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周某1,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
原告:童某1,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
原告:周某2,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
法定代理人:周某3(系周某2之父),男,住上海市高境一村XXX號XXX室。
委托訴訟代理人:周某1(系周某2祖父)。
被告:張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
被告:童某2,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康愷,上海市申房律師事務(wù)所律師。
被告:袁1,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童某2(系袁1之母)。
被告:蔡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童某2(系蔡某婆婆)。
被告:袁某2,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
法定代理人:袁1(系袁某2之父),即本案被告之一。
委托訴訟代理人:童某2(系袁某2外祖母)。
第三人:劉君,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陜西省西安市長安益園X號樓X單元XXXX室。
原告周某1、童某1、周某2與被告童某3、張某某、童某2、袁1、蔡某、袁某2分家析產(chǎn)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11月1日立案后,經(jīng)查,童某3于原告提起訴訟前已去世,依法追加劉君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周某1暨原告周某2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原告童某1,被告張某某、被告童某2暨被告袁1、蔡某、袁某2的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康愷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周某1、童某1、周某2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要求分割上海市岳州路XXX號房屋(以下簡稱系爭房屋)征收補償利益,其中各原告要求分得一房一廳和各種獎勵補貼和安置過渡費,共計150萬元。事實和理由:童某3是系爭房屋的承租人?,F(xiàn)系爭房屋被征收,童某3簽訂了征收協(xié)議。童某2、袁1、蔡某均不是系爭房屋的共同居住人。征收利益應(yīng)由童某3、張某某、周某1、童某1分得,故原告提出訴訟。
被告張某某、童某2、袁1、蔡某、袁某2辯稱,原告享受過福利分房和動遷,也不實際居住在系爭房屋內(nèi),三原告均不是系爭房屋的共同居住人,故不同意三原告的訴訟請求。
經(jīng)審理查明,童某3(2018年8月8日去世)與張某某系夫妻關(guān)系,兩人生育童某4(已去世,未婚未育)、童某5(1987年11月報死亡)、童某1、童某2;童某1于1965年左右由童某6收養(yǎng),未辦理收養(yǎng)手續(xù),已形成事實上的收養(yǎng)關(guān)系;周某1與童某1原系夫妻關(guān)系,2004年9月登記離婚,周某3系兩人之子,周某2系周某3之子;袁1系童某2之子。袁1與蔡某系夫妻關(guān)系,袁某2系兩人之子;劉某某(2010.3報死亡)與童某5系原配夫妻關(guān)系,兩人生育了劉君。
系爭房屋是公房,承租人是童某3,承租部位為二層左廂房、室內(nèi)閣。2015年5月,該房所在地塊列入征收范圍,內(nèi)有兩本戶口簿,其中一本戶籍人口6人,分別為童某3、張某某、童某2、袁1、蔡某、袁某2;另一本戶籍人口為3人,分別為周某1、童某1、周某2。系爭房屋被征收前由童某3、張某某長期居住使用。
2015年5月31日,甲方上海市虹口區(qū)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征收實施單位上海市虹口第二房屋征收服務(wù)事務(wù)所有限公司與乙方童某3簽訂了《上海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協(xié)議》(以下簡稱“征收協(xié)議”),根據(jù)征收協(xié)議,居住面積21.30平方米,換算建筑面積32.81平方米,認定建筑面積32.81平方米;房屋價值補償款1,553,217.50元,包括評估價格997,456.81元、價格補貼299,237.05元、套型面積補貼456,015元;裝潢補償為16,405元;居住房屋搬遷費700元、居住房屋簽約面積獎32,810元、簽約比例獎12萬元、居住房屋家用設(shè)施移裝費2,000元、無不予認定建筑面積殘值補償4萬元、房價補貼234,235.93元,各項補貼獎勵合計429,745.93元;征收人提供被征收人產(chǎn)權(quán)調(diào)換房屋3套,分別為上海市鳳強塘路XXXX弄XX棟東單元XX號XXXX室(暫測建筑面積74.64平方米,房屋總價872,480.25元,購房人為童某2)、上海市惠南民樂大居B09-015棟XXXX室(設(shè)計建筑面積49.42平方米,房屋總價546,585.20元,購房人為童某3)、上海市惠南民樂大居B09-015棟XXXX室(設(shè)計建筑面積48.07平方米,房屋總價531,654.20元,購房人為袁1、蔡某、袁某2);協(xié)議生效后,征收居住房屋的,被征收人取得貨幣補償款、產(chǎn)權(quán)調(diào)換房屋后,應(yīng)當負責安置房屋使用人,公有房屋承租人所得的貨幣補償款、產(chǎn)權(quán)調(diào)換房屋歸公有房屋承租人及其共同居住人共有。根據(jù)《虹口區(qū)142街坊結(jié)算單》,該戶還發(fā)放了簽約比例獎超比例遞增部分7萬元、按期搬遷獎2萬元、臨時安置費補貼84,000元、早簽早搬加獎9萬元、簽約搬遷計息獎33,636.17元,并注明戶口遷移獎1萬元在被征收房屋內(nèi)戶口全部遷移后發(fā)放。童某3已分別領(lǐng)取了征收補償安置款48,649元、297,636.17元?,F(xiàn)三原告起訴來院要求判如所請。
另查明,1991年因上海市溧陽路XXX弄XXX號房屋居住困難,增配了上海市泗東新村XXX號XXX室公房,承租人為童某1,家庭成員為周某1。1995年,上海市溧陽路XXX弄XXX號房屋拆遷,周某3分得上海市高境一村XXX號XXX室安置房。
上述事實,有原告提供的自愿離婚協(xié)議書、戶口簿、征收協(xié)議、結(jié)算單、戶籍摘抄等,被告提供的住房調(diào)配單、情況說明、童某3死亡證明、租用公房居住憑證等,本院依法調(diào)取的被征收房屋征收資料,以及雙方當事人陳述等證據(jù)為證。
本院認為,根據(jù)《上海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實施細則》的規(guī)定,共同居住人是指在作出房屋征收決定時,在被征收房屋處具有常住戶口,并實際居住生活一年以上(特殊情況除外),且本市無其他住房或者雖有其他住房但居住困難的人。周某1、童某1雖在系爭房屋有戶籍,但兩人在本市他處有福利分房,且周某1、童某1亦未在系爭房屋長期實際居住,故不屬于系爭房屋的共同居住人,無權(quán)分得征收補償利益。周某2雖在系爭房屋有戶籍,但其從未在系爭房屋內(nèi)居住,故不屬于系爭房屋的共同居住人,無權(quán)分得征收補償利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三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周某1、童某1、周某2的全部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18,300元,由周某1、童某1、周某2共同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郭??瑛
書記員:王??毅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