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某某
李波(湖北法之星律師事務所)
戴立新
潘亞平(湖北新天律師事務所)
原告周某某,女,生于1979年9月6日,漢族,荊門市人。
委托代理人李波,湖北法之星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戴立新,男,生于1967年4月5日,漢族,荊門市人。
委托代理人潘亞平,湖北新天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周某某與被告戴立新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1月8日受理后,依法由審判員李莉適用簡易程序于2016年1月27日、2016年4月7日兩次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周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李波、被告戴立新的委托代理人潘亞平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結(jié)合雙方的訴辯意見,本院歸納本案爭議焦點為:一、周某某是否尚有60000元未出借;二、另60000元是否已轉(zhuǎn)讓給案外人沈某某。
周某某針對上述爭議焦點,向本院提供了以下證據(jù):
A1、借條四張、銀行交易清單七張,證明戴立新向周某某借款190000元,雙方約定借款利息為月息2分;
A2、2015年1月5日周某某匯給沈某某30000元底單,證明沈某某的證言虛假;
A3、中國工商銀行借記卡賬戶歷史明細清單二張,證明沈某某的證言虛假;
A4、戴立新轉(zhuǎn)賬記錄,證明戴立新2014年9月支付利息1600元,而前兩筆的借款為80000元。同年10至12月每月支付的利息為2800元,而10月之前的借款為140000元,從而證實借款出借的真實性;
A5、中國建設(shè)銀行客戶交易查詢單,證明第四筆借款約定的利息為五分,戴立新已支付第四筆借款利息7500元。
戴立新針對上述爭議焦點,向本院提供了以下證據(jù):
B1、證人沈某某、向某證言,證明190000元借款中有60000元轉(zhuǎn)移給案外人沈某某;
B2、銀行卡交易查詢單三張,證明沈某某的證言屬實;
B3、2014年9月17日、9月18日,戴立新在重慶住宿記錄,證明周某某陳述2014年9月16日將50000元卡交給戴立新不屬實。戴立新于2014年9月16日離荊前往重慶,不可能于2014年9月18日在荊門東方百貨有刷卡消費情況。
對周某某提供的證據(jù),戴立新質(zhì)證認為:對A1中2015年3月7日的收條及查詢記錄無異議,對證明父女關(guān)系的證據(jù)客觀性不清楚。對2014年9月16日、6月29日、8月13日的借條真實性、合法性、關(guān)聯(lián)性無異議,但借條不能證明實際出借金額,不能證明借款關(guān)系生效。交易明細不能證明周某某取現(xiàn)和轉(zhuǎn)出金額后出借給戴立新。對A2關(guān)聯(lián)性有異議,周某某陳述的30000元與雙方之間的債務是否具有關(guān)聯(lián)性不能證明,同時也不能達到周某某的證明目的,周某某陳述利息部分無證據(jù)證明;A3明細清單無法顯示與沈某某的關(guān)聯(lián)性;A4轉(zhuǎn)賬記錄,沒有銀行印章,周某某陳述的幾筆金額是否與戴立新發(fā)生,通過證據(jù)無法達到其證明目的。對A5有異議,認為7500元利息系存入ATM機,不能證明是其存入的,雙方對第四筆借款未約定利息。
對戴立新提供的證據(jù),周某某質(zhì)證認為:對B1證人證言有異議。證人沈某某實際上欠很多債務,也欠戴立新債務。證人向某和戴立新是朋友,周某某、沈某某、向某都是經(jīng)戴立新介紹相識;對B2真實性無異議,但對證明目的有異議;對B3真實性無異議,但對證明目的有異議。戴立新從周某某處借款后,并不是自己投資或消費,而是將款轉(zhuǎn)借他人。2014年9月16日下午,周某某便將卡交給戴立新,至于戴立新將卡如何處理周某某不清楚,不影響本案借貸關(guān)系的真實性。
對雙方提供的證據(jù),經(jīng)本院審核后認為,證據(jù)A1,戴立新對第一、四筆借款予以認可,本院對2014年6月29日借條及銀行交易清單兩張,2015年3月7日收條及銀行交易清單一張予以采信。對2014年6月29日、8月13日的借條真實性戴立新無異議,本院對真實性予以采信。結(jié)合銀行轉(zhuǎn)款記錄,與周某某陳述的出借方式能一一對應,另外戴立新作為銀行工作人員,若周某某在未足額出借第二筆、第三筆情況下,戴立新不可能再出具第四筆借款的借據(jù)。因此,對2014年6月29日、8月13日的借條及對應的銀行交易清單予以采信。A2、A3沈某某在庭審中陳述債務60000元轉(zhuǎn)移的時間為2014年底、2015年初,另外還向周某某借款50000元,其中周某某先給現(xiàn)金20000元,再銀行轉(zhuǎn)款20000元,最后支付現(xiàn)金10000元,雖沈某某陳述的其余50000元的出借方式與A2不一致,但并不導致其他部分證言不真實,關(guān)于60000元債務是否轉(zhuǎn)移,除了有沈某某的證言外,還有向某的證言,兩人關(guān)于債務轉(zhuǎn)移的證言一致,至于60000元債務轉(zhuǎn)移時間,1800元利息的支付時間為2015年1月6日,在此前借款均符合常理,利息支付時間提前或推后均屬正常,并不能以此說明沈某某陳述的債務轉(zhuǎn)移時間不真實,本院對A2、A3的證明目的不予采信。A4雖未加蓋銀行公章,但交易明細與A3內(nèi)容能相互印證,可以證明A4的真實性,A4戴立新支付利息的數(shù)額與周某某前三次借款的數(shù)額相一致,本院予以采信。A5戴立新予以否認,且查詢單顯示為ATM存款,無法證明系戴立新存入,對A5不予采信。
B1兩證人關(guān)于債務轉(zhuǎn)移部分的證言一致,本院對該部分證言予以采信。B2僅能證明沈某某付給周某某的利息情況,該部分內(nèi)容與沈某某陳述一致,但沈某某對于周某某的出借方式的陳述,與A2不一致,因此僅憑B2,不能證明沈某某所有證言的真實性,對B2證明目的不予采信。B3周某某對真實性未提出異議,但質(zhì)證認為“周某某將卡交給戴立新,至于戴立新將卡如何處理周某某不清楚”,本院認為周某某的質(zhì)證意見有理,周某某將卡交由戴立新后,借貸合同生效,至于戴立新將卡如何處理,是自己使用,還是交他人使用,并不影響雙方的借貸合同的生效。不能以其在外地不可能在本地刷卡消費為由主張周某某尚有50000元未出借,對B3不予采信。
結(jié)合本院采信的證據(jù)及當事人陳述,本院確認以下事實:
2014年6月29日,戴立新向周某某借款50000元,約定月息2分;2014年8月13日,戴立新再次向周某某借款30000元,約定月息2分;2014年9月16日,戴立新第三次向周某某借款60000元,約定借款期限一年,月息2分;2015年3月7日,戴立新第四次向周某某借款50000元,約定借款期限三個月,借條上未注明利息。以上四次借款共190000元。后戴立新支付了部分利息,從2015年7月開始,戴立新未支付借款利息。2014年12月底,2015年1月初,經(jīng)周某某、戴立新及案外人沈某某協(xié)商,戴立新將190000元借款中的60000元債務轉(zhuǎn)移給沈某某。2015年8月,戴立新又用車抵付了借款本金50000元。
本院認為,戴立新向周某某借款并出具借據(jù),周某某履行了借款義務,雙方的民間借貸關(guān)系成立并生效,戴立新作為借款人,有按時償還借款本息的義務。
關(guān)于借款本金,因其中有60000元債務已轉(zhuǎn)移給案外人沈某某,另有50000元本金戴立新已用車抵付,現(xiàn)戴立新尚欠周某某借款本金80000元。
關(guān)于周某某主張按月息2分標準從2015年7月1日起計算至判決生效之日止的利息,因戴立新與周某某對債務的清償順序無約定,戴立新于2015年8月用車抵付的50000元不足以清償其對周某某所負的數(shù)筆相同種類的全部債務,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條 ?的規(guī)定,應當優(yōu)先充抵已到期的債務。2015年8月,僅第四筆借款 ?50000元到期,因此50000元優(yōu)先充抵第四筆借款 ?。前三筆借款雙方約定的利息為月息2分,未超過年利率24%的標準,周某某主張按月息2分計算,本院予以支持。戴立新已支付截止2015年6月的利息,從2015年7月起,應按月利率2%的標準支付利息至清償之日止。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 ?、第二百零七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九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戴立新于判決生效后七日內(nèi)償還原告周某某借款本金80000元及利息(按月利率2%標準,從2015年7月付至本判決生效之日止)。
駁回原告周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3660元減半收取1830元,由原告負擔784元,被告負擔1046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荊門市中級人民法院。上訴人應當在提交上訴狀時預交上訴案件受理費3660元。上訴人款匯至荊門市中級人民法院,開戶行: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荊門海慧支行,戶名:湖北省荊門市中級人民法院,賬號:17570401040008989-1,上訴人在上訴期屆滿后仍未預交上訴費用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當事人如自動履行義務的,將標的款匯至荊門市東寶區(qū)人民法院,戶名:荊門市東寶區(qū)人民法院,賬號:xxxx66,開戶行:建設(shè)銀行荊門金蝦支行。
結(jié)合本院采信的證據(jù)及當事人陳述,本院確認以下事實:
2014年6月29日,戴立新向周某某借款50000元,約定月息2分;2014年8月13日,戴立新再次向周某某借款30000元,約定月息2分;2014年9月16日,戴立新第三次向周某某借款60000元,約定借款期限一年,月息2分;2015年3月7日,戴立新第四次向周某某借款50000元,約定借款期限三個月,借條上未注明利息。以上四次借款共190000元。后戴立新支付了部分利息,從2015年7月開始,戴立新未支付借款利息。2014年12月底,2015年1月初,經(jīng)周某某、戴立新及案外人沈某某協(xié)商,戴立新將190000元借款中的60000元債務轉(zhuǎn)移給沈某某。2015年8月,戴立新又用車抵付了借款本金50000元。
本院認為,戴立新向周某某借款并出具借據(jù),周某某履行了借款義務,雙方的民間借貸關(guān)系成立并生效,戴立新作為借款人,有按時償還借款本息的義務。
關(guān)于借款本金,因其中有60000元債務已轉(zhuǎn)移給案外人沈某某,另有50000元本金戴立新已用車抵付,現(xiàn)戴立新尚欠周某某借款本金80000元。
關(guān)于周某某主張按月息2分標準從2015年7月1日起計算至判決生效之日止的利息,因戴立新與周某某對債務的清償順序無約定,戴立新于2015年8月用車抵付的50000元不足以清償其對周某某所負的數(shù)筆相同種類的全部債務,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條 ?的規(guī)定,應當優(yōu)先充抵已到期的債務。2015年8月,僅第四筆借款 ?50000元到期,因此50000元優(yōu)先充抵第四筆借款 ?。前三筆借款雙方約定的利息為月息2分,未超過年利率24%的標準,周某某主張按月息2分計算,本院予以支持。戴立新已支付截止2015年6月的利息,從2015年7月起,應按月利率2%的標準支付利息至清償之日止。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 ?、第二百零七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九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戴立新于判決生效后七日內(nèi)償還原告周某某借款本金80000元及利息(按月利率2%標準,從2015年7月付至本判決生效之日止)。
駁回原告周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3660元減半收取1830元,由原告負擔784元,被告負擔1046元。
審判長:李莉
書記員:黃天智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