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周某,女,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戶籍地湖北省武漢市東西湖區(qū),住湖北省武漢市東西湖區(qū),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力、任鴻翠,湖北楚義君律師事務所律師(一般授權代理)。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明光某,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戶籍地湖北省武漢市東西湖區(qū),委托訴訟代理人:劉志剛,湖北金衛(wèi)律師事務所律師(一般授權代理)。
周某上訴請求:二審法院撤銷原判、改判支付本金444,200元。事實和理由:一審判決未認定本案所涉金額為賭資及周某已按月利率4%支付利息和2014年6月支付借款未認定預先扣除利息,均屬一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明光某辯稱,請求二審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2017年4月6日,明光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判令周某立即償還借款本金713,000元及利息(本金利息從2015年8月起算至2017年4月,按年利率6%計算為74,865元以及付清為止)。一審法院認定事實:明光某與周某系朋友關系。周某以資金周轉困難為由向明光某請求借款。2013年3月28日,明光某取現(xiàn)支付200,000元支付給周某,后分別于2013年4月27日、5月13日、5月28日各取款100,000元交給周某。2014年4月30日,周某向明光某補出了一張金額為500,000元的《借條》。2014年6月7日,明光某應周某的請求再次向其以現(xiàn)金支付方式向其支付借款500,000元,周某于收款當日向明光某出具了一張金額為500,000元的《借條》。2014年1月10日、4月3日、5月3日,周某分別向明光某轉賬支付利息50,000元、10,000元、72,000元;2015年2月8日至2015年7月14日期間,轉賬支付利息共計125,000元。2015年8月至2015年10月期間,周某向明光某轉賬支付本金100,000元、在明光某經營的明星美發(fā)店刷卡支付本金50,000元、現(xiàn)金償還本金100,000元。2016年6月30日,周某向明光某出具了一份《承諾書》明確,其欠明光某人民幣750,000元(以下簡稱承諾欠款),每月還款30,000元,從2016年6月起25個月還清,每月30日還款直至將所有的欠款還清為止。周某于2016年7月9日至2017年1月20日期間償還本金37,000元。此后,未再支付借款本息。明光某多次向周某索款無果后。庭審中,雙方一致認可,周某曾向明光某共計借款1,400,000元,其中400,000元明光某亦是以現(xiàn)金出借,周某以現(xiàn)金償還,本案不包含該筆借款。一審法院認為,關于借款本金的問題?!吨腥A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七條第一款“借款合同采用書面形式,但自然人之間借款另有約定的除外”、第二百一十條“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自貸款人提供借款時生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以下簡稱《民間借貸解釋》)第九條第一項、第二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視為具備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條關于自然人之間借款合同的生效要件:(一)以現(xiàn)金支付的,自借款人收到借款時;(二)以銀行轉賬、網上電子匯款或者通過網絡貸款平臺等形式支付的,自資金到達借款人賬戶時”的規(guī)定,周某向明光某請求借款,明光某陸續(xù)以現(xiàn)金方式向周某出借資金,周某在收到借款后向其出具《借條》予以確認,故雙方之間的借貸關系自周某收到借款時生效。雙方認可的另一筆400,000元的借款因已償還,本案中不涉及該款。根據(jù)雙方在庭上的陳述以及提供的證據(jù),一審法院認定周某于2014年1月10日至2014年5月3日期間向明光某轉賬支付的132,000元系支付第一筆借款500,000元的利息,自2014年12月6日至2015年7月14日期間共轉賬支付125,000元系支付借款1,000,000元的利息,到此,周某共計支付利息257,000元。以明光某最后一次支付第一筆借款500,000元的時間暨2013年5月28日作為計算利息的開始,按法律規(guī)定的已支付利息在月息3%之內計算此期間應付利息為165,000元,周某在此期間支付的利息為132,000元;以最后一筆出具《借條》的時間暨2014年6月7日作為計算借款本金1,000,000元的利息的開始,按月息3%計算至最后一次付息之日暨2015年7月14日止的應付利息為330,000元,周某已支付此期間的利息為125,000元,周某已支付的利息未超過法律規(guī)定的上限,其辯稱按月息4%支付利息且一部分利息為現(xiàn)金支付,但均未提供證據(jù)予以證明,其主張已支付利息超過法律規(guī)定的部分抵扣本金的辯稱意見,一審法院不予支持。明光某自認周某已償還借款本金287,000元(250,000元+37,000元),扣減已還款,則本案的借款本金應為713,000元(1,000,000元-287,000元)。周某雖向明光某出具《承諾書》承諾其于2016年6月30日起25個月還清借款750,000元,但其并未按承諾的時間足額還款,直至2017年1月20日僅償還37,000元,根據(jù)《合同法》第一百零八條“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的規(guī)定,周某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明光某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前要求周某提前履行全部債務。因雙方未明確約定借款利息,明光某要求周某按年利率6%支付資金占用期間的利息的訴訟請求,符合法律規(guī)定。周某亦同意自2015年8月起按年利率6%計算利息,一審法院予以支持。綜上,依照《合同法》第一百零八條、第一百九十七條、第二百一十條,《民間借貸解釋》第九條、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九條規(guī)定,判決:一、周某償還明光某借款本金人民幣713,000元,并支付資金占用期間的利息(按實際欠付利息、年利率6%,自2015年8月起計算至實際付清時止),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履行;二、駁回明光某的其他訴訟請求。如果未按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一審案件受理費5,839元,財產保全費4,770元,共計人民幣10,609元,由周某負擔。二審中,雙方當事人沒有提交新證據(jù)。第二審程序中,雙方當事人均承認的事實有,1、《借條》、《承諾書》均由周某書寫;雙方口頭約定月利率為4%;2、自2015年8月起,借款人周某未在支付利息;3、對本案所涉金額為賭資及周某已按月利率4%支付利息和2014年6月的借款預先扣除利息的待證事實,周某均無證據(jù)證明。二審另查明,2017年6月7日一審開庭筆錄記載有,周某沒有提供證據(jù);周某陳述“2012年12月3日我因要幫別人向原告(指明光某)借款50萬元,每月利率4分,利息付至2015年7月。2014年6月再次向原告借款50萬元,每月利率4分,利息付至2015年7月?!督钘l》是后來補的。同意原告訴稱已還本金25萬元加上3.7萬元,但是,我是按利率4分支付利息,要求超出部分抵扣本金。我利息大部分都是以現(xiàn)金方式支付,而且是按4分息支付的?!@些全部都是賭債,我們之間沒有約定利息,所以全部的還款都是償還本金”。本院認定如下: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屬實。
上訴人周某因與被上訴人明光某的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不服湖北省武漢市東西湖人民法院(2017)鄂0112民初128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8年4月16日立案后,依法組成由審判員晏明任審判長并主審,審判員張劍、王丹紅參加的合議庭審理了本案,陳曉玲擔任法官助理,書記員鐘家鵬擔任記錄。2018年5月8日對本案進行了法庭調查,上訴人周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力、任鴻翠,被上訴人明光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劉志剛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周某向明光某出具《借條》、《承諾書》,約定有承諾欠款,結合周某實際收到借款且支付過部分本息的行為,根據(jù)《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條“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的規(guī)定,雙方構成出借人明光某與借款人周某之間的借款合同關系。關于承諾欠款的問題。本案中,借貸雙方均承認周某向明光某借款金額共計1,400,000元,其中以現(xiàn)金方式已經償還400,000元,本案所涉金額1,000,000元。基于借貸雙方的借款及還款呈現(xiàn)滾動式交易的形式,《承諾書》可視為對前期滾動式交易的一種結算。出具《承諾書》之前,周某合計清償本金250,000元(轉賬100,000元+美發(fā)刷卡50,000+現(xiàn)金100,000元),尚有承諾欠款的本金750,000元(本案所涉金額1,000,000元-合計清償本金250,000元),與《承諾書》的金額相對應。出具《承諾書》之后,周某清償本金37,000元,一審判決尚欠本金713,000元(承諾欠款750,000元-承諾后還款37,000元),符合本案事實。關于清償利息的問題。本案中,在《承諾書》結算之前,借貸雙方均承認借期內利息約定為月利率4%。對于未明確為本金的周某給付款項,一審判決按時段計息的認定,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一條“債務人除主債務之外還應當支付利息和費用,當其給付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時,并且當事人沒有約定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下列順序抵充:(一)實現(xiàn)債權的有關費用;(二)利息;(三)主債務”、《民間借貸解釋》第二十六條第二款“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的規(guī)定。關于舉證責任的問題。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以下簡稱《民訴法解釋》)第九十條第一款“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的規(guī)定,本案中,對于本案所涉金額為賭資、2014年6月支付借款預先從本金扣除利息、借款人已按4%月利率支付利息的待證事實,借款人周某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由于周某對此未提供證據(jù)予以證明,一審判決未予認定周某所主張的事實,符合《民訴法解釋》第九十條第二款“在作出判決前,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后果”的規(guī)定。即使本案所涉金額被借款人用作賭資,鑒于缺乏證據(jù)證明出借人事先知道借款用途為非法的事實,借款人周某提出借款合同無效的主張,不符合《民間借貸解釋》第十四條第三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人民法院應當認定民間借貸合同無效:(三)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違法犯罪活動仍然提供借款的”的規(guī)定。周某提出一審判決未認定本案所涉金額為賭資、周某已按月利率4%支付利息,以及2014年6月支付借款未認定預先扣除利息均屬一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的主張,缺乏證據(jù)證明,本院不予支持。綜上,周某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二審案件受理費人民幣11,678元,由周某負擔。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