18日、11月17日、12月18日,陳耀君分別向周大衛(wèi)匯款15,000元、22,000元、13,000元、23,000元、11,000元,共計84,000元。2008年1月17日、2月19日、3月18日、4月19日、6月17日、7月17日、9月18日、10月25日、11月20日,2009年3月3日、11月6日,陳耀君分別向周大衛(wèi)匯款13,500元、13,500元、13,500元、11,500元、13,500元、13,500元、13,500元、13,500元、10萬元、7萬元、130,990元,共計406,990元。
2009年4月25日,周大衛(wèi)轉賬支付陳耀君72,000元。2009年12月21日,陳耀君向周某匯款20萬元。
2010年3月8日、2011年6月22日、2014年8月25日,周某分別轉賬支付陳耀君30萬元、10萬元、10萬元,共計50萬元。2010年11月22日、2010年12月3日,周大衛(wèi)分別轉賬支付陳耀君50萬元、50萬元,共計100萬元。2010年12月31日,周某母親忻秀珍轉賬支付陳耀君30萬元。
2009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間,陳耀君按月向周某匯款10,000元、12,200元、13,000元等不等金額的款項,共計1,140,000元。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期間,陳耀君按月向周某某匯款13,000元或超出13,000元的款項。
2009年8月至2016年5月期間,周某分次轉賬至周某某賬戶共計1,228,801元。
一審法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在于系爭房屋購房款由誰出資。首先,關于系爭房屋首付款(含代辦費、合同費、抵押費)756,700元、面積差價款及其他稅費83,734.38元的出資,根據(jù)現(xiàn)有證據(jù),系爭房屋首付款(含代辦費、合同費、抵押費)756,700元系由周大衛(wèi)向開發(fā)商轉賬支付,面積差價款及其他稅費83,734.38元,系由周某向開發(fā)商轉賬支付。周某某、周雙陽辯稱其母親陳耀君分別于2006年9月7日、9月14日轉賬給周大衛(wèi)50萬元、10萬元,并由周志明分兩次現(xiàn)金支付周某1萬元、17萬元,委托周大衛(wèi)支付系爭房屋首付款,系爭房屋面積差價款及稅費也由陳耀君于2008年11月20日事先轉賬給周大衛(wèi)10萬元,由周某或周大衛(wèi)出面付款。根據(jù)查明的事實,陳耀君確于2006年9月7日、9月14日兩次向周大衛(wèi)匯款共計60萬元,并于2008年11月20日匯款給周大衛(wèi)10萬元,但在該60萬元、10萬元匯款之前、之后,周某與陳耀君之間、周大衛(wèi)與陳耀君之間、周大衛(wèi)與周某某之間存在眾多資金往來,無法認定該60萬元、10萬元系用于支付系爭房屋首付款(含代辦費、合同費、抵押費)、面積差價款及其他稅費,周某某、周雙陽也無確實充分的證據(jù)證明其父親周志明分兩次現(xiàn)金支付給周某1萬元、17萬元用于支付系爭房屋首付款,故對周某某、周雙陽所稱系爭房屋首付款、面積差價款及稅費由其父母出資的意見,一審法院不予采納。一審法院認定系爭房屋首付款(含代辦費、合同費、抵押費)756,700元系由周大衛(wèi)出資支付,系爭房屋面積差價款及其他稅費83,734.38元系由周某與周某某共同出資支付。其次,關于系爭房屋還貸款的出資,就2007年1月至2008年底期間的系爭房屋貸款,周某稱由其父母出資償還,因周某未能舉證證明,一審法院不予采納。周某某、周雙陽稱由陳耀君匯款給周大衛(wèi)用于還貸,根據(jù)查明的事實,2007年5月至2008年10月期間陳耀君匯款近20萬元給周大衛(wèi),周某認為其中2007年5月至2008年1月的匯款是陳耀君償還周大衛(wèi)的借款,因陳耀君與周大衛(wèi)之間確有眾多資金往來,無法認定陳耀君2007年5月至2008年1月的匯款系用于償還系爭房屋貸款。就陳耀君2008年2月至2008年10月給周大衛(wèi)的匯款,因該部分匯款金額與系爭房屋每月還貸款金額大致相當,而周某所稱因周某某沒有工作而給予周某和周某某生活補貼并于之后償還陳耀君的主張,無證據(jù)證明,不予采納。一審法院認定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及2008年11月、12月期間的系爭房屋貸款系由周某與周某某共同償還,2008年2月至2008年10月期間陳耀君給周大衛(wèi)的匯款系用于系爭房屋還貸。就2009年1月起之后的房屋貸款的償還,根據(jù)查明的事實,2009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間,陳耀君按月向周某匯款10,000元、12,200元、13,000元等不等金額的款項,2016年4月起,陳耀君按月向周某某匯款13,000元或部分超出13,000元的款項,陳耀君在上述期間的匯款金額與系爭房屋每月還貸款金額大致相當,周某所稱陳耀君2009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間的匯款是因周某某沒有工作而給予周某和周某某生活補貼的主張,因無證據(jù)證明,不予采納。一審法院認定,2009年1月起之后的系爭房屋貸款系由陳耀君出資償還。
綜上,系爭房屋購房款系由周某、周某某、周大衛(wèi)、陳耀君共同出資支付,其中周大衛(wèi)、陳耀君對于系爭房屋的出資應視為各自子女對系爭房屋的出資,故周某、周某某、周雙陽三人均享有系爭房屋的產(chǎn)權份額。鑒于周某某對于其與周某各自的系爭房屋產(chǎn)權份額不要求在本案中分割,一審法院根據(jù)系爭房屋的出資等情況酌情確定,周某與周某某共享有系爭房屋73%產(chǎn)權份額,周雙陽享有系爭房屋27%產(chǎn)權份額。至于周某與周某某之間就系爭房屋的分割,可通過離婚后財產(chǎn)分割予以解決。
據(jù)此,一審法院作出判決:確認上海市四平路XXX弄XXX號XXX單元XXX室房屋產(chǎn)權歸周某、周某某、周雙陽共有,周某、周某某共享有該房屋73%產(chǎn)權份額,周雙陽享有該房屋27%產(chǎn)權份額。
本院經(jīng)審理查明,一審法院查明的事實屬實,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另查明,2007年8月15日,陳耀君向周大衛(wèi)匯款13,000元。
2006年6月3日,周大衛(wèi)向周某某匯款10萬元;2016年6月24日,周大衛(wèi)向周某某匯款10萬元。
2006年5月21日、5月30日、6月7日、6月11日、6月26日,周某某分別向周大衛(wèi)匯款10萬元、10萬元、10萬元、10萬元、9萬元,共計49萬元。
2010年5月20日至2015年10月11日期間周某某分次向周某賬戶轉賬合計2,325,494.67元。
本院認為:本案中,周某主張系爭房屋實為周某、周某某二人共有,其依據(jù)在于購買系爭房屋是由周某父母及周某、周某某出資,周雙陽并未出資。但首先,根據(jù)已查明的事實和一審法院的前述分析,可以認定購買系爭房屋的資金至少大部分源于周某某與周雙陽的母親陳耀君。其次,即便周某及周某父母對購房系爭房屋亦有出資,但有出資并不直接等同于享有房屋所有權。現(xiàn)系爭房屋的登記權利人是周某某與周雙陽。在周某未提供證據(jù)證明其與周某某、周雙陽之間存在房屋產(chǎn)權代持關系的情況下,應確認系爭房屋歸周某某與周雙陽所有。雖系爭房屋是周某某在其與周某的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取得,但周某至多有權主張系爭房屋中屬于周某某的產(chǎn)權份額是周某某與周某的夫妻共同財產(chǎn)?,F(xiàn)周某要求確認系爭房屋歸周某與周某某所有,且周某與周某某各享50%產(chǎn)權份額的主張,缺乏依據(jù),本院無法支持。因周某某與周雙陽對其各自享有的系爭房屋產(chǎn)權份額未曾作出明確約定,現(xiàn)周某某、周雙陽主張其二人應各占一半產(chǎn)權份額,而周某未提供充分證據(jù)證明周某某應享有高于周雙陽的產(chǎn)權份額,故本院確認周某某與周雙陽各享有系爭房屋50%的產(chǎn)權份額。若周某認為周某某享有的系爭房屋產(chǎn)權份額屬于周某與周某某的夫妻共同財產(chǎn),可以另行主張分割。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上海市虹口區(qū)人民法院(2017)滬0109民初728號民事判決;
二、確認上海市四平路XXX弄XXX號XXX單元XXX室房屋產(chǎn)權歸周某某、周雙陽共有,周某某、周雙陽各占50%產(chǎn)權份額。
本案一審案件受理費82,187.60元,由周某負擔;二審案件受理費82,187.60元,由周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員:鄔海蓉
書記員:余??藝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