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某某
張譽丹(湖北中科律師事務所)
占某某
劉春池(湖北麻城法律服務所)
原告吳某某。
委托代理人張譽丹,湖北中科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占某某。
委托代理人劉春池,麻城法律服務所工作人員。
原告吳某某訴被告占某某健康權糾紛一案,本院于2015年3月10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由審判員楊小瑜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
后因案情復雜,轉為普通程序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5年7月17日公開開庭進行審理。
原告吳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張譽丹,被告占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劉春池到庭參加訴訟。
經合議庭評議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吳某某訴稱,2014年11月18日14時許,被告占某某在荊門市掇刀區(qū)團林鋪鎮(zhèn)興垱村4組家門口與原告吳某某因地界問題發(fā)生糾紛,其用拳頭將原告頭部打傷。
原告?zhèn)蟊凰屯G門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救治。
原告的傷情經鑒定為輕微傷。
2015年1月14日,被告被行政拘留5日,并處罰款200元。
經公安機關多次調解,被告拒不賠償原告經濟損失。
故訴至法院,請求判令被告支付原告醫(y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等各項經濟損失11223.06元;本案訴訟費由被告承擔。
原告為支持其訴訟請求,向本院提供了下列證據(jù):A1、原告的身份證復印件1份,證明原告的身份情況;A2、公安機關對被告的行政處罰決定書1份,證明被告毆打原告的事實;A3、荊門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住院病歷1組共2份,證明原告?zhèn)笤谇G門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住院7天,出院醫(yī)囑休息2周的事實;A4、住院費收據(jù)2份,證明原告支付住院醫(yī)療費9265.58元的事實;A5、鑒定書1份,證明原告的傷情。
被告占某某辯稱,發(fā)生糾紛屬實,我沒有毆打原告,是雙方在推拉的過程中原告受傷,糾紛的發(fā)生原告也存在過錯;我和村治調主任找原告要求調解,原告不同意調解。
原告住院期間出院外出,說明其傷情很輕,原告是過了1天又去住院治療的。
原告曾多次與他人發(fā)生糾紛。
原告的醫(yī)療費我愿意承擔2000元。
被告占某某向本院提供了下列證據(jù):B1、證人陳云松、余云鶴的證詞各1份,證明原被告之間在2014年11月18日下午14時左右發(fā)生糾紛的經過;原告對本次糾紛的發(fā)生有過錯,應承擔主要責任;B2、2015年3月18日興垱村治安保衛(wèi)委員會趙文發(fā)出具的證明1份,證明原告經常與他人發(fā)生糾紛、打架的事實。
經庭審質證,被告對原告提供的第A1項證據(jù)沒有異議,本院予以采信。
被告對原告提供的第A2項證據(jù)的真實性無異議,但認為是因為原告多次到公安機關吵鬧,公安機關才將被告拘留的。
本院認為,A2是公安機關的生效法律文書,被告并無證據(jù)推翻,故本院對原告提供的第A2項證據(jù)予以采信。
被告對原告提供的第A3、A4項證據(jù)的真實性無異議,但認為原告的用藥是否全部是用于治療糾紛所致的傷情有疑義,原告應提供用藥清單。
本院認為,被告沒有提供證據(jù)證明原告的醫(yī)療費用中含有不是用于治療糾紛所致的傷情的醫(yī)療費用,且被告對原告提供的第A3、A4項證據(jù)真實性沒有提出異議。
故對原告提供的第A3、A4項證據(jù),本院予以采信。
被告對原告提供的第A5項證據(jù)有異議,認為系復印件,無法確定所證明的事實。
本院認為,原被告在庭審中均同意由本院就該組證據(jù)與存于公安機關的原件核對,經本院核對,該組證據(jù)與存于公安機關的原件無異。
故對原告提供的第A5項證據(jù),本院予以采信。
原告對被告提供的第B1項證據(jù)有異議,認為證人沒有出庭作證,證人證言十分相似,不排除證人之間有串通的嫌疑,且證人均不能證明本次糾紛雙方的過錯,只能證明雙方推拉行為和從堰塘起來后就沒有再動手了。
本院認為,在庭審中,原被告均認為公安機關對證人陳云松、余云鶴的詢問筆錄屬實,經本院調閱公安機關對證人陳云松、余云鶴的詢問筆錄,該組證據(jù)與證人陳云松、余云鶴在公安機關的詢問筆錄所陳述的事實一致,能夠證明原被告于2014年11月18日14時許,因土地整理要對原告所有的堰塘清淤、護坡,被告怕毀了他的通行道路發(fā)生糾紛,被告將原告打傷的事實。
故對證據(jù)B1本院予以確認。
原告對被告提供的第B2項證據(jù)真實性無異議,但認為不能證明原告在本次糾紛中存在過錯,只能證明原告曾經與他人發(fā)生過糾紛和打架。
本院認為,被告提供該組證據(jù)與本案無關聯(lián)。
故對被告提供的第B2項證據(jù),本院不予采納。
根據(jù)本院采信的證據(jù),結合雙方當事人的陳述,本院對本案事實確認如下:2014年11月18日14時許,因土地整理要對原告所有的堰塘清淤、護坡,原告在整理生長在堰塘堤上(被告通行道路)的樹木時,被告認為毀了他的通行道路,雙方因此發(fā)生語言爭執(zhí),原告出語辱罵被告,被告遂用拳頭將原告頭部打傷,原告家人隨即報警后,團林鋪派出所出警處置,對原、被告和現(xiàn)場一名證人進行了詢問,并于2015年1月14日,荊門市公安局掇刀分局作出掇公(團林)行決字(2015)19號行政處罰決定書,對被告處以行政拘留五日并處罰款貳佰元。
同日,原告入住荊門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住院治療3天,支付醫(yī)療費6945.57元,于2014年11月21日出院;2014年11月22日,原告再次入住荊門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住院治療4天,支付醫(yī)療費2320.01元,于2014年11月26日出院。
出院醫(yī)囑:建議繼續(xù)治療,短期內復查顱腦CT,休息2周,若有不適,醫(yī)院就診,建議神經外科、口腔科隨診。
被告對原告主張的各項損失計算標準額未提出異議意見,本院確認其損失總額為11223.06元,其中醫(yī)療費9265.58元、住院伙食補助費140元(20元/天×7天)、誤工費1363.11元(23693元/365天×21天)、護理費454.37元(23693元/365天×7天)。
本院認為,公民的生命、身體、健康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被告無視法律規(guī)定,傷害原告身體造成損失,依法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因原告謾罵被告在先引發(fā)糾紛升級,其在本事件中存在一定的過錯,應當適當減輕被告賠償責任。
本院根據(jù)雙方的過錯,確定減輕被告30%的賠償責任,即被告應對原告的損失11223.06元承擔70%的賠償責任即賠償7856.52元。
另,原、被告互為鄰居,本應相互幫扶、和睦相處,但雙方卻因小事大動干戈,一方口出惡語謾罵,一方魯莽動粗拳腳相向,致一方受傷痛折磨,一方受罰還得賠償,雙方若當時均后退一步,何至有今日受損,得不償失?俗語說,遠親不如近鄰。
本院希望雙方汲取本次教訓,從此化干戈為玉帛,互讓互諒,互為善鄰,共同建設幸福家園。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 ?、第二十六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一、被告占某某賠償原告吳某某各項經濟損失7856.52元,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履行;二、駁回原告吳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200元,由被告占某某負擔。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荊門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院認為,A2是公安機關的生效法律文書,被告并無證據(jù)推翻,故本院對原告提供的第A2項證據(jù)予以采信。
被告對原告提供的第A3、A4項證據(jù)的真實性無異議,但認為原告的用藥是否全部是用于治療糾紛所致的傷情有疑義,原告應提供用藥清單。
本院認為,被告沒有提供證據(jù)證明原告的醫(yī)療費用中含有不是用于治療糾紛所致的傷情的醫(yī)療費用,且被告對原告提供的第A3、A4項證據(jù)真實性沒有提出異議。
故對原告提供的第A3、A4項證據(jù),本院予以采信。
被告對原告提供的第A5項證據(jù)有異議,認為系復印件,無法確定所證明的事實。
本院認為,原被告在庭審中均同意由本院就該組證據(jù)與存于公安機關的原件核對,經本院核對,該組證據(jù)與存于公安機關的原件無異。
故對原告提供的第A5項證據(jù),本院予以采信。
原告對被告提供的第B1項證據(jù)有異議,認為證人沒有出庭作證,證人證言十分相似,不排除證人之間有串通的嫌疑,且證人均不能證明本次糾紛雙方的過錯,只能證明雙方推拉行為和從堰塘起來后就沒有再動手了。
本院認為,在庭審中,原被告均認為公安機關對證人陳云松、余云鶴的詢問筆錄屬實,經本院調閱公安機關對證人陳云松、余云鶴的詢問筆錄,該組證據(jù)與證人陳云松、余云鶴在公安機關的詢問筆錄所陳述的事實一致,能夠證明原被告于2014年11月18日14時許,因土地整理要對原告所有的堰塘清淤、護坡,被告怕毀了他的通行道路發(fā)生糾紛,被告將原告打傷的事實。
故對證據(jù)B1本院予以確認。
原告對被告提供的第B2項證據(jù)真實性無異議,但認為不能證明原告在本次糾紛中存在過錯,只能證明原告曾經與他人發(fā)生過糾紛和打架。
本院認為,被告提供該組證據(jù)與本案無關聯(lián)。
故對被告提供的第B2項證據(jù),本院不予采納。
根據(jù)本院采信的證據(jù),結合雙方當事人的陳述,本院對本案事實確認如下:2014年11月18日14時許,因土地整理要對原告所有的堰塘清淤、護坡,原告在整理生長在堰塘堤上(被告通行道路)的樹木時,被告認為毀了他的通行道路,雙方因此發(fā)生語言爭執(zhí),原告出語辱罵被告,被告遂用拳頭將原告頭部打傷,原告家人隨即報警后,團林鋪派出所出警處置,對原、被告和現(xiàn)場一名證人進行了詢問,并于2015年1月14日,荊門市公安局掇刀分局作出掇公(團林)行決字(2015)19號行政處罰決定書,對被告處以行政拘留五日并處罰款貳佰元。
同日,原告入住荊門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住院治療3天,支付醫(yī)療費6945.57元,于2014年11月21日出院;2014年11月22日,原告再次入住荊門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住院治療4天,支付醫(yī)療費2320.01元,于2014年11月26日出院。
出院醫(yī)囑:建議繼續(xù)治療,短期內復查顱腦CT,休息2周,若有不適,醫(yī)院就診,建議神經外科、口腔科隨診。
被告對原告主張的各項損失計算標準額未提出異議意見,本院確認其損失總額為11223.06元,其中醫(yī)療費9265.58元、住院伙食補助費140元(20元/天×7天)、誤工費1363.11元(23693元/365天×21天)、護理費454.37元(23693元/365天×7天)。
本院認為,公民的生命、身體、健康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被告無視法律規(guī)定,傷害原告身體造成損失,依法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因原告謾罵被告在先引發(fā)糾紛升級,其在本事件中存在一定的過錯,應當適當減輕被告賠償責任。
本院根據(jù)雙方的過錯,確定減輕被告30%的賠償責任,即被告應對原告的損失11223.06元承擔70%的賠償責任即賠償7856.52元。
另,原、被告互為鄰居,本應相互幫扶、和睦相處,但雙方卻因小事大動干戈,一方口出惡語謾罵,一方魯莽動粗拳腳相向,致一方受傷痛折磨,一方受罰還得賠償,雙方若當時均后退一步,何至有今日受損,得不償失?俗語說,遠親不如近鄰。
本院希望雙方汲取本次教訓,從此化干戈為玉帛,互讓互諒,互為善鄰,共同建設幸福家園。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 ?、第二十六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一、被告占某某賠償原告吳某某各項經濟損失7856.52元,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履行;二、駁回原告吳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200元,由被告占某某負擔。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審判長:楊小瑜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