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吳建華,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黃石市西塞山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駱小林,湖北潤豐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一般授權。
被告:李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黃石市西塞山區(qū),
原告吳建華與被告李某合伙協議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5月4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7年6月20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吳建華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駱小林,被告李某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經審理查明,2009年5月起,原、被告以冶鋼集團勞動服務公司的名義對外承接工程,每個工程向冶鋼集團勞動服務公司交納3%的管理費。雙方約定由原告吳建華負責施工和現場管理,被告李某負責承接工程與結算工程款,雙方對工程利潤分配未作明確約定。至2009年9月底,雙方合伙承接了黃石新興管業(yè)有限公司1#鑄鐵機檢修、13#廠房過跨平車混砂機砂倉基礎及地坪、13#廠房(南)排水溝改造三個工程,工程款共計218700元。工程完工后,原、被告與黃石新興管業(yè)有限公司補簽了工程施工合同,工程款已結算,由被告李某領走。2009年9月30日,原、被告雙方就之前的投入進行對賬,經核算,原告吳建華三個工程投入人工工資、材料費等共計100000元。
另查明,被告李某在工程款結算后,向冶鋼集團勞動服務公司支付了管理費6561元,給付原告吳建華40000元用于購買汽車,該車登記于原告吳建華名下,并由吳建華實際所有,另給了原告吳建華21800元工程款。此外,原告吳建華為三個工程支付了工程稅款7919.10元。
本院認為,原、被告雖未簽訂書面合伙協議,但雙方口頭約定以冶鋼集團勞動服務公司名義合伙對外承接工程,并對合伙事務進行分工,故原、被告之間個人合伙關系成立。原、被告從開始合伙至2009年9月30日止,在黃石新興管業(yè)有限公司承接了三個工程,被告李某結算完工程款后,應及時與原告吳建華分配?,F原告吳建華主張返還三個工程的合伙投入及支出,并要求分配合伙收益的訴請,理由正當合法,本院予以支持。三個工程原告投入100000元,并支付工程稅款7919.10元,被告李某稱其在三個工程里也投入了70000元,但未提供任何證據,且原告吳建華只認可被告李某投入3000元,故本院根據本案證據及雙方在合伙事務中的分工認定原、被告雙方承接的三個工程中,被告李某投入3000元。在扣除原、被告雙方投入及支出等成本費用后,尚余101219.90元(218700-100000-3000-6561-7919.10)應作為原、被告的合伙收益予以分配。
原、被告雙方對利潤分配未作明確約定,事后也未能協商一致,對此本院按照雙方實際投入比例(100000:3000)分配利潤。經計算,原告吳建華應獲得合伙收益為98183.30元。綜上,被告李某應支付原告吳建華三個工程的投入及支出款107919.10元(100000+7919.10)、合伙收益98183.30元,共計206102.40元,扣減已支付給原告吳建華的40000元及21800元,還應支付144302.40元。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三十條、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二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4條、第55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李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吳建華合伙工程款144302.40元;
二、駁回原告吳建華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延遲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4581元,由被告李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照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黃石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趙鈞
書記員:劉雅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