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反訴被告):吳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安徽省。
委托訴訟代理人:馬璐璐,上海韓明志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反訴原告):上海通和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法定代表人:紀秀武,經理?! ?br/> 委托訴訟代理人:陳秀莉,女。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頔,上海市東吳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吳某與被告上海通和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通和公司)房屋租賃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12月10日立案受理后,被告通和公司提出反訴,本院依法予以受理,與本訴合并審理,適用簡易程序,于2019年1月30日、2019年3月29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后因案件審理需要轉為普通程序,于2019年6月10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反訴被告)吳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馬璐璐、被告(反訴原告)通和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張頔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吳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確認原、被告簽訂的《租賃協(xié)議》于2018年10月15日解除;2、判令被告返還房屋租金人民幣(以下幣種同)57,000元、押金38,000元及利息(以95,000元為基數(shù),按照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標準,自2018年8月31日起計算至實際支付之日止);3、判令被告支付損失158,447.73元;4、判令被告支付違約金57,000元。事實和理由:2018年8月30日,原、被告簽訂《租賃協(xié)議》,約定被告將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園一路XXX-XXX號一層房屋(以下簡稱系爭房屋)出租給原告經營生鮮超市,租賃期限為2018年9月10日至2023年9月9日,月租金19,000元,付三押二。同時被告承諾原告在該房屋內辦理工商營業(yè)執(zhí)照。簽訂本合同后原告向被告繳納3個月租金及押金共計95,000元。原告至工商部門辦理營業(yè)執(zhí)照過程中,工商部門告知該處房屋已經注冊了兩家公司,需要產權人配合后才能辦理營業(yè)執(zhí)照。原告多次與被告溝通,被告均推脫正在溝通或辦理過程中,但一直無法辦理出營業(yè)執(zhí)照。2018年10月15日,原告關閉門店。2018年12月1日,原告向被告注冊地址寄送解約函,后因查無此公司,被退回。原告認為,由于被告原因導致合同無法履行,被告作為違約方應承擔相應違約責任,故訴至法院,要求判如所請。
被告通和公司辯稱:同意解除租賃合同,由于原告未按約支付租金,被告于2018年12月13日向原告發(fā)送解約函,故合同于該日解除。2018年12月17日,被告收回系爭房屋。當時房屋內有貨架和雜物,并無空調等電器,房屋也無明顯裝修痕跡,只是進行了刷墻,室外安裝了廣告牌。之后,被告將房屋出租給案外人經營超市,順利辦理出營業(yè)執(zhí)照,原告所述無法辦理營業(yè)執(zhí)照不屬實。由于原告系違約方,故被告不應承擔違約責任及損失。
反訴原告通和公司向本院提出反訴請求:1、判令反訴被告支付違約金95,000元(其中反訴被告已支付的38,000元押金予以抵扣);2、判令反訴被告支付免租期租金6,333.33元(按每天633.33元標準計算10天);3、判令反訴被告支付2018年12月1日至12月13日租金8,233.29元(按每天633.33元標準計算13天)。事實和理由:反訴原、被告于2018年8月30日簽訂《租賃協(xié)議》,約定將系爭房屋租賃給反訴被告用于經營生鮮超市,租賃期限自2018年9月10日至2023年9月9日,免租期為2018年8月31日至2018年9月9日。2018年9月7日,雙方簽訂《租賃補充協(xié)議》。2018年8月30日,反訴被告支付首期3個月租金57,000元及押金38,000元。反訴被告在辦理工商登記時,反訴原告已按照合同約定為其提供房屋的相關證明文件。之后,由于反訴被告未按約支付租金,故反訴原告于2018年12月13日向其發(fā)送書面解除通知,至此雙方租賃協(xié)議解除。同時根據合同約定,反訴被告違約的,應補繳免租期租金并承擔違約責任,故反訴原告提出如上反訴請求。
反訴被告吳某辯稱:不同意反訴原告的反訴請求。2018年10月15日,反訴被告已經搬離系爭房屋,不應支付之后的租金,也就不存在逾期支付租金情況,反訴被告并未違約,反訴原告訴請的違約金、免租期租金及使用費,均缺乏依據,請求法院予以駁回。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
系爭房屋登記在王二妹、吳佳欣名下,按份共有,建筑面積89.87平方米。
2018年7月1日,被告與王二妹、吳佳欣簽訂《商鋪租賃合同》,其中約定被告承租系爭房屋,租期5年,每年租金13,000元。同日,王二妹、吳佳欣出具《同意轉租證明》,同意被告就系爭房屋在2018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期間享有轉租權。
2018年8月30日,原告吳某(乙方)與被告通和公司(甲方)簽訂《租賃協(xié)議》,其中約定甲方將系爭房屋出租給乙方,面積約90平方米,由乙方自營生鮮超市;租期5年,自2018年9月10日至2023年9月9日,其中2018年8月31日至2018年9月9日為免租期;月租金為19,000元,付3押2,第三年開始每年遞增5%,租金提前十天支付;在乙方辦理工商、稅務等手續(xù)時,甲方應為乙方提供房屋的相關證明文件;甲方在乙方沒有違反本合同的情況下不得提前解除合同或租給他人,否則視甲方違約,甲方應負責賠償乙方損失,即承擔3個月租金作為違約金;乙方在甲方沒有違反本合同的情況下解除本合同,則視為乙方違約,乙方應負責甲方賠償損失,即承擔3個月租金作為違約金,已收押金不退;乙方若延期支付任何一期費用的,每逾期一日,乙方應承擔月租金1%的違約金,逾期超過3日,甲方有權單方面解除合同并沒收押金且要求乙方承擔2個月租金作為違約金。
合同簽訂后,原告支付2018年9月10日至2018年12月9日3個月租金57,000元及押金38,000元。
2018年9月4日,原告向工商部門遞交辦理營業(yè)執(zhí)照的相關材料。
2018年9月7日,原告吳某(乙方)與被告通和公司(甲方)簽訂《租賃補充協(xié)議》,其中約定:一、租賃期內如因甲方承租權問題導致乙方無法正常經營的,由甲方承擔違約責任,即退還全部租金并支付違約金或賠償實際損失。二、如因乙方經營發(fā)生的任何問題由乙方承擔全部責任。如果租賃期未滿,乙方退租,則需向甲方補繳免租期租金,并承擔違約責任。
2018年9月13日,原告得知由于系爭房屋上已注冊公司,需要產權人提供書面說明材料方可辦理營業(yè)執(zhí)照。
2018年9月29日,原告向被告注冊地址郵寄《通知函》,表示截至9月28日被告仍無法提供辦證所需證明材料,致使無法辦理營業(yè)執(zhí)照,商鋪無法合法經營,要求被告給出具體解決辦法及時間表,并保留訴訟權利。2018年10月3日,因原址無此公司,退回。
2018年12月1日,原告向被告注冊地址郵寄《交接通知書》,表示系爭房屋無法辦理工商營業(yè)執(zhí)照,已起訴要求解除合同,現(xiàn)要求配合辦理房屋交接手續(xù)。2018年12月8日,因原址無此公司,退回。
2018年12月13日,被告向原告戶籍地郵寄《解除通知》,告知由于原告拖欠租金,故即日解除《租賃協(xié)議》,要求原告于2018年12月18日前搬離系爭房屋并結清水電等費用,逾期未處理,將采取強制措施,并要求原告支付拖欠租金4,430元及違約金1,330元。2018年12月22日,投遞并簽收,簽收人:他人收(高行郵政)。
2019年1月8日,原、被告來院談話。被告表示原告向工商所遞交辦理營業(yè)執(zhí)照材料,后材料被駁回,被告方才得知系爭房屋上已經注冊兩家公司,工商所要求由產權人提供情況說明。之后,被告也已讓產權人出具情況說明,由于無法聯(lián)系到原告,故一直未將情況說明交與原告。現(xiàn)在系爭房屋已經收回。
2019年1月30日,原告以系爭房屋物品丟失為由向楊園派出所報案,形成詢問筆錄一份,部分內容為:“2018年8月中旬的時候我和上海通合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的一個業(yè)務員談妥要租賃上海市浦東新區(qū)高東鎮(zhèn)園一路XXX號的一個門面房……我們房租到期時間為12月中旬,后來到期了之后我們沒有把這個房子里面的超市的物品搬走。于2019年1月8日我最后一次看到這個房子里面的東西還在,于今日18時30分許發(fā)現(xiàn)里面的1個空調、2個展示柜、2個冰柜、1個監(jiān)控顯示屏、1個監(jiān)控主機、5個監(jiān)控探頭沒有了,這些東西的價值在2萬元左右?!?br/> 關于系爭房屋的返還時間,原告主張2018年10月15日正式閉店、交還房屋,12月份交接物品。被告則表示2018年12月17日收回系爭房屋。
審理中,原告表示其主張損失的具體組成為:1、裝修損失11,000元,包括刷墻、設立廣告牌及燈飾排線;2、購買貨車一輛57,609元;3、購買日化用品、調味品、糧油、日用百貨、商貿百貨、冷凍肉品、食品、奶制品、食品飲料,合計114,934.3元;3、原告為經營超市,提前支取31萬元,產生利息損失6,008元;4、原告夫妻及岳父母誤工損失18,500元;5、奧克斯立式空調1臺、展示柜1個、冰柜2個、冰箱1臺、監(jiān)控設備1套、貨架1套,合計21,922元。原告主張:2018年10月15日閉店后,原告無力重新找門店經營,只能將上述第5項所列物品留在系爭房屋內。2018年12月14日,原告發(fā)現(xiàn)系爭房屋加了一把鎖,但設備等尚在。被告沒有和原告聯(lián)系,于2019年1月25日擅自處理上述設備,故要求被告按原價予以賠償。
本院認為,原、被告簽訂的《租賃協(xié)議》及《租賃補充協(xié)議》系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且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合法有效,雙方均應按約履行。原告承租系爭房屋用于自營生鮮超市,其作為承租人負有辦理相關證照的義務;被告作為出租人,根據合同約定負有配合原告辦理相關證照的義務。被告知悉原告辦理證照需要提供產權人出具的情況說明,但未能及時配合提供,致使原告無法辦理營業(yè)執(zhí)照,租賃合同目的無法實現(xiàn),原告有權解除合同。原告主張2018年10月15日為合同解除日,但原告于該日并未將合同解除的意思表示送達至被告,亦無證據證明雙方于該日進行了房屋交接,故原告主張該日為合同解除日,缺乏依據,本院不予支持。2018年12月1日,原告雖向被告寄送《交接通知書》,但未有效送達,故該日亦無法確認為合同解除日。本院根據被告自認的系爭房屋收回日期,確認該日為合同解除日,即2018年12月17日。
合同解除后,被告應向原告返還押金38,000元。關于2018年9月10日至2018年12月9日的已付租金,原告雖主張2018年10月15日已將房屋交還被告,但未有證據予以佐證,本院不予采信。由于系爭房屋仍由原告占有使用,應支付相應租金。關于租金數(shù)額,本院考慮到營業(yè)執(zhí)照未辦理對原告實際使用房屋產生一定影響,故對于2018年9月10日至2018年12月9日的租金,本院酌定為45,600元,因此被告應退還原告租金11,400元。原告主張租金利息,缺乏依據,本院不予支持。押金應為無息退還,原告主張押金利息,本院亦不予支持。
關于違約金,原告主張依據合同第九條第3款的約定,然該條款適用的前提為被告單方提前解除合同或另行出租,被告并不滿足上述情形,故原告依據該條款主張違約金,缺乏依據,本院不予支持。
關于原告主張的各項經濟損失。結合被告庭審所述,原告確實進行刷墻等裝修,但原告主張的損失金額未有充分證據予以佐證,本院結合案件實際情況酌定由被告賠償裝修損失3,000元。貨車由原告控制使用,日化用品、糧油等貨品也系用于銷售,原告要求被告承擔上述損失,缺乏依據,本院不予支持。關于支取存款利息損失、誤工損失,原告未有充分證據予以佐證,本院不予支持。關于空調、冰箱等電器及監(jiān)控設備、貨架損失,原告認為被告未經通知擅自處理上述物品,要求原告賠償。對此,本院認為,首先,原告未有充分證據證明上述物品均由被告予以處理。其次,原告在2018年12月發(fā)函要求被告交接系爭房屋,其應對房屋內的物品做妥善處置。2019年1月8日,原、被告來院談話中,雙方也確認系爭房屋已被收回,在此情況下,原告也未向被告要求取回系爭房屋物品,導致2019年1月25日之后物品被處置,由此產生的不利后果應由原告自行承擔。故原告要求被告賠償上述物品損失,本院不予支持。
關于免租期租金,雙方簽訂的《租賃補充協(xié)議》約定的支付條件為原告違約導致合同解除,本案原告并未違約,故對于被告主張的免租期租金,本院不予支持。
關于被告主張2018年12月1日至12月13日的租金,由于原告已支付租金至2018年12月9日,故對于2018年12月1日至12月9日租金不應重復計算。對于2018年12月10日至2018年12月13日的租金,2018年12月1日原告已發(fā)函要求被告交接房屋,后因被告注冊地址緣故導致函件被退回,雙方未能完成房屋交接,加之營業(yè)執(zhí)照未予辦理給原告使用房屋造成一定影響,故結合案件實際情況,對于該區(qū)間的租金,本院酌定原告無需支付。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第九十四條、第九十七條、第一百零七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原告(反訴被告)吳某與被告(反訴原告)上海通和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簽訂的《租賃協(xié)議》于2018年12月17日解除;
二、被告(反訴原告)上海通和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返還原告(反訴被告)吳某押金38,000元;
三、被告(反訴原告)上海通和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返還原告(反訴被告)吳某租金11,400元;
四、被告(反訴原告)上海通和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原告(反訴被告)吳某損失3,000元;
五、駁回原告(反訴被告)吳某的其余本訴訴訟請求;
六、駁回被告(反訴原告)上海通和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的反訴訴訟請求。
負有金錢給付義務的當事人如未按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訴案件受理費5,967元,由原告(反訴被告)吳某負擔4,857元,由被告(反訴原告)上海通和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負擔1,110元。反訴案件受理費(減半收取)795元,由被告(反訴原告)上海通和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梅麗華
書記員:祝??芬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